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坚:1977年高考的记忆碎片

2023-12-06 10:08:2512:22 750
所属专辑:120个回望
声音简介

1977年高考的记忆碎片
作者:沈坚

作者简介:沈坚,杭州大学历史系77级,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学系主任、人文学部副主任兼党工委书记。现为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浙江历史学会会长、《世界历史》编委。


对于77级大学生来说,1977年的高考无疑是人生的转折点,但这一认识是事后的感悟。我们在1978年春踏入高校大门后,迅速被卷入到丰富的生活中,随后又重新踏上快速变化的社会,几乎无暇回味这事件,以至于许多年后已忘记了那年高考的许多细节,包括考试的确切时间、大部分考题的内容、接获高考录取通知书的具体时间等。40年后,看着同学们纷纷写高考回忆录,我又重拾起了那份逐渐疏远的历史记忆。尽管记忆已是片断,但我觉得可能依然有些意义,因为即使是同一事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

1976年,我也曾经考过

我是以下乡知青的身份参加1977年高考的。在此之前,我刚刚遭受一次推荐上大学的挫折。1974年5月,我从湖州城里下到当时属于吴兴县的太湖公社插队,至1976年下半年有了被推荐上大学的资格。那是粉碎“四人帮”后首次推荐工农兵大学生,实际也代表着工农兵大学生历史的终结。记得在推荐前,公社还组织了文化考试,语文考试时要当场写作文,我写了篇批判“四人帮”的文章,语气当然保留着“文革”的味道。考试结束后,在公社总结会议上,我的文章还被当作范文读了一遍。原以为那年的推荐应该是十拿九稳的——因为论政治表现,我是公社唯一的省级知青积极分子代表(那是全公社知青投票选出的),而且在两年多时间里一直在田头劳动,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市学生成长为生产队的副队长;论文化水平,是公社闻名的笔杆子,曾起草过县知青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给毛主席的致敬信,文化考试似乎也不错。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最后公社上报的名单中没有我,我所在大队一位县委副书记的女儿获取了这个名额。公社给我的理由是政审问题,因为我有一位远在缙云的舅舅曾在国民党军队中做过尉官。这一挫折现在看来远算不了什么,但在当时对一直顺风顺水的年轻人来说是不小的打击。
在此之前,我从上小学开始就是常受老师和同学表扬的天之骄子。小学里,老师把《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改编成“学习沈坚好榜样”的歌让同学传唱。上初中后,我当上了县级“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高中里,学校专门发文号召“向沈坚同学学习”并召开全校大会表彰。尽管随后受张铁生交白卷事件影响,我又被作为“五分加绵羊”的典型受到大字报批判,但很快也就毕业了。因此可以说,推荐上大学失败是我人生第一次重大挫折。那年的冬天多雪,天空阴郁,犹如我那时的心情。正值冬闲,我翻看着从朋友那里借来的苏联小说,书名就叫《多雪的冬天》。

1977年高考复习

事后回头看,推荐上大学的受挫,应了一句古话,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转机出现在1977年开春。作为补偿,公社把我调到了公社的治安大队。其间,我阻止了几次村庄间的械斗,破获了几次盗窃案件,还“专政”了一些不该专政的对象,现在想来也是荒唐。不过离开了田间劳动,有了更多的余暇,我在这期间读了不少书。
这年秋天,忽然传来要恢复高考的消息。上大学不再靠关系而靠真才实学,这对我来说是大好的消息。考试先进行初试,当时桐乡县是全省高考试点,考试先行一步。我在复习阶段看了桐乡的试题,觉得挺简单的,故也没有下大力气复习。吴兴的初试卷比桐乡的难得多,好在初试顺利过关。我便不再掉以轻心,向公社请了假,就回城复习了。
中学的老师为我们进行了考前辅导。当年的数理化老师发现我报考文科都觉得奇怪,因为在高中阶段我的数理化成绩要好过语文和政治。他们不知,在乡下这几年,数理化的书我压根没碰过,而对文学和政治方面的兴趣依旧浓厚。当时一心想跳出“农门”,如何保险我就如何选择了。学校里以前教历史的徐芝萍老师专门对我进行了历史方面的辅导,令我受益匪浅。我把帝国主义侵华的事件、不平等条约以及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事迹进行了梳理,结果在考试中答出了难住许多人的“黑水党”一题。这期间学校的老师和父母亲单位的一些同事给我送来了一些“文革”前的高考辅导用书,使我得以接触一些数学方面的偏题怪题。
当时,只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心力也日渐憔悴。报纸上发表的叶剑英元帅的一首《攻关》诗对我鼓舞不小,觉得它预示着自己的成功。我把这首小诗抄录在笔记本上:“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当年,我们家中三兄弟都报考了大学,就我选择了文科。因为考试科目有两门课相同,所以三兄弟一起复习,互相鼓励。在政治和历史上,我与本公社的下乡知青王音特(后1978年考入杭州大学教育系)结成对子,上午各自在家复习,下午互相出题考对方,收获良多。

从考试到录取

1977年12月中旬,高考的日子终于到了。我们的考点设在织里镇,离下乡之地有八九公里远。考前一天,赶考的小伙伴们相约徒步到小镇,寄宿在一朋友家中。那晚心情忐忑,加上环境陌生,我只合了一会儿眼。第一天语文、数学考得还算顺利。语文作文题目是《路》,记得我写了下乡时为走近道踩麦田而受到老农言传身教的事,寓意接受再教育的正确性。数学虽有难题解不出,但与别人对答案,准确率较高。第二天的政治和史地自我感觉也还行,尤其是史地,提前40分钟交卷。考完那晚,朋友们特别兴奋,在屋里一直聊天到深夜。清晨,踏上乡间道路返乡,满地浓霜,虽然没有残月,我脑海里还是涌上了毛泽东的诗句:“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填高考志愿,也想过去北京或上海,但因为心里没底,干脆全部志愿都填了杭州大学。春节前发榜了,我和小弟同时上榜,均被杭大录取,我被录取到历史系,小弟则被录取到数学系。我家老二此次落榜,但半年后考入了温州医学院。恢复高考第一年,我家出了两名大学生,一时传为地方上的美谈,父母亲也顿觉颜面有光。
从张榜到最终录取,中间还有体检,对许多人来说这已不是什么事,我却差点折在这一环节上。体检那天我出奇地紧张,心跳一直慢不下来。第一次测心率,每分钟有 100多次。医生让我休息,我反而更紧张。心率检测从上午一直持续到傍晚,最终由县里体检总负责医生定夺而过关。从那以后,我逢体检就心率快,成了条件反射,到了大学也是如此,直至中年才改善。
春节后收到了录取通知。1978年3月,我踏入了杭州大学的大门。此后,我从学生成长为教师,一直没有离开过这所学校。


当我回忆这段经历时,许多具体的日期已想不起来,同学的回忆也互有抵牾。求助母亲,她有记家庭大事的习惯,记事本上记得清楚:“1978年1月6日大学录取发榜。2月25日,坚去太湖公社领取杭州大学录取通知书。3月6日,赴杭州大学报到。”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2024年高考英语模拟题

需要试卷移步小红书:大虫英语高考笔记

by:尹口江

2024年高考高分作文素材

杭州亚运会、两会、高考热点话题、思辨主题话题、典型人物、中国梦、中国精神、冬奥、满分作文、感动中国人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频主题、人民日报热评、高考作文主题...

by:清语云约

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2022年,跟陈老师一起学习高考志愿填报的知识和技能,一个月每天30分钟学习,这个高报季,你也可以帮孩子设计一个合理科学的志愿方案,助力TA们更高成长!

by:听陈老师说生涯规划

2020-2022年高考地理真题录课

欢迎来到黎老师的地理课堂!这一专辑专门给今年高考的小伙伴们忙中偷闲进步的了解真题以及熟悉真题的录课!祝愿小伙伴们高考必胜!

by:大格格迪妈

上课啦-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集

听课啦!备战2024年高考复习,这一专辑梨子老师将带领同学们深入浅出的攻克2023年高考真题部分。掌握真题常考核心知识,助你迈进理想高校!

by:大格格迪妈

2023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2022年天津高考语文新教材必背古诗文篇目,助力各位学子,高考加油!!

by:佳秀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