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

2023-11-12 14:30

2023-11-12 14:49
1、南辕北辙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自以为聪明,而使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人和事。
2、成语:南辕北辙
拼音:nán yuán běi zhé
释义:辕:车子前面驾牲畜的横木,引申指车;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南辕北辙
近义词:背道而驰(含贬义)
3、出处
《战国策》:“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辑的)。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4、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返,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5、译文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这几样越好,反而离楚国越远了!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更多回答

南辕北辙这个故事讽刺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首要看准方向,才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假如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南辕北辙的寓意,首要,得了解“辕”和“辙”这两个字的意思。辕是车上驾驭牛马的两根木头。辙的意思是这车轮压出的印子。这两个字现在现已很少用到了,学懂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就不难解释了。辕的方向朝南,但是辙的方向向北。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也是有一段故事的,在战国时期,魏王想要攻击邯郸,季梁听传闻后,就回去对魏王讲,他在路上遇见了一个说他的马好、路费多、车夫技能好,于是,就朝着与他的目的地相反的方向走去。然后又给魏王说,假如去攻击邯郸的话,与他想要以仁义来称雄天下的理念背道而驰。所以想要攻击邯郸的这种行为就和赶路朝着反方向走得人的行为的本质是一样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