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八 七十九章 柔弱居上

2024-02-20 09:23:3513:27 139
声音简介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肕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兵强则不胜,木强则烘。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



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第七十八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肕坚强。首先讲了人,接下来讲植物。人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人之生也柔弱,人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的。其死也筋肕坚强,人在死去的时候是硬的,筋啊骨啊,整个身体都是硬的。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草木,它在活着的时候是柔脆的。



其死也枯槁。枯,就是枯萎。槁,就是干硬的样子。



举个例子,树枝还在树上的时候,是不是柔脆的呀,一动它就弯了,但是当它掉下来死掉的时候,在地上的时候是不是硬的,掰也掰不弯。老子讲了人和草木的现象,实则还是想告诉我们,柔软的重要性。



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坚强的时候是死的样子,那生的样子是什么样的?是柔弱微细。



兵强则不胜,木强则烘。兵强的时候,想以兵强天下,是没有办法得胜的。我们之前讲了哀者胜,哀兵必胜,所以你越是想要用兵强,你就越没有办法胜。这个胜,我们要把它理解得再宽泛一点,不是一时的胜负。而是从道的角度来讲,从和的角度来讲,是没有办法胜的。



我们在家庭当中也是一样的。你说我用强胜了呀,他不是听我的了吗?他不是照着去做了吗?这个并不叫胜。你要往后看,你看他接下来对你采取的一些行为,他可能不停地去对抗,他可能跟你的感情变得不好,他可能变得越来越不柔顺,这不叫胜。



木强则烘。烘,就是燃烧了。木在强的时候,就容易燃烧。强指的是什么?就是死掉的时候。所以那些干的树枝,它是很容易被燃烧的。比如说我们防火,主要在什么季节?是不是秋冬啊,为什么呀?水分少了,所以那个树木它都是干枯的状态,这个时候特别容易燃烧。



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告诉我们越是强大 ,只能居下。而柔弱微细,却可以居上。这一章是在讲过去重复的道理。只不过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人,一个是万物。草木在生的时候是柔软的,柔软的你就可以随意地去变动,你就可以弯曲,它是好用的。但是其死也坚强,其死也枯槁。在临近枯死的时候,在死掉的时候,它是坚硬的,坚强的,是没有办法弯曲的,这个时候不好用。所以得出了结论,兵强则不胜,木强则烘。如果你非要去用强,你是没有办法胜的,只会败。你越是强大,你就只能居下。你越是柔弱,越是微细,你就自然会去居上。



第七十九章



天之道,犹张弓者也。天之道,又举了个例子,就像是拉弓射箭一样。我们看拉弓射箭,它有什么特点呢?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高了怎么办?往下压一压。低了怎么办?往上举一举,抬一抬,就是调整到一个合适的状态。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这个就像张弓射箭,如果高,就会给你往下压一压。如果你低了,就给你往上抬一抬。所以天道就是如此,你有余的,是不是他就给你压一压,给你损一损。但是不足的呢,他就给你抬一抬,给你补一补。



这里的损之和补之,有余和不足,是根据什么来衡量的?是不是根据德来衡量的。他不是说简单地拿一个数字和一个衡量标准,说你多了还是少了。我们之前举过例子,有人拿的多,可能在他的德行上叫拿的少;有人拿的很少,可能从他的德行上来讲,就已经是拿的很多了。所以这个补之还是损之,是根据每个人的德行来衡定的。



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天之道的规律是什么呢?是损有余而益不足。益,就是补的意思。所以也可以叫损有余而补不足,也就是有余的他就会给你损,不足的他就会给你补。



我们明白这句话,就会看清楚很多生活当中的现象。有的人为什么存不住钱呢?一有钱家里就会发生一点事情,是不是因为德行不够啊?所以总会出各种问题,这个就是什么?给你损掉那个部分。我们经常说,你赚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留下多少,有多少是属于你的。所以我们盲目的不停地去追求,有的人说,我这不是追到了吗?是暂时的。我们还要看你有没有其它的事情在发生,如果有事情不停地发生,就等于是你多了,所以在不停地给你损。这个时候我们要不然停止追求,要不然做什么?积累德行。这个时候他就会去平衡。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人的道,人所遵循的道理跟天不同,是损不足而奉有余。所以人喜欢欺软怕硬,就是这意思了。越是不足的,我们越要去损人家。越是有余的,我们越要去巴结,这就是人的状态。



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谁能做到把多余的去奉于天者乎?就是奉献给天下之人呢,也就是把自己有余的部分给了那些弱者,给了天下之人。



唯有道者乎。只有懂得道的人才会这么去做,所以这也是符合道的一种规律。



我们再来看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我们要学习的是不是天道的这句话?这就是道者了。说我们把自己有余的部分主动损掉,然后去帮助天下之人,这就是道的规律了。



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所以得出了结论,我有一些,我也不会去占有,我宁愿把它损掉,去奉那些不足的人。



若此其不欲见贤也。若此,就是照这个样子。不欲,就是我不想拿。然后见贤也,这个时候你自然就见到贤了,也就是见到道了。还是老子一贯的思维,让我们少拿多给,多付出,这个时候你自然就见道了。但是如果反过来呢,我们总是多拿,少付出,多索取,那么就没有办法见到道。



七十九章很简单,首先举了一个例子,说天之道,就像那个拉弓射箭,高了,就会给你压一压。低了,就需要抬一抬。所以得出一个结论,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有余的人,多拿的人,道就会让你有损失。然后德行够好的人,拿的少的人,天道一定从某个地方给你补上。



接下来说,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所以得出结论,天道循环的规律就是如此,损掉那些有余的,而去补给那些不足的。人的道,不是这样的,越是弱的,越要去欺凌,越要去损他,去奉给那些本来就已经有余的人。所以,谁能做到把多余的可以给天下之人呢?唯有道者乎,只有道才可以。修道的人呢,自然要去效法道。所以说圣人为而弗有,即使有所为,也不会占为己有。成功而弗居也,成功以后,自己是不会居在那个位置上的,不会享受那个成果。若此其不欲见贤也,如果这样去做,自己不拿,自然就显现了贤德的那一面,这个就是道。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记忆之树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提升记忆力

禅解道德经|禅学|道德经

【内容简介】《禅解道德经》的目的只是告诉人们一个真相:就是宇宙中存在一个东西,一个亘古存在、永不变化的存有。它无变化,无生灭,无颜色,无来去,但万物又都离不开它...

by:大吕文化AI电子书

《中国公主》|七十八位中国公主的传奇经历

看红颜如何沉浮起落看世事如何变幻莫测七十八位中国公主的传奇经历一一为大家展现作者尚爱兰,湖北人。自中学起就对女性历史很感兴趣。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永不原谅》,散...

by:silentwings_zz

道德经诵读 道德经讲解

欢迎喜欢《道德经》的朋友收听和关注,易学学者周郅坤作品《易经诵读》《道德经诵读道德经讲解》《周郅坤易经八字命理》

by:周郅坤

道德经

作者,老子。万经之王,诸子之首。

by:善德巨在

道德经

雪漠,道德经朗读与意译!

by:东咚益声

道德经

用声音演绎道德经,用经历解释老子言,听琛哥说道德经,还是有点意思的!

by:故事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