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蜂赴宴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

2024-01-08 05:13

1个回答

小蜜蜂赴宴第二段主要写了:除了写实验的具体做法外,还写了法布尔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及由此产生的想法。

小蜜蜂赴午时花和茉莉花的宴会的故事内容是:小蜜蜂接到午时花和紫茉莉的邀请,要它去它们家做客,在路上,小蜜蜂遇到了牵牛花、紫蔷薇和葵花,他们都热情地邀请小蜜蜂去家里做客,但小蜜蜂婉言谢绝了。

它响午午时花和紫茉莉一定在家里等它,小蜜蜂来到午时花家门口,但无论小蜜蜂怎么叫门,午时花都不开。小蜜蜂转身又去紫茉莉花的家,发现紫茉莉还在闷头睡大觉呢,小蜜蜂上前轻轻地推了推它,但紫茉莉还是不吭声,翻了个身,又呼呼地睡着了。

最后太阳公公早已经爬上了东山,小蜜蜂赶这赶那,累得够呛,连口甜水都没有喝上,它真有点像泄了气的皮球,心里很不是滋味。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icius,1787)是昆虫纲,蜜蜂属中小型的一种,常营巢于草丛或灌木丛中,故云南俗称之为小草蜂。

亚半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婆罗洲(印度尼西亚)、巴拉望(菲律宾)、沙特阿拉伯、阿曼东部、伊朗南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等地区,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北纬2640以南的广大地区,以及广西南部的龙州、上思等地(Hepburnand Sarah,2011)。

生物学习性

小蜜蜂栖息在海拔1900m以下,年平均温度在15~22℃的地区。常在草丛或灌木丛中筑巢,环境十分隐蔽。营造单一巢脾,宽15~35cm,高15~27cm,厚16~19.6mm,上部形成一近球状的巢顶,将树干包裹其内为贮蜜区,中下部为育虫区,3型巢房分化明显。

工蜂房位于中部,径2.7~3.1mm,深6.9~8.2mm;雄蜂房位于下部或两下侧,径4.2~4.8mm,深8.9~12.0mm;王台多造在下沿,长13.5~14.0mm,基部宽8.5~10.0mm。

相关问答
小蜜蜂赴宴第二段讲的什么
1个回答2023-11-06 10:21
小蜜蜂赴宴第二段讲的是小蜜蜂在宴会上的表现,其相关内容如下: 1、小蜜蜂穿着漂亮的礼服,戴着翅膀上的珠宝,飞到了宴会现场。它看到了许多蝴蝶、蜻蜓和其他昆虫,它们都在享受美食和音乐。小蜜蜂非常兴奋,...
全文
小蜜蜂赴宴第二段讲的什么
1个回答2023-11-30 06:45
小蜜蜂赴宴的场景。 小蜜蜂赴宴是一则寓言故事,第二段描述了小蜜蜂赴宴的场景。大公鸡报晓,百灵鸟唱歌,它们都表现出小蜜蜂勤劳的品质。而小蜜蜂在赴宴时很早就出发了,表现出它的喜悦心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
全文
小蜜蜂赴宴的启示
1个回答2023-12-27 06:12
蜜蜂是渺小的,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从来不被人们重视,可它却有着自己的行动规律和奋斗目标。它整日地忙碌着,辛勤地劳动着,哪里有花,它就出现在哪里,飞过去,又飞回来,默默地,一丝不苟地工作着,一直到死。这...
全文
小蜜蜂赴宴说明了小蜜蜂的什么性格
2个回答2023-11-19 03:07
通过《小蜜蜂赴宴》这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小蜜蜂有着勤劳好学、毅力坚韧、有责任感等积极的性格特点。首先在故事中,小蜜蜂通过勤劳努力,不停地采集花粉和蜜蜂,为了积累足够的蜜供冬季的存储,这充分说明了小...
全文
三国里什吗赴宴成语
1个回答2024-03-13 13:39
单刀赴会 出自《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释义: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荆州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
全文
赴宴文言文?
1个回答2024-02-15 07:20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
全文
古文《谢安赴宴》
1个回答2024-03-09 19:55
原文: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安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怍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
全文
请将小蜜蜂说的这段话改写成说明性语言?
1个回答2024-02-25 09:54
将课文白鹿第二至五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 白鹭是一种飞鸟,体型偏瘦,体长约60厘米,喙铁色,颈纤细,脚青色,腿修长,羽毛像雪一样洁白
童年被蜜蜂蛰的作文片段
1个回答2024-03-03 15:22
诗的语言 午后的风声 怎么能被形容成一轮皎洁 花的颜色又怎么会带着淡淡的离别 所谓由于的空气落笔后要怎么写 最后一直到你的微笑在我的面前满山遍野 亲爱的我这才开始对诗的语言有些了解
“吟诗赴宴”是什么典故
1个回答2024-02-17 02:49
“吟诗赴宴”是说苏轼年少时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打算设宴戏弄苏轼一番。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