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宰相王安石》3:青苗法的试行

2024-04-17 19:00:0216:46 42
所属专辑:小谦聊好书
声音简介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今天我们继续聊毕宝魁的《大宋宰相王安石》。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王安石以家中贫困,京城物价高为理由拒绝在京师任馆职,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留在京师他没法做事,在地方当官反倒可以做点实际的工作,于是,朝廷就安排他到鄞县(今浙江宁波)当县令。


王安石到了鄞县之后,当年刚好收成好,王安石很高兴,可仔细一了解才发现,虽然今年收成好,但百姓的日子仍然过得很差,原因在于百姓在春天时急于耕种,手头没钱,只好向富户去借。利息很高,一般的都是四分利,只有沾亲带故的才能稍微少一点,但起码也是三分半的利息。尽管这样,还得有人出面担保才能借出来。春天借一百缗,到秋天就要还给人家一百四十缗,再去掉上缴官府的赋税,就剩不下什么了。像今年这样的好年头,过年还能吃上一顿饺子,不用拉什么亏空。可也没有浮钱。


再就是这些年来河流沟渠一直也没有疏浚,河道大部分都淤平了。雨稍大一点就出漕淹庄稼,雨水小一点就旱,所以庄稼越来越不好种。种地不挣钱,不种地可又怎么办?王安石立马意识到,高利贷问题和河流沟渠问题必须即刻解决。


为了解决高利贷问题,王安石开始算账。如果平均需要借款的农户每户按照二百缗的数量计算的话,现在县里掌握的这笔钱足以够用。如果县衙以官府的名义向需要借款的百姓放贷,把利息率定在百分之二十,即百姓所说的二分利的话,借款的百姓在利息方面就可以减轻一半的负担。


从县衙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就把经济搞活了。把朝廷用来准备特大灾荒之年救济百姓的死钱用活了,而一年放贷给农民的钱,就可以得到20%的利润。春天时借出去一百万缗,到秋天就可以增收二十万缗,实际上才半年多,这笔收入可是个相当大的数量。只要有了钱,就可以用来做许多应当做也想做可就是没钱做的事情。一盘棋就全走活了。既有利于官府,更有利于百姓,又有利于长远的发展,三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既然如此,那就做。


来年春天,王安石以县令的名义正式向全县人民公布了这一政策条文,并列出了细则。这就是在春天时,当庄稼刚刚出苗之时,凡是急需生产资金的农户,向本地的地方官提出申请,由各乡的地方官员掌握情况,在验明该户所耕种田地的实际情况后,再考虑其所申请数额是否符合实际,与其将来的偿还能力等,提出一个初步的意见,然后再报县主管官员批准。


王安石明确要求,县、乡、村三级官员一定要齐心协力,共同把青苗贷款这件事办好,首先是解决农民的急需,其次才是县里的创收。又不可使那些游手好闲的无赖之徒借机钻政府的空子,把钱借去干别的营生。


后来,青苗贷款基本上按照计划贷出去了。其实20%的利息在我们今天来看也不低了,但是在当时,与百姓们借的四分利的高利贷相比,王安石给出的这个利息已经非常低了,所以百姓们生产积极性很高,而且老天作美,这一年又是鄞县历史上少见的好年头,全县特大丰收。不用催促,春天放贷出去的青苗钱连本带息全部收回,县里的财政实力一下子就大了起来,是鄞县历史上从来也没有过的。全县官民皆大欢喜,王安石在百姓中的威信更高了。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很容易想到,王安石在鄞县所实行的青苗贷款的做法其实有些农业银行的性质,由官府向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发放专项的青苗贷款,实际上也就是农业贷款,以解救农民生产中出现的临时性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减轻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缓解了两极分化的速度。这是很了不起的一项社会改革的尝试。


高利贷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王安石就要兴修水利了。王安石很清楚,今年年景好,不代表以后每年年景都好,如果出现大的旱涝灾害,其结果就会是另一种样态。要想不完全取决于上天,那么就必须兴修水利,从根本上解除一般性自然灾害的威胁。这就必须花大气力疏浚整治河流沟渠,进行基本的水利工程建设。


这样的一个大工程肯定不能随便搞,前期必须做大量的实地考察,要把河流沟渠的分布情况和现状重新调查清楚,这才能制定出最有效而又最节省的兴修水利工程的方案。


王安石请来几位本地在水利方面有经验的老者,让他们和主管官员组成一个工程设计小组,作出方案和计划。然后动员全县百姓积极参加,每个青壮年都要献出十个义务工。接着,王安石又招来主管财政的官员及各乡的地方官员进行商讨,把所需钱物的问题也都落实下来。最后决定,在秋收结束后,马上就在全县展开这项工作。与此同时,王安石给自己的直接上司知州大人呈交了一份请示状,又给再上一级的主管大员——两浙转运使杜杞写了一封长信,简明介绍了鄞县水利的过去与现状,说明兴修水利工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王安石给上司写信只是例行告知,他才不会等上司的批示下来再干活。


现在,所有的具体工作都已经安排得当,但即便如此,王安石还是不放心,所以他带着两名随行人员,从县衙门出发,到各地去亲自督察指导。王安石写了一篇《鄞县经游记》详细记录了他这次督察指导的全过程,从这篇文章我们才得知,王安石在十二天时间里,以视察督导水利工程为主,走了十四个乡的地面,登上山岭,亲自视察了开凿山石的劳作,来到海滨,亲自谋划修建海滨斗门,到达江边,观看水渠的端口。作为一名县令,十多天里,行走几百里坎坷的路途,不避风雨,不辞辛劳,亲自到水利工程的几个关键部位去检查指导,几乎走遍了自己工作范围内的所有乡镇,这种深入基层,勤劳务实的工作作风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转眼三年过去了,王安石在鄞县任职期满,他回到了京师,但是他和之前一样,仍然不愿意参加馆职的考试,但由于他在鄞县政绩太过突出,朝廷的考核结果直接是上上,因此朝廷给他升职了,这次给他的官职是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通判相当于副知州,是正六品,比县令高了一品。吏部还给他挂了一个“殿中丞”的虚衔。殿中丞是从五品,比通判的实职又高了半品。


通判虽然职务和品级都比县令大,但工作性质却不相同。如果就从发挥能力来说,通判还真不如县令的作用大。因为县令品级虽低,但却是一县之令,一个县的政务基本上就取决于县令的意志。上边的文件、规定、法律等条文永远都是死的,具体执行起来还会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在许多情况下,许多具体事宜是以县令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王安石在鄞县的时候就可以尝试着进行青苗贷款,就可以兴修水利。而通判则不行,因为其职务的性质就是协助知州工作的。知州之下还有一个同知,通判只是处在三把手的位置上,对于一州之政务没有决定权。


来到舒州之后,为了做好工作,王安石深入基层进行考察,发现这里的百姓也和鄞县一样,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向富户借贷,而且也是四分利,王安石回到州衙后,就和知州、同知谈了自己想要用政府的名义给贫苦农民贷款的意思,但马上就被否定了。


其实知州很清楚下边的情况,但他既缺乏王安石那种忧国忧民的感情,也缺乏王安石那种魄力和胆识,更缺乏王安石处理政务的干练与精明。所以他只是按照其他州县常用的方法,即采取发布文告,对一些重利者进行限制,对一些因还不起贷款而强迫借债人出卖田地房产的人进行行政干预,也就是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


可以说,知州的做法是尽了一个普通官员的职责,也不能说不负责任。但这样做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兼并,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的困苦,可王安石毕竟只是通判,就算他不同意知州的做法,也无力改变,在舒州的这三年,王安石权力太小,能做的事情也十分有限。


三年之后,王安石任职期满,他离开舒州,再次赶到京城等待朝廷新的任命,但王安石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中书省派人送来的一道敕牒,即由皇帝签发的公文。敕牒是中书省在二十二日签发的,内容是任命他为“集贤校理”的馆职。这事有意思了,馆职是很多官员梦寐以求的,多少官员参加馆职的考试就为了能得到这个职位,可是王安石并没有参加馆职的考试,皇帝竟然直接就要把这个职位给他,而且,敕牒上说得清清楚楚,如果生活确实有困难,可以破例,任职不满一年也可以改放外任,看来皇帝早就知道王安石会以京城物价高,自己家里穷为借口,所以提前就把王安石的嘴堵住了。面对皇上的盛情邀请,你猜王安石作何反应?他连皇帝的面子也不给,他封还敕牒,附上一封信,即《辞集贤校理状》。


状中,王安石对朝廷的盛恩表示深深的感激,并说明了自己不能接受任命出任馆职的苦衷,还是老一套,就是家里人太多,京城物价太高,在京城当官养活不了一家人,这次朝廷不通过考试就破格任命自己,已经是破例。如果自己接受任命,那么,自己以前的行为就有以家庭生活困难要挟君上的嫌疑。而朝廷允许任期不到一年就可差遣外任的恩宠,臣也不敢接受,因为这样做等于破坏了朝廷旧制,无论对自己还是对朝廷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一个月后,中书省又下发一道敕牒,内容与上次基本相同。王安石再次封还。


但中书省还不死心,又派人送来一道敕牒,还是那些内容,而且还加有“不得辞免”的字样。王安石只好再写一篇《辞集贤校理状》献上。其主要意思是一再说明自己不参加考试完全是由于生活所迫,自己此次不接受任命也是如此,绝不是想要挟朝廷,也不是沽名钓誉。朝廷破格施恩,自己真是感激涕零,但这样做毕竟不合法度,容易引发一些不好的风气,就是很多人为了也能任馆职,就开始刻意炒作自己,让自己出名,好让朝廷注意到自己,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就不是法令能一下禁止得了的,所以还请朝廷收回成命。


这次封还敕牒之后,一个月时间过去了,再也没有任命下来。王安石只好耐心等待着。


在王安石等待的这段时间,沈起来访,让王安石十分高兴,因为沈起是鄞县人,王安石在鄞县任职时二人相识,关系非常亲密,现在沈起任通州(今江苏南通)海门县县令,到京城来办事,听说王安石在京城听调,所以特来拜访。沈起告诉王安石,海门县东北有几十里海岸,地势平缓,经常遭受海潮倒灌的灾害,生产落后,百姓困苦,人烟稀少。他动员百姓在沿海修了一道大堤,既可阻止海潮的倒灌,又可在堤下设置一些盐场,变水害为水利。现在已经竣工,因为王安石在鄞县亲自领导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在这方面有经验,所以请王安石前去,一是提一提意见,看看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二是请王安石写一篇题记作为纪念。王安石闲着也是闲着,就答应了,而且在途中还到自己家里呆了一两天,顺便把两个小弟弟王安国、王安上也带上。到海门县后,沈起热情地招待他们兄弟。在游览了海门的水利工程特别是看了海边大堤后,王安石即兴创作一篇《通州海门兴利记》,文中在赞美沈起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的善政后,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这就是所有的地方官如果都能像沈起这样勤政爱民的话,那么天下的百姓就可以没有忧患了。


几天后,王安石告别朋友沈起,和两个兄弟返回。适逢老朋友王回和一位叫萧君圭的新朋友要去褒禅山游览,王安石早就听说过这是一个名胜古迹,便带着两个弟弟与之同行。


王安石和两个弟弟及王回、萧君圭五人点着一个火把,鱼贯而入。洞有时宽敞有时狭窄,但景色是越来越奇。两旁和洞顶的钟乳石奇形怪状,美不胜收,恍如仙境一般,几人啧啧连声,赞不绝口。往里又走一小段路,有人说:“快出去吧!不然,火要着完了。”于是,几个人又一个跟一个退了出来。待出来,才发现,火把还可以用好一会儿。几人不免有些后悔,可也不能再进去了。后来回到旅馆之后,王安石就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如今已经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它就是《游褒禅山记》。里面有一段非常精彩,在今天也是要求中学生全文背诵的,王安石说: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在这段文字中,王安石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道理:人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则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志”“力”“外物的辅助”,当这三个条件具备的时候,由于个人努力不够而没有达到目的的话,会招致别人的讥笑而自己也会懊悔。如果已经尽力了,而还没有达到目的,那么自己不会懊悔,而别人也没有什么可讥笑的。自然界中那些最美好的景色,往往在最险远的地方,没有坚强意志的人是无法看到的。而社会中那些最伟大的事业,也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完成,不是意志最坚强的人更是无法完成的。


现在王安石也玩够了,他赶紧回到了京师,结果刚一到京师,就听说欧阳修也在京师,王安石非常激动,立马决定去拜访欧阳修。王安石和欧阳修后来都名列唐宋八大家,这就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那么,这次见面他们会聊些什么呢?欧阳修又会对王安石接下来的官职做出什么努力呢?这就是我们下期节目要聊的内容。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听了以后对你有所启发,下期节目我们接着聊。


本期书单:


1.《大宋宰相王安石》,毕宝魁著;


2.《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易中天著;


3.《王安石:立于浊流之人》,三浦国雄著;


4.《最美宋词》,苏樱著;


5.《文人政治的一曲悲歌》,赵明著.


撰稿:小谦


讲述:小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枕流_企承

王安石做地方官初露改革才能,自己立法自己执法,有更强的实操性

小谦_9j 回复 @枕流_企承

他的能力就是在任地方官的过程中慢慢锻炼出来的

猜你喜欢
王安石传

该传记视角独特、思想新锐、论述严谨,令人耳目一新,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王安石作为一位改革家,在中国历史上,饱受争议。古往今来对于他的评价有天壤之别,同时代的司马...

by:北竹

王安石传

干百年来,王安石被骂作集一切乱臣贼子之大成的元凶。其实,他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少见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干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

by:雪舞骄阳

王安石传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本书试图抛开固有的观念、习见的标签,从王安石的全部作品入手,考察同时代人与他的交游,展现出...

by:齐民文化_电子书

王安石全传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本书描写了王安石波澜壮阔的一生:一个出生平民,但是官至宰相的官场升迁之路;一个变法失败、失...

by:金石海纳电子书

王安石变法

这是,刘子健著《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中的章节。

by:半閒堂

王安石变法

二十岁登基的赵顼年轻有为,王安石变法在他的支持下雷厉风行。然而他死后得到的庙号,却是明代数十年不理朝政的万历一样,是意思为:“无法评价”的神宗,这真是让人不知说...

by:盖世华章

王安石诗词精选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

by:MIYA老师

《梅花》宋.王安石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0210223

by:春天的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