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的道家

2024-04-11 19:58:0221:59 35
声音简介

第五章秦汉底道家从《庄子》内容底复杂看来,自战国末年直到汉初,道家思想几乎浸润了各派。最反对道家底儒墨也接受了多少道家的思想。墨子一派底思想与道家底关系比较地浅,然在今本《亲士篇》里有“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和“大圣人者,事无辞 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都有道家底口气。《礼记》底《中庸》、《礼运 》等篇,《易经》底《象太《承传》、《系辞传》,也染着浓厚的道家色彩。《苟 子》底《天论》显是道家的思想;《解蔽》底“至人”,《礼论》底“太一”,都 是道家的名词。即如性恶论也与道家思想有关。《渔父》底八疵四患,也暗示人性 本恶底意思。法家底排斥仁义,以人为势利和私欲底奴隶,也是从道家思想而来, 所差底只将道家虚静无为底消极观念转而为积极的治世术而且。《韩非子·主道篇 》底“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 而不知”,是从《老子》十四章“不见”、“不闻”、“不知”所转出来底治术。 又《扬权篇》及《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篇》所用底都是道家术语底法家化。《 审分览·任数篇》所出申不害底话:“何以知其聋?以其耳之聪也。何以知其盲? 以其目之明也。何以知其狂?以其言之当也。放日:去听无以闻则聪;去视无以见 则明;去智无以知则公。去三者不任,则治;三者任,则乱。”这明是道家思想。 汉代儒法结合,而道家又包容法家,所以汉儒多染黄老色彩。甚至名家也附在道家 化的法家里头,而被称为“刑名之学”,或刑名法术之学。 战国末年道家思想非常普遍,因为这种乱世哲学很适宜于当时底情境。那时道家底 著作思想必很多,其思想底断片如今散见于《吕氏春秋》里头。到汉初淮南王乃集 成一部系统的书名《鸿烈》。从这两部可以略窥当时道家思想底大概。甲《吕氏春秋》及养生说《技记·目不韦传》载不韦为阳翟大贾,秦太子政立,尊他为相国,号称仲父。当 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都以下士纳客相倾。吕不 韦以秦底强而不能礼贤下士为耻,于是也招致食客三千人。又因为当时诸侯所养底 士多著书布于天下,不韦便使他底客人各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 万言,包罗天地万物古今底事情,名曰《吕氏春秋》。书成,不韦把它陈列在咸阳 市上,悬千金于其上,说如有增损书中一字者给千金,至终没有人能够改易它。太 史公亦称这书为相览》。事实上,这书是当时知识学说底总述,有些只是前人著作 底节录,故《艺文志》把它列人杂家。书中记德墨道三家底学说特多,具道家思想 底为《先识览》底《蔡微》,《审分览》底《君守》、《知度》、《不二人《执一 》,《审应览》底《精谕》,《似顺论》底《有度人《分职》等篇。这书底编纂时 期,在十二纪末篇《序意》里有“维秦八年,岁在帮滩”厢记载,注说“八年,秦 始是即位八年也,岁在申,名沼滩”,可知现在的本子与目不韦当时所江底本子差不多。十二月组恐怕比《礼记》底《月令》还要早。卢文强说:“《玉海》云《书 目》是书凡百六十篇。今书篇数与书目同,然《序意》旧不人数,则尚少一篇。此 书分篇极为整齐:十二纪,纪各五篇;六论,论各六篇;八览,览当各八篇。今第 一览止七篇,正少一。考《序意》本明十二纪之义,乃本忽载豫让一事,与序意不 类。且旧校云,一作《廉孝》,与此篇更无涉,即豫让亦难专有其名,因疑《序意 》之后半篇俄空焉。别有所谓《廉孝》者,其前半篇亦简脱,后人遂强相附合,并 《序意》为一篇,以补总数之缺。然《序意》篇首无‘六日’二字,后人于目中专 辄加之,以求合其数,而不知其迹有难掩也。”这书底脱漏在这一点上最显。其次 如《有始览·应同》说五德恐怕是汉人所增改。此外改窜底痕迹极微,可以看为吕 氏原本。 儒、墨、法都是经世底法术,道只在自己生活底调护,所以在战国时代道家有“养 生”、“贵生”、“全生”、“卫生”等名词,对于自己生活底调护至终分出两条 路,一是纵性,一是尊生。如杨朱一流底思想是纵性底一条路。这是要人反到禽兽 式的生活,肯定满足肉体的和感官的欲求是人生底自然状态。生活无它,享乐而已 。这种风气在战国时代最盛。当时以这说法为“全生之说”。这当然与伦理和法治 思想相违,故为儒、墨。法诸家所攻击。如《管子·立政论》说:“全生之说胜, 则廉耻不立。”是怕人人纵欲妄行,男女无别,反于禽兽,以致礼义廉耻不能存立 ,人君无以自守。尊生底思想却不主张放纵性情,是对于既得底生命加意调护,使 得尽其天年。当时以尽天年为寿,即如病死也是横死,故人当尽力调摄身体,享乐 不可过度,然后可以免除病患。尊生底意义,简单地说便是长生主义。《孟春纪· 重已》说:“世之人主,责人,无贤不肖,莫不欲长生久视,而日逆其生,欲之何 益?凡生之长也,顺之也。使生木顺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适欲。室大则多阴,台 商则多阳,多阴则蹑,多阳则瘦,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 台,味不众珍,衣不件热。蝉热则理塞,理塞则气不达。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 大勒,中大轨而气不达。以此长生,可得乎?昔先王之为苑困园池也,足以观望劳 形而已矣;其为宫室台树也,足以辟燥湿而已矣;其为舆马衣裘也,足以追身暖滚 而已矣;其为饮食甜酸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其为声色音乐也,足以安性自娱 而已矣。五者,圣王之所以养性也。非好检而恶费也,节平性也。”死是不可免的 事实,圣人所要底是“终其寿,全其天”,使身心舒适,情欲有节,然后可以得寿 。《孟春纪·本生》说:“人之性寿,物者拍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 ,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是故圣人之于声 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世之责富者,其于声色 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焉。遁焉,性恶得不伤?万人操弓,其射一招 ,招无不中;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故圣人之制 万物也,以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 十节皆通利矣。此人者,不言而信,不谋而当,不虚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 宙。其于物,无不受也,无不裹也,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惜 ,此之谓全德之人。资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口招慨之机;肥肉厚酒,务以 自强,命之日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日伐性之斧。三患 者,资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又《仲春纪·贵生 》引子华子说:“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故所谓尊生者,全生 之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亏生则于其 尊之者薄矣。其亏弥甚者也,其尊弥薄。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本生也。所谓 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于不义,故 不义,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放日迫生不若死。”这里分生活底等为四。六 欲,注解作生死耳目口鼻之欲。生固然是欲;感官底享受也是欲;死有为义底死, 有为生无乐趣而自杀底死,亦可以看为一种欲。故六欲皆得其直,是不贪死,不慕 死,不纵情于声色滋味。尊生须舍去功名富贵,因为这些给人伤生底机缘很大。在 战国时代上流社会底物质享受很丰富,所以有这种反响。 由于等生底理想,进而求生命在身体里所托底根本。知养生底必然要知道怎样保护 生命底元素。《季春纪·尽数》说:“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 ,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 年寿得长焉。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 ?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威,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 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 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中国古代所推 想底生命元素是形、神、精。形是肉体,神是情感,精是环境。生命底维持在乎精 气与形气底流动,故说“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待君览·达郁》也 说:“病之留,恶之生也,精气郁也。”气是合形神精而成底生命体。古人常以气 息为生命,《庄子·秋水》以气为从阴阳受得。分开可以说形气。神气、精气。人 受阴阳底气才能生存,故《管子·枢言》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季春纪 ·先已》说:“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此之谓真人。”当时底儒家好像 不讲气,而讲神、命。心或性。《苟子·无论》说:“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 藏焉。”在《苟子·正名》里底心与神同意。心有两个意义:一是官感底主宰,一 是情感底元首,也称为神。从心生出性情,如《正名》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生之和所生,情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 此“生之所以然’便是《中庸》底“天命”。在《苟子·修身》虽有“扁善之度, 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底文句,但这是用道家底辞和思想,不能看为纯儒家的话 。儒家所重底是养心,存心养性,或治心底方法,与养生底思想没有什么因缘。 养生底方法,总一句话说,便是避免情底激动和气底受害。由此一变而为调和身心 ,使生活安适底全生长寿思想。榆县纪·适音》说:“乐之务在于和心。和心在于 行适。夫乐有适,心亦有适。人之情欲寿而恶夭,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 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四欲之得也,在于胜理。胜理以治身,则生 全,生全则寿长矣。”田骄与庄子底齐物论到这时变为不害自然的身心,生命延长到得着知能如天地底理想。《仲春纪·情欲》说:“古人得道者,生以长寿,声色 滋味,能久乐之”,人能体道、无欲,像天一样,故能长寿,寿长然后可以久乐。 《季春纪·论人》说:“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而游意乎无穷之欢, 事心乎自然之涂。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 之谓得一。凡被万物,得一后成。故知一,则应物变化,阔大渊深,不可测也;德 行昭美,比于日月,不可息也;豪土时之,远方来宾,不可塞也;意气宣通,无所 束缚,不可收也。故知知一则复归于朴:嗜欲易足,取养节薄,不可得也;离世自 乐,中情洁白,不可量也;成不能惧,严不能恐,不可眼也。故知知一则可动作当 务,与时周旋,不可极也;举错以数,取与遵理,不可惑也;言无遗者,集肌肤, 不可革也;谗人困穷,贤者遂兴,不可匿也。故知知一则若天地然,则何事之不胜 ,何物之不应?”能够得一,就可以应任一切,什么欲、什么病都不能侵害,寿命 自然也可以长久得像天地一样。从长寿思想生出彭祖、乔松底放事冲进而为不死药 底寻求,唱不死之道底结果便助长了神仙底思想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秦汉

为了孩子能坚持阅读

by:佳佳青青子衿

秦汉

本书是《谷园讲通鉴》秦汉史部分第25至50回的结集,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帝国,到陈胜起义、楚汉争霸,再到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一气呵成。在《资治通鉴》的...

by:红袖展

秦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y:丁丁说历史

秦汉史

专辑取于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的《秦汉史》,是国内第一部用西方科学体系、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编写的中国断代史。由于书中大量引用《史记》等文言文原著,加之年代差异...

by:袖绘卯图

秦汉史探

魏晋,上承秦汉,下启隨唐。相邻朝代之间在文化制度上有很大关联性。所以想深入了解魏晋,就不能忽视秦汉和隨唐。本专辑收录一批研究秦汉历史论文。主要来自陈寅恪、唐长儒...

by:魏晋小玄

秦汉闲读

有关秦汉的文章闲读

by:古月_金失_

秦汉时期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秦始皇虽被世人称为暴君,一生却未杀一位忠臣,他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呢?汉朝的开国之主刘邦,屡战屡败,最后只赢了一次,却当上了皇帝,...

by:雪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