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8):人生的磨难,是轻舟掠过的万重山

2024-03-01 07:28:0610:18 44
所属专辑:王阳明传共读
声音简介
王阳明传(8):人生的磨难,是轻舟掠过的万重山


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它还只是个怎么背都背不过的考点。如今读了王阳明前半生的故事,它却从我的脑子里一字一句地钻了出来。
当王阳明带着行李来到贵阳书院,着手展开书院工作的时候,又一道难题出现在他的面前,令他的欣喜瞬间阴云密布。
图片
01

心学的困境
正德四年(1509年),王阳明正式在贵阳书院讲授他的心学。
可是贵阳书院毕竟不同于龙冈书院。龙冈书院是自己的野场子,授课内容和形式都可以由着自己的想法来。而贵阳书院却是官方办的,前来读书的都是科考的考生,他们都渴望着读书、科举、做大官。
想让学生的理想实现,就需要讲朱子的理学,自己的心学一来体系并未十分成熟,二来很多观点与朱子理学完全相左。
当王阳明将这一点与席元山讲明的时候,席元山却捋着胡须哈哈大笑起来,并对他说:“讲你最想讲的。”
于是王阳明就放心讲他的“知行合一”了。
他没有把自己的“知行合一”与朱熹的观点对立起来,而是把它当成一种修正的工具。他指出:
如果学生想通过先读圣贤书把天理学会,然后再去做事。长此以往,每个人都会养成一种毛病,那就是嘴上功夫天下第一,一旦要其动手,就会束手无策。他希望能改变这种读书人的毛病。
于是他提出了为学的四点要求:
第一是立志,立下做圣贤的决心;第二是勤学,这是做圣贤必经的路;第三是改过,做就会有错,有错就要改;第四是责善,同学之间要坦诚,劝善要直言。
实际上,这是儒家提倡的老方法:在仿效典范和反省中获得自我,进而成为圣贤。这里说的圣贤就是心灵自由、自己能支配自己的人。从这四点来看,王阳明的思想是绕过了朱熹,又回到了儒家的根儿上。
如果说“知行合一”还只是阳明心学的一个前奏,那真正动人心弦的就是“致良知”了。很快,王阳明的仕途迎来了重大转机,“致良知”也即将在他的政治实践中酝酿出来。
02

轻舟已过万重山
王阳明在贵阳书院讲学的时候,京城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个迫害王阳明的权阉刘瑾,因谋反东窗事发,被凌迟处死。
终究是邪不压正,朝野上下齐呼大快人心!
这年冬天,朝廷的任命书下达贵阳:任命王阳明为江西庐陵县令。
王阳明终于结束了在龙场驿长达三年的流放生涯。走的那一天,驿道两旁站满了前来送行的人。有跟他一起开荒耕种的苗族土著,有听他讲授心学的学生,还有席元山和毛应奎这两位德高望重的贵人。
王阳明一步三停留,与众人依依惜别。三年来,他灰心过,失望过,更纠结挣扎过。三年来,他踩着龙场驿遍地的毒瘴荆棘,也踏过自己心中阴霾密布的沼泽地,终于将那个彷徨苦闷的自己远远地抛在身后。
同样也是在这里,他悟透生死玄关,坚定了自己终生的志向——把自己的身心都奉献给圣人之道、圣人之学。
这一刻,王阳明百感交集,感慨万千。这种心情大概也只有李太白的一句诗能表达了。
那就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03

做中学 事上练
告别了桃花源和象牙塔,王阳明又回到了官场这个舞台。龙场悟的道,贵阳讲的学,如今需要王阳明自己去用实践证明,它们是不是经得住检验。
庐陵的上一任县令是自己辞职离任的,从这一点来看,这里的政务并不简单。王阳明到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衙门里大大小小的吏仆谈话,了解庐陵的情况。
总结了一下,王阳明发现庐陵确实比较乱套:
一、庐陵的百姓特别喜欢告状,尤其是投诉和上访数量特别多,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到几百起。
二、庐陵的赋税非常高,而且只短短三年,赋税就翻了两翻。
三、庐陵的城市规划问题很大,房屋紧密,经常发生大的火灾。
王阳明认真分析了自己的调查结果,他认为庐陵的百姓之所以喜欢告状应该是跟赋税有关系。于是他抓住主要矛盾展开了自己的工作。
经调查,庐陵县的赋税之前并没有这么高,但是自从三年前来了个姓王的朝廷特派员,赋税就开始蹭蹭的涨了。
王阳明是个明白人,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个正气的官。他意识到这个姓王的特派员就是罪魁祸首,于是铺纸拟了一份申请减免庐陵县百姓赋税的公文报了上去,言辞正义凛然,据理力争,而且义无反顾。公文最后,他这样写道:
“其有迟违等罪,止坐本职一人,即行罢归田里,以为不职之戒,中心所甘。”
这个王特派员忌惮于王阳明的家世和影响力,无可奈何地对吉安府长官说:“我看着庐陵的赋税是有问题,暂时免了吧,等王阳明走了再说。”
这一战,是王阳明致良知的胜利,他不像以往的县令一样,一心只向上看,不顾下面百姓的死活。他完全站在百姓的立场,用自己的正气和手段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守住了自己的良知。
此举一成,百姓全部感念王阳明的恩德,告状的问题自然解决,就连城市规划的问题也变得容易多了。
王阳明趁热打铁,发布告示:出于百姓安居乐业的需要,庐陵县城内的居民需要举行房屋改建工程。
原来王阳明在庐陵县城视察时发现庐陵房屋的建造材料都是木材,巷道狭窄,又没有砖墙相隔,一旦失了火,那将是灭顶之灾。于是他下令要求临街民居退居三尺,以拓宽街道用来做防火带,疏散人口;店铺店屋退进二尺,做防火巷;每户出一钱银子,用来为临巷道的房屋建砖墙,隔离火势。
这一举措绝不是形象工程,而是为民着想的良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为了推行这一政策,王阳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动员了城中有名望的人领头做这件事,最终带动了全城,做成了这件事。
策略虽然复杂,但是道理并不复杂:
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用心,作为县令,只要你用心为百姓好,就能想到为百姓做任何好事的道理,然后去做就是了。
用王阳明心学的理论来看,这就是“致良知”。
庐陵有幸,成为王阳明创建心学后第一次施展拳脚的地方。但是王阳明终究是属于大舞台的人,1510年农历十一月,三十九岁的王阳明再次离开庐陵回到京城,去等待新的任命了。
他的仕途又会迎来怎样的转机呢?关注我,我们明天一探究竟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王阳明的传奇人生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个时代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顶峰。学“心学”,就要知道王阳明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人生,要品味其少年聪悟好学、青...

by:冰激凌阿姨

阳明天下:王阳明传

他在祖母的天神之梦中“从天而降”。《论语》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让他从此得名王守仁。平顺的人生中,他掀开了不凡的命运。在他眼中,科举并非第一要紧事,天下最要...

by:有声野马

王阳明传

心外无物心即理知行合一事上练格物致知致良知

by:百合花想

王阳明传

明成化八年九月十二日夜里,祖母岑氏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片明艳的阳光破空而来,紧接着是一朵朵五彩祥云迎面飘至,祥云之上伫立着一排衣着艳丽、吹箫击鼓的仙子,其中一位...

by:小西瓜_西西

王阳明传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

by:道儒书院

王阳明传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

by:美文精粹

心途:王阳明的传奇人生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个时代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在他看...

by:齐民文化_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