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1)

2023-12-23 08:45:0417:40 1万
所属专辑:勾勾读世界
声音简介
探寻一个真实的林彪(1)

原创 桅杆677
走进历史的深处
2021-07-17

前言:林彪在党史军史上,可谓最具争议的人物,没有之一。对其评价,以某一时点为界,一夜之间,从神到鬼,至今仍是黑白两极。其实,战争年代的林彪,在为人处事及性格等方面上也是黑白分明:白面书生却性格倔强,不爱管事又重点主义,不近人情却威望崇高,惜言如金又“婆婆嘴”,……。

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宿命,真的难以说清。本文希望透过一些事例,探寻一个真实的林彪:既不是神,也不是鬼,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欢迎批评指正,欢迎讨论交流。

一、白面书生与倔强性格

纵观林彪的军事生涯,长于运动战,一直崇尚进攻,无论是敌强我弱、还是敌弱我强。其一生的经典战例都是进攻战,如伏击草台岗、飞夺泸定桥、抢占腊子口、大战平型关、三下江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海南岛战役等等。

早在1938年,林彪在“关于抗大的教育方针”的讲话中,谈到对日作战的军事方针时,就强调“我们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战法-进攻战法”,认为“防御是被动的,战争一转到被动是很困难的,处在被动的地位对于敌人什么时候来、多少兵力、从什么地方来?这些问题都无法了解,等到敌人来了,挨了一顿打,还不知道敌人有多少力量,等到我们发觉敌人的兵力,要调兵来增援已经来不及了。

反之,如果我们是采取进攻的战法,那么,我们可以自由决定打敌之时间、地点、兵力和方法,我们可以先调查清楚,然后去打敌人,而敌人也无法知道我们的情形,等到我们去打它的时候,它也来不及。所谓知已知彼、百战百胜。我们采取进攻的战法,才能发扬这个优点。”

这可是抗日战争的初期,绝对的敌强我弱态势下。不仅崇尚进攻,林彪在东北期间还多次强调要打“硬拼仗”,强调“蛮干精神”、“刺刀见红”。林彪在东北总结的六大战术原则中,就有个“三猛战术(猛打、猛冲、猛追)”。

仅凭这些及统率百万四野大军,林彪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肯定是个威风八面的大将军形象。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后,王光美第一次见到久闻大名的林彪时,惊奇地觉得林彪“简直不像个统率百万大军的将军,而极似一个白面书生”。也就是说,想象中的林彪与现实中的林彪,反差非常大。

现实中的林彪似乎缺少一些“虎气”:身材既不高大也不魁梧,比较瘦弱;由于早年受伤的原因,还略显一些病态;言辞不多,不善交际,还有些腼腆,在延安时被一些人称为“大姑娘”。

与同时代很多将军不同,林彪极少发脾气,也不讲粗话,其威望完全是战场上打出来的,性格内敛,不怒自威。其实,在林彪文弱的外表之下,是很刚硬或者倔强的性格。

在军史上,林彪打仗以精于计算、机动灵活、善打巧仗而闻名。但巧仗不等于滑头仗,“应该是即讲战术又勇敢,即坚决又顽强”。他多次表扬那些“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认为“没有勇敢就谈不上战术”,强调作战“要打得坚决顽强,挺得硬,拼得伤亡,特别在最后五分钟,要能咬住牙,吃住劲,还要在万一不利退出战斗的情况下,也还有再接再厉的精神”。这些都是他刚硬或者倔强性格的体现。

林彪的性格刚硬或者倔强,不仅体现在打仗方面,更体现在敢于坚持他认为是正确的意见方面。这从他与主席的关系上体现得非常充分:

在中央苏区时期,主席受排斥,靠边站。那段时间,按主席自己的话说是“鬼都不上门”。但林彪却不止一次地去看望并坚定地支持主席。

但在长征路上的四渡赤水期间,刚刚恢复指挥权的主席,指挥红军从敌人缝隙中穿来穿去,部队不停地在运动,总走“弓背路”。林彪当时不了解具体情况,认为这样下去部队有被拖垮的危险。于是他直接给中央三人团写信,反对这种做法,还要求三人团只管掌控大局,由彭德怀负责指挥部队。

当时主席认为林彪是“一个娃娃”,怀疑是彭德怀在背后指使的。1959年庐山会议批彭德怀时,主席旧事重提,林彪当场站出来说“信是他自己决定写的,与彭德怀无关”,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为彭德怀澄清了这件陈年旧案。

林彪初入东北,主席要求他在锦州以西打大仗,但当时我军根本不具备打大仗的条件。几番电报往来之后,林彪甚至在一封电报的最后说:“这是我的根本性意见,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

据说在进入东北的初期,有这类措辞的电报还不止一次。在一般人看来,这绝对是“犯上”;但对林彪来说,这才是忠诚:敢于反映当时东北的真实情况,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盲目服从。

事实证明,林彪当时对形势的判断和意见是正确的,这些“犯上”也丝毫没有影响主席对林彪的信任。

林彪虽然敢于坚持自认为是正确的意见,但也非一味倔犟和固执,一旦意识到真理不在自己手上时,也会毫不犹豫地改正。

在1937年8月下旬的洛川会议上,主席正确分析抗日战争形势及敌我力量对比,认为“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提出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这一方针当时在党内和军内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和反对,主张红军应该多打仗、打大仗,要集中兵力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和阵地战,大量消灭日本鬼子,以扩大我党我军在群众中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主席在会上成了少数派,不得不对战略方针有所妥协和调整,即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之后,加了一句“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洛川会议后,主席多次致电前方将领,强调“红军此时是支队性质,不起决战的决定作用”。但包括林彪在内的前方将领对此并不理解。

对这个方针领悟最早的将领是林彪,是在平型关大捷之后:平型关一战,115师以绝佳的地理优势伏击日军,结果歼敌1000余人,自身伤亡近800人,且都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林彪战前曾想“抓一些俘虏送到太原去游行”,结果一个日军俘虏也没抓到。

经过战争实践的检验,林彪战后大悟:在强大、凶狠的日军面前,集中八路军主力打运动战是不行的。他在战斗总结中写道:“我军在目前兵力和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应以在敌后袭击其后路为主。断敌退路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办法。如经常集中大的兵力与敌作运动战,是不宜的。”从此,他率领的115师开始坚决执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这一战略方针。

长征路上直接给中央三人团写信、反对走“弓背路”的林彪,后来彻底领悟了敌强我弱条件下部队运动、走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东北期间,林彪多次要求部队:“不要怕疲劳而累死人,因为疲劳而累死人总比慢了而受伤亡损失要小得多。……要忍一口气,咬紧牙关赶路。怕吃苦,怕走路,反而会牺牲更大。”所以,林彪性格刚硬或者倔强,但不是固执和倔犟。

这里顺便说一下,在战争年代,林彪对主席应当是相当崇拜的。有个事例:在东北期间,林彪每次去前线,唯一必带的私人物品,是一个小公文箱,由秘书负责拿着,也不上锁。秘书谭云鹤对此很好奇,一直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宝物。有次忍不住打开一看,里面只有几本小册子,全是主席著作的单行本,有《矛盾论》、《实践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与战略问题》等,还有几支红蓝铅笔。

谭云鹤后来回忆说,书中“划了许多红蓝杠杠、圈圈,有的地方还划了两重、三重,不少地方还有旁批、眉批,写上他的心得、体会,密密麻麻的。可以明显看出,这些杠杠、圈圈、旁批、眉批,都不是一次、两次划的和写的。”可见林彪对主席的著作读得多么认真和仔细,并且是反复阅读。

二、不爱管事与重点主义

1946年5月22日,一篇《林彪将军访问记》刊登在《人民日报》上,是由刘白羽采写的。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林彪将军的特点之一,是掌握着中心,而后围绕着它去做极深刻细致的思考,然后到实际中去考验。”这与后来被罗荣桓概括并在东北广为流传“林总的重点主义”是同一个意思。

1946年6月16日,中央任命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党政军“一肩挑“,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当时正是四平撤退之后,东北局势是一团乱麻,工作是千头万绪。这对一直是军事干部的林彪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对此,林彪的诀窍是抓重点,除了统筹全局外,重点抓两件事:
一是根据地建设。上任不到20天,即在7月上旬主持召开东北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东北的形势和任务》决议(即七七决议),提出“要把发动农民群众,创造根据地摆到一切工作的第一位”。随后,东北局抽调1.2万名干部组成下乡工作团,推行土地改革、剿匪、政权建设等根据地创建的一系列工作。我党我军从此在东北有了“家”,大批东北翻身农民成为坚强后盾,要人有人,要粮有粮,初入东北“七无"状况得到彻底改观(无党、无群众、无政权、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

二是军队建设和打仗。在创建根据地的同时,林彪利用国共停战间隙,对所属部队进行了大规模整编,将进军东北及后来发展的部队统一整编为5个主力纵队和10个独立师。部队的建制和指挥体系得到了统一,为在东北实施大兵团作战创造了条件。

在根据地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及军队整编工作完成之后,林彪开始集中精力思考下步作战,突出“重点主义”,即专注于打仗。

除此之外,林彪充分发挥三个副手的作用:根据地建设、二线兵团组建及训练等主要交由高岗负责;经济建设及军工生产等主要交由陈云负责;罗荣桓1947年5月从苏联看病回国后,林彪又让罗荣桓主抓前方军队的政治思想和干部等日常建设工作。这些实际上都是大事,但在林彪那儿都不是“重点”。

即便如部队干部提升这种在一般人眼里的“头等”大事,都不是林彪的重点。东野军事干部的提升或调整,每次都是由罗荣桓研究拿出意见,林彪基本上没有不认可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就古典吧

主播在选材和诵读方面,都是佼佼者

AI小助理 回复 @就古典吧

小助理这里,欢喜有加哟~您的鼓励更是主播们奋力前行的动力呢。

欧了生

林总当时就是病人一个,没什么问题,林立果和叶群可能被人利用了

勾勾读世界 回复 @欧了生

谢谢你的评论!

wordpb_cn 回复 @欧了生

林被儿子,老婆害了

1392795ebih

百年一遇的帅才!

1356453

林、蓝都是身不由己的工具人

小飞侠0071231

那是因为那个时候还没夺取政权,大家能齐心协力,为了革命胜利既能提意见,也能坚持正确意见,甚至敢斗胆直呈,典型的为人民服务。。。后来全国胜利了,特别是文革时期。。。林彪和一些人成了典型的政客,为了个人和小圈子利益,简单的说为了升官发财和抱住利益,就不择手段了,再也不是那个坚持正确意见和真理的林总了。。。。就像你说的那些军阀甚至蒋介石等一样。。。刚参加的革命青年在历史大潮中,绝大部分是热血青年,为国为民。。。随着地位提升,权力的巩固,最后不都演变成了军阀???人是会随着环境变化,地位变化而变化的。。。

勾勾读世界 回复 @小飞侠0071231

一个有思想的听友。

1356453 回复 @小飞侠0071231

身体不好的人,真的想要那么多?这么不清醒?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解密林彪一生/毛泽东与林彪

在中共历史上,林彪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谁也不能否认,从普通民众到领袖人物,从士兵到元帅,从关内到关外,林彪曾经在中国革命战争的疆场上,指挥过千军万马,创造过神...

by:初心_妍

林彪全传

本专辑选自林雨星著《林彪全传》林彪(1906—1971)湖北省黄冈县人。又名育容。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入黄埔军校,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by:英明神武安心觉罗

解密林彪|林彪军事生涯|大审判

同类型爆款专辑推荐(点击下面专辑名即可收听)中国绝密档案|维基解密|机密悬案历史真相权力背后|反腐风云录|一路升迁白话《资治通鉴》|中国权谋智慧共和国的知青档...

by:龙庙山精品故事

林彪的这一生

谁也不能否认,从普通民众到领袖人物,从士兵到元帅,从关内到关外,林彪曾经在中国革命战争的疆场上,指挥过千军万马,创造过神话般的业绩,但是,马克思列宁的辩证唯物主...

by:逸洲2339

坠机前夜的林彪

1971年9月8日,林彪下达反革命武装政变手令,妄图谋害毛泽东。阴谋败露后,于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1973年8月20日,...

by:半条鱼儿

林彪的军事生涯

林彪的一生在历史上犯过重大错误。同时,其在中共党史上曾经有过重大的贡献。土地革命时期,林彪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战功累迁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军长,成长...

by:林燕悠悠__优一剧社

失踪的元帅-林彪

近年来,在国内外出现了很多关于林彪元帅的解读和戏说,在这其中很多是利用群众的猎奇思想进行的别有用心的猜测和杜撰,本篇致力于去伪存真,答疑解惑,在抽丝剥茧中解读林...

by:吟筝观澜

战争年代的林彪

这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这些响亮的名字之后,历史又慷慨无私地推出了令每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且为之惊讶的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

by:声声入戏文化传媒

林彪的这一生丨功过林彪丨林家三兄弟丨免费专辑

军事家。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

by:半条鱼儿

声音主播

57211.1万

简介: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并喜欢朗读,考播音专业说我牙不齐,一赌气开始抽烟喝酒弄成了烟酒嗓,反倒另有一番风味,苍(沧)桑、嘶哑、低沉,但痴心不改就是喜欢。感谢喜马拉雅提供的平台,给了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求流量粉丝,只为实现梦想。谢谢您的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