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调神大论79:话外10∽“冬天”里的立春

2024-02-04 19:55:1521:44 570
声音简介

前面讲粥没讲完,冬天里怎么喝粥这个话题,没讲完,就立春了。

今天闲聊几句和(立春)文化有关的话题。


1.立春

今日立春,也是五九最后一天,在南方春天已经来了,以前在北方的时候,尤其是在东北那样偏安一隅(角落)的地方,立春这个感觉还不明显,还觉得是冬天,天寒地冻呢,但是在广州这里,是中国最南的地方,到了立春这一天,从半夜开始,下半夜开始,如果你去体会的话,真的能够感觉大地的气开始生发了,发动了。


立春之后,就能感觉,地底下的气往上面发,当然,如果我在这一讲的结尾讲这个,会有逻辑条理去推论去讲明白,但如果在这一讲的开头就直接讲这个结论,可能就有人会说你在瞎说,没有的事。

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如果有的人,比如他平时都喜欢静修,有打坐的习惯,修行的习惯,那么立春前和立春后,对天地之气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

也不一定是要在最南方的广州,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那里,也应该是能感觉得到的,这个和大自然界的温度没有绝对关系,可能立春的时候外面的气温还是很寒冷,比如这几天华北那里还在下大雪呢,但是大地底下,气机的确是向上发动的,这就是道法自然。

(1)人的养生要人法地,人(的生机发动)要效法大地(的生机发动)。

(2)大地,地呢,地法天,天就是天道,就是气候变化。天体运行规律左右了气候变化,然后,大地什么时候气机发动呢?得听从天道的。这是地法天。

(3)天法道,就是天体运行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中国人就管它叫做道。

(4)道呢,道法自然,自然就是宇宙规律。自然有一个根本的规律,然后,所有的天体都有遵循这个规律。

这是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里面讲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立春的节气--春打六九头

立春这一天如果在北方,在东北那里,仍旧是天寒地冻,但是立春过后,就是六九了。

有句谚语叫“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燕)归来”……

五九六九的时候,柳树发芽了,立春刚好是六九的开始。比如今天就是五九最后一天,明天就是六九了。

所以过了这段时间,尤其过了六九以后,就不能在冰面上走了,因为这个时候,冰面已经不结实了。

比如像去年冬天哈尔滨非常火爆的冰雪节,每年冰雪节都是公历的元旦前后,一月份前后。

三九四九那段时间,在冰面上走都没事,其实,冰面刚刚结冰成一定厚度的时候,往往是最安全的,而过了五九六九以后,即使你看到很厚的冰,也不能在上面走了,否则就会危险了,因为冰面的结构已经开始分解了,已经开始融化了。


3.小年

昨天南方的小年刚过,北方的小年是二十三,南方的小年是二十四。

南北方出现小年的差异,原因是清朝时期,腊月的祭祀,祭天祭祖是腊月二十三,后来,皇帝就把二十四的祭灶神,也就是民间说的灶王爷,这个祭祀活动合并成了一天,都改成二十三这一天过小年了。

而南方呢,仍旧保留着古代的文化传统,仍旧是二十四这一天祭祀灶神。



4.春节的系列“序曲”

古代传统的春节,之前还会有一系列节日作为铺垫和序幕:

(1)腊日

从腊日开始,腊日是古代帝王,或者更早的部落首领,带领大家整个一冬天打猎,获得猎物之后,庆祝一下。古代的庆祝仪式是首先要祭祀天神,祭祀先祖,以显示我们的虔诚,对祖先对神明的恭敬和礼让,让老祖宗先吃——然后,大家就可以狂欢了,准备过年了。

(早期的腊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


(2)腊八

在古代,人如果想要生存下来,食物是第一位的,腊日祭祀,这和狩猎有关。

然后,我们到了腊八节,也有祭祀谷神、农神的传统,农业之神,五谷之神,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宗后稷,也是周朝的先祖,周文王的先祖,我们上一讲,讲小米粥那个话题提到了他老人家,所以,腊日和腊八节,这两个节日,都和食物有关,一个是猎物,也就是各种肉类,狩猎的猎物;一个是谷物,各种粮食,农田里种出来的,民以食为天嘛。


(3)小年

然后,第三个春节前的节日,是腊月二十四,祭灶神,刚刚我们提到的北方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实际上也是把腊月的祭祀和祭灶神合并到一起了。

二十四,过小年,祭灶神,灶王爷,是掌管厨房的,古代烧火做饭用的那个灶火,用土和石头搭一个炉子,然后上面放一口锅,这个就叫锅灶,烧火的地方叫灶坑,灶王爷是管这个的,你看,还是和饮食有关。


也有传说,说灶王爷,灶神,是天上的玉帝派到人间,监督人间的百姓有没有作恶事,做了恶事,就会把它们记录在案,报给上天。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那句古话,“人在做,天在看”,这句古话也是有根有据的,是和灶王爷有关。


灶神,厨房,小年,还有前面的腊日,腊八节,这也是中华文化中的饮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人是一个超级讲究吃的民族,这一点在全世界所有国家当中无出其右,所以我们的历史、文化才能这么悠久,我们这片土地才能养育了这么多的人,因为我们是全世界最懂生存的民族。

你看,历史长河中那么多民族都灭亡了,民俗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都没有了……

历史长河中那么多民族都没有了,可是中华民族仍旧在,上下五千年,总共上万年,这才是我们华夏文明,不要理会西方世界史里面对我们中国历史的划分,那里面的历史太短了……

他们还把中华民族和其它几个古代民族合在一起叫四大文明古国,我们是文明古国,这是真的,但是那几个都成历史了,有的国家上面还有人住,但是他们的文化真的已经成历史了。他们已经死了。而我们还活着,还会继续活下去。

你看,这两三年,因为西方的封锁,脱钩,不让我们这14亿人继续向上发展,过好日子了,可是我们还是相信那句话:打不死你的敌人,最终都会帮助你变强大。

(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是“地表最强”的)


(4)除夕

腊日,腊八节,小年,然后才是除夕,还没到春节呢,除夕是腊月的最后一天,腊月三十,这一天,也就是大年三十,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放鞭炮,赶走那头叫做年的怪兽。


(5)初一

最后,到了新年的初一,正月的第一天,崭新的一年开始了,如此重复,这个传统重复了几千年。


5.传统节日回归是大趋势

所以呢,开这个线上的国学讲堂,也是希望今后,我们这个国家,能够恢复这些传统节日。

比如,这些天,网上头条上也有很多人说,其实过年,最有意思、最有盼头的那段时间,就是现在这些天,尤其是从小年开始,一直到除夕,大年三十,过了三十之后,年味儿就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淡了。

所以,以后,我相信,也希望,像腊日,腊八节,小年,除夕,这些节日都会恢复成为我们的传统节日的,而我们每年的春节假期,其实应该在小年开始,一直到大年初五,初五是接财神的节日,而到了初六,按照传统,很多行业,都要重新开业开始恢复营业了,也就要上班了。


至于正月十五,元宵节,那是另外一个故事,另外一个历史文化了。

完整的春节,古代是从祭祀开始的,腊日(祭天祭地祭祖),腊八节(农神),小年(灶神),除夕,然后春节,春节一直过到初五,迎财神,然后,到了初六,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就开始重新营业,去想着怎么赚钱了,所以迎接完财神以后就要开业赚钱了(中国文化是很完整系统,很有逻辑性的)。


6.说完节日,再说立春:

今天又是一年的立春,立春到了,就说明,新的一个春天,新的一年从这一天开始了。

今年的立春比春节还早,早立春蕴意着来年,会是个大丰收的一年,也祝愿各行各业的人能够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转运!

其实从风水上讲,新的一年,龙年,是下一个大运,离火运的开始,总共二十年,我们这个民族会不会重新大火起来,看看这二十年,我们拭目以待!


离火运,离为火,在天地中,太阳是离(火)

月亮是坎(水),比如海水涨潮退潮都和月球圆缺有关


立春有很多习俗,比如吃春饼,我们家晚上是包饺子,因为是北方人,所以不管什么节,我首先能想到的就是吃饺子。

其实按照传统,立春吃春饼,端午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腊八节喝腊八粥,其它那几个节日,比如立冬吃饺子,冬至包饺子,大年三十也要包饺子。

还有,立春这一天,还要沐浴更衣,这也是去旧迎新。

在古代,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是一个新的轮回的开始,因此,比如像十二生肖,还有生辰八字的计算,都是从立春这一天开始作为第一天,比如,我属兔,你属龙,他属猴,这些生肖,都是从立春开始的,也就是从今天开始,就是龙年了。

但是传统上,每年的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大的一个节日,正月初一,这是新年的第一天,是法定的,也就是官方定的,那么,后来,属相,十二生肖,就都改为从正月初一开始计算了。


7.东方西方,文化不同,崇洋媚外要不得

而中国古代最早的春节,也是立春这一天,而不是正月初一。

至于新年,辞旧迎新,就更不是公历的元旦,一月一号了,那实际上应该是西方的节日,就像圣诞节一样。

而元旦这两个字,元是初始,是新的开始,旦是早晨天亮的时候,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生起。

甲骨文:旦↓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复旦大学校名的由来↓


这是我们的文化!


元旦合起来,就是新年第一天,中国古代是农业立国,很多重大的节日都和农业有关,所以我们现在虽然为了和西方接轨,采用公历历法,但是在民间,农历仍旧在广泛使用。比如过春节,这就是农历的习俗。

元旦节,采用公历一月一日,这就属于张冠李戴了,这在文化上是说不通的。

以后,随着我们的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再重塑之后,这些都是会重新纠正回来的。

现在,西方的节日和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但是这个影响也只是暂时的,历史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一百年以后,这一切也许都要改过重来了。

你看,春天在五行中对应东方,而地球上的东方,就是我们华夏这个国度,所以,我们中华民族好了,富强了,整个世界就变好了。


8.阳气发动→万物复苏→春天来了

(1)冬至:阳气发动

冬至开始,就是一阳初动,大地底下藏着的阳气开始发动了,所以《西游记》原著里面,一开篇第一章也会引用邵康节的一首诗: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冬至的时候,是北斗星的勺子柄指向北极,天顶中央,过了这一天,就是寒极生热,苦尽甘来,冬去春来了。所以阳气开始发动了。



(2)立春:万物复苏

然后,立春,就是冬季走了,春天来了。

春天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普通老百姓所能感受到的春天,是草木发芽,开花,这些是肉眼能看得见的;

但是我们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万物复苏,这个是看不见的,你只能去用心体会。

比如,冬至是一阳初动,阳气开始发动,到了立春,我们不说民俗传统,我们只探讨养生,生命规律,到了立春这一天,万物开始复苏,怎么复苏呢?

首先是大地开始苏醒了,大地苏醒之后,地上的草木,花草树木才能生机勃发,小草才能发芽,树上才能吐出新绿,长出新叶子来。



9.举个例子:春天的茶

所以,你看,过了立春、雨水、惊蛰,然后是春分、谷雨、清明,这段时间,茶树上冒出来的新芽,也就是明前茶,清明之前树上发的芽,做成了春茶的第一波绿茶,这个茶叶,它的口感,肯定是清淡的。

清淡里面带着一点点甘甜的味道,清清爽爽的,这才是春茶的味道。

这个味道虽然清淡,但是它是叶子里面蕴含的植物生发的力量,是一棵树孕育的能量,在春天生发,然后,我们喝到的是它的能量,积累储藏了一冬天的能量。



如果不是清淡,而是苦苦的……

那么,

如果不是农药化肥太多,破坏了植物的叶子原本的味道,

那至少也应该是日晒得太多了,把叶子晒苦了,那是阳光积累的结果,树的叶子是越晒越绿,日光光照越强越绿,做出来的茶叶也是越苦的。

当然了,我不是什么茶道专家,我只是喜欢喝茶,我们其实从立春的节气,大地的变化,气候特点对大地的影响——立春到清明,这一段节气,地气在生发,然后,茶叶长出来,你喝的明前茶,标准的口感是什么?是春天的味道,那个不是味道,是新的生命的能量,那个能量,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嫩嫩的:


你看,我们不要探讨儿茶素,茶多酚,也一样能够把这个道理讲得通,而且还更容易懂,因为大道是至简的嘛。


10.立春诗一首

最后,说到立春,唐代杜甫有一首诗:

立春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这是安史之乱以后,大唐从安定走向了没落和颠沛流离,发生战乱了,诗人杜甫在蜀地的夔江那里,思念回忆当年的两京,长安和洛阳的生活景象。

这就不是忆苦思甜了,这是忆甜思苦了,杜甫当年漂泊他乡,钱也没赚到,也买不到回家的车票,有家难回,而且人生未来的前程都不知道在哪里,却结了婚,生了子……

最后,他喊儿子找一张纸来,把这首诗题上去,留给后世做个纪念。

现在,我们这个国家,经历了好几年疫情的严冬,许许多多的人,生活都由富返贫了,然后,立春来了,春节也要来了,杜甫落魄的时候会写首诗聊以自慰,可我们许许多多普通人呢?




11.离火大运即将开始

可是,要相信人生,坏的日子终究会过去,离火运的二十年来了,再坏的厄运,也该转运了!

未来可能这个世界不会太平,还会发生战争,西方害怕看到一个统一的十几亿人口的文明国度再度站到舞台的中央,所以,它们会捣乱,会给我们添乱子。让我们感到最难受的时候,也不一定是坏事,把它渡过了,熬过去了,就会苦尽甘来。

古人都说“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未来世界的重心一定会回归到东方。



12.讲我们自己的文化,过我们传统的节日

所以,以后每年的立春,我们都要过这个节日,这是我们的传统。

全世界的历史,往上追溯,不用多,只要两千年,其它国家的老祖宗是谁都弄不清楚了,而我们清楚地记得,2000多年以前的汉代,立春这一天,我们就有咬春的传统。

什么叫咬春呢?

用韭菜、豆芽、加上粉条鸡蛋等等,炒一炒,然后,烙一张饼,卷起来,咬上一口,这叫咬春。


为什么叫咬春呢?

因为,春天发的嫩芽,韭菜,还有绿豆芽,都是最早发芽的青菜,它们的身体里面蕴含的生发的力量,随着发芽,长出来韭菜和豆芽,这个生发的力量,这个能量是最强的,这样的芽菜,放到锅里轻轻炒一炒,卷在一张薄薄的饼里面——我们的先民,华夏的先祖在黄河流域生活,面食是主食,所以,面饼卷植物发的芽,立春这个时候吃,这就不单单是美食了。

我想说的是,你看,我们的老祖宗,2000多年以前,都那么有文化,那么会吃。吃个春饼,都要卷最有生发力量的蔬菜,这么懂中医,这么懂养生,然后让我们的身体吃了菜芽之后,能够产生“生发”的力量来!


而2000多年以后呢,我们再看现在:

由于西方文化反复给我们洗脑,你看现在我们的教材,好多的毒教材都出现了,把我们好多的传统文化都给偷梁换柱了……

然后,几十年如一日地美化西方,丑化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立春不会去过这个节日,反而会去庆祝元旦,圣诞节。

比如,我的一个侄子在一所985大学上大一,元旦的时候,半夜12点给我发了一条短信,祝福我新年快乐。

所以,我们要对我们的孩子讲我们的文化:

你不讲,自己家的家长不讲,不对我们的孩子讲,别人的家的家长就会跟我们的孩子讲;

我们这个国家不讲,西方的家长就会替我们“教育”我们的孩子,于是,我们的孩子就变成别人的了。



这是文化,是流淌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里的信仰和自信心,一定不要它给弄丢了。

你看,我们现在都不要老祖宗的东西了,而日本却在抢夺和继承我们的中医,韩国在抢注我们的传统节日……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黄帝内经02四气调神大论

值得用心去听的书!!!《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

by:杵峰工作室

村长侃|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四季养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by: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周美岭详解《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主讲人简介《黄帝内经》是一部关于天、地、人关系,与如何做到天人合一的伟大著作,是一部修养身心的智慧之书。作为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书四大经典之首,《黄帝内经...

by:周先生医道

有趣的凉茶《黄帝内经·素问》篇二《四气调神大论》完

1.关于篇名:四,四季。气,气象。四气,此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气候,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调,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志。清·高士宗《素问直解》:“四气调神者,...

by:導法自然1

四气调神(姒姜作品,免费单播)

作者:姒姜。代表作《上穷碧落》《情何以堪》《落蕊重芳》一个病入膏肓的大少爷遇上貌似乖巧无名的小医女,满腹权谋算计尽融于淡淡药香,最美的爱情不过是你是我唯一的药,...

by:蓦等等_白玉京

浅话二十四节气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轻松愉快的音频形式浅谈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其中包含了二十四节气的自然现象、民间习俗、健康养生等方面的小知识。每集时长约5~15分钟...

by:朝更暮云

话说二十四节气

内容简介《话说二十四节气/“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丛书》主要内容包括二十四节气历同太阴历构成了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之源与流,话说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与中国...

by:中社科有声会

诗话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不仅在农业生...

by:主播江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