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继上帝死后,为什么人还死了?

2023-12-24 17:48:2167
切换 - 音频
00:00:00 / 00:00:00
声音简介

前期福柯-后结构主义

大家好,欢迎来到岚奇哲学,今天我们来讲“后结构主义”的福柯,那么在“现代西方哲学史”的研究上,说到“后结构主义”,不论是从字面上还是从研究的关联性和因果关系上,似乎与“结构”逃离不了关系,似乎这之中肯定有着必然联系。事实上呢,正是如此。

在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之后,不同领域的学者将此方法论应用在不同领域之中,在二十世纪中叶“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兴盛一时,他们强调人类知识的整体性结构,在既定时间范围内对既定现象背后的事实做结构分析,解析出现象背后诸多表象的依存性和联结性,企图透过考察和发现它们的作用关系来回答人类知识现象的底层逻辑。

“结构主义”方法论,关注的是事物之间的同质性,而非个体对于事物不同“意指”的异质性,他们提倡在同一时空对同一问题的具体分析的共时性,而非考察某一事物的“历史性”,因为“历史性”在他们看来脱离了对具体问题的相关性作用研究,而转向对于某一事物不同时空的研究,这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他们的研究在当今的人类社会中,对人类现象的产生做出了底层结构性的分析,试图寻找和考察具体表象之间的作用带来现象的整体结构。

总而言之,“结构主义”是一种对既定事实关系作出分析和考察的一种方法论,他们尊重人类知识构成的层次性和相互的依存性,实在的在人类知识的整体结构中分析知识背后的组成结构!

而“后结构主义”的福柯,本质上就是对人类当下知识的解构,如果说“结构主义”承认且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性,那么福柯则是不承认当代知识的构成,从而解构当代知识的“整体结构”。举个或许不是很恰当的例子:如果说“结构主义”研究考察的是一座大厦的整体框架,那么福柯则是拆掉框架的那个人。

那么福柯又是如何解构呢?他对西方当代知识又有何看法呢?从而导致他的全面解构?

一般来说福柯的哲学思想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早期的福柯和成熟阶段的福柯。毫无疑问,不论是在哪个时期,他依旧抱持着“解构”西方当代知识的决心。

在前期福柯试图通过“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对人类知识做考古研究,也就是“考古知识学”

他把人类历史上不同阶段的知识和权力看作是一个个不同的结构,而且结构与结构之间不存在“历史性”,也就是他们并不相互影响,也没有因果关系链,通过考察他们的每个历史阶段的不同结构,发现它们的不同特征和人类知识来源的具体表现来解构当代的人类知识的整体结构框架。但前期的“解构”理论具有不能解决的理论内在矛盾,因此在后期的“解构理论”中福柯放弃了“知识考古学”,而转向“谱系学”来说明人类知识产生的背后权力控制的不合理因素,通过“谱系学”考察权力知识发展的脉络,认为当代“启蒙运动”带来的知识有背人性的本真凸显,把人控制创造为权力所需要的“人”。因此福柯以批判精神揭示当代社会的不公和不合理来解构当下的“人类知识整体结构”

首先:在福柯前期的著作《词语物》中认为,人类的知识是对事物的分类,人们通过对事物不同作用的认知而进行的归类行为,知识也就在之中产生,在分类原则中,人们通过特定词语对某一事物进行指定,这是词与事物的关系,而人类词与词的作用关系也间接影响了事物与事物在人的认识上的关系。

那么,在对西方历史上的不同阶段的知识中,福柯区分了四个时期的知识结构,分别是:文艺复兴时期/古典时期/现代/当代,福柯首先通过对这四个西方历史阶段的知识结构进行的分析,指出不同历史时段的知识特征与知识结构组成部分。


在文艺复兴时期,“相似性”是知识的基本特征,在知识的结构中,“相似性”有四种形式:一是“适合”,这是空间位置的相似,如:天上的日月星辰是相似的;二是:“仿效”,这是比例的相似,如:眼睛在人脸中,犹如日月在天上;三是类推,这是关系的相似,如:人是小宇宙;最后是“交感”,这是性质的相似,也是最重要的相似,以上三种相似都可以用感应来解释。它用相斥和相吸作用把性质相像的东西,如自然的元素/人与人/,乃至人与星辰,都联为一体。世界被视为上帝有目的的创造,人类与非人类的对立这个时候尚不存在,词与物是同一的。这个时候知识的主要内容有:发现人与外物之间隐秘影响力的占星术/炼金术/巫术等“秘传学科。

在“古典时期”,心与物/主观与客观被对立起来。这个时候知识的基本特征是表象,把人们的认识表象化,心灵如同镜子,并通过折射与其他心灵交相辉映。表象型的知识把自然作为主要的表象对象,自然科学是古典时期主要的知识形式。以理性方法为基础的科学把事物分析为可见的部份,按可见性质进行排序/分类。

在现代时期,自然不再是物体,而是非实体性的/功能性的力,例如:电/光/热/磁等等从客观实体抽象出来的存在。这个时候科学的对象是视觉不可见的,只能被抽象地理解。

在这种知识型中,抽象的力存在于主客体双方,并控制双方,两者对立已不重要,人又成为自然的一部份。然后,人的思想却作出另一种反应:也就是人把客体视为主体的产物,人只有通过自身的表象才能反映外物。外物是由人来定义的,也就是康德所说的“人为自然界立法”,人通过“自我意识”来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相互影响并不存在对立,但自然却以人的定义为准。因此:人的这种特征表现在康德和现象学关于“自我意识”以及存在主义关于“自我”的哲学之中。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人文科学以“人”为对象,心理学以“心理人”为对象,社会学以“社会人”为对象,文学以普遍的人性为描写对象。

至此:福柯利用“结构主义”的形式对不同时期各种知识的考察,指出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与万物是相似的;在“古典时期”,人虽然是知识的主体,但不包含在知识之中,人对“自我意识”尚未到达以概括全部的地步;只是到了现代,生物学/经济学和文学的发展使得人文科学成为可能,“人”这个自我意识强烈的概念才成为知识的对象,在现代知识中,“人”才走到表象的前台,成为世界的中心。那么也就是在此意义上,福柯说,人是19世纪以来的产物。是现代生产出来的概念,之前并未如此明确的出现。

但是到了当代,人的“意指活动”这种新的抽象力量又被索绪尔的语言学/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和斯特劳斯的人类学发现了,说明人对事物定义的活动并不受个人所控制,而是受到既定结构事实的影响,人不在拥有“自我意识”,人对于“人”的定义只是既定结构事实的产物,并非是由人的“自我意识”产生出来的,人不存在“自我意识”,因此作为知识的主体和知识对象的“人”已经不复存在,进而以“人”为对象的知识也不复存在!

福柯通过对西方人类知识的产生做了细致的分析,并通过不同时期的知识的对比说明现代西方人类知识存在着地基不牢的风险,试图以“人死了”来解构以“人”为对象的所有人类知识。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在福柯以“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对“知识”进行考察时,他的一贯的立场认为:在”知识考古学“中这四种西方不同时段的知识是不存在历史性和连续性的,从一种知识到另外一种知识的转变不是进步或退步,不能用一种知识的标准去判断另外的知识的真假是非。因此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如果知识与知识之间不能进行比较和一一方去判断另一方的真假是非,那么在人类知识中也就不存在福柯所定义的“人的知识”和“自然的知识”之间的分别,如果不存在这两种对立,又何以认为“人的知识”是近代产物,而且被当代知识给解构了呢?

那么面对于此问题,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也似乎并没有合理的解决方式,因此福柯在后来,也就是后期的福柯,他以分析西方社会知识背后的权力控制,来说明当代西方知识的不合理和不公平性,以个人的“人道主义”理念解构当代权力知识控制人们的局面。

以上,就是早期福柯的“后结构主义”,在结构西方人类知识的考察中解构西方人类知识。他对于“西方不同时段知识”的结构,并不是在现在的结构中考察过去,而是为了现在解构的目的而考察过去。他的结构不是为了结构而结构,而是为了解构而结构!

好,下期我们来分享后期福柯!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胖子很安

列事物来分析社会不公,福克的方法挺别致

黑心莲藕排骨汤

南极哲学这讲解构分析真清晰,逻辑一级棒

驼铁步伐

后结构主义来一轮,探根问底真是过瘾

猜你喜欢
福柯

作者:美国,艾莉森·利·布朗著,聂保平译中华书局福柯哲学主要围绕权力和它与知识的关系及其发展历程展开。他将历史分化为一系列“认识”,并将这个认识定义为一个文...

by:加一的大脸猫

上帝收回了上帝之手

纪念一代球王马拉多纳

by:歌单精选集

福柯 |《自我技术:福柯文选Ⅲ》

本卷结集的文章主题是自我技术,自我技术决定了个人如何把自己构建成为自身行动的伦理主体。对古代人而言,这意味着:人们是怎样改变自我的?改变自我的目的、技术、影响何...

by:四夜盛琥

死后见闻

雷蒙德·A·穆迪,世界知名的学者和科学家,先后取得了哲学和医学两个博士学位。他对伦理学,逻辑学和语言哲学方面颇有研究,后来兴趣转向医学,并决心做一名精神病学家,...

by:现在每天都是好日子

福柯研读班-2019

本广播是以线下福柯研读活动为基础的一款集文本研读、哲学讨论、思想交流为一体的清谈节目。由参与者+文本+问题主导,参与者有研究福柯的专业学者,有高校学生,也有社会...

by:eid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