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史 1

2024-01-20 17:09:0224:33 6795
所属专辑:勾勾读世界
声音简介
大清灭亡史 :慈禧的反击

原创 卢克文
卢克文工作室
2021-07-13

终究,大清还是死在了湖南人手里。

01
最后一员猛将

1811年,也是嘉庆十六年,僧格林沁出生在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一个四等台吉家里。 他的名字来源于藏语,僧格是狮子的意思,而林沁是珍宝的意思。

这个台吉,来源于汉语所对应的皇太子、皇太弟一类的称呼,不过我们的太子只指一个人,他们这个词的用法却指一群人,明朝时蒙古人只将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成员称为“台吉”,当中地位最高有继承权的那个,叫“黄太吉”,历史学家怀疑是汉语“皇太子”的音译。

我们熟悉的清初那个“皇太极”,最早的写法就是“黄台吉”,有人为了拍他马屁,将汉字写法故意写成了皇太极,显得更加高大上,并统一用到了现在,算是出口转内销的一个词。

注意台吉这个词明明最早是蒙古族在用,而皇太极是满人,这后面用着用着怎么从私家车变成了公共汽车了呢? 这个主要来源于满蒙联盟。

满洲人刚崛起之时,武力值拉满,住在他们西边的蒙古科尔沁部(黄金家族旁支,祖上是成吉思汗的弟弟),想在他们完成发育之前去揍他们,结果反而被揍得鼻青脸肿,其中明安贝勒逃命时为了跑得快,也为了有效降低风阻,“脱光衣服、赤身裸体,骑一匹裸马奔逃”,后面连续几次又被努尔哈赤吊起来打。

1624年被打服了的科尔沁部决定归顺满人,那位跑起来很快的明安贝勒,干脆入了八旗,但他们要求努尔哈赤保证他们的安全,察哈尔部(黄金家族嫡系,祖上就是成吉思汗)的林丹汗要是来清理门户,努尔哈赤得出手帮忙。

双方杀了一匹白马、一头黑牛起誓,结为盟友,后面两家相互通婚,入关前联姻84次,入关后联姻502次,清朝皇室格格远嫁蒙古,入关前27人,入关后403人,孝庄皇太后、皇太极和顺治的皇后,都来自于科尔沁部,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顶层家族慢慢变成了一家人。

科尔沁部渐渐变成了满清的头马,为满清打江山出工出力,文化上也出现了统一,台吉这个词大家一起用,不寒碜。

入关后为了稳住蒙古人,满清死死绑定他们,抱团一起统治汉人,但为了防止蒙古人坐大,又将蒙古部落固定在领地内,防止他们打野发育------后面又用差不多的法子,控制了西藏。

简单点说,满人给蒙古人分股份,认他们做亲戚,但又削蒙古人的实权,蒙古人几百年被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僧格林沁就是蒙古科尔沁出生,所以后面,才会被满清统治阶层放心地当做自己人。

虽然他们家还顶着个四等台吉的名誉,但出生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僧格林沁的爸靠给人放羊为生,被人笑话是“雅玛台吉”,就是给人放羊的台吉,因此僧格林沁打小没读多少书,从小就跟着老爸一起给当地土豪放羊讨生活。

僧格林沁人生的转折点,是他的族伯、扎萨克多罗郡王生不出儿子,觉得小伙子虎头虎脑、黑得俊俏,又能吃苦好学,就把他要过来当养子,继承了他们家的爵位,而这个郡王娶了道光皇帝的姐姐,从此僧格林沁就成了真正的皇亲国戚。

14岁时,老郡王挂了,靠脸吃饭的僧格林沁袭了郡王爵位,可以御前行走,道光很喜欢这个外甥,说他豪爽悍猛、刻苦勤俭、忠勇朴诚,给他各种赏赐,让他进宫和皇子们一起读书习武,从此成为满清皇室集团的成员。

僧格林沁身上毫无八旗子弟的纨绔作风,获得道光精心栽培,“出入禁闱(围),最被恩眷”,成年后又把一位格格许配给了他,24岁掌管火器营事,25岁就混到了镶白旗满洲都统,30岁任正黄旗满洲都统,39岁道光驾崩后还被任命为顾命大臣。

满洲都统这个岗位从来都是只给满人担任的,属于满人军政命脉,蒙古人僧格林沁能从事这样的工作,可见道光对他信任至极,皇族大员的僧格林沁只要一想到当年放羊娃的生活,就要激动得半夜哭醒、肝脑涂地,这辈子就只替满清皇族卖命了。

道光去世那年9月,39岁的僧格林沁奉命在京郊密云县剿匪,这其实是他第一次实战,不过组织得有模有样,还冒着敌军的箭矢冲锋,相比已经拉垮得毫无底线的八旗子弟,僧格林沁简直猛不可当,咸丰看得十分激动,高兴得亲自点赞打赏。

咸丰是清朝最命苦的一位皇帝,刚在密云剿完匪,第二年就闹太平天国,太平军两万人起家,仅用了两年时间就从广西杀到了南京,横扫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各省,将满清军队打得哭爹喊娘。

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分出一路北伐军出来,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朝着北京一路攻过来。 这时候曾国藩尚没有崛起,天下还找不到可以托付的大将,太平军北伐仅两万人,一路轻易就从安徽、河南杀近天津,咸丰吓得将努尔哈赤使用过的一把宝刀授予僧格林沁,叫他加点BUFF就快点上阵。

僧格林沁率军在天津一战击溃林凤祥部,次战在连镇又用计水淹太平军,在地道里活捉林凤祥,随后李开芳部跑去山东,僧格林沁追到,又将李开芳生擒。

咸丰帝高兴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给44岁的僧格林沁升职加薪,封为亲王,世袭罔替、俸银加倍,并将林凤祥、李开芳凌迟处死。僧格林沁一时意气风发,被满清当作救命稻草,大家都管他叫“僧王”。

但咸丰做皇帝,苦就苦在他是两线作战,既要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还要跟英法联军打第二次鸦片战争。 而且对付太平军多多少少还有些希望,打英法联军那是农业国打工业国,一点指望都没有。

太平天国是1851年闹到1864年,英法联军是1856年闹到1860年,1856-1860这四年是南北同时开战,咸丰忙得跟条狗似的。

1859年,咸丰上班打卡的第九年,僧格林沁迎来人生巅峰,他在天津督办大沽口和京东防务时,英法联军来犯,僧格林沁率军击沉英军炮艇四艘,击伤六艘,造成英法联军死伤几百人,重伤了英军海军司令。 平时满清都是被洋人追着满世界打,这是当时政府军对洋人极其少见的胜利,也是僧格林沁自己的高光时刻。 从此就一路走下坡路。

英法联军此后于1860年9月再次于北京八里桥与僧格林沁交手,僧格林沁率蒙古骑兵七千、步兵1.7万迎战,英法联军以拿破仑炮和阿姆斯特朗炮回击,清军无法近身,伤亡近万人,而法军仅伤亡64人,成为世界历史上少见的耻辱一战,各路主和派赶紧给皇上打小报告,僧格林沁因惨败被夺去了爵位和官职,手下蒙古骑兵被勒令撤归游牧,其余士兵并入其他部队,手头只留下钦差大臣唯一一个职务。

英法联军就此杀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一路逃蹿到承德,第二年病死在那里,年仅30岁。

咸丰死后同治登基,但同治才5岁,幼儿园都没念完,经过一番惨烈绞杀,权力落在了慈禧手里。

咸丰临死前,河南山东一带又闹起了捻军,此时清廷已经是三线作战了,疲于奔命,12月召僧格林沁节制五省军马剿匪,意图再重新培养出一支可靠的满人军队。

重新得到机会的僧格林沁立功心切,想一鼓作气干掉捻军,此时五十多岁犹有悍将本色,追击捻军时十几天不离马鞍,累到双手连马缰都拿不住,要用布带拴住肩膀才能骑马。

僧格林沁前期曾将捻军压制得不错,但捻军机动性极强,常用诈败术围歼清军,激怒了僧格林沁,他曾在三个月内追了捻军四千多里,几百人累死在马背上。

1865年4月,在急切追击捻军统帅张宗禹时,僧格林沁在荷泽高楼寨遇伏,全军覆没,僧格林沁拼死突出重围,逃至曹州西北吴家店时,受伤落马,潜伏在麦田里,被一名16岁的捻军小兵张皮绠发现,一刀砍死。

张皮绠拿了他的帽、珠、花翎回去了,此后捻军被李鸿章尽灭,张皮绠改名换姓到别处做了农民,八年后一次喝醉酒时,不小心跟人吹牛逼,说起自己杀死朝廷命官的事,事情传到暗探耳朵里,官兵在他家搜出僧格林沁朝珠,便将他押回京城,凌迟三天,剐了三千多刀才死,心肝也被挖出来祭奠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死讯传到京城时,清廷震惊,三天不上朝以示哀敬,从此以后,拱卫满清核心利益集团的铁骑消失,满人手里头再没有一支能打的军队,失去了武装力量,“南曾北僧”的军事格局被打破,大清的军权都落入到了曾国藩、李鸿章等汉人手里,满清中央政权开始衰落,地方汉人迅速崛起,慈禧开始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权。

几十年后,慈禧哀叹说:僧格林沁在,我大清国在;僧格林沁亡,我大清国亡。 僧格林沁的死,代表着八旗军在历史中彻底消亡,八旗军失去了最后的精神支柱,满清贵族失去了保护,统治天下的“枪杆子、钱袋子、笔杆子”已失去其中一个,他们即将面对汉人军队势力的大反击。 失去亲军的清满王朝,又苦苦支撑了46年,跟湖南人安徽人斗了半个世纪,终于不支倒地。

02
湘军的崛起

在围攻太平天国时,清政府还设立了两个著名的军事景点,一个叫江南大营,一个叫江北大营。 这是由二三线名将,琦善、向荣、和春、张玉良、张国梁、郑魁士、邓绍良所率领的八旗军与绿营军的主力,这里的绿营就是炮灰,主将是满人,士兵是汉人,要打仗了把脸这么一抹,哇哇哇冲过去送死,等两边死得差不多了,装备精良的八旗兵再过来一波推抢人头。

之所以叫他们军事景点,是因为两个大营腐朽得不像话, 大清文人马寿龄原本是个极爱清朝的人,被太平军困在了南京,天天写诗等王师来平难,后来找机会溜进了江南大营,气得吐血,据他记载,里面大部分清兵忙着养狗、养鸟、抢劫、做生意、听曲、赌博、下棋、种花、盖房、搞基(养娈童)等等,把战时前线活生生搞成了香艳小城,虽然也有一小部分精兵能打仗,其他清兵就基本跟烂泥一样扶不上墙。

俄国外交官科瓦列夫斯基因为送传教士来中国,1849年后在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将自己的见闻写了一本《窥视紫禁城》,里面记载他当年秋天在卢沟桥参观八旗军事训练,操演前,士兵们漫不经心地抽烟、买小吃、缝裤子,还跟过来卖早点的小贩有说有笑,一点军队的样子都没有。

醇亲王奕儇(宣)曾奉命检阅神机营,训练时见到一名士兵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醇亲王派人过去一问,才发现这哥们原来不是八旗的人,是外面卖豆腐的,被八旗兵花钱请来作为替身来出操的,人家自己早不会骑马了。

这样一对比,大家就能理解,其实僧格林沁放在中国历史上明明战功平平,为什么被满清捧得那么高了吧? 实在是同行太弱,给衬托出来的。

曾国藩曾在《议汰兵疏》里说,现在这些当兵的跟盗贼勾结在一起,还吸毒品(鸦片)、开赌场,每个省都闹得不像话。 曾国藩说这话腰杆子挺得笔直,因为这时候全天下能打的就剩他的湘军了。

湘军来源于团练,其实是临时工组织,朝廷当时打不过太平天国,允许地方上自己搞武装,但朝廷没钱,军饷你们自己想办法,朝廷既然不发饷,那就控制不了军队,军人是谁给我们饭吃我们就认谁,湘军壮大后,发展成了曾国藩的私人武装,让慈禧头疼得要死。

中央只要将财权下放,地主军阀就一定拔地而起。 湘军搞钱的方法,我在《江西篇》里介绍过了,一是抢劫,二是刮地皮。湘军将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省搞来的钱运回湖南,办起了教育,陆续搞书院、送湖南子弟出国留学等等,搞出了一个湖南精英集团,所以湖南最近一百五十年人才鼎盛,红极一时,曾国藩、左宗棠是创始一代,黄兴、宋教仁属于第二代,毛泽东属于第三代,顶尖人才连旺三代,作为革命力量的主力输出,才把千年旧政权涤荡一空。

以湖南的地理位置,其实是不可能搞得这么红火的,湖南在近代的崛起,全是从湘军发迹,连冲三代,冲出个新中国天下太平,才把这波红利吃完。

干掉太平天国前后,曾国藩曾有许多次机会反了清廷自立为王,曾国荃、彭玉麟、王闿运、甚至连李秀成都劝他为帝,曾国藩的应对是吃了彭玉麟写给他的那张“江南半壁江山,老师有意乎”的纸条(是真吃),将李秀成直接摁在原地灭口,省得他到京城乱说话,破坏老子跟寡妇慈禧的关系。

慈禧也盯着曾老头,防他造反,湘军刚攻陷天京,就调湖广总督官文镇守武昌,守长江上游,调江宁将军富明阿镇守扬州,守长江下游,僧格林沁(这时候还没死)屯兵安徽和湖北交界处,盯着曾国藩。

曾国藩是一个求稳的人,他当时没有必胜的把握,湘军内部派系林立,也不敢保证左宗棠和李鸿章会坚定地站在自己这边,不反,至少能留住名声,后人都得背自己的名人语录,要是造反没成功,名声就保不住了,产出与收益不成正比啊。

曾国藩就真的开始裁撤湘军,为了稳住军心,凡是退役的湘军,发二十年的补助,当时叫期票,每年找当地政府领钱-----二十年时间,这些猛男也都老了,造反是不可能的了,另外再发放海盐,那时沿海海盐价格是内地的十几倍,运回家就是暴利,让他们都有点小生意可以做。 具体裁了多少万湘军没找到非常清晰的数据,总之曾国藩原直系的军队12万,陆军没剩多少,一万多水军倒是转成了职业军人,继续吃国家粮。

裁完湘军后第二年,僧格林沁就被捻军砍死了,清廷已经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保护自己,平时找个能说话的贴心人都没了,大清的台柱子倒了,慈禧往后这孤儿寡母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

(未完待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东风_sel

湘军就是有组织的土匪强盗

勾勾读世界 回复 @东风_sel

这个有争议。

听友209569920

开始读老卢的文章啦

勾勾读世界 回复 @听友209569920

我是第一次,你感觉卢的作品怎么样?

勾勾读世界

1是僧王 2是曾文正 后面两个好像是剧照。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慈禧秘史|大清王朝最有权势的女人|大清帝国灭亡之谜

慈禧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曾经三次垂帘听政,操控清末政权,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作为一个女人,在勾心斗角、杀机四伏的皇宫,她凭着自己的聪明机巧...

by:大吕说文史

大清秘史

这是一个将皇权斗争、宫闱情仇演绎到极致的王朝。不论是皇太极和海兰珠感天动地的旷世恋情,还是康熙帝削藩平叛定江山的文治武功,抑或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波诡云谲……一幕...

by:瑞棵丁

大清正史

大明与后金的战争,推出的大清正史。谢谢大家的支持!感谢大家订阅

by:我是阿斗吖

门清大清|历史

【内容简介】历史从来都是严肃的,但历史上的人和事不应该失去其本有的灵动和鲜活。努尔哈赤的“七大恨”、“福晋”的来源、清代宫廷后妃制度、康熙为何六下江南、神秘的“...

by:北方文艺_电子书

晚清最后十八年|李鸿章慈禧光绪权斗|大清帝国灭亡史

锐意变革的晚清为什么会垮掉?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在哪里?袁世凯在晚清扮演了什么角色?慈禧为全力布局谋杀光绪?袁世凯是慈禧留给载沣的政治遗产?大清为何越改革越快走向...

by:大吕说文史

不忍细看的大清史丨正说大清朝历史

【内容简介】清朝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王朝,它既有“康乾盛世”的辉煌景象,又有“鸦片战争”的悲痛记录;既有收复台湾、驱逐沙俄的荣耀,又有割地赔款、山河破碎的屈辱;既有...

by:天下书盟精品图书

大清王朝崛起史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名字,实际上是满洲语的发音。满语中“努尔哈赤”这个名字,在汉语中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野猪皮”的意思。不管您承不承认,一代雄才伟略...

by:山东大成

大清皇帝秘史 | 揭大清后宫密辛

【内容简介】大清三百年岁月,能积淀下多少悬谜?十二朝帝后,又孕育出多少疑案?官史煌煌,总有不敢说、不便说、故意不说之处;野史芸芸,又有不会说、不好说、有心胡...

by:天下书盟精品图书

不忍细看的大清史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清朝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王朝,它既有“康乾盛世”的辉煌景象,又有“鸦片战争”的悲痛记录;既有收...

by:天下书盟电子书

声音主播

56411万

简介: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并喜欢朗读,考播音专业说我牙不齐,一赌气开始抽烟喝酒弄成了烟酒嗓,反倒另有一番风味,苍(沧)桑、嘶哑、低沉,但痴心不改就是喜欢。感谢喜马拉雅提供的平台,给了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求流量粉丝,只为实现梦想。谢谢您的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