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沉浮》3:新旧两党能和解吗?

2024-05-15 19:00:0016:03 30
所属专辑:小谦聊好书
声音简介

你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第二季,今天我们继续聊陈歆耕的《蔡京沉浮》。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宋哲宗英年早逝,还没有儿子,于是新任国君只能从宋哲宗的弟弟,也就是宋神宗的其他儿子中选择,此时宋神宗的皇后已经变成了向太后,她召集了一众大臣商讨新君人选,并且率先说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人选,那就是端王赵佶。按她的说法,现在可继承皇位的五位王子,都是神宗的儿子,虽不同母亲,但无必要以其母尊卑分等次,按长幼排列,申王最年长,但申王一只眼睛瞎了,难不成让一个眼睛有病的人当皇帝?再次就是端王了,而且神宗对端王的评价是“有福寿”,所以端王当皇帝最合适。当然神宗到底有没有说过这句话也没法考证了,反正向太后说他说过。


向太后既然已经表态,大臣们按理说就应该附和,可有一位大臣却偏偏要和向太后对着干,这个人就是宰相章惇,他坚决反对向太后立端王,而是主张立简王。这个时候曾布一看,报复章惇的机会来了,就马上表态,坚决支持向太后:“章惇并不曾与众商量,皇太后圣谕极允当。”这下倒是点醒了蔡卞,他也赶紧表态,支持皇太后。这下,章惇也没法坚持了,端王当皇帝就这么确定了,而这位端王,就是后来的宋徽宗。


我们今天事后诸葛亮,会觉得宋徽宗根本就不适合当皇帝,正是他让北宋走向了灭亡,这个向太后眼光真是太差了,但当我们真的回到当时的情景,代入向太后的视角,便会发现,端王是向太后最理性的选择,为什么呢?


因为端王的母亲去世得很早,所以端王实际上是向太后抚养长大的,他们俩感情很深,把端王立为皇帝,向太后的地位不会受到什么威胁,可是如果听章惇的,立简王为帝,那就麻烦了。因为简王的母亲朱太妃这个时候还活着。以前,朱太妃一直被向太后压制,一旦她的儿子当上了皇帝,那么向太后的地位必然受到威胁,这是她决不能容忍的。而且章惇既然主张立简王,那他就和朱太妃是一伙儿的,如果让朱太妃和章惇联手把简王扶上皇位,那以后还有她向太后什么事儿啊?


我们再说曾布,前面说了,他自诩新党元老,一心想当宰相,但宋哲宗偏偏就只让章惇当宰相,章惇也在阻止他当宰相分走自己的权力,所以曾布一直在等待时机,当他看到章惇和向太后关于下一任皇位人选产生争执,他立马意识到机会来了。从政治上考量,曾布当然不希望章惇在立新君上占据首功;其次,曾布与向太后家族有姻亲关系,曾布第三女嫁给了向子莘,向子莘之父向宗旦与向太后是堂姐弟关系。因此,曾布坚定支持向太后立端王也就不奇怪了,这既能讨好向太后,又能打压章惇,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对于端王赵佶而言,这个皇位来得实在是太突然了,他是一个文艺青年,兴趣点根本不在政治上,从来没有想过当皇帝,可现在从太后到大臣都一致推举他当皇帝,他根本推辞不了,只能接受。


既然人选已定,接下来就要写哲宗遗制了。这个时候字写得好就成了一大优势,蔡京作为书法家自然而然就负责起草遗制,于是就出现了令蔡京若干年后仍得意扬扬的一幕:蔡京负责书写,给他呈上笔纸的是宰臣章惇,为他捧砚的是知枢密使曾布,为他磨墨的则是右丞蔡卞。在一个特殊情境下,蔡京负责完成了帝国的一件头等大事,而为他提供保障服务的则是三大重臣。


宋徽宗会牢牢地记住决定他命运的这份“遗制”的。他可以轻易地调阅这份“遗制”,欣赏其将自己推上高位的文字,同时欣赏其俊豪飘逸不亚于“二王”的书法艺术。对于爱好艺术、收藏的他来说,世界上大概没有比这更珍贵的藏品了。


宋徽宗即位的时候已经十九岁,按理说已经可以亲政,并不需要向太后垂帘听政,但是宋徽宗知道没有向太后自己就登不上这个皇位,所以坚决请求向太后垂帘共同来处理军国大事,这是他对向太后的回报。


这一回担任哲宗葬礼山陵使的是章惇。山陵使是皇帝葬礼的最高指挥官。但这个差事的结局似乎都不太美妙。在埋葬故皇的同时,常常是个人的政治生命也成了“陪葬品”。山陵使毕,章惇即主动上表请辞。本来宋徽宗还想挽留一下,可没想到有言官弹劾章惇:在哲宗出殡途中遇大雨,灵车陷泥沼中,过了一宿才抬出,出现此种意外事故,山陵使犯有不恭之罪。于是,宋徽宗批复了章惇的辞呈,同时满足了他去越州(今绍兴)的请求。


但台谏官丰稷、陈师锡、陈瓘不想让他这么舒服,持续上章弹劾,列数章惇之罪,穷追猛打,因此他的职位越贬越小,地方也越贬越远,乃至去了苏辙曾遭贬放的处所雷州。当初苏辙被贬雷州,章惇不让他占官舍,苏辙只得找民舍寄住,而章惇认为这是强夺民舍,又下令所辖州官追民究治,苏辙出示租赁文契,此事才算了结。现在他被贬到雷州,也只得按他定的朝廷规矩寻找民舍寄住,但遭遇百姓拒绝:“前苏公来,为章丞相几破我家,今不可也。”


当初那般迫害苏辙的章惇,恐怕想不到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吧!


我们回到朝廷。这个向太后和之前的高太后很不一样。


首先,向太后并不贪恋权位,所以她垂帘听政6个月之后就主动撤帘,还政于宋徽宗,而在她还政后6个月,她就去世了。


其次,当初高太后是坚决反对新法,提拔旧党人士,所以很多新党都遭到了迫害,后来宋哲宗亲政又要推行新法,结果新党人士纷纷回归,并对旧党展开了报复,但是向太后却不赞同高太后和宋哲宗的做法,所以她引入部分元祐党人,试图调和两党,让两派人马在朝廷共同执政,形成一种相互制衡。她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这个人是元祐党人老臣韩琦之子韩忠彦,也是她的外甥,曾布力挺这一任命,于是韩忠彦顺利官拜右仆射,与尚未离任的章惇并相。待到章惇罢相,韩忠彦即升任左仆射,曾布升任右仆射。从表层看,在皇权以下,执掌府衙最高权力的是新旧两党人士。因两人身材体貌相差悬殊,韩忠彦高大伟岸,而曾布个矮瘦小,朝堂之上形成鲜明比照,被人们称为“龟鹤宰相”。


接下来,还有很多曾经被贬的元祐党人回到了朝廷,所以我前面说章惇罢相之后被一贬再贬,其实就源自于这些回朝的元祐党人的弹劾。不止章惇,蔡卞也被弹劾从而一贬再贬。接下来他们要弹劾的当然就是蔡京,而曾布虽然和蔡京同属新党,却也加入了弹劾蔡京的队伍中去,结果自不必说,蔡京也遭到了贬谪。至此,曾布如愿以偿,他赶走了新党中所有会威胁他当上宰相的人,成为了人们口中的“龟相”。


虽说是“龟相”,但那个被称为“鹤相”的元祐党人韩忠彦,完全不是身形虽矮瘦而心机万变、久历官场的“龟相”的对手。因此朝政大权,基本旁落于曾布手中。


这个时候的年号是“建中靖国”,显然宋徽宗其实也和向太后一样,希望走中间路线,维持新旧两党的平衡。现在曾布气焰嚣张,对旧党极尽打压,于是,韩忠彦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试图引新党人士中执政和权力角逐能力比曾布更强的蔡京进朝,借助蔡京之力扳倒曾布,而在此之前就有人推荐过蔡京,而且宋徽宗本人也喜欢蔡京,他这个时候也明白了,新旧两党根本就没有办法共存,如果只能选一个,他会选择新党,而蔡京恰恰是新党中的人才,于是他绕过曾布,先提拔蔡京为学士、知大名府,在蔡京过阙谢恩之际,将蔡京留在朝堂。


当然,蔡京之所以能够回朝,绝不仅仅是外力的作用,蔡京自己也做出了努力。


在此之前,宋徽宗亲侍宦官童贯至杭州天竺观音寺,为皇上烧香求子嗣。蔡京得知后,赶紧到天竺观音寺恭候,二人一见如故。童贯从京城远道而来,蔡京倾力尽东道主之谊,忙完了烧香的皇家“公务”,遂置酒宴招待。


席间蔡京问:“祷圣嗣,以何为佛事?”其意是为圣上求子嗣,用了哪些物品来做供品?


童贯据实以告,蔡京听后,大为吃惊:“富人家求子,亦不至如是之薄。”看来童贯手中钱物不多,用于烧香的“供物”比较寒酸,起码有失皇家之气派。


童贯叫苦:“宫中何从得钱?”


蔡京又叹曰:“朝廷乃如此不应付耶!国家府库如山如海,皆(皇)上物也。”为何不能调配开销呢?童贯将蔡京语传回京城内,宫内近侍、嫔妃、宦官等皆口口相传赞誉蔡翰林,恨不得他即日登上相位。


童贯赴杭州的另一重要使命是为皇上搜罗各种书画、古玩等珍奇藏品。酒席间蔡京获此信息,不仅为皇上呈奉个人创作的书画作品,而且将自己收藏的前朝名家珍品拿出来献上。童贯喜出望外,不断将雅玩珍品快速呈送宫中,并每每附言:此乃蔡京呈奉。宋徽宗和蔡京本来就都是艺术家,所以看到这些蔡京挑选的艺术作品,宋徽宗就仿佛找到了知音一样,心里对蔡京的印象自然越来越好。


而童贯在蔡京的全程陪同下,每日吃好、喝足、玩够、拿足,圆满完成皇上交给的事务,然后就回京邀功请赏了。当然,童贯绝对不会忘了为蔡京进奉无数的美言。


就这样,蔡京官复原职,距离宰相之位已一步之遥。


现在蔡京回来了,宋徽宗也把年号改为“崇宁”,意思就是崇神宗熙宁变法,显然就是选择重用新党变法了,那作为旧党的韩忠彦自然就没法当宰相了,不过在蔡京回朝这件事上他毕竟出过力,所以蔡京和宋徽宗并没有把他贬到偏远的地方,但其他的旧党人士蔡京就不会手下留情了。


除了打击旧党之外,蔡京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曾布。当初正是曾布和旧党联合,才让蔡京被一贬再贬,现在蔡京回来了,当然不会放过他,而曾布很快就给了蔡京机会。


有一次,曾布向皇帝推荐陈祐甫任户部侍郎,嗅觉高度灵敏的蔡京立马弹劾陈祐甫与曾布有姻亲,因为这个陈祐甫是曾布的女婿,所以曾布这是任人唯亲。曾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声色俱厉地在皇上面前为自己辩护。但怎么说,曾布荐人挟带私情,与陈祐甫有亲家关系是“辩”不掉的。面对曾布的失态,中书侍郎温益大声呵斥:“曾布,上前安得失礼!”


宋徽宗虽静观双方争执,但满脸不悦。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曾布被罢相,出知润州。


一个月后,蔡京拜相,他和宋徽宗一起对元祐党人进行清洗,他们搞出了一个黑名单,宋徽宗亲笔书写,并找工匠刻在碑上,竖立于端礼门。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元祐党人碑”。北宋端礼门位于文德殿门外,是官员参加朝会或拜见皇上“端履整衣处”,是入朝官员必经之所。


所有大臣经过这里,浏览一下官家显赫的御笔碑刻名单,就会明白该干什么、不干什么。该提拔哪些官员不清楚,该打压哪些官员这里写得清清楚楚。如果有人打算逆官家和蔡相意志而动,先得做好脑袋撞碑的准备。


这些上了黑名单的人不但本人遭殃,连他们的子弟也不得进入京城,皇室子弟不得与元祐党人子孙及五服之内的亲戚通婚,已有约定但未正式行礼的一律终止,同时,严禁以元祐朝的学术思想授徒,一经发现,立即严惩。


宋徽宗和蔡京,要从精神层面彻底抹掉元祐党人痕迹和历史遗存,但事实上,他们是做不到的。比如说苏轼,他的作品在当时流传甚广,加上宋代印刷业的发达,大量读书人都珍藏了他的作品,再比如说司马光,他的《资治通鉴》可是宋神宗亲自写的序,蔡京根本不敢动。


当然,这还只是开始,后来蔡京觉得这个黑名单还不够长,所以他又加了一些人,特别令人感到荒唐可笑的是,蔡京将王珪、章惇、曾布、张商英也列入这份广义上的“元祐奸党”名录。此四人皆新党中赫赫有名的大臣,王珪、章惇、曾布皆位列新党宰辅级别,而张商英则是蔡京任相时,为蔡京书写制词的人。那份制词对蔡京极尽溢美之词,在蔡相听来肯定也是声声悦耳的“颂歌”。虽说制词以圣上名义宣读,但文案却是由时任翰林学士的张商英完成的。张商英也因此而先升任尚书右丞,再转迁尚书左丞。此人鲜明的政治立场标识当属新党,而非元祐党。可见,此时的蔡京,心里早已没有什么新党旧党之分,只有蔡党和非蔡党之分,所谓的“元祐党人碑”其实已经变成了“异己党人碑”。


“党人碑”按照朝廷旨令要遍立各郡县。各地官员接到名单便找当地有名的刻工来刻碑。可到了九江,就偏偏有一位叫李仲宁的刻工坚决不刻元祐党人碑,他说:“小人原本贫窭,生活困窘,只因有人请我刻写苏内翰(苏轼)、黄学士(黄庭坚)的诗词文章,才让我得以温饱。今日以奸人之名,让我刻写他们的大名,实在下不了手啊!大人还是免了我这差事吧!”黄太史都被他感动了,不但不为难他,还给他送了很多好酒,并且感慨,如今的很多士大夫都不如这个刻工啊!


在“元祐党人碑”中,有一个叫李格非的人,他是苏轼的弟子,他在今天知名度并不高,但是他的女儿却鼎鼎大名,甚至称她为“千古第一才女”都不为过,他的女儿叫李清照。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可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偏偏是新党。现在蔡京任相,自己的父亲被列入了黑名单,要遭受贬黜,李清照就希望赵挺之能伸以援手,于是她主动去找赵挺之帮忙,那么,李清照能成功吗?赵挺之会帮李清照吗?这就是我们下期节目要聊的内容。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听了以后对你有所启发,下期节目我们接着聊!


本期书单:


1.《蔡京沉浮》,陈歆耕著;


2.《蔡京、蔡卞与北宋晚期政治研究》,杨小敏著;


3.《宋徽宗》,伊沛霞著;


4.《宽容与执拗》,赵冬梅著;


5.《宋神宗与王安石》,吴钩著.


撰稿:小谦


讲述:小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枕流_企承

蔡京很会抓住机会为自己铺路,智商情商都很高,是个能人。但是心术不正,为了功名利禄不择手段。

小谦_9j 回复 @枕流_企承

是的,蔡京特别贪恋权位,当他好不容易成为宰相之后,为了保住相位他什么都做得出来

AI小书童 回复 @枕流_企承

历史人物都有复杂的一面,关键看如何评判呀,小书童以同理心去理解~

猜你喜欢
新旧的故事

睡不着,喝不醉,心里长草,嫁不出去,念过去,畏将来,怎么琢磨都不对~来~到我这儿醒醒,咱们静一静,听段儿故事。或坐或站或蹲或倒,瑜伽普拉提,您那怎么舒服就怎么来...

by:云新旧

沉浮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数以千万计的人员在国企改革中被大规模裁减,汹涌的下岗潮背后,隐藏着无数的阵痛与无奈。为重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往昔的峥嵘岁月,揭露种种贪污腐化、...

by:小龙女_FLZT

南怀瑾|新旧一代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本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及其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作了透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值得审思的问题。推荐给青年朋友们及关心青少年的各界人士...

by:菩提雅舍

民法典新旧对照

将民法典与单行法对照学习

by:毛毛法

商海沉浮

王东东,从事微商教育行业。端过菜盘,摆过地摊,从无背景没人脉,迷茫无望到找到方向死磕2年坚持不懈,凭借真实,坚持,抓住移动互联网机遇,帮助服务影响千万微商人次,...

by:微信营销之微营销微商

凤主沉浮

她,天生痴傻的废柴无颜女她,天纵奇才的禀赋倾城颜玉陨香消,再睁眼,强势灵魂互换当自信张扬的她取代懦弱无能的她摘去丑颜的面具,褪去无能的外衣华丽蜕变,惊才绝艳风...

by:玉灵霄

2019一造新旧教材对比

本课程为一造新教材解读直播课,由一造核心师资全新讲解,通过对新旧教材对比分析、新增方向深度解读、新版教材核心考点及2019命题趋势预测,帮助考生紧抓考试核心内容...

by:优路教育网

谁主沉浮

内容简介书中描述了一位副乡长到镇党委书记、县委书记、市政法委书记....到省级高官的官场历程。以及数百位官员的粉黑登场。全面呈现中国官场生态。

by:梧茜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