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2)

2023-12-24 11:11:1721:19 7410
所属专辑:勾勾读世界
声音简介
探寻一个真实的林彪(2)

原创 桅杆677
走进历史的深处
2021-07-17

林彪被称为“战神”,是个军事天才。

对于人而言,通常的情况是某一方面过于专注,在其他方面往往比较“弱智”。林彪专注于打仗,对其他很多大事都不大在意,不爱管事,对自己身边的小事就更是不问不顾了。

平时,林彪只要没睡着,基本上都在思考问题,思考打仗的事,或对着地图、或在院子里踱步。

有一次,林彪正在院子里踱步,警卫员在房间里擦枪走火,子弹从窗户打出去。在场的人都吓楞了,而林彪只顿了一下,又继续踱步,似乎这事没发生,事后也没有追究。

一次在哈尔滨,林彪要参加一个重要活动,事先让生活秘书安排车。可到临出发时,车没来,生活秘书也不知道去那儿了。林彪担心迟到,带着两个警卫员就步行过去了。两地相距虽然不远,但当时是战争年代,哈尔滨还常有敌特活动,路上安全是个大问题。事后,林彪也没有责备任何人。

1946年初,东北局出台过一个规定,男同志结婚必须具备“二八七团”3个条件,即 年龄 28岁以上、7年以上党龄、正团级以上干部。林彪到东北的第一个政务秘书叫季中权(后来官至卫生部副部长),非常能干,林彪也非常赏识。1947年初,季中权谈了一个对象,想结婚,但年龄不到28岁,不符合结婚条件。非常想结婚的季中权就向林彪汇报。林彪听完没有表态,既没有表示反对,也没有表示赞成。
其实,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的秘书带头违反“二八七团”规定,会有什么影响?季中权在林彪身边工作已经1年多,心里应该很清楚林彪对此类问题的态度。林彪原则性极强,自律性也很强,可能是希望身边的人也和他一样自律,所以内心明明不赞成,也不去说破。季中权见林彪没有表态,就把婚给结了。从此以后,林彪对季中权的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

林彪的“重点主义”就是打仗,就是对着地图或在踱步的过程中,思考战役战术思想和方案。林彪是东北局书记,但却不住在东北局总部驻地哈尔滨,而是住在距哈尔滨50多公里的双城,为的就是少受干扰,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作战问题。

林彪打仗,组织战役战斗基本上不开军事会议。对每一次战斗或战役,都是先思考,形成方案并作出决定后,即下达作战命令。东野每次上报军委或下达给部队、署名“林罗刘”或“林罗刘谭”的作战电报,基本都是林彪口述完成,其他领导只是签个名,鲜有不同意见或改动;有时甚至是电报发出后再拿去让其他领导签字。连辽沈战役这样决战性质的作战行动,东总也没有开会布置一下:林彪思考形成作战方案后,参谋处拟定具体的作战计划,随后即下达作战命令。

这种作战安排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保密:作战方案只在林彪和参谋长刘亚楼等少数人的脑袋里,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知情人范围。

仍以辽沈战役为例,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东总依据林彪的作战方案,形成作战计划,不仅不开会,是派人将作战命令送达各纵队或师的,而不是用电报;部队接到命令就开始南下行动,晚上行军、白天宿营;各纵队、各师都在原驻地留下一部电台,每天按常规继续收发报;各纵队司令政委也只知道行军目的地,并不清楚具体作战计划。

同时,东总还采取一系列欺骗行动:利用破获的敌人电台发出假情报;报纸、开会及部队继续宣传“练好兵、打长春”;围困长春的部队更是动作频频,每天白天向长春开进,晚上再悄悄地撤回,如此循环往复。令人叫绝的是,这些保密和欺骗行动,还真的把东北的国民党军给蒙受住了: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调动,国民党东北“剿总”的侦察飞机和情报网也觉察到了东野大军南下北宁线的一些迹象。但其技术侦察部门认为“共军电台均在原地,电报频次也未见异常”,东北“剿总”据此判断“共军在北宁线不会有大的军事行动”,认为我军的进攻目标仍是长春。

可以佐证的是:东野大军已经在北宁线上展开,大战在即,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还把妻子接到锦州团聚。一个月不到,锦州城破,范汉杰被俘,非常狼狈。

三、不近人情与崇高威望

在战争年代,林彪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可以说是不近人情。

战场上的林彪,机敏、刚毅、果断,善打巧仗,敢打硬仗。而现实生活中的林彪,不抽烟、不喝酒,不讲究吃、不讲究穿,不爱玩、不喜欢交际。平时除了看看书,主要就是思考问题,思考他的“重点主义”。

在外人看来,林彪的生活非常乏味,身边的人形容他像个“苦行僧”,也有人说他像个“书呆子”。

吃的方面,从来都是两菜一汤,以蔬菜、豆付为主。初到东北,管理员有时看他太累了,加个菜,林彪会说“以后别加了”;第二次再加,他也不说什么,但也不吃,后来就再也不加了。

战斗间隙,一些纵队司令、师长或政委到总部开会,喜欢抽空去看望看望林总。对这些一线指挥员的来访,林彪倒些炒黄豆,问问部队情况,交待一些事项,说话像发电报一样简练。然后就没话了,来访者起身走人,林彪也不送。
林彪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说,虽然见面中林彪有些“冷淡”,但来访者离开时都是高高兴兴的。

林彪也从来不会留这些一线指挥员吃顿饭。实际上这些司令、师长或政委也不愿与林彪吃饭。按秘书季中权的话说:林彪吃的还不如警卫员吃的好。林彪唯一偏爱的是黄豆,尤其是炒黄豆,当菜吃,当零食吃,还用来招待客人。这个爱好可能是自小养成的:如今你去湖北黄冈的餐馆吃饭,老板首先会送上一盘炒黄豆。

林彪性格有些孤僻,喜怒不形于色。1946年11月下旬,林彪带着轻便指挥班子在锦西考察战场。主席要求林彪在锦西“打大仗”,而此时,这位刚刚上任的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是个真正的“光杆司令”,由于没有密码本,部队都联系不上,还打什么仗?正在着急,从苏北和山东来的新四军3师和山东1师到了。这两支部队都是115师发展起来的,黄克诚、彭明治、梁兴初这些老部下,大家6、7年没见了,都非常兴奋,左一声“林师长”、右一声“林师长”,恨不得上前拥抱一下。可林彪一句寒暄也没有,直接就问部队情况,部队的人数、装备、情绪等等。

其实林彪内心应该也很高兴:部队大发展了,这些部下也进步了,更重要的是终于有了可以指挥的部队了,而且还是自己的老部队。这能不高兴?但林彪的脸上看不出一丝兴奋的表情,也不问候问候这些千里跋涉、才到东北的老部下,似乎给人一张冷脸。好在这些人从红军时期就是老部下,熟悉林彪的性情,也没去想那么多。在战争年代,林彪和同事或下属基本上都是工作关系,有私交的也就刘亚楼等很少的几个人。

林彪也很少发怒。据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林彪在战争年代唯一的一次发火,是四平撤退期间:当时由于东总作战科长王继芳叛变,向敌人和盘托出民主联军的撤退计划等军事机密,致使部队在敌人的紧追之下一片混乱。到舒兰宿营地后,因安排疏忽,电台和机要人员没跟上来,林彪无法联系部队,非常着急。而应对此事负责的参谋处长李作鹏却在喝酒。林彪一句话也没说,直接掀了李作鹏的桌子。作为东北的“一把手”,千头万绪,工作中难免遇到不顺心、不满意、甚至令人生气的事,但除了此次之外,再也没见过林彪发火。

林彪比较清高,是个眼里揉不下沙子的人。“舒兰发火”之后不久,林彪决定将李作鹏调离总部,调往第1纵队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离开前,林彪亲自找李作鹏谈话,说让他去一纵任职的原因:
“一是基层部队急需补充干部;
二是1纵来自山东,你对这个部队情况比较熟悉;
三是作为总部的参谋处长,熟悉作战情况。1纵又是北满我军主力纵队之一,调你去就是要加强部队的作战指挥。因此总部决定派你到第1纵队去工作。”

其实,两人内心里都清楚:王继芳叛变和舒兰喝酒两件事,林彪对李作鹏心存芥蒂。林彪虽然对这两件事很不满意,但并没有多说,也没有把李作鹏打入冷宫,而是根据其军事能力强的特点,安排到1纵这样的主力部队工作,并且担任重要职务,也算是人尽其才。客观地说,这事对李作鹏后来的军事生涯也没有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秘书季中权违反东北局“二七八团”规定结婚后,林彪对他的态度明显变得冷淡。季中权觉得有些对不起林彪,就主动要求调走,并自己联系了接收单位。林彪对季中权的能力还是很认可的,工作也很顺手,一时又找不到接替的人,就做工作希望他留下。但季中权还是下决心要走,林彪也没阻拦。

季中权走后,一时没找到合适的接替者,一大堆工作需要处理。东野参谋长刘亚楼很生气,说“把他抓回来”;林彪说“要尊重他的意见”。林彪就是这样:眼里揉不下沙子,但也尊重他人,更不打击报复。

就这样一个不近人情、性格孤僻、清高自负的林彪,战争年代在军中和党内的威望很高,无论是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

在进入东北的初期,因为不具备打大仗的条件,林彪一直主张撤退。这曾引起一些质疑和牢骚怪话,怀疑林彪在后方时间待长了、不会打仗了,甚至说他是“撤退将军、逃跑将军”等。但随着东北战局和形势的演变,这些质疑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林彪当年在东北的威望有多高?我们来看看以下事例:

1946年6月16日,中央决定改组东北局,任命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党政军“一肩挑”。要知道,林彪当时只是中央委员,而中央同时任命的东北局四位副书记兼民主联军副政委中,彭真、高岗和陈云三位都是政治局委员。这种打破常规的任命,并且是在四平撤退不久、林彪受质疑最多的时候。可当时和后来,从没有听说过有人对这种安排不服气。从后来的工作实践看,三位政治局委员副手都是全心全意协助林彪工作。除彭真在1年后回中央工作外,高岗和陈云一直在东北工作,直到东北全境解放。这一方面说明共产党干部的组织原则性强,但不能不说林彪的威望是其中最关键的原因。

四野战将如云,有不少“两头冒尖”的将领。但无论是当时还是后来,对林彪都服服帖帖,从来没有那个将领对林彪不服气过,更没有人在背后贬低林彪。
这一是因为跟着林彪打仗明明白白,总打胜仗。
二是林彪不搞山头,只看能力,2纵司令刘震、3纵司令韩先楚、6纵司令洪学智等是四方面军的,5纵司令万毅是抗战时期从东北军投奔八路军的,都一样重用。
三是林彪从来不与部下争功,打了胜仗,功劳记在一线指挥员和部队身上;打了败仗,自己主动承担责任,从不责备部下。东野参谋长刘亚楼脾气很大,在东野是出了名的“雷公”,那个上级领导都敢顶,那个纵队司令都敢骂。但据林彪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每次林彪要找参谋长,刘亚楼都是一路小跑去林彪的住处。

当年,东北野战军有首著名的军歌,叫《林总的命令往下传》。这首歌有几个版本,笔者最喜欢的是这个版本:“军号响,红旗展,林总命令往下传,号召东北野战军,创造千百个尖刀连。要顽强,要勇敢,朝着敌人心脏钻,刺刀见红,敌人全部完了蛋。”看歌词就虎虎生风。很多四野的老人后来回忆说,这首歌当时在部队中唱得很响,大家发自内心地认为“跟着林彪能打胜仗”。由此可见林彪在基层官兵中的威望之高。

林彪在战争年代的威望完全是战场上打出来的。由于性格的原因,林彪的崇拜者不少,但他的“朋友圈”却很小。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满城阙

刘亚楼一溜小跑

蓝色skay

原子弹级别的毁灭力量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解密林彪一生/毛泽东与林彪

在中共历史上,林彪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谁也不能否认,从普通民众到领袖人物,从士兵到元帅,从关内到关外,林彪曾经在中国革命战争的疆场上,指挥过千军万马,创造过神...

by:初心_妍

林彪全传

本专辑选自林雨星著《林彪全传》林彪(1906—1971)湖北省黄冈县人。又名育容。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入黄埔军校,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by:英明神武安心觉罗

解密林彪|林彪军事生涯|大审判

同类型爆款专辑推荐(点击下面专辑名即可收听)中国绝密档案|维基解密|机密悬案历史真相权力背后|反腐风云录|一路升迁白话《资治通鉴》|中国权谋智慧共和国的知青档...

by:龙庙山精品故事

林彪的这一生

谁也不能否认,从普通民众到领袖人物,从士兵到元帅,从关内到关外,林彪曾经在中国革命战争的疆场上,指挥过千军万马,创造过神话般的业绩,但是,马克思列宁的辩证唯物主...

by:逸洲2339

坠机前夜的林彪

1971年9月8日,林彪下达反革命武装政变手令,妄图谋害毛泽东。阴谋败露后,于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1973年8月20日,...

by:半条鱼儿

林彪的军事生涯

林彪的一生在历史上犯过重大错误。同时,其在中共党史上曾经有过重大的贡献。土地革命时期,林彪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战功累迁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军长,成长...

by:林燕悠悠__优一剧社

战争年代的林彪

这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这些响亮的名字之后,历史又慷慨无私地推出了令每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且为之惊讶的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

by:声声入戏文化传媒

失踪的元帅-林彪

近年来,在国内外出现了很多关于林彪元帅的解读和戏说,在这其中很多是利用群众的猎奇思想进行的别有用心的猜测和杜撰,本篇致力于去伪存真,答疑解惑,在抽丝剥茧中解读林...

by:吟筝观澜

林彪的这一生丨功过林彪丨林家三兄弟丨免费专辑

军事家。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

by:半条鱼儿

声音主播

56811万

简介: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并喜欢朗读,考播音专业说我牙不齐,一赌气开始抽烟喝酒弄成了烟酒嗓,反倒另有一番风味,苍(沧)桑、嘶哑、低沉,但痴心不改就是喜欢。感谢喜马拉雅提供的平台,给了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求流量粉丝,只为实现梦想。谢谢您的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