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史 2

2024-01-03 13:21:0422:21 5906
所属专辑:勾勾读世界
声音简介
大清灭亡史 :慈禧的反击

原创 卢克文
卢克文工作室
2021-07-13

03
刺马

我们在历史书里会常看到一句话,说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历史书对这句话没有进行详细解释,其实这个“沉重打击”不仅仅指扫荡东南,还迫使整个大清的军政财三大权力,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成为大清倒台的导火索。

清廷也知道,曾国藩是私家军队,不好控制,但清廷是真没办法。 1854年湘军拿下武昌后,咸丰高兴得马上想封曾国藩为湖北巡抚,旁边军机大臣可不糊涂,提醒他“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驴)里,一呼,跚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福也”,意思是曾国藩现在没名没分,就是个民间大V,随便就能召唤上万名粉丝搞军事,这可是个祸害啊。 吓得咸丰赶紧收回任命。

直到六年后,太平军第二次破江南大营(香艳小城),咸丰急得直跺脚,为了让湘军卖命,才肯封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所有巡抚、提督都得听他的。 注意两江总督这个官职,我们后面将无数次提到它。 曾国藩从此军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帮助湘军势力陆续控制全国督抚要职。

朝廷要重用曾国藩,就得多听曾国藩的意见,此后曾国藩就大力举荐湘军将领做封疆大吏,李鸿章成了江苏巡抚、左宗棠成了浙江巡抚、李续宜成了安徽巡抚、沈葆桢成了江西巡抚,四位大人又举荐自己手下成了各省布政使(管地方财政和人事)、按察使(管地方治安和司法),湘军集团就这样控制了地方军权、政权、财权、人事权。 最后湘军一共出了三个总督,九个巡抚,牢牢控制了南方各省。

大家都是湖南人或者湖南人的至亲,满人反正有求于咱们,咱们都认曾老大做话事人,有什么事咱们也别看满人的脸色了,互相打声招呼就行,另外大家牢牢控制地方,就能从地方财政搞钱,办办厘金啦、改改田赋啦、扣点税收啦什么的,大清让咱们卖命的时候,兵饷都没给过,这大清的命都是咱们续的,顺手拿他点银子怎么啦?

容闳在《西学东渐记》里记载了曾国藩辉煌时广纳人才,引得无数人来投奔他,只要面试通过,曾国藩就给他按月发工资包养起来,各级军官拜过码头的有200多人,幕府中另有100多人,各种候补官员、民间达人更多。 活脱脱一个黑帮大佬形象。 曾国藩后面将他们一个个推荐去当官,出现了“晚清督抚三分之二出于曾幕”的可怕情景,湖南人的势力迅速遍布全国,使满清的中央集权从此受到了巨大打击。

甚至明知道湘军破天京后太平天国的财宝不知去向(应该是私吞了),清廷也拿他们没办法。 慈禧看着满朝黑压压一片湖南人,心里头像吃了口剁辣椒,急得跟火烧似的。 灭掉太平天国后,慈禧开始尝试夺回对地方的控制权,第一个动手的,就是两江总督。

前面提醒过大家了,两江总督这个官职,十分重要。 大清一共有直隶、两江、两广、闽浙、四川、陕甘、云贵、湖广八大总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直隶和两江总督,两江总督管的是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是当时清朝最富裕的地方,占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控制着大清的财政命脉,是大清最肥的官职。

慈禧看了一眼老奸巨滑的曾国藩,不由得握紧了拳头:必须让亲信拿下两江总督,替我大清守住财政命脉。 湘军裁撤不到三年,慈禧调曾国藩任直隶总督,这个直隶总督政治意义更大,财权更小,属于明升暗降,慈禧后面再调任马新贻为两江总督,让他去闯湘军大本营。

马新贻进士出身,原在安徽做知县,太平军杀过来时,马新贻跟着钦差大臣袁甲三破太平军有功,一路升了上去,混到了安徽按察使。 这个袁甲三,就是袁世凯爷爷的兄弟,袁家的发迹就是从袁甲三开始的,他最高做过一品大员,以一人之力带动整个家族的发展,才有了后面的袁世凯。

从清末到民国,我们看到的所有历史风云人物,几乎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几乎全是熟人! 书写历史的,一直是小部分人的游戏。 后来马新贻连续两次出事,都是袁甲三保的他,马新贻一直欠袁家人情。

任两江总督后,就把袁甲三的侄子袁保庆提拔到身边管治安,而这个袁保庆,就是袁世凯他爹(侄儿过继,非亲爹)。 袁世凯后面能留在大清顶层人脉圈混饭吃,犯错了也不会出圈,那是前几代人积累的结果,普通人想进入顶级精英圈是极难的。

马新贻一直有和湘军打交道,而且跟曾国荃有过节,慈禧就看上了他这一点,1868年2月突然将他提拔为闽浙总督,听到任命时,马新贻和他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马新贻年龄和资历都不够,突然爬得比老上司还快,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就要求进京面圣,6月他在北京见到了慈禧和小皇帝,两人密谈过几次,最后一次谈完,马新贻出宫时“满面惊恐、大汗淋漓、朝服浸透”,显然得知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我个人推测,应该是慈禧告诉他想收拾湘军,叫他守好财源,应该也叫他去调查湘军是否吞了1800万两太平天国银子的事。 就在去往浙闽总督任职的路上,马新贻收到急任,调他去任两江总督,47岁的他突然要成为大清最年轻最重要的总督,前面说要他任浙闽总督,不过是慈禧虚晃一枪。 而两江总督这个位置,大家都以为肯定是曾国荃或者左宗棠的。 马新贻已知自己深入湘军腹地,此去必死无疑,他对家里人说:“我此去吉凶难料,万一不测,千万不要到京告状,要忍气吞声,方能自保。”

果然两年后,1870年8月22日,上任两年的马新贻参加完箭场阅射后,在回官署后院时,人群里突然冲出一人,口称冤枉,一匕首刺进马新贻右肋,就在成群的亲兵随从的护卫下,堂堂两江总督莫名其妙被大街上跳出来的刺客一击即中,当场杀死了。 而且刺客得手后也不逃跑,就站在原地等待被抓,还主动跟旁人打招呼,说自己叫张汶祥。 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刺马案。

马新贻死得离奇,刺客的供词也十分离奇,就是随便编了个杀人的理由,完全不合逻辑,编得跟中国甜宠偶像剧的弱智剧本一样,慈禧下令严查,居然什么都查不出来,审案时曾国藩还是陪审,刑部尚书郑敦瑾是主审,郑敦瑾回忆说,审案时气氛极其诡异,整个过程除了他,张汶祥和曾国藩始终无人说话,这事就糊里糊涂过去了,凶手张汶祥被凌迟了事。

对了,这个马新贻,就是电影《投名状》里庞青云的原型,这个电影剧情,就是来源于审案时湘军故意散播的一起谣言,说马新贻、张汶祥、曹二虎原是结拜兄弟,后来马新贻抢了曹二虎的老婆,还杀了曹二虎,张汶祥是为朋友报仇来的。

拍电影的就根据这个谣言为主线,拍出了《投名状》。 慈禧是个智商很高的人,她怎么都不相信呈上来的杀人动机,管三个省这么大一个官就这么死了,谁信谁二逼,不能草草了事,就召曾国藩来问话,她说:“马新贻的死,你不觉得很奇怪吗?” 曾国藩说:“是啊,臣也觉得很奇怪。” 然后就不说话了。

慈禧气得个半死,却也拿湘军毫无办法,从此不敢动湘军核心利益,两江总督这个职位,就成为湘军专属,由湘军大员轮流担任,慈禧唯一能做的,就是频繁更换两江总督,生怕各湘军大员势力深度盘根错节,只能止痛,不能拔根,所以李鸿章能任直隶总督二十多年,两江总督却总是不停地换人。 天下最重要的财源,至此牢牢落入了湖南人的口袋。 南边半壁江山,也实际上已经脱离中央控制,大伙只是不撕破脸,维持着大清最后的体面。

04
慈禧的反击

慈禧从来就不是吃素的,当年为了夺权,顾命大臣慈安太后敢杀,谁敢欺负她,她是一定要扳回来的。 刺马这口气,绝不能忍。

马新贻被刺三年后,慈禧终于找到了第一次复仇的机会。 有请晚清著名的杨乃武与小白菜登场。 那时浙江余杭县有个豆腐店的小工,名叫葛品连,虽然家里穷,但有位爱穿绿衣白裤的美貌老婆,叫小白菜,夫妻俩在本县唯一的举人杨乃武家租了房子住,小白菜喜欢上了佛经,但不识字,便请杨乃武教她认字,杨乃武的母亲是个大舌头,闲聊时将这事传了出去,周围爱嚼舌头的街坊邻居,就谣传他二人有奸情。

1873年十月初七,葛品连患丝虫病暴毙,家人入殓时看到尸体口鼻有血水渗出,以为是被人下毒弄死的,就去告了官,七十岁的知县刘锡彤办案时严刑拷打小白菜,问是不是她下的毒,小白菜吃不住打,屈招跟杨乃武有奸情,是杨乃武买的砒霜,她下毒毒死了葛品连。

杨乃武曾举报刘锡彤贪污,二人本就有过节,虽有证人证明是诬告,但刘锡彤逮着机会,将杨乃武又一顿毒打,杨乃武也认了。 按律杨乃武要判斩立决,小白菜要判凌迟,但浙江按察使感觉案情不对劲,因为一个举人不该为了美色做出这种举动,就是风险太高,投入产出比划不来,就报送浙江巡抚杨昌浚,杨昌浚复查时不够认真,又被胡弄了过去。

注意,杨昌浚是湘军出身。 浙江本地官员一直不满湘军官员,就主动对杨家施以援手,胡雪岩这时正在跟杨昌浚竞争,为左宗棠收复新疆筹措军饷,便亲自赞助杨乃武姐姐进京告状,还请浙江人兵部右侍郎夏同善帮忙,浙江官员全心协力,将事情捅到了翁同龢那儿。

翁同龢在朝廷里有着巨大影响力,他又将此案报告了慈禧。 慈禧一看,审理此案的官员大多是湘军出身,这是个天大的良机啊,便命刑部尚书桑春荣亲审此案,重新开棺验尸,随后追查办案湘军官员,捅出一百多名牵连官员,三十多人被革职,刘锡彤充军黑龙江,杨昌浚也被革职。

大多数史料写到这结束后,结尾加一句,慈禧利用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沉重打击了湘军官员。 不好意思,其实根本没动摇湘军的核心利益。 此事受牵连最大的湘军官员是杨昌浚,这位袒护下属的浙江巡抚不过是革职处理,1878年,左宗棠在新疆缺人,又跟朝廷申请,将杨昌浚调到兰州处理后路军政事务,1879年还升官为甘肃布政使,1880年甚至做到了陕甘总督,此后一直在朝廷里好好当官,历任过漕运总督、闽浙总督,而且政绩干得相当不错。

这一次慈禧的反击,最多算打了几只小苍蝇,拿大老虎一点法子都没有。 没办法,满清太需要湘军了,没有湘军,整个大清在1860年代就会被列强撕得粉碎。

这里花一点时间讨论一个问题,杨昌浚这种人,到底算是好官还是坏官?说他是好官,他明明袒护下属,制造冤案,差点弄死两条人命;说他是坏官,他对收复新疆有功,对漕运、闽浙的政务处理得还算不错。

其实这事情一点都不复杂,你只要学会用利益链分析事情,一下就能弄懂杨昌浚的出牌方式。 杨昌浚在没有碰到他核心利益时,他是一个还不错的官员,算是为国尽忠,处事尽量公正,但碰到他核心利益时,他就要先维护核心利益,再讨论公不公平。 湘军官员的集体利益,就是他的核心利益,他是因为牢牢站在这个圈子里,才有机会当官处理政务,如果离开了这个圈子,他就失去了施展本领的平台,因此面对冤案,他第一反应是维护湘军集团。 而收复新疆、处理漕运这些事情上,不跟湘军的核心利益相冲突,他就能放手去干,毫不拖泥带水。

所以看一个人,不要简单地归纳为好或者坏,而是要看他所处的利益链,根据他利益链判断他的行为,正常情况下,只要不动他的核心利益,谁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也不是至善至美之人,一般人,最多犯些傲慢、任性、跋扈、自私的毛病。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只是慈禧对湘军的一次试探性进攻,她只是在告诉湖南人,天下还是我们满人说了算,只要不动我们满人的核心利益,大家还可以玩下去,你们继续控制中国南方,我也假装没看见就是。 此后湖南人和满人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有二十多年时间相安无事,直到甲午战败,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

1872年3月,名人语录专家、湘军话事人、清末军阀缔造者、满汉势力平衡者、湖南之光、宗师级家书爱好者、半个圣人、前两江总督、直隶总督、一等毅勇侯曾国藩先生,在南京因病去逝,年61岁。

朝廷给予了僧格林沁去世时的哀荣,三天不上朝以示哀敬。 对于曾国藩的死,我相信慈禧是既喜且悲的。 喜的是从此去了一块心病,悲的是如果不是曾国藩,大清早不知道被太平天国和列强削成了什么模样,虽然湘军崛起,大清失去了对南方富省的控制,多了一堆军阀,但半个家也是家啊。

没有了曾国藩,以后我们这孤儿寡母指望谁去?

(未完待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王海峰旺旺爸爸

紧跟收听中,支持主播

勾勾读世界 回复 @王海峰旺旺爸爸

谢谢老铁的鼓励和支持!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慈禧秘史|大清王朝最有权势的女人|大清帝国灭亡之谜

慈禧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曾经三次垂帘听政,操控清末政权,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作为一个女人,在勾心斗角、杀机四伏的皇宫,她凭着自己的聪明机巧...

by:大吕说文史

大清史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1616年,努尔哈赤在辽宁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清军乘机人关打败农民军...

by:千千讀書

大清秘史

这是一个将皇权斗争、宫闱情仇演绎到极致的王朝。不论是皇太极和海兰珠感天动地的旷世恋情,还是康熙帝削藩平叛定江山的文治武功,抑或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波诡云谲……一幕...

by:瑞棵丁

大清正史

大明与后金的战争,推出的大清正史。谢谢大家的支持!感谢大家订阅

by:我是阿斗吖

晚清最后十八年|李鸿章慈禧光绪权斗|大清帝国灭亡史

锐意变革的晚清为什么会垮掉?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在哪里?袁世凯在晚清扮演了什么角色?慈禧为全力布局谋杀光绪?袁世凯是慈禧留给载沣的政治遗产?大清为何越改革越快走向...

by:大吕说文史

门清大清|历史

【内容简介】历史从来都是严肃的,但历史上的人和事不应该失去其本有的灵动和鲜活。努尔哈赤的“七大恨”、“福晋”的来源、清代宫廷后妃制度、康熙为何六下江南、神秘的“...

by:北方文艺_电子书

不忍细看的大清史丨正说大清朝历史

【内容简介】清朝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王朝,它既有“康乾盛世”的辉煌景象,又有“鸦片战争”的悲痛记录;既有收复台湾、驱逐沙俄的荣耀,又有割地赔款、山河破碎的屈辱;既有...

by:天下书盟精品图书

大清王朝崛起史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名字,实际上是满洲语的发音。满语中“努尔哈赤”这个名字,在汉语中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野猪皮”的意思。不管您承不承认,一代雄才伟略...

by:山东大成

大清皇帝秘史 | 揭大清后宫密辛

【内容简介】大清三百年岁月,能积淀下多少悬谜?十二朝帝后,又孕育出多少疑案?官史煌煌,总有不敢说、不便说、故意不说之处;野史芸芸,又有不会说、不好说、有心胡...

by:天下书盟精品图书

声音主播

56711万

简介: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并喜欢朗读,考播音专业说我牙不齐,一赌气开始抽烟喝酒弄成了烟酒嗓,反倒另有一番风味,苍(沧)桑、嘶哑、低沉,但痴心不改就是喜欢。感谢喜马拉雅提供的平台,给了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求流量粉丝,只为实现梦想。谢谢您的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