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与执拗》5:司马光是如何帮助苏辙的?

2024-05-03 19:00:0010:08 39
所属专辑:小谦聊好书
声音简介

你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第二季,今天我们继续聊赵冬梅的《宽容与执拗》。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司马光被朝廷任命为谏官,结合我们之前对司马光的了解,自然觉得这个职位倒是挺适合他的,那么司马光实际上做得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司马光的表现。


司马光当了四年零三个月的谏官,跨越了五个年头,一共上了一百七十多道谏书,平均每个月三至四道。无论是皇帝宋仁宗,还是宰相韩琦,还是受宠的嫔妃、骄傲的公主、弄权的宦官、膨胀的外戚,犯了错误的其他官员,司马光全都批评过。不过还好司马光生活在对批评意见比较包容的宋代,所以尽管司马光批评了这么多人,他本人倒是没什么事,最后他之所以被免去谏官职位,也是他主动请辞的结果。在这些事情中,我选一个比较典型的吧,就是嘉佑六年秋天的那次考试。


那次考试司马光是主考官之一,而且是一场制科考试。制科又称制举,是不定期举行的选官考试,考试时间、考试科目、考试对象均由皇帝发布命令临时规定。制举不支持自由报名,有意参加考试者必须得到特定官员的推荐。参试者可以是官员,也可以是没有官位的普通人。对朝廷而言,制举最大的好处是自由灵活,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开什么科。对考生而言,制举最大的特点是难考,但是一旦考中便会脱颖而出,摆脱论资排辈的常规升迁模式,进入高层视野,开启快速升迁模式。这场制举考试的科目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也就是选拔敢说真话、敢于批评时政的人。这场考试的招考对象是在职官员。本来挺多官员都想参加这次考试的,可是后来宰相韩琦说了一句话,把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吓跑了。那么韩琦说了什么呢?韩琦说:“二苏在此,而诸人亦敢与之较试,何也?”韩琦说的“二苏”就是我们熟悉的苏轼、苏辙两兄弟。这一年,苏轼二十六岁,苏辙二十三岁。四年之前,苏氏兄弟一起通过了常规的进士科考试,当时的主考官、大文豪欧阳修就对苏轼的文章赞不绝口,现在韩琦告诉考生们,苏轼、苏辙两兄弟要参加这次制科考试了,当然吓跑了一大群人,谁敢保证自己考得过这俩兄弟啊!最后参加考试的只有4个人,录取了3个,其中当然就有苏轼和苏辙,不过对于苏辙而言,这次考试还是挺波折的。


苏辙觉得既然这次考试是选拔敢说真话、敢于批评时政的人,那就得说大实话啊,结果他在试卷上批评起宋仁宗那真是毫不留情,说宋仁宗虽然口口声声表达忧虑恐惧,却只是说说而已,骨子里并不真的忧虑恐惧,因为若是真的忧国忧民,则当“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而陛下却是“无事则不忧”,得过且过,“有事则大惧”,惊慌失措。接下来,苏辙又指责宋仁宗耽溺女色、荒疏国事,这样的话会给国家带来灾难的。


初考官、翰林学士胡宿看到苏辙的卷子,就想给苏辙判个不及格,为啥呢?


第一,“不对所问”,也就是“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这个策问试题以宋仁宗的口气,首先表达“朕”对即位三十六年来“志勤道远,治不加进”状况的忧惧,接下来将所忧惧的内容分门别类,一一设问,正确的答法,是一一应对,可是苏辙的对策却围绕着皇帝的态度是真忧惧还是假忧惧做足了文章。所以说,胡宿批评他“不对所问”是有道理的。


第二,苏辙话说的太过了,竟然用历史上那些昏君来比拟当今圣上,简直是犯上忤逆!


不过还好,当时的考试制度,为避免考官的个人因素影响考试结果,高级别的考试都有多重把关,初考之后还有覆考(复考),覆考之后还有详定。充当覆考官的正是司马光和他的老同年、翰林学士范镇。司马光认为苏辙与苏轼的这两份对策“辞理俱高,绝出伦辈”,都应当录取在第三等。


宋朝制科分五等录取,然而第一、第二两等形同虚设,从未取过一人;第三等在此之前也只录取过一个吴育。制科的录取,一般而言,都是从第四等开始的,能入第四、第五等已经是凤毛麟角。所以,司马光主张小苏和大苏同样以第三等录取,是一份极高的评价。


在大苏和小苏之间,司马光其实更加看重小苏。他欣赏苏辙对皇帝作风的尖锐批评。皇帝是宋朝政治的首脑和根本,皇帝的作风会直接影响朝廷的风气、国家的安危,可是范镇不同意,他觉得苏辙的对策还是有文不对题的地方,这是硬伤,无法回避,硬放到第三等难以服众,对苏辙未见得是好事情,所以范镇、司马光一致建议把大苏放在第三等,小苏放在第四等。详定官也主张遵从覆考官的意见,以第四等录取苏辙。


可就在这个时候,初考官胡宿再度发飙,坚持要拿掉苏辙。


朝廷没办法,只好又派了其他官员来再审重定。苏辙这份卷子实在是打击面太大,皇帝、宰相、三司使都被他骂了个遍,三司使蔡襄看到后,说:“他骂财政主管不敢挡宫里的条子,我只觉得惭愧,实在没什么可抱怨的。”但不是所有官员都像蔡襄一样大度,很多被骂到的官员恨透了苏辙,还有一些没有被骂到却勇于维护上下等级尊卑的官员,也对苏辙充满了愤怒,所以反对录取苏辙的官员很多,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再审重定官裁定苏辙的文章不入等,不予录取。


就在这个时候,司马光看不下去了,他向宋仁宗进言:“在四名考生当中,苏辙的这份对策是最直言不讳的,他直陈朝廷的得失,毫无顾忌。如果因为直言不讳而不录取他,那么,我担心下边的人会认为朝廷的‘直言极谏’科只是个虚头巴脑的招牌,我担心从此之后天下之人都不敢说真话。如果是这样,它会大大损害陛下宽容明鉴的美德。……这是一份有瑕疵的对策,它漏答了一些题目,但是,如果陛下因为它的直言不讳而原谅它的瑕疵,录取苏辙,那岂不是一桩美谈?”在这则奏状里,司马光还说了这样的话:“我为苏辙说话,不是因为我把这份对策定为高等,于是就非得战胜跟自己意见不一致的。”这句话透露出司马光的困境——在为苏辙辩护这件事情上,他很有可能会遭到“护短”、有私心的指责。事实上,范镇的谨慎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因为范镇、三苏都是四川人,所以范镇得把事情考虑得极周全、做得更稳妥才不致遭到攻击。大苏小苏的恩师、枢密副使欧阳修,在整件事情中基本上保持沉默,显然也是为了避嫌。


应该说司马光的这则奏状来的很及时,宋仁宗刚看完,就有主管官员拿着苏辙的试卷来请示,提出的建议是不予录取,宋仁宗就说:“求直言而以直弃之,天下其谓我何?!”这不就跟司马光的意思一模一样吗?不过,其他人的感受也不能不考虑,所以宋仁宗最后的决定是录取三人,第三等一人——苏轼,第四等一人——王介,“第四等次”一人——苏辙。苏辙的名次虽然是靠后的,他的直言之名却远远地超过了前两名。“第四等次”,而不是第五等,这个“量身定做”的名次是苏辙的荣耀,也是司马光的荣耀。


在这件事中,司马光不夹杂任何私利,坚决主张录取苏辙,就是为了给忠言进谏者,给宋朝包容异见、接纳批评的好风气开辟天地,这份恩情苏辙一直铭记在心,后来司马光去世,苏辙所作的挽词当中就有专说二人之间师生之谊的诗句,他是这么说的:“少年真狷浅,射策本粗疏。欲广忠言地,先收众弃余。”苏辙说当时自己年轻气盛,结果自己的卷子得罪了很多人,被很多人抛弃,可司马光却坚决为他说话,这才让他被录取,可见苏辙内心对司马光有多感激。


虽说谏官这个职位挺适合司马光的,可是谏官却有“谒禁”。什么是“谒禁”呢?简单地说就是私人交往限制。“谒禁”的存在对于降低腐败、防止官员拉帮结派还是很有用处的,所以宰相和谏官都得“谒禁”。可偏偏司马光是个爱交游也善于交朋友的人,这就把他憋坏了,这就等于不能和朋友聚会了,更要命的是,他还因此没能见到恩师庞籍的最后一面,留下了终生遗憾。


当时庞籍已经退休,就住在开封,跟司马光在同一座城市,可偏偏司马光因为是谏官,有“谒禁”,所以就不能见庞籍,只能和庞籍书信交流,可是庞籍这个时候年龄已经大了,身体很差,没多久就去世了,司马光没能见庞籍最后一面,只好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了祭文中,并为庞籍写了墓志铭,还请范镇为庞籍的诗集作序,因为司马光觉得自己的诗歌水平不够,这些就是他现在能为庞籍做的所有事了。


司马光永远不会忘记庞籍对自己的栽培,现在庞籍走了,这也意味着司马光将正式独立。以司马光、王安石为代表的这一代即将走上政治舞台的中央,他们将要承担起影响宋朝兴亡的责任,接下来的故事我们下周再讲。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听了以后对你有所启发,我们周六复盘见!


本期书单:


1.《宽容与执拗》,赵冬梅著;


2.《资治通鉴》.


撰稿:小谦


讲述:小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枕流_企承

司马光以谏官的眼光发现并扶持小苏谏官的才能

小谦_9j 回复 @枕流_企承

是啊,他也算是苏辙的贵人

猜你喜欢
宽容与执拗

北京大学宋史专家赵冬梅教授以多年宋史研究积淀为依托,自司马光的家世渊源追溯而起,将其初入仕途至崭露头角,再至成为股肱之臣,乃至走上宰相高位进而影响宋代历史走向的...

by:中信书院

宽容与执拗 迂夫司马光和北宋政治 赵冬梅

本书以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一代大儒司马光的成长轨迹、人生经历、社会活动为核心,讲述了其生命所跨越的自真宗、仁宗、英宗、神宗至哲宗这五个朝代的历史变迁,以及与...

by:仲冬闲话

借我执拗如少年

《借我执拗如少年》是文化咖“10万+”书系重磅首推的第一部作品,共讲诉了15个故事,书中的少年们敢爱敢恨,热血澎湃,脆弱孤独,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活得像个异类。他...

by:九点学问

此生轻许误红尘|最执拗的是时光

【内容简介】余书忱和易晓婵在春日的校园里邂逅,两人相互吸引,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美好的时光。尽管朝夕相处,相互爱慕,可两人各怀心事,不敢轻易向对方敞开心扉。易晓婵...

by:印象派玫瑰

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王汎森院士在复旦大学光华人文讲座中的演讲,主要通过对近代历史资料和著作的分析,挖掘在历史研究中容易忽略的非主流现象,从而解析在历史转型的关键...

by:听友49250537

借我执拗如少年(众人眼中奇葩异类的潇洒生活)

这本书里的人个个都是众人眼中的奇葩,他们不务正业,敢爱敢恨,热血澎湃,脆弱孤独,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活得像个异类。他们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你想象不到的时候突然爆...

by:联合读创书院

宽容

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探寻千百年来人类精神上“不宽容”的根由。书中记录了精神专制造成的恐怖残酷罪行,说明人类的进步过程其实非常缓慢,摧枯拉朽的运动往往带来新的不...

by:婉卿讲书

宽容

1985年,三联书店首次出版房龙代表作《宽容》。1998年,此书连续印刷11次,成为“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百本图书”之一。

by:哪六字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