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与执拗》6:司马光对新法态度的转变

2024-05-06 19:00:0013:44 79
所属专辑:小谦聊好书
声音简介

你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第二季,今天我们继续聊赵冬梅的《宽容与执拗》。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庞籍的去世意味着司马光正式独立,可司马光独立之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牵扯到了宋英宗即位之后的濮议之争中去,这个我们上一季聊《大宋宰相王安石》的时候已经讲过了,司马光最终败下阵来。不过随着宋英宗早逝,宋神宗即位,司马光的机会又来了。


宋神宗年轻气盛,希望能够彻底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于是就想提拔财政专家张方平为副宰相,结果遭到了司马光的强烈反对,司马光觉得张方平“文章之外,更无所长,奸邪贪猥,众所共知”。他请神宗调取仁宗朝包拯等人弹劾张方平的章奏,以及当年开封府审理张方平利用职权非法收购商铺的案卷,以证明所言非虚。可就算司马光所说都是真的,宋神宗也并不在意,国家财政赤字已经很严重了,他太需要张方平了,所以他就把当时还是御史中丞的司马光改任翰林学士兼经筵侍讲。按制度,这样重大的任命文书在形成之后、下达之前,要先送到通进银台司进行审核,看任命本身是否合乎制度、人选与职位是否匹配,审核无误,方可送到閤门司,再由閤门司送达官员本人。时任通进银台司主管吕公著驳回了司马光的新任命。吕公著认为,御史中丞职在纠弹,若司马光因弹劾而罢职,恐怕此后的台谏官员都不能尽忠职守了,到那时,“纵使陛下有澄清政治的愿望,可是又从哪里知晓安危利害的信息呢?”


宋神宗一看,赶紧写信给司马光,说自己调动司马光不是因为张方平的事情,而是钦佩司马光的道德学问,想听司马光讲治国之道,但司马光却拒绝了这个任命,他的原因和吕公著的意思差不多。我要是说得对,那张方平理当罢政;若张方平没有问题,那我就应当受罚,同时司马光还要求面见宋神宗,宋神宗同意了。


他们俩见面的具体细节已经不太清楚了,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司马光改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张方平继续担任参知政事。力图阻挠此事的通进银台司则被绕了过去。有心人已经发现了这件事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了。你想,本朝最称职的台谏官司马光被调离了御史台,而且是宋神宗绕过通进银台司,把调令直接强加给司马光的,这就意味着通进银台司丧失了审核功能,那它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显然,宋神宗正在试图破坏祖宗法度,摆脱一切能够束缚他的制度和人事,走向独裁。


就在司马光妥协就任翰林学士两天之后,治平四年十月四日,张方平丁忧离职。熙宁元年(1068)四月,王安石返京就任翰林学士,次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副宰相,正式接替了张方平的角色。


宋神宗这次提拔王安石,很多人都表示反对,但司马光没有,毕竟这个时候司马光和王安石私交还是不错的,他还不能预料王安石接下来会干些什么。可很快,王安石所做的事情就让司马光迅速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当时有一名特别耿直的老臣叫唐介,唐介这个人虽然很耿直,但是才能有限,所以对于王安石的新政完全不能理解,再加上宋神宗对王安石特别信任,特别听王安石的话,所以唐介就经常和王安石争论,最后发现根本就争不过王安石,而且宋神宗每次都站在王安石那一边,他又气又急,旧病复发,竟一命呜呼了。唐介之死震动了司马光。在他的主持之下,一百五十八名参议官员一致通过了太常礼院为唐介所拟的“质肃”谥号。“质肃”者,“正而不阿,刚而能断”。这是对唐介的肯定。


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开封百姓喻兴伙同其妻阿牛,谋杀阿李,案发后自首。根据王安石拟定的法律新规,谋杀罪中仍然适用自首减刑原则,可郑獬拒绝按照新规来判决此案,并扬言要面见皇帝,重启讨论,公开叫板王安石。可郑獬没有想到,就在他准备去面见皇帝的时候,却被调离了开封知府的岗位,这就失去了面圣资格。原来,副宰相王安石听说这件事之后,就趁着宰相富弼请病假,宰相曾公亮在洛阳出差之时,越俎代庖,签署调令,以明目张胆的违规操作,驱逐了公开反对自己的郑獬。王安石的这种做法是司马光无法忍受的。


对于王安石而言,他知道推行新法一定会有很大的阻力,为了新法的顺利实施,他选择把反对派都调走,这样做确实可以提高行政效率,避免宋神宗动摇,但无形中也加强了相权,并且还一直在引导宋神宗独断专行,这就把本朝允许甚至鼓励持不同意见的大臣在朝堂上争论的传统也给突破了,这就让司马光十分担心。因为宋神宗本身就是一个对制度缺乏耐心的年轻皇帝,他需要一个负责任的宰相从旁提醒。可是王安石却在利用皇帝的不耐烦,怂恿皇帝冲破传统、打碎制度。列祖列宗留下的制度传统是唯一能够束缚皇帝的东西,如果任由王安石打破传统与制度,让皇权失去制约,这就太可怕了!


平心而论,司马光并不是完全反对改革,只不过在他眼中,改革绝不是草率的全盘否定、另起炉灶。而且王安石为了推动变法,竟然唯才是举,根本不在意对方的德行,这就更让司马光无法认同,就算理财再迫切,也不能把脸面、体统、规矩、道德秩序都不要吧?问题是,当你想要的时候,还能不能要得回?就算是能,在风俗败坏、丧失了底线的社会废墟上重建道德秩序,得多花多少力气?!


司马光对变法有意见,王安石看在眼里,所以王安石也给宋神宗说司马光不堪大用,但宋神宗却并不这么认为,于是他趁王安石在家养病的时候,提拔司马光为枢密副使。枢密副使是枢密院的副长官,属于二府大臣,地位仅次于宰相、副宰相和枢密使。


王安石为什么会在家养病呢?其实他不是真生病了,而是因为前任宰相韩琦对青苗法的批评。韩琦以河北的推行状况为例,指出青苗法是打着利民旗号的敛财利器。韩琦的话很有分量,宋神宗开始对青苗法产生动摇,指示条例司对青苗法进行检讨,反对派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加大了对新法的攻势,王安石等于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所以他提交了辞职报告,然后得到了皇帝这样的回复。


朕以为你才华高过古人,名气重于当世,所以才从闲居之中召你出来,委以重任。众所周知,朕对你推心置腹,言听计从,我们之间的信任,没有人能离间。可是如今,新法推行,士大夫议论沸腾,老百姓人心骚动。在这个时候,你却想撇开事务责任,退出政治纷扰,只求自己方便。为你自己的私心打算,倒是没有遗憾了。可是朕的寄托、朕的希望,朕去推给谁?!


看到这里,王安石很无语,明明是皇帝自己摇摆不定,怎么反倒责备起我来了?但更让王安石不能容忍的还在后面呢!皇帝回复的结尾竟然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请立即恢复正常工作,不要再浪费时间推辞了。所有请求理应不准,也不要再打类似的报告了!”王安石也是有脾气的,既然话说到这份儿上,他也不留情面了,他再次递交辞职报告,并且从此踏踏实实地在家里休起了长假。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说,不是说宋神宗很信任王安石,他俩关系很好吗?为啥宋神宗在给王安石的回复中,这语气,措辞都这么严厉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个回复不是宋神宗写的,而是翰林学士司马光写的。


司马光之所以要这么写,其实是希望王安石不要辞职,而是赶紧纠正新法,可最后造成的结果却是给了王安石一个提醒,一定要警惕神宗的动摇,要更加无情地清除神宗身边的反对派!司马光这样训斥他,凭的不就是翰林学士“代王者立言”的职务便利吗?翰林学士、谏官、御史这样的职位,都必须换上支持自己的人。


后来,宋神宗还为这个事向王安石道歉,说都是我不好,当时只是大略看了一下,没有仔细看,所以才造成了这样的误会。宋神宗这还不如不解释呢!让一直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代自己给王安石写回复,司马光写完之后他还只是大略看了一下,说明什么?说明司马光就是他的笔,表达的就是他的意思,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帝王的平衡之术。宋神宗需要王安石变法解决国家的各种问题,但是他也意识到王安石为了推行变法一直在提高相权,所以他想让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进入高层牵制王安石。


王安石主导,司马光监督牵制,激进与保守共存,而神宗作为皇帝垂衣拱手,天下大治。这是神宗理想的政治图景,它符合本朝传统。问题是,这能实现吗?


当然实现不了,先不说王安石不答应,就连司马光都不答应。宋神宗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结果司马光连上六札,坚辞不就,弄得宋神宗没办法,只能下令司马光重回翰林学士院供职。未上任就解职的二府大臣,司马光是“破天荒”的第一个!司马光的这六篇奏札,前三篇的说辞简单老套,无非是说自己天性质朴,资质愚钝,不通时务,而枢府要地,任重责大;后三篇则直奔主题:请陛下取消制置三司条例司,废除青苗法,陛下听我一言,胜过给我高官,如果陛下以为我的想法全无道理,那么我又有什么资格来当这个枢密副使呢?


很多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宋神宗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推辞,这不是简单的人事任免,这决定了今后的政策走向,所以之前攻击青苗法的前宰相韩琦就赶紧派人送信到开封,请文彦博转告司马光:“皇帝如此倚重,不如接受任命,说不定能践行自己的理想;真到了理想不能实现的那一天再离开,如何?”很明显,韩琦希望司马光妥协,接受这个任命,但是他不理解司马光。在司马光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妥协二字。枢密副使代表着名利地位,而在目前的情形下,接受它就意味着对原则和理想的背叛。司马光对文彦博说:“从古至今,被名利二字诱惑,毁坏了名节的人,已经不少了。” 在给韩琦的回信里,文彦博感慨:“司马光书生意气,实在不像是现实政治中的人。”


就在司马光的第四篇辞职报告递上去的同一天,二月二十一日,王安石结束休假,复出视事。二十三日,王安石下令将韩琦批评青苗法的报告发付条例司,一场暴风骤雨般的大批判即将展开。那么,王安石会如何反击呢?宋神宗又将面临什么抉择呢?司马光又会如何应对呢?这就是我们下期节目要聊的内容。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听了以后对你有所启发,下期节目我们接着聊!


本期书单:


1.《宽容与执拗》,赵冬梅著;


2.《资治通鉴》;


3.《大宋宰相王安石》,毕宝魁著.


撰稿:小谦


讲述:小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枕流_企承

神宗希望激进与保守共存,然而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执拗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小谦_9j 回复 @枕流_企承

所以他只能从中选择一个

猜你喜欢
宽容与执拗

北京大学宋史专家赵冬梅教授以多年宋史研究积淀为依托,自司马光的家世渊源追溯而起,将其初入仕途至崭露头角,再至成为股肱之臣,乃至走上宰相高位进而影响宋代历史走向的...

by:中信书院

宽容与执拗 迂夫司马光和北宋政治 赵冬梅

本书以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一代大儒司马光的成长轨迹、人生经历、社会活动为核心,讲述了其生命所跨越的自真宗、仁宗、英宗、神宗至哲宗这五个朝代的历史变迁,以及与...

by:仲冬闲话

借我执拗如少年

《借我执拗如少年》是文化咖“10万+”书系重磅首推的第一部作品,共讲诉了15个故事,书中的少年们敢爱敢恨,热血澎湃,脆弱孤独,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活得像个异类。他...

by:九点学问

此生轻许误红尘|最执拗的是时光

【内容简介】余书忱和易晓婵在春日的校园里邂逅,两人相互吸引,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美好的时光。尽管朝夕相处,相互爱慕,可两人各怀心事,不敢轻易向对方敞开心扉。易晓婵...

by:印象派玫瑰

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王汎森院士在复旦大学光华人文讲座中的演讲,主要通过对近代历史资料和著作的分析,挖掘在历史研究中容易忽略的非主流现象,从而解析在历史转型的关键...

by:听友49250537

借我执拗如少年(众人眼中奇葩异类的潇洒生活)

这本书里的人个个都是众人眼中的奇葩,他们不务正业,敢爱敢恨,热血澎湃,脆弱孤独,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活得像个异类。他们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你想象不到的时候突然爆...

by:联合读创书院

宽容

1985年,三联书店首次出版房龙代表作《宽容》。1998年,此书连续印刷11次,成为“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百本图书”之一。

by:哪六字箴言

宽容

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探寻千百年来人类精神上“不宽容”的根由。书中记录了精神专制造成的恐怖残酷罪行,说明人类的进步过程其实非常缓慢,摧枯拉朽的运动往往带来新的不...

by:婉卿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