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先生《佛性与般若》下第一分第二章从无住本立一切法1.4

2024-04-26 07:59:1211:42 39
所属专辑:爱智慧 爱学问
声音简介
4.上言无住有“自住”与“依他住”之别。此须详释。四明尊者知礼《十不二门指要钞》解“因果不二门”中有云:问:《净名疏》释无明无住云:“说自住是别教意,依他住是圆教意。”且随缘义,真妄和合方造诸法,正是依他,那判属别?
答:《疏》中语简意高,须凭《记》释,方彰的旨。故释“自住”,法性烦恼更互相望,俱立自住。结云:“故二自他并非圆义。以其惑性定能为障,破障方乃定能显理。”释依他云:“更互相依,更互相即。以体同故,依而复即。”结云:“故别圆教俱云自他。由体同异,而判二教。”今释曰:性体俱九,起修九用。用还依本,名同体依,此依方即。若不尔者,非今依义。故《妙乐》云:“别教无性德九,故自他俱须断九。”(案此语见《法华文句记》卷第一下。称《妙乐》者,荆溪住常州妙乐寺,讲智者《法华玄义》及《法华文句》,人称妙乐大师。《法华文句记》亦可能在此时作,故后来知礼等即以《妙乐》称此《记》。)是知“但理”随缘作九,全无明功。既非无作,定能为障。故破此九,方能显理。若全性起修,乃事即理。岂定为障,而定可破?若执“但理随缘作九”为圆义者,何故《妙乐》中“真如在迷能生九界”判为别耶?(案此亦《法华文句记》卷第一下之语。)故真妄合,“即”义未成,犹名“自住”。彼《疏》次文料简开合,别教亦云“依法性住”。(见上录荆溪《略疏》文说别教处。)故须究理,不可迷名。此宗若非荆溪精简,圆义永沉也。
案:知礼此释,足见无明无住,法性无住,此一观念之重要。“说自住是别教意,依他住是圆教意。”此固“语简意高”。但所引《记》释,亦是略引。此所谓《记》即荆溪《维摩经玄疏记》。此《记》不载大藏经,今只残存三卷,收于续藏经中。查该《记》云:是烦恼与法性体别,则是烦恼法性自住,俱名为自。亦可云:离烦恼外,别有法性,法性为他。亦可:法性为自,离法性外,别有烦恼,烦恼为他。故二自他并非圆义。以其惑性定能为障,破障方乃定能显理。依他即圆者,更互相依,以体同故,依而复即。故别圆教俱云自他,由体同异,而判二教。今从各说,别自圆他。
案:此《记》文即上知礼所略引者。(此《记》文亦存于孤山智圆《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九,此书载大藏经。)依此《记》释,则无明无住,法性无住,以及“说自住是别教意,依他住是圆教意”,意义可较清楚。身见,欲贪,虚妄分别,颠倒想,此四住最后实皆依一“无始无明”,即“根本惑”。“无始”即无根无本之意。无根无本即无住处。“无始无明”它不能自己停下而自住,即自持其自己;它亦不能有所依止,依他而住,即依他而成其自己。此即表示它无自己,它根本是一种无体的迷惑。若一旦清醒,转迷成悟,则它当体即空、如、无性。空、如、无性,即是法性。法性者,诸法之性也。诸法无性,以空如为性。从无始无明(无住本)立一切法,一切法当体即空,无始无明亦当体即空。当体即空,即所谓“不出法性”,言不能离乎空性也。故无始无明,无明无住无本,即函“法性”观念之出现。故鸠摩罗什、僧叡、道生、僧肇等俱以性空、实相说“无住本”也。但“不出法性”,由此似乎亦可以说“无明依法性,即是法性为始”,如是,则言无明有住有本。但此“依”字实是虚说,是不能着实的。若法性只是空如之理,则说“无明不出法性”可,说“无明依法性”,“以法性为本”,似乎不可。纵说之,亦无实义。此犹如“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依空说缘起,依缘起说空,此只是诠表上的“依”。“空”为抒意字,故曰“空义”,非实体字,并非有一物曰空,可为缘起之所依也。无明依法性,亦复如此,并非有一实体物曰法性可为无明之所依也。法性义既如此,如何能进而说无明法性两皆无住呢?又如何能于此两皆无住而分判别教与圆教呢?法性与无明两者俱可说自说他。就其自己说为自,就其相对而言,互以对方为他:无明以法性为他,法性以无明为他。既皆有自他,进而亦可有“自住”与“依他住”之别。这个分别是依于“体同”与“体异”之分别。如果“无明(烦恼)与法性体别”,则自他是体别的自他。“体别”者,即两者是一独立体,各有独立的意义。体别的自他,虽亦可说各有“依他住”义,但实皆是自住,自住而有独立的意义者亦可有依待关系也。此如华严宗之真如心“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不变是真心之“自住”,随缘是其“依他住”。其随缘是因有无明阿赖耶识而随缘。随缘者是不守其清净自性而滚下去也。无明识覆之,令不彰显,是无明能覆真如心理,无明有独立的意义,是无明之自住。但无明识之生灭起现以成为“真如心”之随缘者,亦须凭依“真如心”而起现,故成为真如心之随缘。是即无明识之“依他住”。故此二自他皆可依他住,此即“体别”的依他住。体别的“依他住”实只是真妄合。两者合,不能算是“即”。此是依而不即的依他住。此种体别的依而不即的依他住是分解地说者。如此说者,天台宗即判之为别教。“
故二自他并非圆意。以其惑性定能为障,破障方乃定能显理。”“显理”者,显真如心但中之理也。荆溪于《法华文句记》卷第一下,解别教观无生智中,亦云:真如在迷,能生九界。即指果佛为佛法界,故总云十。是故别人覆理无明为九界因,故下文自行化他皆须断九。九尽方名缘了具足,足故正因方乃究显。又云:但理为九界覆,而为所依。法界祗是法性,复是迷悟所依。于中亦应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无明覆理,能覆所覆俱名无住。但即不即异,而分教殊。今背迷成悟,专缘理性,而破九界。因为无明与法性体别:法性在别教即成“但理”。“但理”者,意即但只理自己。此但理即真如心不空但中之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牟宗三先生講演錄

理性之光明,萬古如一日人类理性文明的指南针牟宗三先生是一位融會古人慧識而獨創系統的創造性哲學家,乃真能洞識哲學之本質而開闢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會通宏規的第一人。...

by:春华读哲

《牟宗三先生全集》

“内圣之学”亦曰“成德之教”。“成德”之最高目标是圣,是仁者,是大人,而其真实意义则在于个人有限之生命中取得一无限而圆满之意义。宋明儒心性之学之全部即是:心性问...

by:书香慈利读书会Yuli

牟宗三先生讲演录

《牟宗三先生讲演录》推荐词文/卢雪崑(香港新亚研究所教授)牟宗三先生,是一位融会古人慧识,而独创系统的创造性的哲学家,乃真能洞识哲学之本质,而开辟中国哲学与...

by:國際讀經

牟宗三先生講演錄(壹)

《先秦儒學大義》《周易》大義

by:安群诵读

牟宗三先生《中国哲学的特质》

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家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水准”的哲学家。他在苦苦地追求“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的学思历程中,也表现出鲜明的人格特征。与很多哲学家相同的是,牟宗三对...

by:NJ渊左

圆善论|牟宗三

【儒家圆教咏】儒圣冥寂存天常,孟轲重开日月光。周张明道皆弗违,朱子伊川反渺茫。象山读孟而自得,阳明新规亦通方。四有四无方圆备,圆教有待龙溪扬。一本同体是真圆,明...

by:履道坦坦_

《牟宗三全集》

牟先生之文章,不论大论与短篇,读之,能发天光,读之,能启智慧,读之,能接五千年之历史大流,读之,能开四万里之人间眼目,读之,能令顽者廉懦者立。岂只是在大陆放光辉...

by:春华读哲

牟宗三先生讲演录 肆 庄子 齐物论

本人英文并不专业,尤其牟氏语言风格自带很多专业术语英文词语,难免有很多发音不准甚至错误的地方。我只是读书给自己听,了解的也只是个义理而已,若有路过不小心听到的朋...

by:选谦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