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十二讲 无忧文王

2023-09-07 17:36:5318:19 30
所属专辑:《中庸》浅解
声音简介
《中庸》第十二讲 无忧文王
时间: 2023-02-03 22:12:08
《中庸》第十二讲 无忧文王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孔子说:“若论没有忧愁,恐怕只有周文王了吧!”为什么这样讲呢?“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说周文王的父亲是王季,儿子是周武王。父作之,作是开创的意思,说父亲开创的基业。子述之,周武王去把他发扬光大。



这里有一个周朝开创的故事,周文王从祖父开始,叫古公亶dàn 父,这个人就是很有德行的人,他是后稷大人的后代。后稷大人,我们看过电视剧《舜帝》里面有提到过,后稷是农业的创始者,也就是周文王的祖先。当时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生活在一个地方叫做豳bīn ,以农业为主,推行的是仁政。



当时有很多戎兵来犯,百姓就奋起反抗,古公亶父就想了一个问题,他说:“我的这些百姓、我的这些子民,做我的子民和做他们的子民有什么区别呢?我不能因为自己的事情,让这些百姓流血牺牲。”



他后来就举家迁移,搬到了岐山周原这样一个地方,在现在的陕西,他到这个地方重新又开始发展农业。因为他是一个非常有仁德的人,又有很多人投奔而来,他就把这个地方经营得非常好,一直推行的是仁政。



后来又到了周文王的父亲王季,他们是姬姓,周文王叫姬昌,文王的父亲叫姬季历,王季是后面子孙给的尊称。所以到了周文王的父亲王季这里,他依然推行的是仁政。



周文王的祖父从小就看着姬昌,说他将来是可以做君位的,也就是说周文王。但是周文王的父亲王季,是古公亶父的第三子,如果按礼制是应该传长子的,后面王季的两位兄长,也知道了父亲的意思,是想把王位传给王季的,传给他的三弟,也就是未来想为了传给姬昌的,也就是周文王。



后面这两位兄长就开始离开家远走,不光离开家远走,还去纹身剪发。那个时候的纹身剪发是被称为大逆不道的,是不能继承王位的,所以后面王季就继承了王位。王季继承了王位,又经过他自己的德政,又去经营,后来传到了周文王这里。周文王开始广施仁政,发展农业,招贤纳士。



当时周文王为政的时候,还在商朝之下的一个诸侯国,但是由于他推行的是仁政,有很多人民来投奔,当时已经坐拥三分之二的天下。但是周文王守君臣之礼,并没有起兵伐商。



到了周武王这里,天下更加的暴乱,商纣施行的暴政。无奈之举,武王才开始起兵伐纣,这是整个周朝建立的历史。所以讲周文王为什么没有忧愁呢?他承了祖上的先业,又有他的儿子周武王来继承发扬整个周朝的基业。



所以整个这段在告诉我们什么呢?只有有大的德行的人,才可能没有忧愁。之前我们讲过:“故大德者,必得其位”,大德行的人一定有他的位置;“必得其禄”,上天一定会给他福禄;“必得其名”,后世一定会传他的美名;“必得其寿”,他一定是被宗庙祭祀的。



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缵:是继承的意思。说周武王继承大王,也就是他的曾祖父、文王的祖父,刚才我们提到的古公亶父;王季就是文王的父亲,再加上文王之绪,武王是继承了先祖的基业。



“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说开始出兵伐纣(商纣王),出兵伐纣而得的天下,但是又身不失天下之美名,本来以下犯上是不合礼法的,但是商朝行的是暴政,这个时候挥的是正义之师。所以说虽然是以下犯上,但是因为他起的是正义之师,是为了全天下的黎民百姓。所以身不失天下之显名,美名和德行都得到了彰显,创立了周王朝。



“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尊贵为当今的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坐拥天下;宗庙飨之,宗庙一直在祭祀,子孙保全其基业,到现在我们还在祭祀周文王,还在祭祀周武王。

孔夫子非常推崇的几个圣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经常提到唐尧、舜帝、周文王、周武王之美德、之圣名。包括我们现在还在学习这些圣贤的品德,这都是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所以整个都在告诉我们,天道遵循的规律。道是察乎于天地的,他是有无形的那种规律在运作的,他只要是符合德行的,他是符合道的,他自然就可以得到上天所赋予给的天命。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武王末受命”,指的是武王到了晚年才得了天子、得了天命,武王继承了祖辈的基业,自己又为政九年,才开始出兵讨伐商纣,所以说他已经人到晚年才受的天命。



“周公成文武之德”,武王在位两年,就到了他的儿子周成王即位,那个时候成王年幼,周公辅政。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是周武王的弟弟,他开始辅政,辅助周成王。所以说周公成文武之德,他继续继承和发扬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德行。



“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追王,王这里是一个动词,尊称,追加之意。大王: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王季,追加他们的谥号为天子,这样才能享受后人天子之礼去祭祀。



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这个时候周公制定礼乐,这个礼乐不光是追封先王,还达乎各个诸侯、大夫、士、还有庶民。孔子一生在推行的是周礼,就是周公所制定和完善的礼乐制度。制定了什么样的礼呢?关于丧礼的这里有讲。



“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说如果父亲是做到了大夫,子是做到了士,大夫比士要更尊显。这个时候如果父亲去世,是以大夫之葬礼之,子祭祀是以士之礼去祭祀。



“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如果父亲是做士,子身为大夫,父亲去世以士之礼葬。祭祀的时候,子以大夫之礼去祭祀。



“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这里的期之丧,是指的守丧一年。说守丧一年的礼仪,“达乎大夫”,也就是说大夫以下,都要守一年之丧的。《周礼》有记载,关于丧礼有五个时间,一个是三年之丧,一个是一年之丧,一个是九个月之丧,五个月之丧和三个月之丧。



三年之丧就属于大礼。比如说臣为君,子为父这是守三年的。其他的近亲,比如说叔父、伯父,这是守丧一年的。所以这里告诉我们“期之丧,达乎大夫”,守一年之丧的,大夫以下都要去守这样的礼,但是天子是不守的,天子只守三年之丧,达乎天子。



天子最后剩下守的丧,也就还有父亲,所以说天子只守三年丧,但是其他的人要守一年之丧的。



“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父母之丧不分贵贱,从天子以至于庶人,都要守父母之丧,也就是三年之丧,包括天子在内都要去守的。



整个这一段从“无忧者,其惟文王乎”开始,一直到“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情——有多大的德行,后面就会得到多少名,就会得到什么样的位置,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子孙保之。



周文王从祖父开始,乃至于从后稷大人开始,一直到周武王、周公、周成王,这些人都是推行仁德的,都是有仁政的,所以才能贵为天子,“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所以这里面就告诉我们一个道察乎天地的规律——我们有多大的德行,我们做过多少利益他人的事情,我们亲过多少民,这个时候我们才能享受多大的德行。



如果我们是被人忘记的,甚至不被子孙祭祀的,说明我们自己本身的德行太少了,不足以彰显在天地之间。讲过了礼,接下来开始讲孝。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说周武王、周公可谓是孝顺了。这里又用个达,比一般的孝顺要更加的通达。为什么要这样讲呢?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说什么样的人能称为达孝呢?就是很通达的孝顺了。“善继人之志”,善于继承先祖的志向。“善述人之事者也”,发扬别人的基业,发扬别人的事业。我们总讲一句话叫“子承父业”,所以什么样的人可称为孝顺呢?我们可以继承父辈的遗志,去把他未完成的心愿,去发扬光大,这个才称为达孝。



所以我们自己也要反思的。比如说我们现在自己立于天地之间,我们自己要去想一想,我们将来是否能留给子孙什么样的遗志呢?能让他们去完成,能让子孙以我们自己为荣,我们能做出什么样有德行的事情,什么样有德行的行为,可以让后人去传承呢?要不然后人又继承我们什么呢?



我们再反过来思维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的父母做了很多有德行的事情,是有他自己的基业的,那我们也要努力地按照父亲的行为,去继承他的遗志,去把他的事情发扬光大。



我们再扩大一点讲,古之圣贤留了那么多伟大的事业,那么多伟大的基业,那么好的文化传承,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都有义务、都愿意去承担、去传承这些文化呢?



学儒家文化,《论语》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所以说达孝是继人之志,述人之事的。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接下来又讲关于孝的第二点,春秋是指的春天和秋天两个祭祀的节日。我们现在很好理解,比如说春天,清明节;比如说秋天,七月十五。



在春秋这样祭祀的节日,修其祖庙,修饰、洒扫祖庙。现在可能小的家庭已经没有祖庙了,但是大的家族还有祖庙的,用现在好理解的方式,比如说去上上坟。“陈其宗器”,陈列好祭祀的器具。



“设其裳衣,荐其时食。”设其裳衣,就是以前祖上所穿过的衣服摆好;荐其时食,准备好相应的应季的食品、食物和贡品,摆放整齐,这是祭祀的一个仪式。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中庸十讲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

by:眉坞老农

中庸别讲

杨军教授的《中庸别讲》的补充片段。

by:姜老师的小教室

中庸讲解

《国学经典》开始语:尊敬的各位正本家人大家好!北宋大儒张载有四句很有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本系统肩负时代使命,学习...

by:正本系统广西孝道家园

中庸别讲

本课程是杨军先生在2015年第一次为启予国学门弟子们讲课的录音,后弟子们将本课程整理并出版了《中庸别讲》一书,同年,此书又被编入《启予四书》,成...

by:账号迁移至启予国学

中庸讲记

大家好,我是常不轻。国学智慧,深如大海,穷其一生,也未必能通达。古文艰深,大家不妨听我聊聊,我用最平常的语言给大家讲解,心里舒坦,智慧增长,才是最好。当下压力巨...

by:常不轻国学

中庸二十讲

《中庸》是四书之一,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历来注释的版本多如牛毛,但是冯学成认为学《中庸》不是在文字上、语句上说,不能像理学先生那样去讲,也不能像哲学家那样去讲。在...

by:飘逸小马

孙诚德讲中庸

中庸之用从宇宙本体:诚到人生境界:至诚到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博学、审问、慎思、笃行一堂课贯通所有!如何找到自己的道路?如何成为自己?如何了解别人?如何知道未来之...

by:观吾大学堂

闫效平讲中庸

闫效平讲国学系列课程视频版请到闫效平课程网yanxiaoping.org

by:闫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