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2):偶遇机缘归正途,立志四方初经挫

2024-02-21 23:48:4011:51 54
所属专辑:王阳明传共读
声音简介
王阳明传(2):偶遇机缘归正途,立志四方初经挫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秋,居庸关正是最美的时候。


在这巍峨雄壮、地势险峻的关城之外,群山苍莽,峰峦叠翠,岩溪于涧谷中潺潺奔流,苍鹰在蓝天上自在翱翔,而远处的长城则像是一条蜿蜒伸展的巨龙,横卧在寥廓的天地之间。

一位佩剑的少年,面容黑瘦,精神矍铄,正若有所思地默默注视着这片壮丽的山河风光。

他的胸中汹涌澎湃,多年所学在心里熔铸成经略四方之志,升华为指点江山、驰骋天下的侠义豪情。

这位少侠正是昨日我们提到的那个顽劣孩童,王阳明。

这一年,他十五岁。

图片


01

顽童开窍
昔日顽劣的孩童,怎样就长成了胸怀经略四方之志的少年侠客?
这一切,要从一次机缘说起。
话说在顶撞完父亲和私塾先生之后,小王阳明依旧是整日吊儿郎当,目空一切的样子,每日只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一日,他又在先生闭目养神的时候,从同学们摇头晃脑的读书声里遛走,溜达到了市场。
所谓是无事生非,他跟一个在集市上卖鸟的小孩打起架来。就在这时,一个相面的先生路过此地,当他看到小阳明的相貌时,吃了一惊!
算命先生调解了两个小孩的纠纷,又把小阳明拉到一边意味深长地说了几句话。
“吾为尔相,后须忆吾言:须拂领,其时入圣境;须至上丹台,其时结圣胎;须至下丹田,其时圣果圆。”
这一番话,小小年纪的王阳明或许还理解不了,但却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更重要的是,这番话拨正了顽童的心思,让他开始决定去做一些“正事”。
自此,京城的街上少了一个顽劣的孩童,学堂里多了一位“潜心诵读、学问日进”的学生。
从王阳明蜕变的过程来看,很多版本的解读都着重强调了这位相面先生的功劳。这其实也是一种增添人物传奇色彩的笔法,而一位顽童的顿悟显然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综合来分析,王阳明的蜕变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寻找原因。
其一是王阳明是一个有慧根的孩子,虽顽劣却聪慧,且有大志,所以经得点化,这就像种子携带着基因。
其二是他有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祖父王伦是位乡绅,早在王阳明五岁开始说话前,就整日抱着他吟诵诗书,这给了他很好的启蒙教育。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孩子,王阳明既有祖父和慈母的疼爱,也有父亲的严格要求。一松一弛,既利于生长,也利于沉淀。这就像是一个温润肥沃的土壤环境。
其三才是上面提到的机缘。
机缘,说是偶然,其实也是必然。
因为自从王阳明表达出自己要做“圣贤”这样的奇志之后,众人的反应都是苦笑和讥讽。而相面先生的一番话正是他心里这颗“圣贤”种子所渴望的阳光雨露。有了这番相逢,种子终于要破土而出了!
图片

02

志成真儒
明成化十九年,鞑靼大举入侵大同,明军战败。
这件事让私塾里埋头苦读圣贤书的王阳明抬起头来,自此国事家事天下事都成为了少年的心事。
成化二十一年,十四岁的王阳明开始学习弓马之术,研读《六韬》《三略》兵法书籍,关心边疆防事。
在他看来,要做圣贤,就必须有能力保境安民,这又是他跟明代其他儒生不同的地方。
儒生跟儒生也不一样。
先师孔子就是位文武双修的真儒,所受课程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射和御位列礼乐之后,书数之前。而自宋以来,国家开始重文轻武,尤以宋明二朝显著,所以后世儒生多忙着科举功名,读书做学问也多喜欢寻章摘句粉饰太平,文治未见大成,但武功却渐渐偏废了。
自宋朝以降,中国士大夫普遍养成了一种“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陋习,平时谈玄说妙、讲经论道,对经世济民的实用之学不屑一顾,一旦社会动乱或外寇入侵,便只能悬梁投井,一死了之,以最愚蠢、最悲哀的方式为旧王朝殉葬。——王觉仁《王阳明心学》
对于这种儒生,王阳明从小就深恶痛绝,并常常以“通儒”自励。
所谓通儒,就是能够将经世济民之学与尽心知性之学融会贯通的符合孔孟“活泼刚健、浑然一体”精神的真儒。
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不分先后,在行中知,在知中行。
于是十五岁的王阳明佩剑登马,直奔大明的边防重镇“内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
这便有了本文开头时的那一幕“壮志少年指点江山”图。
图片

03

经略四方
在游历内三关的这一个月里,王阳明对塞外的蒙古进行了实地调查。
他深刻了解了塞外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军事训练方式,与蒙古勇士比射箭,比摔跤。当有胡人来犯,他能够毫不畏惧,骑马驱逐。
在这个自由的天地里,王阳明尽情地活成他偶像的样子。
王阳明从小就很崇拜伏波将军马援(东汉名将),在塞外的这些日子里,也曾梦见过这位将军。有诗为证:
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
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
——《梦中绝句》(《王文成公全书》卷
诗中描述的,是马伏波平定交趾凯旋归来,在边境竖起一根铜柱,上刻六个大字:铜柱折交趾灭。
考察三关归来,王阳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几天几夜,认认真真给皇帝写了个奏折,把他此行的收获还有他不怎么成熟的军事思想和御敌策略都写了进去。想通过父亲王华呈给皇帝。
他说:“欲以诸生上书请效终军故事,愿得壮卒万人,削平草寇,以靖海内。”
(我想领着我的小伙伴们一起,效仿终军主动请缨,领几万兵马剿灭敌人,还天下太平!)
他父亲:你狂得没边了,妄议朝政是想找死!还不快滚!
(汝病狂也!书生妄言取死耳。)
可怜他小小年纪胸怀大志,第一次尝试还未付诸实践,就惨遭夭折。
当一腔的热情被父亲泼了冷水,王阳明往后的路将会作何选择?
我们下篇一探究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阳明天下:王阳明传

他在祖母的天神之梦中“从天而降”。《论语》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让他从此得名王守仁。平顺的人生中,他掀开了不凡的命运。在他眼中,科举并非第一要紧事,天下最要...

by:有声野马

王阳明传

心外无物心即理知行合一事上练格物致知致良知

by:百合花想

王阳明传

明成化八年九月十二日夜里,祖母岑氏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片明艳的阳光破空而来,紧接着是一朵朵五彩祥云迎面飘至,祥云之上伫立着一排衣着艳丽、吹箫击鼓的仙子,其中一位...

by:小西瓜_西西

王阳明传

王阳明是明期时期出生的一代大儒,创立了心学,使儒家思想更接近时代,更具有现实性,更具有实践性。创立的三大理论,即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

by:路漫漫而兮

王阳明传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

by:美文精粹

王阳明传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

by:道儒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