046 封人请管仲吃饭,为何遭到了管仲的鄙视?

2023-07-08 18:21:2808:42 28
所属专辑:春秋风云
声音简介

晚年的时候,管仲回忆自己的往事,说:“...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潜藏在管仲内心深处的,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好胜心。这种好胜心,可以是虚荣,也可以是上进心,全看旁人如何解读。

一路上,虽然管仲身心自由,但毕竟还是被装在囚车里面,估计伙食也不好。押解的人还真以为等到管仲回到齐国,国君就会立即杀死他,想着以节约粮食的目的而饿到了他。

到了齐鲁边境的绮乌,管仲饿得实在受不了了,便向守卫边疆的封人讨口饭吃。封人并非是人名,而只是一个官名。

当地的封人估计早就听到了风声,从结果来看,他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利己主义者。他知道管仲回去是要当大官的,而不是进监狱的,于是准备了好饭好菜招待管仲。

就在管仲狼吞虎咽的时候,封人来到了他的身边,悄悄地问:“如果你回到了齐国,国君重用了你,你将怎么报答我呀?”

管仲边吃边说:“如果真如你所说,我在齐国得到了重用,那我肯定是任用贤明的人、有能力的人,奖赏有功劳的人。我还能拿什么回报你呢?”

管仲的言下之意就是,你不配!

这段记载源于《韩非子》,这里需要注意一点,战国时期各诸子都喜欢讲故事,用以前的名人来讲故事,这些故事未必真的发生过,因此从历史角度来看,可信度不高。但极具有文学性与艺术性,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故事安在他们头上,非常符合他们的人设。

抛开管仲日后的成就来看,看上去好像他和封人也没什么区别。早年做生意,他欺负出钱出力的鲍叔牙,总是拿大头,后来当士兵,畏首畏尾,跑路起来比谁都快。任谁来看,管仲都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有什么资格瞧不起封人呢?更何况,封人请他吃饭,要点回报,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知恩不图报是一项高贵的个人品质,但知恩图报也是芸芸众生心中所摆脱不了也无法割断的基因使然。正因为此,能够克制住基因的冲动,方才显得伟大。就算到了现今社会,请人吃一顿饭就要求回报,也是不太能获得周围人认可的事情。

管仲之所以是管仲,而不是封人,就在于格局。管仲的贪生怕死,自私自利实际上是另有目的,按鲍叔牙的话来讲,他做生意图大是因为要使自己活下去,上战场跑路最快是因为家里有老母要照顾。

而封人呢?纯粹只是为了满足自己额外的欲望,这些欲望并非刚需。

这样因为一顿饭就索取回报的人,日后大概率也会因为其他的两顿饭而出卖自己的朋友。我认为,管仲的自私是一种消极的自私,而封人的自私是一种积极的自私。

近几年来,西学东渐,国人学到了一个新词“自私”,亚当斯密说,人是自私的。自从道金斯《自私的基因》风靡国内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将其视为自己人生的标签。

的确,世人都自私,自私并没有什么不对。但自私也有消极与积极之分。比如,我今晚要回家休息,但朋友们邀请我出去吃饭,我不想去,以一种借口推脱。这是一种消极的自私,其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却并非伤害到了别人的利益。再比如,我知道朋友的一件私密事,有人请我吃一顿饭,希望我能出卖这个消息。若是我为了一顿饭而做了,的确也是满足了自己的欲望,也属于自私的范畴,但这种自私是一种积极的自私。

火灾发生的时候,我为了保命,没有去救同伴,而是自己先跑了,这是消极的自私。同样的,我为了自己能活命,将同伴一脚踢开,自己抢先获救,而同伴则因为慢了几秒钟而葬身火海,这是积极的自私。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标榜自己是一个自私的人,我相信他们想要告诉别人的是“消极的自私”,但很多时候,他们自己也分不清自私指的究竟是什么。懂得拒绝是消极的自私,损人利己是积极的自私。这点还是要区分一下的。

无疑,从客观事实来讲,封人对管仲有小恩,索取点回报也是人之常情。中国自古以来的裙带关系亦是如此,人总是会亲近对自己好的人,而疏远对自己不好的人。历来的皇帝身边,为何总是奸人不断,不是因为这些奸人真的各个都有能力,而是懂得如何讨好别人。

人毕竟还是感性的动物,可很多历史人物之所以能够在同时代的众人中脱颖而出,就在于他们的理性克服了感性。管仲看出来了,封人的能力有限,而他此次招待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日后能得到鲤鱼跃龙门般的提升。于公来讲,这对齐国毫无意义。况且管仲胸中早已有了一张蓝图,需要有能力的人协助他一起完成,若是提拔了封人,必然会占用一个本可以给其他人的位置。

大人物的很多行为,看起来好像有些不近人情,并非是他们冷漠,不懂得感恩,而是因为他们的理性战胜了感性。

管仲是一个以理性为主的人,而齐桓公刚好相反,大家在之后都能看到。管仲临死前告诫齐桓公,要远离四个小人,一个不惜杀了自己的孩子,只因为齐桓公无心说了一句,自己想吃人肉,易牙也;一个舍弃亲人与祖国来投奔齐桓公,开方也;一个将自己阉了来讨好国君,竖刁也;一个信口开河,自以为是,整天宣称自己已经掌握了生死之道,常之巫也。

至少就前三个人来讲,在别人看来,他们的行为难道不是对国君忠诚的表现吗?不惜损害自己的利益而满足别人的利益,此等舍小我为别人的人,在寻常人看来,是很好的朋友,是忠诚的对象。但站在理性的角度来看,大忠之后必潜藏着大恶。

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怎么可能会爱别人呢?

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人往往屈从于自己的感情,一厢情愿地相信他们肯定会时刻对自己好。

在他们行为的背后,潜藏着另一种恶。

很多女生会抱怨,有些男的在追自己的时候表现得好好的,甚至超出了她的预期,可结婚后却发现变了样,自己反而会因为一言不合而遭遇家暴。在“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背后,还潜藏着一条幽暗的人性,千方百计地讨好,不是因为有多爱你,而只是为了满足他自己内心的欲望。

康德说,人只能是目的,不能是手段。封人请管仲吃饭,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欲望的手段,而并非将对管仲好当成最终的目的。易牙等人亦是如此,齐桓公也只是他们的手段。

古往今来,我们都在这条路上犯错,而且未来,亦会如此继续犯错下去。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管仲传

管仲(?~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

by:仁和国学堂

欢乐东周列国志│管仲封相

讲述从周宣王统治末期到秦灭六国统一中原的历史,包含了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时期,共180个历史故事。分为5分册出版,分别是《王室东迁》《列国争霸》《吴越崛起》《七雄...

by:呆呆兔故事屋

《管子》与管仲改革

《管子》囊括了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思想,包含道家、法家、儒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农家等,与《吕氏春秋》内容体系相似,只不过一个是诸子思想的发轫,一个是诸子思想的...

by:周一起

《穿越春秋品管仲》

李任飞,1963年3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电信系,现就职于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主要从事管子治国思想和传统服装文化的研究。2014年6月13日~19日,于百家讲坛主...

by:嘿哈有声

匡洪学讲管子|管仲名言在现代生活中的妙用|管仲|生活职场

本专辑是匡老师用七年业余时间学习《管子》及参照和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书籍的总结和提炼。收听本专辑能掌握《管子》中绝大部分的名言名句,可以“明墨章画,道德有常”,可...

by:华阅学习社

管仲识人管理之道丨哲学思想

管子字仲、名夷吾。他一手打造了春秋时期的霸主,被誉为“春秋相”。他是诸葛亮的“偶像”,孔子口中“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大才。他的思想兼容并蓄、高瞻远瞩,他在270...

by:CMO无忧宫主

《管仲 他为霸业而生》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他的治国方略影响了此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他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富国强兵的第一人,凡我炎黄子孙不可以不...

by:予廷1314

中华名相之管仲管理思想

一个流落他乡的贫寒之士,如何当上大国宰相?一个畏首畏尾的战场逃兵,怎样缔造百战百胜的军队?一个经验失利的破产商人,如何带领百姓发家致富?一个遭到三次解聘的...

by:那时刻

中华名相之管仲的管理思想

曾有人发出这样的叹息:中国历史的最大悲剧,就是错误地只重孔子而轻管仲。以上观点未必正确,管仲也没必要跟比他晚一百多年的孔子一决高下。但我们不得不说——轻视管仲...

by:张廷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