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老了没生存能力时,它的子女会养育照顾它吗?

2023-11-26 05:00

1个回答
忘记是什么时候看过的一个动物片,记录了一头老狮子的最后一刻。

大约是一家四口狮子,见到远处的牛群,就悄悄围了上去,形成了左、中、右三箭齐发的架势,那只老狮子则慢吞吞地跟在后面。等三头狮子已经狩猎成功,开始争吃小牛,老狮子才走到几米远的地方蹲下来,眼巴巴看着那三头的难看吃相。后来,三头狮子终于把小牛撕成了大小不等的三份,各自拖开了,这时候,老狮子才拖着沉重的步子,去到屠杀现场,它一边舔食地上的血迹,一边就慢慢趴到了地上,舔着舔着,就闭上了眼睛,像睡着了似的,渐渐就没有了呼吸。

从这个片子记录的情况看来,动物老或者病,直到临死前一刻,也并非没有生存能力,而是生存能力非常小,只能拾人牙慧。子女显然是不理不问的,打到猎物只管自己吃,吃不完也藏起来,弄丢也不会照顾它家老人。

我觉得动物老了,没生存能力了。子女是不会照顾他的。一般动物老了就会离开族群,更确切的说是被赶出去。因为他年纪大了,基本上是丧失了捕获猎物的能力。只能靠捡是一些动物尸骸活命。

因为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就是优胜劣汰,强者生存,弱者就会被消灭。也有个别年纪大的食肉动物,或者有族群其他动物照顾,直至老死,但大多都是单独离开到某个地方等死,但是他们也有可能被杀死或病死,早期人类也是如此。

去年我看到一则视频新闻。相信很多人也看过,就是一只小松鼠受伤,被人类照顾,八年间经常回来看望恩人,还不忘给恩人带一些见面礼。还有就是乌鸦反哺的故事,应该大家都听说过,应该也在书本上看过,“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期反哺六十日。”大意就是说小乌鸦长大以后,老乌鸦不能飞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乌鸦会反过来找食物喂养他的母亲。

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还有乌鸦反哺心,赡养老乌鸦。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所以一定要常回家看看父母,想想他们把我们养大不容易,或许你们以为人父母,想想你对孩子所做的一切。更要想想,你们不就是也要成为老人,也需要儿女关爱,为了我们的晚年,给自己儿女做个好榜样,孝敬老人是有福的,父母不求我们给她吃穿,只求在有生之年多看看我们和孩子!

你觉得从孩子现在的情况和表现来看,孩子长大以后会赡养你吗?

这个问题相当讽刺,整个动物界里只有豺跟狼还有大象奇迹是有一定程度的养老。也就是说,我们一直认为的狼心狗肺实际上才是真正的有情有义,反而是那些绵羊兔崽子是真的没心没肺。

动物之间的养老要考虑很多因素的,一个是群居,只有群居动物才可能出现彼此养老。因此直接排除了那些爱流浪的动物,像虎豹熊这种类型的动物都是独来独往自生自灭的。

其次则是有养老的能力,一般来说食草动物是没有养老能力的,很多动物自己都活不到老的时候。这类动物虽然也是群居的,但实际上都是凑数的,只要一有风吹草动那么就跑得比兔子还快(当然兔子也一样),这种类型的动物很少有活到老的,只要年纪一大跑不动就会被食肉动物吃了。

豺狼食肉之间的养老也不是无条件的。想要被养老也得建立在群体生活资源富余的情况下。食肉动物在分配食物的时候会优先供给给主要猎手,这一点也很简单,打猎需要猎手,只有强壮的猎手才能捕获更多的猎物;再来则是幼子,幼子是群体的希望;最后有结余才会给老成员吃。所以即便豺狼有互相养老,老了之后的生活也很惨,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也没有几年蹦哒了。所以犬科动物从衰老到死亡往往也只有半年到一年左右。

养育子女是动物的本性,而赡养父母则是人类「独有」的文明。虽然题目中提到的是「它」,但人属于动物,那刺楸就把人类介入讨论的范围吧。

人和动物有区别,人类知其父与母,而动物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当父母老了而没了劳动力,其儿女会赡养照顾他们,直至善终,在去世后其儿女和后子孙还会在过年、清明时去上坟祭拜,感恩和缅怀先辈,但动物可以吗?

在自然界中,动物哺育下一代是不变的自然规则,抚养幼崽是先天的本能,其对幼崽的爱不输人类,因此有「虎毒不食子」的说法,而人类却有「易子相食」的故事。

动物长大之后就脱离了母亲的庇佑,在自然界要生存,就要躲避天敌和寻找足够的食物,整天都为了生存而奋斗,很难像人类一样在道德和精神层面上养育照顾老的。如果照顾老的,而在自然界生存又那么困难,别说延续后代了,活下去都可能不太现实,因此有了雄狮将老狮子赶出狮群的现象。

另外,群居动物还好说,起码年轻的和老的生活在同一群体中,可能存在养育和照顾的现象,而独居动物即便是想养育和照顾老的也不太可能。

其实,某些动物会照顾老的,流传盛广的就是乌鸦反哺的故事,但真正见过的人很少,也许这只是一个寓言故事,毕竟人类对动物的认知也存在着错误,比如现在人类发现鸳鸯并非像传说中的那样忠于爱情。

人类也有不赡养父母的,刺楸之前见过一个古装剧,剧中某个地方,父母老后动不了就会被送到活人坟墓室中,儿子和媳妇每天送饭并封一块砖,直到完全封死。而如今,这种陋习虽然没有了,但某些父人老了后,也有儿女也不管不问的现象,甚至几个兄妹间互相推诿,无人管的境况也很凄惨。

1、为什么大部分动物没有养老行为?

首先:自然界是一个十分残酷的世界,我们在自然界中看到的,大部分是捕食猎杀,它们每天都在为了自己下一顿饭吃什么而奋斗。连自己生活都不能保证的前提下,想要让它们来负责照顾老弱病残,说实话,有点太强动物所难了。

其次:养老这种行为存在的条件,要求这种动物必须是群居性动物,像老虎、豹子这些独居动物,它们需要自己去面对生命中的一切,也就不存在养老这种情况了。

2、哪些动物有养老行为?

狼!狼群是存在养老这种行为的,动物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蠢笨,狼群是一个十分精密的 社会 团体。它们一起捕猎,统一服从头狼的调配,它们在捕猎过程中所用的方法,像极了我们人类总结出的战术。它们捕猎所得的猎物,也会进行合理分配,为狼群付出了一辈子的老狼,更像是我们人类中的智者,虽然它们行动缓慢,在捕猎的过程中可能出力较少,但是头狼还是会给它们分配一些食物,让它们能够存活下来。

3、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养老这一现象?

首先,需要是群居,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其次,有一定的协作配合能力,这样年老的动物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在弱肉强食的大自然中,没有任何价值的动物,那只有死路一条,没有动物会去怜悯。

综上所述,动物也会养老,但是非常罕见!无关所谓的残忍还是冷血,仅仅是生存方式不同,导致的进化差异罢了!

动物遵循自然规律,在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照顾幼崽 达到一定的独立性 只是为了确保最高的存活率,自然规律中还有一条规定,适者生存,所以即使一只年幼的动物生病了,跟不上大部队的时候,通常也会被遗弃。在极少数情况下,母亲会逗留更长时间,但她也会放弃,以拯救自己和任何她碰巧生育的胚胎。 在大多数群居动物中,年老的患病动物会离开群体,孤独地死去;只有高度 社会 化,具备高智商和高 情感 的动物,才会表现出照顾老年动物的行为。

大象 。大象会因为家族关系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家族中年老成员的需要。大象群会为老年象提供住所,如果一个成员病了或者年纪太大无法跟上,其他成员就会放慢速度,让落后的那只跟上。当母象年老而死,如果象群生活在一个食物和水都很丰富的地方时,其余的象群就会留下来陪护并用象鼻安慰死者不愿离开。当它们意识到大象已经死了的时候,它们的家人会折树枝和撕扯草丛扔到尸体上。甚至有研究人员观察到,一群非洲象围绕着一位奄奄一息的雌性大象族长,试图用象牙把它弄起来,并把食物放进她嘴里。

大象会记住它们所爱的所有人,即使是在它们死后很多年。当一头大象经过一个认识的成员死去的地方时,它会停下来静默几分钟,甚至会站在遗骸边上触摸死去大象的骨头 和 闻气味。

另外,高度 社会 化的鲸目动物也会照顾老年鲸,人们曾观察到奇迹把生病的鲸群成员围起来以防止其沉没。

狼和野狗也被观察到有这种行为,它们会捕猎并带回食物给受伤、生病或年老的成员,野狗和狼在迁徙时,会让最弱的成员走在前面,这样就不会落在后面,同时也能在迁徙过程中保护它们的后面。

动物在年老并失去生存能力时,它们的同类不会照顾它。就算是 社会 化较高的大象,也只是做一些基本的帮助性动作,但不会不离不弃的进行照顾。

大自然都是最残酷的,一个种群中的动物在年老后,它们不会成为这个种群的累赘,只会成为捕食者的对象。它们的死亡为种群中新生的和强壮的同类争取了逃离危险的时间。

在猴群、狮群中,王者就算繁衍了后代,但它们的结局还是接受强壮的年轻同类的挑战。如果战败,也会被赶出种群,或沦为种群中地位最底下的成员。

子女照顾父母,只有人才会做,动物不会。所以才会有人骂一些不瞻养父母的人为畜生。

图注: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探讨的就是中国式的养老问题,图片来自网络

养老行为 在一般人看来只存在于我们人类之中,是文明和 社会 化的表现。其实在某些动物中也存在 养老行为 ,具有养老行为的动物必须具备以下几个 条件 : 第一 ,具有极高的智慧,能够自我认识,并且理解生存和死亡; 第二 ,要有严密复杂而稳定的 社会 组织关系; 第三 ;母亲与子女之间有着牢固的纽带等。

有养老行为的动物应该能够产生 共情 感,尽管这个概念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 罗杰斯 提出的,而且只是定义于我们人类 社会 以及人的心理当中的,但是在某些情境之下,可能也会出现在动物之中。

图注:非洲象,图片来自网络

陆生动物中的大象是公认的智者,是我们熟悉的具有很高智慧的生物。在野外观测中,生物学家曾经发现象群为了照顾行动能力较差的老年个体而整体放慢前进速度的情况。象群中有老年个体出现疾病、伤痛、进食困难等情况时,其他成员会给予照顾。当老年个体死亡时,象群会出现 哀悼行为 ,它们会围着死去的老年成员久久不愿离开,过渡悲伤的大象还会 哭泣 。

图注:成群前进的非洲象,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正在对死去同伴进行哀悼的非洲象,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成群活动的虎鲸,图片来自网络

海洋之中拥有高智慧的生物就是属于哺乳动物家族的鲸豚啦,其中又以 虎鲸 最为聪明。生物学家曾经在南非海域拍摄到了一头失去了背鳍和右侧胸鳍的 残疾虎鲸 ,其已经失去了捕食的能力,但是却得到了其他虎鲸的照顾,在之后的七年间被再次观测到。虎鲸群中的族长是年长的 雌性 虎鲸担当,最老的族长年龄可达 105岁 !

图注:浮出海面的残疾虎鲸(左一),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失去了背鳍和右侧胸鳍却依然 健康 生活的虎鲸,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科学家观测到一头失去孩子的雌性虎鲸,其驮着失去孩子的尸体四天四夜没有放弃,图片来自网络

无论是大象,还是虎鲸,这两类动物不仅仅拥高 智慧 和 自我认知 能力,而且有着稳定复杂族群组织,大象和虎鲸的 社会 都是 母系氏族 ,雌性在群体中的地位非常高,子女会长时间甚至一生跟随 母亲 ,因此母亲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 非常牢固 的。在这种情况下,更可能发展出后代对群体中的老年成员(不仅仅只是自己的母亲,也包括其他老年个体)的 照顾行为 。。

除了我们人类,动物界中也存在着养老的行为,这种行为代表的不仅仅是极高的智慧,而且还包含于其他动物心智之中的深厚而复杂的感情。

首先呢,很多动物出生之后,一旦有了生存能力,就会离开父母身边,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一起生活,动物之间的血缘纽带,远不如人来的深厚。且不说独居动物可能出生不久就与父母分离,即便是群居动物,也不一定就是以家庭为单位,族群的规模啦结构啦,都可能会发生变化的。

如果是独居动物,在年老之后无法捕猎,难以逃脱天敌追捕,基本上就等于一只脚踏进坟墓了,很快就会死去。那如果是群居动物,年老之后对于整个族群来说,其实也没有什么价值了。

这个时候,一些族群当中的年迈动物会主动或者被迫离开族群——比如比如说狮子,会把年迈的狮子逐出狮群。

有一些族群也会对生存能力低的年迈动物进行照顾,分一些捕猎的食物之类的,但也是同伴,而不是子女来照顾它们。

至于民间传说当中的“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虽然感人,但都只是寓言而已,至今没有被科学证实……
相关问答
动物为什么要养育后代呢?当猫老了小猫会照顾吗?
1个回答2024-01-27 06:51
照顾毛线。不过母猫刚生下小猫2个月之内是非常非常非常亲的。我看着比人类都亲。 我经历过3窝。 我家养过一只母猫。 送你几张图片
用一成语形容只顾养儿育女却不顾父母
1个回答2024-02-27 08:16
鹤立鸡群hè lì jī qūn [释义] 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语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嵇绍)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正音...
全文
1到2周岁的小孩子,如果放到外婆家,让外婆帮忙照顾孩子,一个月给外婆他们多少养育孩子的钱比较合适?
1个回答2024-01-27 11:07
按照你们的经济状况来看。 如果你们挣钱很少就拿300左右。钱多一点可往上提
作为保育员如何照顾好孩子
1个回答2024-02-08 20:35
要爱孩子,牢记自己的责任,把孩子安全放第一位。 1、首先一定要热爱保育工作。在工作中应当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而爱孩子则是做好一个优秀保育员的必要前提。要把为了孩子的一切作为自己工作中永恒不变的主...
全文
贝尔安亲托育是怎样照顾小孩的?
1个回答2024-03-01 23:34
我家的孩子年龄也很小,我们小区的孩子都陆陆续续的也去了这家托管教育班,我家孩子也是回来跟我说要去贝尔安亲上课,说很多同学都去了,后来去看了下,环境各方面确实都挺好的,他们是把课本上的课程做成动漫,老师...
全文
育儿师是专门照顾婴儿吗?
1个回答2024-03-17 12:36
是的。育儿师平时的基本工作有:1、负责小孩子的生活照料;2、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3、对孩子进行一些教zhi育包括动作技能、智力开发、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
照顾再生育案例
1个回答2024-01-23 01:10
第三章 生育调节 第十九条(二)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生育(含依法收养,下同)两个以内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 (三)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者离婚协议确定未成年子女随前配...
全文
保育员怎样照顾孩子?
1个回答2024-02-07 01:40
1、通过家访和细心观察,保育员在照顾体弱儿时,一定要先了解情况,再对症下药。 2、在活动中要及时发现孩子身体上的不适。对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离婚的宝妈靠自己自己照顾孩子打工养孩子
1个回答2024-02-04 14:20
这不行的 只要孩子的父亲还健在 就应该要求对方支付相应的抚养费 如果对方拒不支付 直流到当地人民法院起诉对方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