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镇】50 螺洲—耀世陈家 合读:莫莫 馨雨 琴风

2024-05-12 17:16:3716:29 30
所属专辑:中国古镇
声音简介

50 螺洲——耀世陈家

      福州市仓山区罗洲镇陈氏宗祠门前,陈氏后人陈秀梁自豪地介绍着自家的宗祠。宗祠门口,清朝封疆大吏左宗棠亲题的匾额,中堂大人李鸿章与军机大臣张之洞亲撰的楹联赫然入目,在这个远离京城的海边小镇里,一个私家的宗祠,竟能博得众多的清朝重臣竞相赠字,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家族?陈氏家族又经历了怎样的辉煌?

      古镇螺洲隶属福州市仓山区,距离市区8公里,是闽江入海口的一块江州,螺洲之所以得名,一是形似青螺;二是这里有着人们耳熟能详的螺仙传说。

      这里四面环水,满眼青山,尽管是一个占地面积只有6.4平方公里,人口1万多人的小镇,但是仅明清两朝的数百年间,螺洲镇登科入仕者就有上百人,如此人杰地灵之地,自是孕育出了无数名士重臣,螺洲陈家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如此人才辈出的家族,难怪赢得了清朝重臣的尊重,与陈氏族人同朝为官的左宗棠,亲题“螺江陈氏宗祠”牌匾;李鸿章赞颂陈家“冠带今螺渚”;张之洞则赞美陈家“世系昌鸣凤”。进入宗祠,院内的墙上依然挂满了牌匾,密密麻麻的牌匾看上去似乎有些夸张,不过陈秀梁却说,这样的布置另有深意。这样的教育方式,必然激励着陈氏的族人,除了满堂的牌匾,宗祠里另外一个惹人注目的便是天井两侧的这些执事牌。

      陈若霖,1759年出生在螺洲古镇,28岁那年高中进士之后,便从翰林院开始了为官之路,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皇帝,最终官至刑部尚书。陈若霖的成功成为陈家辉煌的开始,但是官居高位的陈若霖却一直低调做人,宗祠里,陈若霖所提的家训告诫子孙:做人要厚道,以培养家运,族人之间要和睦相处。陈若霖为官的廉明与做人的忠厚,深得当地百姓赞誉。同朝为官的林则徐自称是他的门下士,清帝也屡次嘉奖,祠堂里悬挂的这五个福字便是嘉庆、道光两位皇帝所亲赐。

      五福牌匾可谓是朝廷对陈若霖一生正气的最高褒奖。陈家的辉煌并未止步于陈若霖,在陈若霖之后的数十年间,陈家便有10人高中进士。螺洲镇究竟是怎样的一块宝地,竟然孕育出了如此显赫的家族?

      陈氏宗祠不远处便是陈若霖故居,故居门前书有:“门迎龙虎峁,地即凤麟洲,”这幅门联生动地描绘了螺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古镇螺洲南向面对的山峰,势如五虎雄踞,被称作五虎山。镇边紧邻的这段闽江被称为乌龙江,有人说螺洲之所以人才辈出,只因这里是一方风水极佳的宝地。

      在福州市仓山区从事多年文化工作的潘越,对于螺洲地区的人文历史都了如指掌,在他看来,螺洲文人辈出与这里对教育的重视有着直接的关系。今天的螺洲,仍然保存着始建于唐代的文庙,这也是福建省现存唯一一个乡镇级文庙。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唐宋时期,县级以上的行政单位才可兴建文庙,这座占地面积700平方米的乡镇级文庙明显违制。

      据说文庙一建成,当时的府县便要追究此事,并且要拆除,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当地的一个秀才挺身而出说他能解决此事,秀才的机智使得这座文庙得以保存,之后,在螺洲镇及其周边地区陆续兴建了众多的乡学和书院,自此,螺洲文风日盛。而在陈家,另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也降生在了陈氏的这座老宅之中。

      罗洲镇店前村,清代建筑陈氏五楼,屹立于众多民居之中,这是陈若霖的孙子陈承裘在祖宅旁建造的一所私宅,100多年来,陈氏五楼见证着陈家的兴衰沉浮。

      什么人会得到溥仪如此尊重?竟然亲自赠送寿匾。由于陈承裘的后人现都居住在海外,这座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老宅,就由当地政府管理。这里是陈承裘最先盖起的老宅,老宅里不仅雕梁画栋,追求精美,而且每处细节都有它特殊的含义。也许是巧合,陈家的后代但凡有所作为的大都在他乡发展,不过唯独建造这座房屋的陈承裘是个例外。

       陈承裘25岁高中进士,但为官后不久,便以照顾父亲的名义辞官回乡,其实那时他的父亲也不过42岁,没有人知道陈承裘辞官回到家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但是他的这一举动,却为陈家培养了又一位举世闻名的人物。陈承裘生有六子,三个中进士,三个中举人,一时以六子科甲成为当地一段科举佳话。六个儿子中最为聪慧的就是陈承裘的长子陈宝琛。

       陈承裘的担忧不无道理,不久之后,一场灾难便降临到了陈宝琛的身上。陈宝琛入朝为官时正值19世纪60年代,这个时期中国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西方列强的觊觎,朝政则由慈禧太后把持。陈宝琛已敢于直言时政,揭露朝廷弊端的勇气而闻名朝堂,与张之洞、宝廷、张佩伦被奉为“枢廷四谏官”,即使面对慈禧太后他也敢直犯天颜。

       一次,慈禧亲信太监李三顺违例出午门,遭到当职护军阻拦,慈禧得知情况,要求严惩当职之人。陈宝琛得知后立即上书,认为不可曲意逢迎,杀害无辜。陈宝琛敢于直言的正义气概,受到同朝众多大臣的赞赏,但也因此埋下了祸根。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两年后,陈宝琛因其举荐的云南巡抚唐炯、广西巡抚徐延旭在中法战争中相继失利而受到牵连,清政府以荐人失察的罪名将其连降五级调用处分,38岁的陈宝琛从此告别官场,回到家乡螺洲镇。

       这里是陈氏五楼的北望楼,在这座楼的这面墙上,曾一度挂有当朝皇帝的画像,当年被革职回乡的陈宝琛,每天早晨都会在这里遥望京城,向北朝拜。而在五楼中的这座晞楼上,周围的村民也时常会看到一位老人坐在阳台之上,面向北方暗自神伤。

       归朝无望,陈宝琛开始了与诗书相伴的苦闷生活,并在老宅中兴建新楼。赐书楼,是陈宝琛回乡修建的第一座建筑,这里曾经珍藏着嘉庆和道光皇帝赐给陈若霖的书籍。在赐书楼的旁边,陈宝琛又修建了还读楼,两栋楼中收藏了超过10万册的图书。

       清朝末年,福州市流传着陈氏藏书甲于全闽的说法,然而今天的两栋楼里却空空如也。潘越介绍,晚年时的陈宝琛将大部分藏书捐给了福州的大学图书馆。那些珍贵的图书今天是否还能见到。福建师范大学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它的前身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就是陈宝琛所创办,这里珍藏着陈宝琛当年捐赠的1万多册的图书。

       通过这些精致的书箱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书籍在陈氏家族心中的地位,这些捐赠的图书中,不仅有陈家私人收藏的图书,甚至还有大量的御赐书籍。陈家的藏书涉猎广泛,除了皇帝赐书,地方学者的诗文集,还有很多是装帧非常别致的图书。陈家人世代读书,书籍可以说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么陈宝琛为何要将这些世代收藏的图书捐赠出来呢?

       从1929年开始,陈宝琛先后向私立福建法政学堂、私立福建协和大学等学校,捐赠了超过5万册的图书,而他捐赠时的唯一要求就是要将这些图书向学校里的师生免费开放。捐赠图书,兴办教育,回乡后的陈宝琛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国家的效忠。世事弄人,怀着惆怅的心情,在家乡归隐25年的陈宝琛没有想到,命运会再给他一次报效国家的机会。

       1908年,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末代皇帝溥仪即位,1909年,62岁的陈宝琛得以重新启用回到京城,并且官复原职。在陈氏后人看来,最令家族感到荣耀的并不是这些头衔,而是陈宝琛帝师的身份。从1911年起,陈宝琛开始教授6岁的溥仪汉文,在溥仪的眼中,这位满口福州腔的老师,并非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学究。

       正当心怀满腔热忱,准备报效国家的陈宝琛重返官场时,迎来的却是大清王朝的覆灭,陈宝琛跟随溥仪离开了紫禁城后,又一同离开了北京。直到1932年,陈宝琛苦劝溥仪不要前往长春投靠日本人未果之后,才无奈离开了他的身边。此时,年迈的陈宝琛已无力回到家乡螺洲镇,1935年,88岁的陈宝琛病逝在北京寓所。生不逢时,可以说是陈宝琛一生的缩影,然而陈家并未就此没落。

       陈氏宗祠内,从天井两旁悬挂的陈氏家族优秀子孙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经济学家陈岱孙、科学院院士陈彪、物理专家陈萀,陈氏家族继续为国家培养着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而古老的螺洲镇,也因有了耀世的陈氏家族而更显辉煌。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中国古镇

中国的古镇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著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探访。在这里,会不定期的介绍中国古镇,让你领略古镇历史文化、自然风貌以及风土人情特色小吃文化遗产等等,...

by:月下听声7049

中国100魅力古镇

在你的心底里,有无限的温情浪漫;在你的梦境中,想要体味自然奇趣。那么,请在红叶漫飞时,穿行塔川千亩枫林;在满山青葱季,来黄果树布衣族石头寨饱享石屋的华章;在乌镇...

by:扇子fan

中国最美的100个古镇

精心挑选了中国最美的100个古镇,它们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如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称的乌镇、“梦里水乡”周庄镇、“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镇、“醇正水乡...

by:丶北巷丶

中国古镇传说故事

写这本书并非偶然,而是来自内心对鬼故事的喜欢。我是一个在农村里长大的孩子,从骨子里就喜欢这些发生在农村里的鬼故事。在我小的时候,农村还比较落后,那时莫说电视机还...

by:有声的不二

《中国古镇》百集系列片

由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精心制作的百集系列片《中国古镇》,打破地域界限,以主题化的编排方式将各种古镇归类。百集纪录片《中国古镇》从2011年12月开始...

by:自然亮色

枫泾古镇

您好,非常欢迎您来到枫泾(jīng)古镇。枫泾是一个具有1500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的水乡古镇。“小桥、流水、人家”是它的基...

by:风景在线导览

古镇命案

古镇出现命案报案人未卜先知是凶手的故弄玄虚还是另有隐情案情扑朔迷离办案人员细小入微的洞察力高超的侦破手段使案件逐渐走向明朗…...

by:大森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