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到底是怎么入的关

2024-05-22 09:10:3536:33 3359
所属专辑:勾勾读世界
声音简介
大清到底是怎么入的关?

原创 老旦Dr
老旦聊历史
2024-04-19


一直对大清入关这段历史很感兴趣,最近看了几本好书,忍不住动笔,大家喜欢的话我就继续写。

一、女真

以往一讲大清入关,必从努尔哈赤生平开头,几乎成为一种定势,所以本文换个角度,先讲讲当年的东北到底是什么样子。

那个时候的东北被称为“辽东”,范围大概是目前中国黑龙江、吉林、内蒙和辽宁一带,再加上朝鲜北部。

明代万历年间,辽东地区主要有四股势力:明军、蒙古、女真和朝鲜。

蒙古:当年元朝残留下来,虽然数量还有不少,但成吉思汗家族后继无人,严重缺乏向心力,只会零星去找明朝打劫,不成气候;

女真族:本来人就不多,还分成了海西、建州和野人等互相敌视的几大部落,大部落里面还有一大堆小部落,内战打都打不完,整体和蒙古一样,一盘散沙;

朝鲜:不用多说了,自古以来就是那样,有那么点兵,打谁都只能叫爷爷。

明军:最开始,四股势力中长期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是明军。不仅实力强大,还对女真各部采取边拉边打的策略,拉拢几个女真部落打其他几个,谁出头就打谁,让女真基本构不成威胁。

既然搞定了女真,朝鲜又是明朝的藩属国,辽东明军只需要对付蒙古的零星骚扰,边防相当稳固,并且是一副好日子可以一直过下去的样子。

然而万历20年,一件打破平衡的重大事件发生了,日本人来打朝鲜人了,朝鲜那边叫“壬辰倭乱”。

日本打朝鲜,用屁股想都知道谁打不过,朝鲜赶紧向明朝求救,万历皇帝那时候还没变成老年的那个宅男,甚至还有点年轻气盛,毅然决定出兵,这就是著名的万历抗日援朝。

抗日援朝整个过程比较长,这里就不多说了,《明朝那些事儿》里面花了很多篇幅讲这事,大体上是刚开始明军占优势,但是到眼看就要把日本人推下海的时候明军飘了,居然提前开始抢功,结果被日军逆转战局,非常狼狈,这时候刚好丰臣秀吉死了,日本人就退兵了,大家打了个平手。

抗日援朝虽然最终没有赢家,但对辽东的局势带来了两个决定性的重大影响:一是明军在这一仗中实力遭受了不小损失,第二就是抗日援朝打了整整8年,意味着明军主力离开辽东8年,这8年成了女真族崛起的黄金时机。

在明军离开的第二年,女真族中最大的两个势力,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之间爆发了大规模决战。

这个时候建州女真里面的小部落已经基本统一,目前的领袖就是大家熟悉的努尔哈赤;而海西女真则是感觉到了努尔哈赤不断崛起的强大威胁,于是海西内部的四大部落联合起来,决定趁着明军不在彻底剿灭努尔哈赤。

最后,努尔哈赤率领建州女真的1万人大败海西女真的3万大军,海西女真从此一蹶不振。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努尔哈赤此人非常善战,金庸笔下曾经形容“女真人不满万,满万不能敌”,虽然是小说语,不过也能说明女真族的战斗力惊人。而在这么一个族的内战中,努尔哈赤居然还能以少敌多,成为最擅长战斗的女真族当中的卷王。

更可怕的是,努尔哈赤这人不仅打仗内行,还特别懂得怎么装孙子,他在一路腥风血雨的崛起过程中,始终对明朝表示出了极大的恭顺和服从态度,9年间5次亲自进京朝贡,而且在抗日援朝开始时,努尔哈赤还主动向明朝请战,说要亲自带兵驰援朝鲜。

这一系列举动彻底麻痹了明朝上下,明朝不仅没把努尔哈赤当成威胁,甚至还觉得此人对明朝相当友好,册封他为龙虎大将军。

而在赢下了女真族最关键的一场内战后,努尔哈赤开始吞并海西女真,到万历41年,他已经吞并了海西女真四大族中的三家,基本完成了统一女真全族的大业。

努尔哈赤的霸业,至此终于有了雏形。

在努尔哈赤由建州女真一个小小部落首长成长成大明最大的威胁之前,明军本有无数次的机会可以扑灭这个小小火苗。

然而,在努尔哈赤长达几十年的崛起过程中,远比女真强大的明边防军却始终在一旁默默看着。

明军不仅没有阻止,甚至还出手帮忙了几次!

为啥明军突然间失了智?这个问题其实谁也没法回答清楚,不过历史书上对此事已经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努尔哈赤崛起的年代,恰好是明军辽东总兵李成梁堕落的年代。李成梁就是努尔哈赤崛起的最大原因。

二、李成梁

辽东总兵李成梁曾经是明朝的英雄。

此人大器晚成,40岁才参军,一上来就把原本横行辽东的蒙古人揍得晕头转向,李成梁特别擅长长距离奔袭,每次都能出其不意直捣蒙古人总部,没过几年,几个特别嚣张的蒙古部落头领全被他斩于马下,吓得蒙古再也不敢大规模入侵明朝。

除了个人实力强,李成梁的运气也好,他出风头的时候恰好是张居正掌权时代,而张居正最懂得赏识人才。

在张居正治下,当时明朝号称“南戚北李”,南边是戚继光,北边就是李成梁,有这两个猛人守边,明朝国境完全是固如金汤。

眼看好日子就要这样过下去,万历10年,张居正死了。

张居正死了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张死后,万历皇帝把他的家给抄了。同时,戚继光也莫名其妙被调去闲职,很快郁郁而终。

李成梁非常幸运,没有被这次风波所波及,但是我们无法想象,李成梁看到昔日器重自己的国家栋梁张居正落得如此悲惨下场,看到与自己同样身为大明英雄的戚继光最终贫病交加而死,他又会作何感想?

我们知道的是,从此之后,那个原本的大明英雄李成梁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辽东军功家族头目李成梁。

而历史就是这么巧合,几乎就在张居正被抄家、戚继光被冷落的同一年,努尔哈赤借祖先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开始了自己传奇的建国之路。

面对快速崛起的努尔哈赤,李成梁不仅没有像从前那样及时剿灭,甚至,还在有意无意间,帮努尔哈赤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比如,在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实力还不如海西女真的时候,李成梁率领明军多次对海西女真进行大规模进剿,导致海西女真始终没能腾出手来消灭努尔哈赤。

养虎为患,李成梁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傻了?

在以往的史料中,通常都说这是因为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的个人关系非常好,甚至有资料显示努尔哈赤是李成梁的义子。

于是他们得出结论,主要是李成梁被个人关系蒙蔽了双眼,又被努尔哈赤装孙子的样子给迷惑,才会一错再错,纵容一个最终毁灭大明的恐怖势力的崛起。

但是事实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讲一下特殊的群体,“辽人”。

所谓辽人,就是生活辽东地区的人,这群人的构成非常复杂,整体大概是汉人占90%,蒙古人、女真人、朝鲜人加起来占10%。

有人可能问,复杂在哪里?复杂在其中汉人不一定是明朝的人,其他族的人反而可能是明朝的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打起仗来要怎么算?非常难搞。

举个例子,李成梁本人就是朝鲜族人,老家在朝鲜那边。

而辽人和明朝的关系还要更加复杂,若即若离,非常模糊。

一方面,辽人是大明王朝的子民,但是由于长期地处边疆,与王朝中心很少往来,而大明后期的腐败变本加厉,甚至万历本人都派过钦差到边疆无耻地索要钱财,有人反抗就随意打杀,这让辽人对大明毫无归属感。

而由于辽人的构成复杂,加上对军事集团天生的不信任,大明中枢实际上对辽人也一样没有足够的信任。

与其说辽人是忠实的明朝子民,不如说他们更像是一群游走在大明边疆的半独立军事团体。要类比的话,有点像《权力的游戏》里面的北方人(The North)。

北方人虽然理论上也是国王子民,但是他们不直接听国王的命令,只听史塔克家族的号召,史塔克家族世世代代都有个响亮的名号叫“北境之王”(King in the North)。

后来国王把史塔克家族的头领给杀了,北境人就乱成一团,谁说话都不好使,一直到后来,史塔克家族几个小孩长大,又用史塔克家的号召力把北境给统一了。

李成梁这个时候就很像是明朝的“北境之王”。

在张居正死后,他没有了为明朝建功立业的心,反而专注于培养自己的势力,儿子、孙子、侄子、亲朋好友全都封了官,李家很快成为辽东当时的最大势力。

这里还有一个历史常识需要说下,在古代,所谓的国家正规军都是最不靠谱的,不仅战斗力不高,战斗意愿也非常低,在明朝尤其严重。

正规军不行,打仗靠什么?主要靠将领自己养的私兵,李成梁本人的家丁就非常厉害,再加上儿子孙子侄子养的私兵,整个加起来就是“李家军”,战斗力就非常吓人。

当时其实朝廷也知道,李成梁的厉害,跟李家军厉害,两者相辅相成,脱不了干系。

问题是,养私兵本身是违法的,甭管边防是不是需要,皇帝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边军私自壮大,养虎为患。

于是,绕了一大圈,终于回到我们的问题,为什么李成梁放任努尔哈赤不断壮大?其中真正的重要原因,可能是李成梁想要给朝廷一个无法拒绝李家壮大的理由。

李家军不强,就挡不住强大的努尔哈赤,如果努尔哈赤不够强大,李家军就不能继续扩大。

张居正死后,李成梁不再考虑怎么保住大明的国土,更多地,他在努力保住他李家的一亩三分地。

所以,在努尔哈赤崛起的过程中,表面上来看是李成梁被努尔哈赤蒙蔽,但实际上双方很可能是相互成全的关系。

而李成梁后来的命运,可以说从反方面印证了这个理论。

万历16年,朝廷对李家军的日渐壮大感到非常不安,以“李氏兵权太盛”为由,免除了李成梁儿子李如柏副总兵的职务。

万历18年,明神宗下令裁撤李家家丁1000余人。

万历19年,明神宗解除李成梁辽东总兵的职位。

然而,李成梁走后,辽东总兵陆陆续续换了8个,无一人能够控制辽东局势,边防日渐糜烂,反而更没人能顾得上逐渐兵强马壮的努尔哈赤。

万历29年,朝廷无可奈何,再次任命李成梁为辽东总兵。

复出的李成梁没有如朝廷希望的那般控制辽东局势,恰恰相反,万历34年,李成梁以“地孤悬难守”为由,上书要求放弃宽甸六堡和其周围的800里国土,将大片土地白白让给了努尔哈赤。

没有人能够解释李成梁这个近乎叛国的举动到底是为什么。

但如果我们从李成梁的角度思考,此时已经年近80的李成梁肯定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朝廷又不允许他发展李家军,那么他自己百年之后,有和方式可以保全李氏家族后人?

我想,李成梁可能选择了一个永远不能明说的办法,叫“两边下注”。

这个对于传统大明官员来说几乎无法理解的举动,在身为辽人的李成梁看来,似乎并非什么大逆不道之举。

万历36年,李成梁辞去辽东总兵职务。万历43年,90岁的李成梁去世。

就在李成梁死去的同一年,努尔哈赤创立了著名的八旗制度,次年,已经统一女真的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国,自称“天命汗”。

对大明开战的所有准备至此完成,努尔哈赤再也不打算装孙子了。

三、萨尔浒

万历46年,可能是明清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努尔哈赤正式对明朝兵刃相向。

举兵的同时,努尔哈赤公布了明朝的“七大恨”,以彰显自己战争的正义性。

由于当年的努尔哈赤文化水平比较堪忧,这七大恨听说写得很“质朴”,也很好玩,比如,听说其中一条说的是恨明朝让努尔哈赤没娶到一个叫东哥的美女,还有一条,说的是明朝不开放市场。

后来清朝建国之后,把之前这些丢人的文章通通美化了一遍,原版的七大恨找不着了。

七大恨其实还不是什么幽默的话题,真正幽默的事情是:当女真集全族之力向明朝边疆杀去时,明朝政府毫无反应。

倒不是不重视,而是政府里没有人在管。

就在努尔哈赤出兵的两个月前,明朝代理国防部长——兵部左侍郎崔景荣向皇帝请求退休,万历皇帝一声不吭,于是这位国防部长就自行离开皇宫,回老家去了。

万历皇帝不是对这位国防部长有什么意见,他对啥事都是一声不吭,已经几十年了。

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所有官员的聘任、退休、升降,万历皇帝一概置之不理,此时,明朝地方省、市、县各级官员缺额已经达到50%,而中央各部门的官员缺额达到惊人的70%。

兵部左侍郎离去后,整个兵部基本上无人办公,就跟明朝政府的其他地方一样进入冬眠状态。

于是,这场持续近百年的明清大战,在明朝甚至完全没有反应的情况下开始了。

4月14日,女真大军进攻抚顺,抚顺守将李永芳仅抵抗1天,就带着城内万名官兵举城投降。

一周后,率兵驰援抚顺的广宁总兵被努尔哈赤击败,其所部10000余人全军覆灭,生还者仅12人。

当边疆战报传到皇宫时,“举朝震骇”。

在极度震惊下,腐朽的帝国机器终于吱嘎吱嘎地运转了起来。

此时的明朝虽然已经进入末期,但还是有些家底。加上两百年在辽东的绝对优势,让明朝对剿灭努尔哈赤有着绝对的信心。

经过长达8个月的筹备,明朝调集全国之力,整出了一支号称47万,实际兵力约11万的精锐部队,兵分四路,兵锋直指女真首都赫图阿拉,准备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剿灭努尔哈赤。

而此时,努尔哈赤手上的部队大概是6万左右,双方的实力差距相当明显。

根据明军当时的说法,手握着如此雄壮的兵力,他们是准备“以示压卵之势,收覆巢之攻”,给后金来个犁庭扫穴,好好教育一下胆大包天的蛮子奴儿哈赤。

2月,明朝军队分为四路正式出征。

南路:由辽阳总兵刘綎为统帅,北向攻击赫图阿拉(兴京)的东南侧,此路明军10000,朝鲜军13000。

中路右翼: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统帅,东向攻击赫图阿拉的正面,此路明军人数约25000。

中路左翼:以山海关总兵杜松为统帅,集结于沈阳,会同中路右翼军李如柏共同攻击赫图阿拉之正面,此路大军兵力约30000。

北路:以开原总兵马林为统帅,约10000人,加上叶赫部落的2000人,攻击赫图阿拉的北侧。

面对来势汹汹的明朝大军,努尔哈赤给出了那个著名的战略:

“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努尔哈赤把自己的6万人收拢回赫图阿拉,耐心等待。

当他得知明朝四路大军行动并不一致,杜松正率领先锋冒进时,努尔哈赤立即带着自己全部人马冲出了首都。

在一个叫萨尔浒的地方,努尔哈赤逮住了孤军冒进的杜松。随后发生的事情,简直是惨不忍睹。

3月1日,前进至萨尔浒的杜松军在风雪中渡河时遭遇努尔哈赤6万人突袭,杜松本人苦战后阵亡,所部全军覆灭。

3月2日,努尔哈赤率军全体掉头向北,急行军一百多里,杀向马林军,双方在尚间崖展开决战,马林本人在开战后畏战而逃,所部1万人随即被逐个击破,全军覆灭。马林军身后的叶赫部2000人未参与战斗,掉头逃走。

3月4日,努尔哈赤脚步不停,再度急行军直奔赫图阿拉附近的刘綎军,在极短的时间内击溃明军,刘綎战死,其部下将士全军覆灭,朝鲜残军5000余人投降。

刘綎部覆灭后,明军统帅杨镐下令全军撤退,李如柏军及时接到命令,率军掉头就跑,成为这场战役中唯一幸存的明朝军队。

萨尔浒一役,明军伤亡4.5万,战死各级将领310,丧失骡马2.8万余匹,损失各型火器2万余支,损失的都是从全国征集而来的精锐。

这已经不是元气大伤了,这是直接动摇了明朝的根基。

在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在辽东地区彻底丧失了战略主动权,明清之间的战争此后持续了近百年之久,但在萨尔浒之后,明军再也没有向女真族主动发起任何大规模进攻。

后来乾隆皇帝如此评价萨尔浒:

“由是一战而明之国事日削,我之武烈益扬,遂乃克辽东、取沈阳、王基开、帝业定...

我大清亿万年丕基实肇乎此。”

老旦点评

本来是不打算写战斗细节的,但是萨尔浒之战实在太重要,而且也是历史有名的经典战役,这里多讲几句:

1、明军的“分头进击”是后来人诟病的最大问题,但实际上,明军选择这样的战略也是有其不得已的苦衷:没钱。

2、集合整个明朝之力,用了将近一年时间,才凑出了将将10万人的进剿部队,而明朝至此已经负债累累,如果不能一战剿灭努尔哈赤,那么明朝自身也负担不起再一次的进剿了,你们看图就知道,兵分四路的核心,其实是堵住了努尔哈赤逃跑的所有退路。

3、而更关键的是:明军各部队分头被攻击,并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明军失败真正的原因是各部队败得太快。

4、这里面有必然,也有偶然,例如明军主力杜松就是自己轻敌,他为了赶路把明军重要的战车全部扔在身后,而在清军进攻时,明军正好过河过到一半,一条河把部队分成两半,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才导致杜松军居然在1天之内就被后金军全部击溃。

5、而马林的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马林战前严格按照明军的作战操典,在有利地形用战车布置了坚固的防御阵地,结果马林军队反而是对后金造成最多杀伤的一支,如果不是马林本人在开战后逃跑,马林军也不至于在1天内被后金军击溃。

6、为什么我要强调各部队败得太快才是问题?因为明军的分兵合击是有非常合理的目标的,那就是后金的首都赫图阿拉(兴京),这是努尔哈赤不得不守的关键。

7、要知道,在萨尔浒一战之前,女真族只是刚刚被努尔哈赤勉强统一,内部也全不是铁板一块,很多女真人都在等着看萨尔浒这一战的结果,谁赢他们跟谁。

8、你说女真人不会愿意跟着明朝混?拜托,他们都被明朝骑在头上两百多年了,早就习惯了,再多骑几年怎么了?

9、当努尔哈赤带着部队后金倾巢而出进攻杜松马林时,一旦被南路明军刘綎摸到赫图阿拉(兴京),明军将会展开毫不留情的烧杀,而这无疑将引发女真内部的巨大内乱和分裂,那些骑墙派将立刻背叛努尔哈赤,这将是努尔哈赤的彻底失败。

10、所以,努尔哈赤倾巢而出时,还是尽所能派出了200人和500人的两支精锐骑兵分别去延误李如柏和刘綎,这不是努尔哈赤看不起他们,实在是分不出更多了。

11、而由于李如柏和刘綎的进军路线都非常险峻,这两支骑兵可以利用地形优势尽力拖延,并非没有办法。

12、事实上,萨尔浒之战的关键,恰恰就是南路那支不起眼的500骑兵。

13、南路的500骑兵出征后,先是根据原定计划破路、骚扰,给刘綎军好好摆了几天迷魂阵,让刘綎在山谷间多次迷路。然而刘綎本人进军的意愿非常坚决,到3月2日,刘綎已经带领大军走出难走的山谷,眼前是一马平川,距离后金首都只需1天急行军路程。

14、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刻,3月2日,努尔哈赤的主力和马林部刚刚开打,分身乏术,根本不可能回头来救,也就是说,在这一刻,事实上是明军即将大获全胜。

15、就在这时,刘綎发现一只极小极小的骑兵部队居然在他们大军面前一字展开,摆出了冲锋的架势。

16、这群不要命的,就是南路负责牵制的500骑兵。

17、这500人此时已经没有任何取巧手段可用,面对威胁家园的强大敌军,他们只剩唯一的办法——区区500名女真骑兵,向面前整整20000人发起冲锋。

18、这场注定必死的冲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惊人成果:在混战中,后金骑兵杀死了刘綎的养子刘吉龙。而500名后金骑兵落败之后,残兵们选择向西逃走,而不是首都所在的北方。到最后一刻仍然在执行迷惑敌人的任务。

19、而后金骑兵的英勇得到了回报:可能是由于养子的死而太过悲伤,刘綎居然下令原地休整到3月3日。就在刘綎休整的这两天里,马林军被努尔哈赤击溃,明军由胜转败。

20、而这群立下大功的女真骑兵甚至没有一个人留下自己的名字。

21、一群无名战士,就能展现出如此悍不畏死的英雄气概,努尔哈赤能赌赢这场国运之战,就不足为奇了。

22、最后说一嘴李如柏,多年来很多人都表示这人应该是叛徒,故意进军缓慢,让努尔哈赤赢,其实并非没有道理。不过,根据后来人考察,李如柏走的路确实也是最难走的,再加上李如柏本人早就被证明了不是个当名将的料子,所以综合来看,应该是几个因素都有,也有两边下注的思想,也有现实问题,总之就是避战了。

总之,悍勇善战的努尔哈赤赢了。萨尔浒最终成为明清历史的转折点,努尔哈赤的功绩,毫无疑问地在此战后达到顶峰。

不过,努尔哈赤很快发现,原来他并不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明和清之间的故事,这时,才刚开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481992178

孙殿英将军威武,孙殿英将军英明

东风_sel

居安思危。大明那会已经行政时效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凶手到底是谁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一个个无辜的生命被恶魔残忍杀害,凶手到底是谁?他们是高级会所,为朋友两肋插刀,杀死三名vip女会员的大堂经理;是大学宿舍,来自单亲家庭...

by:子璞悦听

《凶手到底是谁》

凶案一件一件的发生,凶手到底是谁?是老师?是学生?是保安?谁都有可能是凶手。是心理犯罪还是故意杀人报复?不管在高明的作案手法都有细节可循。看猪脚如何从一个自大、...

by:青央故事

小确幸到底是什么

每个人的小确幸都有所不同,随着环境,时间,事情都不一样~好吧!其实我想说的是:分享小确幸不是定义,目的在于我想……和你分享快乐一起寻找开心的时光和人生的点点滴...

by:招财的饭团

5.我们到底是谁?

生而为人,探寻生命在地球上的存在意义。

by:沐浴光中

悬疑之到底是谁干的

当夜色降临,身后,总有一双冷冰注视我的眼睛。一副怪异可怖的画,一段深藏在观镇每个人心里的…...

by:艾妮依依

生活到底是什么

生活到底是沉重的?还是轻松的?这全依赖于我们怎么去看待它。生活中会遇到各种烦恼,如果你摆脱不了它,那它就会如影随形地伴随在你左右,生活就成了一副重重的担子。“一...

by:芝音姐姐00

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读书是一种思考与认知,它并不能为你带来直接的财富提升,却能有助于你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实则是知识改变了你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对每一件事的态...

by:用声音邂逅美妙

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原来是这样的

by:皮很好

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倾听一代人的执念与偏离。

by:海天一色1228

声音主播

56911万

简介: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并喜欢朗读,考播音专业说我牙不齐,一赌气开始抽烟喝酒弄成了烟酒嗓,反倒另有一番风味,苍(沧)桑、嘶哑、低沉,但痴心不改就是喜欢。感谢喜马拉雅提供的平台,给了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求流量粉丝,只为实现梦想。谢谢您的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