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雅舍谈吃》-3

2023-09-26 08:05:0105:23 116
声音简介
做面食比做饭食费时费事。如果不用成品,为六口之家做一顿饺子,费时三五小时,不足为奇。饭后满头、满脸、满身、满脚、满桌、满地的面粉,自不待话下。自我赴美后三十年,没做过饺子。改食简易馄饨,采用现成皮,机绞肉。自进厨房到馄饨下锅,一小时完工。馄饨汤也免了。改用白开水。小孩子怕烫,用自来水。桌上摆满佐料,自由取用,自制高汤,皆大欢喜。这种毫无文化的吃法自为爸妈所不取。一九七二年接爸妈来美同住。衣、食、住、行、育、乐六项,惟“食”字自恃无法承欢。言明在先。爸妈心理早有准备。但一日三餐,积年累月,问题日趋严重。爸妈修养好,心疼我,从未表示过,我的少油多菜的营养餐难以下咽。但是,我心里有数。爸妈的饮食成为我心中一大负担。两年后,妈妈去世,我更为此事愧疚不已。美式生活,一人时间精力有限,厨娘乎?教授乎?园丁乎?保母乎?司机乎?……天下事,古难全。

妈妈故后,饺子对爸爸又多了一层意义。“今晚XX请吃饺子。这又犯了我的忌讳。因为我曾问过妈,若回台湾小住,妳最想吃什么,她说自己包饺子吃。如今我每次吃饺子,就心如刀割。”这是一九七六年一月,爸爸信中的一段。往者已矣。不堪吃饺子的,岂止爸爸一人?

妈妈在抗战胜利后,返平定居期间,曾在女青年会习烹调。家庭主妇学做菜,天经地义,谁也拦不住。这是妈妈婚后生活的一项重要独立活动。爸爸在《炸丸子》一文中提到的蓑衣丸子,就是在这段期间学会的。

妈爸都喜欢吃“油大”(川语)。最可怕的莫过于北平烧鸭。皮下的那一股“水”,事实上是一口油!我每次回台,妈爸必飨以烧鸭。我不忍扫兴,但只能吃一、二片纯皮和瘦肉,然后猛吃豆芽。妈妈做狮子头要“七分瘦,三分肥”,韭菜篓的馅儿要“拌上切碎了的生板油丁。蒸好之后,脂油半融半凝,呈晶莹的碎渣状……”。我就是吃这种伙食长大的,读《雅舍谈吃》如重度童年。记得,我小时趁爸妈不注意时,就把那“晶莹的碎渣”偷偷的扔掉。

爸爸形容吃炝活虾、吞活蟹,吓煞人。我记得家姐文茜即精于此道。我最无能,不但不敢吃任何会动的东西,连听到螃蟹在笼屉中做临死的挣扎,我亦不忍。再美佳肴也无心享受了。罪过!罪过!这并不是说,我比别人更有仁心。只是习惯问题。别人屠宰好的鸡鸭鱼肉,我是照吃无误。并不伤感。

我在台大时读农化系,主修食品化学,赴美后转业营养学。对饮食自另有一套见解,与妈爸之“美食主义”格格不入。我所奉为圭臬的是营养保健。厨房操作,实行“新、速、实、简”,与妈妈的“色、香、味、声”四大原则,常背道而驰。爸爸虽半生放恣口腹之愍,到壮年患糖尿、胆石之后,却从善如流。对运动,戒烟、酒,及营养学原理全盘接受。在实行上虽偶有困难,从整体上看来,其晚年之健康,实得益于中年以后生活方式之改善。

──原载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六日《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梁文蔷女士,梁实秋先生与程季淑女士的幼女,生于青岛,长于北平。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毕业,一九五八年赴美进修,获伊利诺大学食品营养学硕士,华盛顿大学高等教育博士。曾任大学营养学教授,一九九九年退休。著有《梁实秋与程季淑:我的父亲母亲。》)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康音主播

雅舍谈吃演播的很好,我非常喜欢听,点赞点赞支持!

Lily演播 回复 @康音主播

谢谢康音的支持和鼓励,祝您收听愉快。⚘️😊

康音主播 回复 @康音主播

谢谢啦!

欣欣然笑了

主播播的非常棒哦哦!仔细聆听

Lily演播 回复 @欣欣然笑了

谢谢然姐的支持和鼓励,祝您收听愉快。⚘️😊

煜桐妈妈爱悦读

我是吃货喜欢谈吃,主播讲得好棒

Lily演播 回复 @煜桐妈妈爱悦读

大家都喜欢美食啊。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祝您收听愉快。⚘️😊

水木往昔

有时一顿饭便勾起一段难忘的记忆。谢谢Lily的诵读分享

Lily演播 回复 @水木往昔

往昔兄说得没错。谢谢您的收听和支持,祝您收听愉快。⚘️😊

卿之语

忆起家人分工合作包饺子的岁月:我和弟弟揉面,母亲负责拌馅,父亲负责打杂。

Lily演播 回复 @卿之语

哈哈,令堂和您及令弟干的都是技术活,令尊的活计貌似最简单。谢谢您的收听和支持,祝您收听愉快。⚘️😊

Lily演播 回复 @卿之语

是啊,亲人可能不再,但是美好记忆永存。⚘️

Lily演播 回复 @卿之语

不用谢。🥂😊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雅舍谈吃

《雅舍谈吃》辑录了68篇令人馋涎欲滴的谈吃美文,每一篇文章都包含梁实秋先生对饮食文化的独到见解。辑一“记忆中的味道”收录了《烧鸭》《豆汁儿》《酸梅汤与糖葫芦》等...

by:小花的姐夫

雅舍谈吃

《雅舍谈吃》为梁实秋代表散文“雅舍”系列的精选集。梁公谈吃,不仅仅是谈美食,更旁征博引,将饮食文化、故土乡情融于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时代的滋味记忆。梁实秋...

by:爱巢姐姐

雅舍谈吃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见证这些历史和文化的不仅有人文还有流传至今的中华美食!与其他形式不同,浸染了数千年烟火气息的中华美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变迁...

by:Susu云觉

雅舍谈吃

他的⽂字——或在平淡朴实中流露风趣或在幽默诙谐中显现温厚。融情趣、智慧、学问于⼀炉。潇洒隽永,明丽⽣辉。他的“雅舍”——梁实秋最为世⼈珍视的⼩品和杂⽂,饱含了...

by:醒着的夜wjr

雅舍谈吃

作者:梁实秋梁实秋自嘲嘴馋,一生中写下无数谈吃的文章,这些文章带有浓浓的乡土情怀,是名家谈吃中的经典作品。

by:韦微vivi

雅舍谈吃

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展现的是文化,勾起的是乡情。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文字里,有舌尖的味道,更有故乡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记忆的味道!

by:盐店掌柜

雅舍谈吃

《雅舍谈吃》是梁实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分别是吃在故乡、吃在四方、吃东道西,共收录76篇。每篇都以一种食物的名称为题目,篇篇精致,充满闲情逸趣,...

by:向日葵_6cp

《雅舍谈吃》

人知最长的时候是在想吃一样东西而又不可得的那一段时间。瘦肉鲜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佐酒下饭无上妙品。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香,以鸡汤煮的适宜,实在是色香...

by:微笑的雨滴0

梁实秋雅舍谈吃

人吃,是为了活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梁实秋先生把自己吃了八十多年的经历、体会和感受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在吃的过程中,除了要明白:“上天生人,在舌头上为什么要生那...

by:听书读书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