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微旨大论7:六气六步交司时刻

2024-05-21 19:37:3416:43 39
声音简介
六微旨大论7
原文:
愿闻其步何如?岐伯曰:所谓步者,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积盈百刻而成日也.帝曰:六气应五行之变何如?岐伯曰:位有终始,气有初中,上下不同,求之亦异也.帝曰:求之奈何?岐伯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帝曰:愿闻其岁,六气始终,早晏何如?岐伯曰:明乎哉问也.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所谓初六,天之数也.乙丑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三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所谓六二,天之数也.丙寅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五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终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所谓六三,天之数也.丁卯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三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所谓六四,天之数也.次戊辰岁,初之气,复始于一刻,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帝曰:愿闻其岁候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一刻,所谓一纪也.是故寅午戌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巳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
讲解:
愿闻其步何如:这里的其字,指六气.步字,指位置和时间.其步,指风,热,火,湿,燥,寒六气在一年之中的相应位置和时间.前已述及,古人把一年的时间分成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算一步.一年共分六步.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又二十五刻.分为六步,则每步是六十天又八十七刻半.一天叫一度.所以原文谓:所谓步者,六十度而有奇.奇,指零数,即八十七刻半.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配以六步,则每步属有四个节气.由于一年终的六步,反映了六气在一年中的相应节序及变化.所以对六步一般不叫他一二三四五六步,而称它为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初之气从大寒节开始,包括立春,雨水,惊蛰至春分为止四个节气.风从东来,天气开始温暖,相当于每年的春季.所以初之气为厥阴风木.二之气从春分节开始,包括清明,谷雨,立夏至小满为止四个节气.天气已经明显温暖.相当于每年的暮春初夏.所以二之气为少阴君火.三之气从小满节开始,包括立秋,处暑,白露,至秋分为止的四个节气.天气炎热而潮湿,相当于每年的夏末秋初,所以四之气为太阴湿土.五之气从秋分节开始,包括寒露,霜降,立冬至小雪为止四个节气.天气开始转凉,秋高气爽,气候比较干燥,相当于每年的秋末冬初,所以五之气为阳明燥金.终之气从小雪节开始,包括大雪,冬至,小寒至大寒为止四个节气.天气寒冷,冰天雪地,相当于每年的寒冬,所以终之气为太阳寒水.由于六步反映了一年终9各个季节气候的变化,而且年年基本如此,每步都代表着一定的时令,所以六步,又叫做六气主时,又叫作主气或主时之气.由于主时的六气在一年中并不是动的,即使是在所属的节序中,各个年度也有来去早宴的不同,来回运转,这就好像人在走路一样,所以主时之气又称之为步.
六气应五行之变:六气,指风热火湿燥寒.五行,指木火土金水.六气应五行,指天之六气与地之五行,即气候变化与地面上万物生长化收藏各种物化现象之间的关系.这也就是天元纪大论中已经讲述的: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由于如此,所以在前述六气主时节气步位上,古人以初之气配厥阴风木,二之气配少阴君火,三之气配少阳相火,四之气配太阴湿土,五之气配阳明燥金,终之气配太阳寒水,把六气与三阴三阳五行密切配合起来.
这也就是张志聪注中所谓的:五行者,谓厥阴风木初气,君相二火主二气,三气,太阴湿土主四气,阳明燥金主五气.太阳寒水主六气,此主时之五行,守定位而不移者也.关于句中所谓之变二字,是指主时六气在各个年度中的变化.问话中主要指各年度六气不同的交司时间.因此原文也就据此做出回答,较详细的阐述了各个年度的不同交司时刻及其运转规律.
位有终始,气有初中:位,指六气主时的时间位置.位有终始,意即六气在一年之中虽有其一定的相应时间位置,但是在这一段时间中,由于有开始和终末的不同,所以开始的情况和终末时的情况也不相同.气,指六气本身,初中,即把每一气本身再分为前后两个时段.初,言其开始的一段时间,中,言其终末的一段时间.这也就是张介宾所注的:初言其始,气自始而渐盛也.中言其盛,气自盛而渐衰也.初与中在一步的六十天又八十七刻半时间中,各占一半,即初占三十天多一点,中也占三十天多一点.这也就是本篇原文所谓的: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气同法.为什么气有初中?这是因为位有终始,也就是说,六气本身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那里不断的运动变化,消长出入,因而在分析各步之中的情况时,也必须以动的观念来分析,不能机械对待.这也就是原文所谓的:上下不同,求之亦异.这是 中医学中的整体恒动观在分析自然气候变化上的具体体现.
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以下是讲推求六气在各个年度中的交司时刻及运转周期的具体方法,文中的甲,是指天干.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文中的子,是指地支.地支有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以干支结合纪年,即从天干中的甲和地支中的子开始,.按上列顺序,依次结合纪念,六十年一轮转.这就是原文所谓的子甲相合,命曰岁立.也就是说,要推求各个年度六气交司时刻,首先就要确定该年的年度,六气交司时刻,首先就要确定该年的年度,然后才能推算该年度六步的运转情况及交司时刻,并进一步总结其运转规律.
六气始终,早宴:六气始终早宴终的始,指每年六气开始的时刻,终,指每年六气终止的时刻.由于六气六步之中,每步是六十天而有奇,而一年又只分为六步,因此每步之中均有零数,由于这些零数的影响,形成各个年度六气的交司时刻并不相同,其交司时刻有早有宴,全句是问每个年度六气交司时刻的具体实践,详见下文.
天数始于水下一刻:天数,即自然规律.此处是指六气的交司时刻.在计算方面,古人有两种计时方法:一种是滴漏法.这种方法是把一昼夜分为一百刻.具体计时是用漏壶,即用壶边或壶底有孔可以滴水的壶贮水,使水经过漏孔自然滴漏.观察一昼夜壶水漏减多少以计算时间.最早的滴漏法有两种,一种是沉箭漏,即用一根木质煎杆,上刻一百刻,从漏壶盖上插入壶中,随着壶中水的减少,箭往下沉,,从盖边就可以看出应有时刻;另一种是浮箭漏,即把漏壶中的水聚集在另一个容器里.再用一根刻有时刻的箭杆固定在此容器中,随着容器中水量的增加,看水淹没箭杆上时刻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应有的时刻.由于这种方法是以孔壶滴为漏,浮箭为刻,所以滴漏法又统称漏刻法.对于漏刻的制作和使用,代有改进,如宋代沈括对漏壶注水管的口径,箭上刻度的均匀性,甚至漏壶中所用泉水的质量,都做过精细的观察和研究,以提高漏刻的准确性,但其原理还是一样.另一种是一日划分为十二时法.汉代以后,把一昼夜平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宋代后又规定把每个时辰再分为初和正两个相等部分,例如卯初,卯正,寅初,寅正等等.由于与漏下百刻的计时法同时存在,而一百又不能被十二整除,十二时辰和一百刻在配合上发生了困难,因此历史上曾对百刻法有所改动.清初把一日百刻改为一日九十六刻.这样十二个时辰分为初,正,实际上成了二十四个小时.一日昼夜九十六刻,则每时四刻.这和现代的二十四小时计时法基本一样.不同者只是古计时法是每刻分为十分,这里所说的水下一刻是指漏下百刻法的时刻,一刻相当于现在的十四点四分.水下一刻相当于现在的三时十四点四分.甲子年的初之气开始于大寒节的水下一刻,即寅时初刻,经过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以后,终于春分日的八十七刻半,即子时初刻.以下依次类推.
初六,六二,六三,六四:这里所谓的初六,初,指第一年;六指六步,初六,即甲子年这一年中六气六步的交司时刻.甲子年六气六步的交司时刻是:初之气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终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这样,从六步的初之气开始到六之气终止.就是这一年的六气六步交司时间,这一年就叫初六.六二,二指第二年,六仍然是指六步.六二即指第二年,即乙丑年这一年中 六气六步的交司时刻.以下,六三,指第三年,即丙寅年这一年中六气六步的交司时刻.六四,指第四年,即丁卯年中六气六步的交司时刻.其具体起止时间见原文,以初六为例,依次类推.
日行一周,日行在周,日行三周,日行四周,日行五周:古人从直观上认为太阳每天行一度,一年行三百六十五度又复回到原来的位置.这就是日行一周.这也就是说,日行一周就是一年;日行再周就是二年;日行三周就是三年,日行四周就是四年;日行五周就是五年.原文所说的: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水下一刻,所谓一纪也.就是从第一年开始到第四年,这四年中六气六步的交司时刻是各不相同的.到了第五年,又重复回到第一年的交司时刻上,这也就是说各个年度六气六部的交司时刻是以四年为一纪,即以四年为一各周期.根据这个情况,在具体计算上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凡是年支上逢寅,逢午,逢戌之年,其各年六气六步的交司时刻是相同的;逢辰,逢申,逢子之年,其各年的六气六步交司时刻是相同的;逢巳,逢酉,逢丑之年,其各年的六气六步交司时刻是相同的.因为这些年支之间都是相隔四年,符合四年一个周期的规律.这就是原文所谓的:寅午戌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巳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五运六气理论

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

by:艾家仁

《论六家要旨》

中国思想史上曾有一段绚烂如烟花的时期,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学术局面,仿佛深邃的夜空中突然有众多超新星爆发...

by:天行_石

六气御龙

说出你的期待真诚地表扬

by:天天向上_復泰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