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楞严经》卷一(之三)

2024-02-19 11:05:2713:29 85
所属专辑:耀月诵读佛经
声音简介
阿难又对佛说。“世尊,我现在又有这样的想法,众生的身体,五脏六腑在内,七窍等在外。有脏在身内则有暗境, 有窍穴通身外则有明境。现在我在佛面前,开眼见到明境, 此为见外; 闭眼见到暗境,此为见内。不知这个道理可以成立吗?”佛告诉阿难道:“当你闭眼见到暗境之时,此暗境是与眼相对的外境? 还是不相对? 如果与眼相对, 暗境就在眼前,怎么能说是见内呢? 如果眼前的暗境可以称为见内, 那假如你居于暗室中, 没有日月和灯的光明, 则此室中的暗境都成了你身内的三焦六腑。如果暗境不与眼相对,所见不存在,又怎么能成其为“看见呢? 如果离开眼对外境的外对之见,即开眼见明之见外,则成眼对内境的内对之见, 即合眼见暗之见内,此时合眼见到暗境,称为是看到了身中的脏腑,即合眼见到身内之物,那么,当开眼见到明境之时, 为何看不见自己的脸面呢? 如果开眼见不到自己的脸面,那么合眼内对时见到身中脏腑等物也不能成立。假如说开眼能够看见自己的脸面, 则此能知能觉之心及眼根等,应是处于身外的虚空之中,怎么能是在内呢? 如果是在虚空之中, 自然就不是你的身体了。如果你认为离体的知觉不妨还是你的身体, 那样的话, 即如现在如来看见你面, 如来的身体也成为你的身体。你在虚空的眼睛已有知觉,所见的身体应该没有知觉,而如果你一定认为身与眼二者各有知觉, 那就应有两个独立的知觉之体, 如此说来,则你阿难一人之身有两个知觉之体, 应该能成就为两尊佛了。所以你应知道,你所说的见暗称为见内,是没有道理的。”
阿难又说:“我常听世尊开示四众,因为心生的缘故,而有种种法生; 因为法生的缘故,而有种种心生。我现在想,这个能思维的自体,实为我的心性, 随其与外境相合而随有种种心出生;也就是心的所在之处,然并不是在身体的内、外、中间三处。”
佛告诉阿难:“你现在说‘因为法生的缘故,而有种种心生, 随其与外境相合而随有种种心出生’;如果是这样的话,应知这个心其实本来没有自体, 既无自体, 则也没有所谓的心与外境相合。如果心没有自体而又能与外境相合,则岂不是想用本无其体的第七尘与十八界相合而成十九界, 这种说法不能成立。如果心有自体,那么你自己用手去触捏自己的身体,这种能觉之心是从身体内出? 还是从身体外入? 如果是从体内而出的,应当先见到身中脏腑;如果是从体外而来, 就应先见到自己的脸面。”阿难说:““见’是眼的功能,心的功能为知觉而非眼见,今以心说‘见,,似于理不合。”佛说:“如果仅有眼便能见, 那么你在室内,门能够看见吗?若不用心而眼便能见的话, 那么已死之人,其眼尚存, 应该都能见物;如果他还能见物的话, 又怎能叫作死人呢? 还有,阿难,你那能知能觉之心,如果必有自体,那么是一个体?还是有多个体? 现在能知能觉之心在你身,此心体之知觉是遍布全身?还是不遍布全身? 如果心之自体是一个体, 那么你用手触握一肢时, 四肢应该都有感觉。如果四肢同时都有感觉,那么触握处应当无法确定位置所在。如果触握处有确定位置所在,那么你认为心是‘一体’的说法就不能成立。如果心之自体是多个体,则成了多个人,那么哪一个体是你呢? 如果说心之自体遍布全身,与前面所说的心是‘一体’道理相同,是错误的。如果心之自体不遍布全身, 那么当你触捏头时,同时也触捏脚,应该是头有知觉而脚没有知觉, 但实际情形并不是这样。所以你应知道,你所说的心体随其与外境相合而随有种种心出生,是没有道理的。”
阿难对佛说:“世尊,我曾听过您与文殊菩萨等诸大士谈论诸法实相,当时您曾说过‘心不在内,也不在外’。由此我想, 若说心在身内,则于身内一无所见; 若说心在身外,则又会落得身心不相知,于理不合。见不到身内,故说心在身内不成立;身心又相知,故说心在身外也没有道理。现在既然身心相知,而且心又见不到身内,所以,心既不在身内, 也不在身外, 应该是在中间吧。”佛说:“你说心在中间,既是中间,必然不是迷昧无所,不是没有一个确定的处所。现在你推想在中间,这中间的确定处所又在哪里呢? 是在身外的某一处呢?还是在身上呢?若是在身上,那么是在身体的边缘处? 还是在身体中? 如果是在身体的皮肤边缘处,就不能说是在中间;如果是身体中, 那就同于前面所说的“在内’了。如果是在身外的某一处所,那么该处是可以用方位来标示? 还是不可以用方位来标示? 如果没有标示, 那就等同于没有方位处所,也就谈不上中间所在了;如果有所标示, 也同样没有一个固定的中间之处。为什么这样说呢? 比如有人在某处立一标示, 称此为中,但如果从东边看去,它则为西, 从南边看去, 它则成北,所立方位标示既是混乱不定,心之处所也应是杂乱不定。” 阿难说:“我所说的中间,不是指这两种。如世尊所说的, 眼根与色尘相互为缘,产生眼识。眼根有分别之功能,而色尘乃无知觉之物,识生于根尘相接之中,则是心的所在之处。”佛说:“你所说的心若是在根尘之中间,那么这个心之体是同时兼有根与尘二者之性呢? 还是不兼有二者之性? 如果同时兼有二者之性,则色尘无知之物与眼根有知之体,混合杂乱;也就是说,尘非有知,根体有知,则知与不知,成为敌对,两相对立, 这时你所说的心体,一半有知,一半无知,敌对而立,怎么能够称为中间呢? 所以说同时兼有二者之性不能成立,如果不兼有二者之性,则这个心体既非根之有知,也非尘之无知,即落于无有体性, 则你所谓的心在中间,究竟以何为相呢? 所以你应知道你所说的心在根尘中间,是没有道理的。”
阿难又对佛说:“我从前见佛与大目犍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宣讲佛法的时候,常说此能知觉分别的心性, 既不在内, 也不在外,也不在中间,任何处所都无所在,一切皆无住着,乃称之为心。那么, 这个一切无着的心境,可以称作就是心吗?”佛告诉阿难:“如果你所说的能知觉分别的心性, 于一切处无所住着,然而世间虚空、水陆飞行等所有物象,称为世间的一切,你的心都不住着, 那么,此心是离一切物象,别有心体存在,但不去住着一切? 还是说此心是离一切物象,本无心体存在,故称为不着一切? 如果此心体本不存在,那就如同龟毛兔角,仅是假名而已,怎么还能说着与不着呢? 如果此心于不着一切物象之外,别有心体所在,则不可称为无着。若此心完全没有体相,本无所有, 也就没有什么着与不着; 若此心不是虚无则应有体相, 有体相则应有所在住着之处, 怎么能说是无着呢?所以你应知道,你所说的于一切处无所住着之心境,名为能知觉之心性,是没有道理的。”
这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位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对佛说:“我是如来最小的兄弟,蒙佛陀慈爱,得以出家修行。虽然出家了,还倚仗着佛的怜爱,只图多闻广记,未能精修禅定而证得无漏圣果,所以不能折服娑毗罗咒术,为其魔咒所迷惑,几乎陷溺于淫舍之中,这都是由于我不知道真心所在而造成的。唯愿世尊发大慈心,哀怜悯念我等,为我们开示奢摩他正定之路,使一切众生,包括那些断善根者、堕落于边地的无知邪见之辈,都能舍弃一切邪知见, 生起正信。”说罢,阿难五体投地,虔诚礼拜,与会诸大众也都以仰慕诚敬之心, 渴望着聆听佛陀的教诲。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白话《楞严经》

各人业缘,各不相同。莫听人说,自己领悟。法在世间,佛在心中。宗师上座,皆非善类。真佛入世,不上法坛。红尘之外,无有佛法。心无烦恼,身在净土。

by:紫霄微云

楞严经白话译文

自从开始读楞严经以后,感觉信佛才找到了真正的法门,这里楞严经清楚明白的告诉我们如何信佛,完全解除了迷信的那种烧香拜佛,而是让我们能够自己从心开始修起,自己就是佛...

by:妍熙芸

楞严经白话文浅读

走入自己的内心世界,破除虚妄,开显真实。

by:五十九红药水

《楞严经》白话文

诵读:正净居士

by:JH觉幻

《楞严经》白话文

《楞严经》,全称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汉传佛教中极为重要的大乘经典之一,因其内容丰富、义理深邃,素有“开悟的楞严”之称。经文以其严谨...

by:寂智_苏祺

楞严经 白话读本

时空无际对待成劳万物一马由身心透法界寂然观化当下明了

by:彭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