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伟光谈话录》—— 以艺为镜

2023-08-10 22:43:3416:15 30
所属专辑:申伟光先生专著
声音简介


《以艺为镜》


最近有一些同学写了些书法,今天拿过来几张,大家先看一看,感受感受。

大家一看这个字会有一种感觉,虽然功力还不行,味道还不是很足,但是从这个字里能感觉到它不躁气,写得都挺认真,感觉不错。这就说明我们这些学生心态不错,如果我们的心性是很浮躁的、很功利的,想赶快把字写好,坐那心就浮躁,带着很躁动的功利心去练的话,就练不好。一般来讲,如果你想当书法家、想当国画家,你要练楷书、行书、篆书等各种字体,一天最少也得练几个小时,这样下来,一般需要十年到二十年,你那个笔画写出来感觉就不一样了,就感觉比较老辣了,你没有这种功夫是不行的。 搞艺术需要“十年磨一剑”,它是慢功夫,是真功夫、内功夫。练武术也是一样,一练就得练多少年的基本功才能行!这里边得经历多少苦、多少难、多少体悟!这样才能练心性,才能提高自己,它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下功夫本身就是历事练心,所以说你如果不想下功夫,你不可能成为好书法家。

书法艺术就是直接显现人的水平的,这个你骗不了人,比如你这个人比较正直、比较憨厚老实,不是那种狡猾的人,你就会相对比较喜欢颜真卿的字,不太喜欢灵巧的东西。因为你现在这样的境界,就爱写这样的字,笨,但是很扎实,只有这样你才放心,写出来才相对比较对应自己。念佛也是,不敢念太快,觉得念快了念得不扎实,每个字念清楚了心里才踏实,这就是老实人,比较老实、比较憨的人喜欢这样做事,虽然慢,但是扎实。比如喜欢隶书的人,这样的人多多少少有点表现自己了,我想写得优美一点,我想写得撇大一点,或者什么之类的,他这就有点性情了,要不这样不对应他。一捺写下去,像一个大脚出去了,感觉像练舞蹈一样,很有意思,自己感觉很优美,这也是一种境界。有些人写的字,比较小、比较谨慎。性格不是很开朗,不是很大气的人,爱写小楷,他写的笔道就比较细,比较严谨,他写大了以后感觉架不住、写不好。画画也是画小画,画大了感觉自己招架不了,因为他的心量小,心胸狭隘,所以他就对应这样的东西。所以没有比较,你不知道自己在哪个层次,通过写书法,你得观察自己,你为什么喜欢写这种字?过一段你反省反省自己,你就会发现自己有什么性格,长处在哪,短处在哪。比如说我气量小,那我写写颜真卿的字,我写写大楷,字写得大点,慢慢培养培养自己的心量,不能完全顺着自己。有些习气是坏习气,老顺着自己的坏习气不是越来越坏了?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才能去改变自己。

艺术对艺术家来讲绝对是一面镜子,只要你一动笔,它肯定跟你心灵有关系,无意识地就反映了你现在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和你的水平。所以看自己创作的作品,很能检点自己,很能认清自己,能使自己好好改变。为什么有的人进步慢?他老欣赏自己好的一面,慢慢时间过长容易有自恋情结,有自恋情结就不容易提高了,就把自己放大了,就开始傲慢了,就不能正确地、清醒地认识自己了,所以我们要避免这个问题,要客观公正地观照自己的艺术,像一面镜子一样看自己,然后不断地提高自己。写字就是大胆去写,一个笔画一个笔画地写,写歪了就写歪了,不要想着一个字要写好,就是好好去写、去练,写多了自然就写好了,写得过于谨慎就没感觉了,字就弱了。有的人一开始写不好,写得挺笨,写得不好看,不好看就不好看,那没有关系,但要知道字的笔画和结构很重要。不管是隶书、楷书,它都有个结构,比如精神、气韵,从哪表现?就从字的笔画上、结构上体现,比如写一个“日”字,你写得很瘦,它是这种感觉,你把这个“日”字故意写得稍微宽一点儿,它表达的感觉又不一样。如果说你的笔道写得有细有粗,有变化在里面,它又不一样。所以在具体的结构、笔画当中,在一些微妙的变化里边自然就会流露出你的境界和你的学养。

中国书画艺术高就高在这了,它讲人品、画品,如果你是一个俗人,你人格很低,又没文化,你出不了好的作品,你没人格就不可能有画品,所以中国古人搞艺术,目的是为了通过艺术提高品格、提高精神的,艺术是跟精神、道德连在一起的。中国过去的书法家、画家都是文人雅士,都是名士、高士,要不就是道家的修道人,要不就是佛教的高僧,人格都很高,东西一写就不一样,气息就不一样。像中国的书法,一练几十年就进去了,他的文化学养、精神人格整个都在里边,一出手就是不一样,那东西就是高。所以看一幅书画真迹,一打开一看,一下就知道这个人水平在哪儿,它内在有一种气息在里边。比如石鲁,你看他写的那个书法、画的那个画,一看就像拿刀子画的,很强烈,天地之间全这一种气,就这种精神,夸张到疯狂,一看就知道,这个人就是这样的。有些人的画很平淡、很安静,一看那个画烦躁心都没了,一下就安静下来了。有些人的字很柔软,像弘一大师的字,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东西,但是细看里边还是很有味道,一点儿俗气都没有,这就很高。艺术创作,包括书法也是一样,你真搞艺术的人你就会有体验,你搞艺术肯定会遇到障碍,弄坏了,怎么都不舒服,有时突然就整好了,不知道怎么就搞好了,这个时候感觉“哗”地一下豁亮了,就好像把结的疙瘩解开了,好像在黑暗的空间里一下亮了,这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所以这都是古人经历很多体验后才写出的句子。为什么很多好的句子能流芳百世,成为绝句?为什么很多后人看了以后受到感动?就是因为他把他个人的感受真实地用文字表达出来了,后来很多有同样心灵历程的人,体验到了这样的感觉,心里就非常佩服这个人,就像“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实在不行了,到绝境了,最后突然一下行了!就这种感觉!你需要经历多少多少这样的心灵历程才能诞生好的艺术品?所以艺术不能求,努力归努力,最后自然就成了,成了就成了,不成就不成,艺术是自然诞生出来的,它之所以高贵就在这。

比如说,我非常喜欢冰雪,因为喜欢,遇到就会观察它,河里边结的冰、草上结的冰、玻璃上的冰花,我都会看。可能积累了十年、二十年,才找到一种新的语言去表现它,才知道怎么能把这种境界、这种感受画出来。如果你热爱艺术,你想写书法,想通过艺术增加自己的修养,那你练五年是五年的感受,练十年是十年的感受,练二十年是二十年的感受。所以干任何事情,你要去付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最缺少吃苦精神,都投机取巧,老盼着弄一个什么东西,一下就成功了。这种投机取巧都是不符合道理的。道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的,走到这个台阶才能上那个台阶。
现在很多艺术家不是真艺术家,为什么?就是外求了。怎么跟商业合作,怎么炒作,怎么花钱请人乱吹捧,或者跑关系、搞筹资,这都是外求,因为他自己不想下功夫了,想借外力把自己抬起来,这个都是虚假的,都是泡沫。所以我们要真诚恭敬地对待艺术。真艺术家,看到别人画得好,一看就激动,就会感恩。因为看这个画他受益了,他会感恩这个艺术家,这个艺术家可能画了多少年才能有这么高的成就,你一看就学到了,就受益了。过去古人看好画都要先洗手、上香,那心里真佩服啊!你努力了三十年、四十年也画不了这么好,那个人就是比你画得好,一看就知道人家比你高好多呢,那你心里真佩服。所以一见这个画就磕头,真恭敬,真把人家当老师,那不是假的。如果按因果道理讲,你可能画了十世画,串习到今世了,你画得不错,人家可能串习一百世了,人家为艺术付出多少啊,当然比你画得好了。

今天通过书法我讲了很多我的思考和感受,希望大家能更深刻地认识到,艺术与心性是有直接关系的,只要你脚踏实地往前走,这样慢慢去写,你就会不断地有悟处,慢慢你的艺术修养自然就提高了。其实我在讲艺术、讲书法、讲其他东西的时候也都是在讲一个道理,这个道理非常重要,不管世间法、出世间法,我们都要讲一个正理,不能讲歪理、不能讲邪理。现在我们这个时代歪理、邪理太多,你按歪理、邪理去做事,那肯定就走偏了。

2013年8月4日(录)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申伟光谈话录

自2007年追随恩师申伟光先生学佛学艺,至今已整整十余年。先生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从艺四十多年,初心不改,誓愿当一个真正纯粹的艺术家,一心为艺术、为真理,不惜...

by:北京普慧美术馆

歌德谈话录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

by:课代表_Pi

歌德谈话录

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歌德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著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名著。歌德不仅在文学上有巨大影响,在...

by:李申知音

木铎谈话录

人生智慧从哪里才能找到;人生如何设计才是明智之举;什么是内心强大;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by:一青二白

卡夫卡谈话录

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目标是有的,道路却没有;我们说有路,不过是踌躇而已,——卡夫卡

by:茶茶咖啡

许倬云谈话录

许倬云,江苏省无锡市人,1930年7月出生在厦门鼓浪屿,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3]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史学系,1956年获文科硕士...

by:晚安姐姐FM

许倬云-谈话录

上半部分的自述还挺好看的,在历数自己成长过程的同时,把五十年来的时代变化、思想发展,学者思潮穿插在一起,大都是客观的白描,点到即止。下半部确是真的谈话,虽然也有...

by:需要能量的摩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