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与 太 极

2024-03-30 22:39:2713:19 70
所属专辑:巴陵老街故事
声音简介

“我们到贵州去吧?那里有一座高山牧场,还有一个规模蛮大的度假村。”弟弟一脸期待地看着我。“不去。”我生硬地说。那一向人的情绪很不好,在湘雅附一做了个很大的手术才半年,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是谁知道预后怎么样?还会不会有那些放、化疗跟踪?心中纠结,百事颓废。“去吧,去吧。那里还有名师指导,可以学习太极拳呢。”弟弟仍在坚持,“我和梅老师说了准备把《三嘴策岳阳》停一、两个月。再说到贵州务川有八百公里,还需要你帮忙开车咧。”“好吧,不过我去避暑,不学拳。”我知道弟弟车技不错,这么说不过是变着法地要把我拖到务川去,甚至连他主持的《三嘴策岳阳》都可以因此暂停。这份血脉亲情我不能不接着。我后来才知道弟妹对我的状况比弟弟还焦急,是她在背后极力催促弟弟把我拖出去散散心。

不料,到达那个叫做栗lì园度假村的第一天,就让我的心情糟糕到了极点。我们入住的是一栋两层的小木楼,一楼不住人,堆了一些乱七八糟的木板和霉烂的席梦思。二楼有四个标准间,不过只有一个共用的卫生间,倒也勉强可以接受。晚上睡觉时,一股浓烈的霉味冲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我爬起卧倒一夜没睡。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态度十分坚决的对弟弟说:我要回去,再住下去我会死在这里。弟弟无奈地说,那我就陪你回去喽。可弟妹不同意,她说我去找度假村的老板,要他换被子,换床垫,换席梦思。这还没完,又打发我弟弟开车去山下一百多里外的县城去买被褥。晚上我躺在置换一新的床上,虽然整个房间依然还有淡淡的霉味,但心里已经升起浓浓的暖意。心说,住下吧,为了亲人们的爱。

学习太极拳的学员和老师们弄了一个修拳营地开营典礼,当地村支两委和镇里领导都参加了,据说简朴而隆重。我没去,没打算学拳,同时也不愿意凑那个热闹。

栗园度假村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村内有十几栋别墅,十来个蒙古包,两座木楼,一个能容纳百十号人的餐厅,还有一座卡拉OK量贩歌舞厅和会议室。这些建筑物围成一圈,中间是一个约十多亩的池塘,塘边有风雨回廊。最值得赞赏的是村内绿树成荫,香樟、桂花、鹅掌楸,我还发现在院墙边有十几棵珍贵的红豆杉,有碗口粗。清晨,树叶在风中轻摇。夜晚,月光如洗,叶影婆娑。最喜欢下雨的日子,听雨滴在檐后蕉叶敲打出时急时缓的“噗噗……”声。人间天籁养人养心。

度假村外真的有一片高山草场,连绵七、八个山头,大约有两、三千亩的规模。高山草场的特点是起起伏伏,坡度不大但是线条很美。不像蒙古或是新疆的草场,一望无边天际线水平笔直。我认为这种直线只有几何学上的意义,而曲线更具有美学上的妩媚,能让人想像飞扬从而获得审美上的愉悦。草场上有成群的牛、羊和马,牛铃叮当却不悦耳,像顽童在马路上踢着空可乐罐,沉闷中夹着碎裂的空洞。空气很干净,映衬着天空无比的高远。白云把蓝天擦拭得湛蓝如洗后依然白得耀眼。比草场更远的山头矗立着成片的森林,把山头涂抹成深绿,和近处草场的淡绿形成对比,却又无比的和谐。海拔一千三百米的高度使这里的盛夏依然清凉如阳春三月。

学习太极拳的学员们都很勤奋,每天一大早就去山顶的一个地坪练拳。然后上午和下午就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招一式地学习拳招。练拳的地坪在我们木楼后面的小山顶上,而学拳就在我们木楼前面。地方不大不过站个二、三十人学习足够了。我们楼里面八个人除了我以外全是学拳的积极分子,包括我家那位老太太。

每天,我俯在窗前看一群男男女女在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拳。杨老师是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扎西大师的嫡传弟子,拳艺精湛,显然已经得到师傅真传。她是东北人,有一双东北女子的大眼睛,虽然岁月的沧桑是掩不去的痕迹,但也无法洇灭天生的美丽。她的眼睛里始终满满的柔和与亲切,洋溢着母性的慈爱。有几位女孩子跟她学拳后就再也不愿离开她的身旁,并直接以妈妈称呼之。她教拳一丝不苟,一上午或者一下午都不坐一会儿,声音也好听,听不出东北话中的那种“渣”味,似乎更接近普通话。所有跟她学习的人都很认真,所有跟她学习的人都很开心。她确实很有魅力,一种源于高贵气质的魅力。

也许是这种教学氛围的感染,也许是我家老太太悄悄告诉我学拳的学费弟妹都已经帮我们交了。再不学感觉有点对人不住,或者两种原因都有。我终于迈出学拳的第一步,并慢慢地融入到学员团队中。修拳营在老师的带领下经常举行一些活动。给我触动最大的是到高山草场捡拾垃圾。按道理这片草场和我们没有多大关系,我们只不过是这里的过客,对于环境的优美与否可以漠然处之。这件事让我看见太极人对生活的态度,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杨氏太极拳起源于晚清太极拳宗师杨禄禅。说起这个人,在大量的影视作品中都曾出现。从小酷爱武术但因家穷未得名师指教,于是隐姓埋名到陈氏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偷拳。过程曲折离奇,最终这个头上长角的傻小子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一代宗师。不过这只是艺术形象当不得真。真实的杨禄禅家里并不穷,穷文富武是古今共识。他也确实是在陈家沟学过拳,并融会贯通创造出杨氏太极拳而自成一派。在京城打出一片天地,得到那些八旗王公贵族的赏识。杨氏太极拳经几代人的发展变革,最后形成杨氏八十五式在当代得到广泛推广。

我学习太极拳体会最深的是太极拳是最契合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一个拳种。在中华文明的早期,我们的先祖就开始对人与宇宙、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探索与思考。盘古开天的神话故事就是先贤们思考的结果之一。混沌宇宙被盘古一斧劈开,于是天地形成。乾坤阴阳出现。“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易,系辞上》记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对应天上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又对应天下九州。中国人的阴阳学说开始形成,并成熟于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中有很重要的一家就是阴阳家。太极拳中的虚灵顶劲,含胸拔背以及拳式中的对拉、内外、虚实、松紧等拳招意念均暗合阴阳两仪的原理。之所以能够强身健体,恰恰是因为把人体小宇宙和自然大宇宙融会贯通。实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杨氏八十五式太极拳,虽然每一招式都带有明确的攻防含义,但比起陈氏太极拳,杨式似乎更注重健身而不过于强调搏击的功能。这也令其能被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接受,如我之类的年近古稀的爱好者,既无伸拳踢腿的武功基础,也无灵活飘逸的身法。断无成为武功高强的武者的可能。但是练拳两年多,自己也能明显感觉到身体素质提高不少。

太极拳强调“立身中正”,撇开其武学上的要求不讲。我认为更具有传统道德观念上的意义。老师在教拳时反复强调平和心态,放松心境,驱除杂念,抱元守一。所以在修拳营地,整个老师和学员团队,师生融洽,氛围祥和,尤如一个团结温馨的大家庭。短短一个月,我觉得自己不仅仅学了几招拳架,而是更多地领悟了一些人生的真谛。离去时竟然心中有了几分不舍。


作者简介:
查建中 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岳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有散文作品见于《散文》,《芙蓉》,《芳草》等杂志。有作品入选《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2007年度、2009年度)。出版散文集《水人水事》(长江文艺出版社)。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