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 孟子论“性善”与“人禽之辨”

2024-05-11 15:49:0637:33 18
所属专辑:孟子哲学
声音简介
孟子首先揭明人皆有仁义之心,并指出此心乃系人的真实存在之性,然后才有教化可言。若如持经验实证论观点的学者那样,见人有禽兽一般者,就将人定性为禽兽,那人的教育培养就变得不可能。如何能说一颗坏种子可以通过栽培而长出好的植物呢?孟子言“性善”,旨在揭明每一个人生而有“可以为善”之“才”(性),并非主张人不必在现实中不已地努力,自然而然就是善的。人生而有仁义之心,但若不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培养之,心也是会消亡的。此即孟子说“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又引孔子语“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并指明“惟心之谓与”。(同前)孔子此言,警醒人时刻操存其心,莫让它随时出入,不知去向。

孟子说:“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段话言人皆有“羞恶之心”,但受物欲之蔽,“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人受无礼义之“万钟”,无非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此岂不可以止?孟子说:“此之谓失其本心。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