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故事会中的传闻逸事和民间故事金库

2024-01-10 11:01

求《故事会》 2007年1月下里的民间故事金库曹善起的《钧瓷香炉》和 2007年2月下里的传闻逸事马凤文的《象棋案》的全文!! 如果有其它期《故事会》的传闻逸事和民间传说金库,也可以!!
1个回答
  《钧瓷香炉》
  清代顺治初年,济南城里小偷猖。
  獗,许多店铺连连被盗,官府多次派人缉拿,丝毫不见所获。这年腊月初三夜里,古玩老店“百宝斋”又被盗贼光顾,所有值钱的东西全被卷走,官府照例派人破案,仍是一无所获。眼看年关将近,有钱人个个惶恐,生怕再遭不测。
  这天午后,趵突泉北沟一家门楼旁边,有位身形干瘦的老人在晒太阳。他须发如银,面目俊朗,手中焐着一只紫色瓷制火炉,细眯着双眼,好不惬意。
  这时,门楼西边走来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一身破衣烂衫,形同乞丐,只见他东张西望,无意中瞧见老人手中的瓷炉,两眼不由放出光来:“我的娘哎,怎能拿这件东西取暖,真是糟蹋了宝贝!”原来,老人怀里的瓷炉是一只“茄皮紫”的钧瓷香炉。有道是“家有资产万贯,不抵钧瓷一片”,这可是无价之宝啊!
  汉子转身走近老人,跺跺脚说:“这么冷的天,您老用这只小火炉能管用吗?”老人抬抬眼皮:“管用,不信你试试?”
  那汉子接过火炉,并不焐手,却从袖中拿出一只半生不熟的土豆,说:“我还没吃饭呢,烤烤吃行吗?”不待老人答话,他就把土豆放在钧瓷香炉里,顺便打量起它来。
  只见这钧瓷香炉盘口直颈,兽耳衔环,釉面莹润,三足匀称,用手轻轻一抹,炉身便露出莹润的茄皮紫色,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汉子烤着土豆,有一搭没一搭的跟老人聊着。原来,老人祖上曾经三代为官,此为家传之物,过去用来烧香供佛,后来家道败落,撤了那座佛龛,只好用它来烤火。
  那汉子看土豆烤得差不多了,笑了笑说:“您老尝尝,又软又香!”
  老人摆摆手,刚要说“不”,就见汉子左手一抬,把那土豆“嗖”地塞入老人嘴里,然后抱着钧瓷香炉,飞也似的跑了。
  老人的嘴被土豆塞得满满当当,且被烫得眼泪直流,喊也不能喊,看又看不见,只能任由那汉子飞身越过几丈宽的水沟,一会儿就不见了人影。
  丢了家传宝贝,老人怎会善罢甘休?他决心在济南城明察暗访,一定要把钧瓷炉找回来!
  第二天,老人就到几条街上走了一趟,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线索,他又来到大明湖边“汇泉酒楼”,要了瓶“仲宫老烧”,选个角落自斟自饮起来。老人才喝了一半,发现有些不对劲,一摸口袋,身上多了不少银子,还有一些珠宝首饰。
  不一会,就见一位衣着光鲜的汉子跑过来,趴下就给老人磕头:“弟子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您老人家,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还是把那只‘银蚂蜂’还给我吧!”
  “哈哈”,老人一把揪下眉毛胡须,转眼变成一个眉目俊朗的中年人,“我已经等你多时,快把钧瓷香炉交出来!”
  这衣着光鲜的汉子,正是那天抢宝的乞丐。此人名叫崔天明,是济南“白虎帮”的掌门人,自小学得一手偷盗绝技,号称从来没有失手过。不料那天抢夺钧瓷香炉的时候,自己身上的“银蚂蜂”也不翼而飞。
  “银蚂蜂”长不过半寸,别在衣领暗处,别看毫不显眼,却是贼首的标志。凡济南城的大盗小偷,一旦瞧见这个东西,不论是否认识贼首,都要“进贡”。
  崔天明丢了这件宝贝,认定是老人所为,这才屈尊拜望老人,讨回“银蚂蜂”,并想借此机会结识这位同道高人。
  这位恢复了本来面目的“老人”,原来叫秦效良,是唐初名将秦琼的后代,自小在京城混事,很少回济南,今日来家探亲,打算结识几个朋友,没想头一日就遇上同行,便有意露了一手。秦效良招呼店小二又拿来一只酒杯,两人推杯换盏,转眼成了朋友。
  崔天明自然恭敬呈上钧瓷香炉,秦效良也小心翼翼摘下“银蚂蜂”,就在两人起身交换时,就听“呼啦啦”,进来七八名官府捕快,将他俩围了个结结实实。为首的大汉嘿嘿笑道:“人赃俱在,两位好汉有何话说?”
  捕快们给两人的眼睛蒙上黑布,像牵瞎狗一样匆匆走了。为了防止百姓们围观,他们专拣僻静小巷行走,可左拐右转,没有进入官府衙门,却来到一家剃头铺里。
  进了门,一个捕快把门关上,转身扯掉崔天明眼前的黑布。就见这崔天明扭扭脖子,活动活动了筋骨,竟仰天大笑起来:“姓秦的,就算你厉害,今天怕也没想到吧!”
  说话间,旁边的“捕快”们也脱掉公服,哄笑起来。原来他们都是崔天明的同伙,而这个剃头铺就是秘密窝点!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秦效良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让这个贼首给算计了,他冷笑着说:“你们这群毛贼,假扮官府公差抓我,这算什么本事,大爷我死也不服!”
  “哈哈,京城来的高手也不过如此,这下你认栽吧!”说着,崔天明让人抬来一只硕大的木箱,冲手下吩咐道:“把这个姓秦的家伙锁到里面,扔到大明湖里去喂王八,我看他服不服?”
  崔天明本想对手一定讨饶,果真那样,就放他一马,不料秦效良面不改色,一个纵身“腾”地跳进木箱。
  “有种,有种,不愧是秦琼的后代!”崔天明让人把秦效良锁好,又拿出那只钧瓷香炉和“银蚂蜂”反复把玩起来。这时一个喽提议:“今日护宝成功,咱们摆酒庆贺吧!”
  崔天明正有此意,便开心地笑了起来:“今日同兄弟们相聚,大家出力不小,不喝点儿好酒还行?‘汇泉酒楼’是咱得宝的福地,当然要喝他们酿制的‘仲宫老烧’,快去备酒菜。”
  不大一会儿,酒到菜齐,待众人坐下,崔天明得意地说:“今天捉了秦效良,又夺回了宝贝,兄弟们都放松一下,大家举杯畅饮,来个一醉方休!”
  这伙梁上君子果真喝得酩酊大醉,直到第二天日上三竿才慢慢醒来,他们睁眼一看,无不大惊失色,头上的发辫全都不翼而飞!包括剃头铺主人在内,一伙贼人全成了秃葫芦和尚。
  崔天明不由心惊胆战:没了头发将被官府视为大逆不道,这比小偷的罪名可大多了,他们一个个摸着脑门发呆:娘的,这到底是谁干的?
  这时,只听耳边一阵雷响:“想不到吧,诸位好汉怎么变成这副尊容?”秦效良笑嘻嘻地走了进来,一把掀开那个锁他的木箱:“瞧,你们的辫子在这里呢!”
  崔天明倒吸一口冷气,他心里十分清楚,能够轻松剃掉他们的发辫,同样能轻松要他们的脑袋!此时,他已知道自己远不是秦效良的对手,这才真的服了。不过他不明白,就凭那几斤老酒,何以会醉成这个样子?难道是有人在酒里做了手脚?可是,秦效良被锁在木箱子里面,谁又有这份能耐呢?
  就在崔天明纳闷的时候,却见一胖一瘦的两个人走来,他认出那胖子是“百宝斋”掌柜陈长凤,瘦子只是觉得面熟,想了半天才记起是“汇泉酒楼”的店小二。崔天明哪里知道,这个店小二也非一般人物,他正是秦效良从京城带来的高徒,两人就等着崔天明上钩呢!
  “百宝斋”丢失的东西,一件不少地从剃头铺里起获,而那只钧瓷香炉却被秦效良丢到一边。崔天明有些不解,遂探问道:“这样值钱的东西,怎么随便丢了呢?”
  秦效良不屑道:“这本来就是一件仿品,根本值不了几个铜钱!”说罢,捡起那个“钧瓷香炉”,对崔天明又说,“真正的钧瓷釉面颇厚,且有隐隐可见的兔丝纹与蟹爪纹,而这种仿品却没有。因你贪心太盛,哪里顾得上真假?就是知道有假,你们也会拿去骗人。记住:做人一不可贪心,二不可欺人,否则不得善终!”说罢,“砰”地一声,就把那只“钧瓷香炉”摔碎了。

  《象棋案》
  观棋审案
  这日,狄公狄仁杰正要拉参军洪
  亮对弈几局,忽听堂外鼓声大振,狄公让洪亮把击鼓人带上来一看,原来是城里杂技班老班主的大弟子马成。
  马成进得大堂就哭倒在地,说师父昨夜暴卒。狄公闻听此言心里一惊,这个杂技班在城里名气很响,狄公平时虽与这位老班主没有什么交往,但欣赏过他空中飞棋的绝活,老班主蒙着眼睛站在凳子上,把棋谱上的三十二颗棋子往空中一抛,然后两只脚在地上摆着的十几只凳子上来回穿梭,瞬间就将漫天散落的棋子又重新摆回棋谱。如此高手不幸辞世,狄公心里也不免怆然,不过算来老班主年纪已七十有余,辞世应该也在情理之中,大弟子为何要来报官呢?狄公觉得很奇怪:“莫非,你有隐情要告知本官?”
  马成哭道:“大人有所不知,师父生前曾留下遗嘱,百年之后杂技班由小的接管,可谁知昨晚师父突然离世,师弟们都说是因为小人等不及,遂起杀心害死了师父。小人真的是冤枉啊,小的只能求大人前往,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还小的一个清白。”
  狄公点点头,这案子应该接,于是带上洪亮和众衙役,跟着马成前往。
  老班主一生未娶,只收了三个弟子,老大便是马成,老二叫冯相,老三叫殷清。狄公到时,老二冯相和老三殷清正哭得伤心,见狄公来了,先是有点吃惊,随即哭得更甚,只求狄公快些将马成绳之以法,替恩师报仇。
  狄公安慰了他们几句,而后来到老班主遗体前吊唁。冯相哭道:“大人,师父肯定是被马成害死的,你看!”他一面说一面掰着师父的手给狄公看。狄公见老班主的两只手里各攥着一颗棋子,便伸手想把棋子拿来细看,没想棋子却被老班主攥得很紧,他用了很大力气才把这两颗棋子抠出来,只见是两颗“马”棋。狄公立刻联想到来报案的老班主的大弟子马成,难道这是老班主断气前的暗示?
  狄公于是便对老班主的遗体作了仔细勘验,发现疑点不少:按说如果老班主是被害致死的话,应该面相凄惨,可他脸上却不见丝毫痛苦之色;可如果是自然死亡吧,那又为何瞪着双眼?狄公沉吟着,把老班主的遗体侧转过来,发现他后脑上有一道不易察觉的伤痕。狄公抬起头来,朝四周打量了一眼,冷笑一声,立刻命衙役把马成带走。马成连连跺脚喊冤枉,狄公道:“是不是冤枉,你到大堂上再说。”随后便带着洪亮等一干人,带上马成离开了杂技班。
  摆棋问案
  回程路上,洪亮试探着问狄公:“老爷,难道您已从死者身上发现了蛛丝马迹,认定马成就是凶手?”狄公瞥了他一眼,说:“死者手中攥着两颗‘马’棋,我也推想过可能是死者的一个暗示,可如果真要暗示,一颗棋子就够了,为何要用两颗呢?”洪亮立即接口道:“所以老爷断定马成是冤枉的,故意押他回来,其实是保护他?”狄公点点头:“定是有人在栽赃马成,陷害马成之人也肯定在他的两个师弟中间。”
  两人一路说着话,回到府里。洪亮见狄公仍然双眉紧锁,知道他还在考虑杂技班主的事,便想拉他下盘棋稍微放松一下。谁知狄公看到洪亮摆好的棋盘,却突然击掌大喝一声:“此案可以告破矣!” 他附着洪亮的耳朵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当机立断又带着原班人马返回杂技班。
  二弟子冯相和三弟子殷清见狄公走了不到一个时辰又返回来,不觉有点意外。冯相上前问道:“大人,凶手不是带走了吗,您为何又回来了?”狄公呵呵一笑:“你们的大师兄是冤枉的,真凶还逍遥法外,我怎么能不回来?”冯相愣住了:“大人可真会开玩笑,师父死前已如此暗示,怎么说大师兄不是凶手呢?”
  狄公道:“但凡人死,攥紧的手会自然松开,可你们师父手里的两颗棋子攥得这么紧,足以说明这玩意儿是在他死后有人为制造假象故意塞在他手里的。”在场的众人大吃一惊,细细一想,狄公所言不无道理啊!
  冯相问:“大人,既然如此,何不当众把真凶找出来,也别冤枉了好人。”狄公不紧不慢故意道:“你们老三是哪一位啊?”站在一侧的殷清一怔,赶紧上前回话:“大人,小的正是。”狄公说:“大丈夫敢做敢当,你怎么就没有勇气站出来承认陷害大师兄的事呢?”殷清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强作笑颜道:“大人可真会拿小人开玩笑,师父死前又没攥着写‘殷’字的棋子,这事儿怎么就扯上我了呢?”众人也觉得奇怪。
  狄公冷笑一声,命人把棋盘拿过来,亲自布棋。当布到‘马’棋时,他在棋盘上一指点,众人立刻恍然大悟:这两颗‘马’棋,正好分别横排在“将”棋左右第三个位置,这不正暗示凶手就是四兄弟中排行老三的殷清吗?殷清顿时脸色灰白,一个耳光甩在二师兄冯相的脸上:“都是你出的馊主意!”
  据殷清交代,杀死师父的凶手应该是冯相,因为冯相早就准备不择手段搞掉马成了,而且他还答应,自己若做了班主,就把师父的一半财产分给殷清,条件当然是要殷清帮他一起把马成搞掉。昨天夜里,殷清刚睡下,冯相突然来敲门,说师父死了,殷清吓了一跳,冯相却不以为然,因为有约在先,殷清只好跟着冯相来到师父房间,冯相拿出两颗早就准备好的“马”字棋子,让殷清分别塞到师父的两只手里攥着,直到师父身子完全冷却下来才放手。殷清当时根本没想到冯相会给自己栽赃,看到“马”字就以为他要陷害的是马成。
  殷清刚说完这番话,冯相竟哈哈大笑起来:“荒唐,真是荒唐啊!三弟,你什么时候学会编笑话的本事了?”随后他脸一沉,转向狄公说:“大人,明明是三弟自己干的事,却偏偏赖到我的头上,大人您可要为我做主哪!”
  狄公沉吟着,说是要殷清拿出证据来。殷清傻眼了:冯相从来都是和自己口头有约,哪拿得出什么证据?狄公于是转向两人问道:“你们弟子几个都跟师父学得一手飞棋绝活,想来每人都有一副棋吧?”三个弟子个个点头,说他们因为怕手生,平时下棋从来都不用外人的,所以确实每人都有自己的棋子,而且棋盒还都是锁的。狄公微微一笑,便让三人把棋拿了来。
  只见殷清和马成各拿出一个精致的木盒,用钥匙打开,狄公一数,正好三十二颗棋子。而冯相却愣在了那里,迟迟不见动作,经再三催促,半晌才将木盒拿了来,打开一看,只有三十颗棋子,而缺的那两颗正是“马”。冯相只好跪地求饶,说出他欲借“马”字棋子来达到一箭双雕的阴谋真相。
  马成和殷清在一边听着,火冒三丈,真恨不得冲上去扇他几个大耳光:“你害我们也罢,你怎么能害死师父呢?”冯相哭着说:“大师兄,三师兄,我虽然想害你们,可我怎么有胆量去害师父呢?师父真不是我杀死的。昨天夜里,我听到师父房里一声闷响,便好奇地去看,只见师父这时候已经倒在了地上……”
  这话让马成和殷清如何信得?就在这个时候,狄公把他们两个拉住了。狄公开口道:“冯相行为固然可恶,不过要说真凶,确实不是他啊!”眼见曙光初露,却又出来一片迷雾,不仅是马成和殷清,在场的众人都大吃一惊,疑惑地看着狄公。
    凭棋断案
  狄公缓缓言道:“依本官之见,面容平静而双目圆睁,大多死于突然。是什么原因使死者突然身亡的呢?本官在勘验遗体的同时发现,室内木凳摆放错落有致,凳面上还留有死者的脚印。据此推断,死者极有可能是在温习飞棋绝活时不小心栽下来,后脑坠地而死。”
  狄公说到这里,让洪亮把老班主的遗体侧转过来,让众人细看。果然,在死者后脑处发现一处圆形塌陷,伤口周围还有零星碎屑,正是室内地上物屑。众人不由对狄公露出敬佩和景仰之色,冯相更是涕泪横流,感谢狄公断案如神,解了他的杀师冤屈。
  临离开杂技班之前,狄公将冯相和殷清好一顿教训,告诫他们师兄弟几个今后一定要精诚团结,将师父的绝技发扬光大,而不是互相算计。
  回衙路上,因为案子的水落石出,狄公颇为高兴。可跟在旁边的洪亮却闷闷不乐,狄公问其缘故,洪亮说:“老爷破此案为什么要绕个大弯子呢?如果让小的破,我第一个就抓冯相。”“喔?”狄公笑问原因。洪亮道:“死者左右手各握一个‘马’字棋,二‘马’不就是‘冯’吗?”狄公听罢哈哈大笑:“看来此案真是‘玄机’重重啊,那下一个案子就交给你喽!”
相关问答
求故事会中的传闻逸事和民间故事金库
1个回答2022-05-05 06:26
夸父逐日 八仙过海 嫦娥奔月 牛郎织女 精卫填海 叶公好龙 井底之蛙 天衣无缝 涸辙之鱼 女娲补天 买椟还珠
成语逸闻趣事的逸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20 15:42
逸闻的逸是:散失的意思 逸闻趣事:指世人不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重庆民间故事和逸闻
1个回答2023-11-17 15:12
  对不起,我只有民间故事   秀丽的五女峰   秀丽的五女峰,在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神奇而动人的故事。   自从七仙女下凡,惹怒了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将七仙女收回天宫以后,对宫中仙女更是严加看管,不准...
全文
逸闻趣事中的逸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12-20 12:35
"逸"在字典里的意思有4种,这里指散失,失传。
逸闻趣事的闻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3-28 06:06
逸闻趣事指世人不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逸闻趣事只能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谈资或者一时开心,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被新的逸闻趣事所替代。
逸闻趣事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8 23:56
解释: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出处: 语出《四库全书总目·地理三·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 语出《四库全书总目·地...
全文
逸闻趣事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7 08:25
解释: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斗肆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出处: 语出《四库全书总目·地理三·武林空闷轿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 语出罩做《四...
全文
有关诗人的逸闻趣事
1个回答2022-05-30 10:06
慢慢慢慢慢慢慢慢
外国作家的逸闻趣事
1个回答2024-05-21 15:46
。柴可夫斯基说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但后来梅克夫人因破产而停止了对他的资助,继而中断了友谊后,柴可夫斯基创作了著名的《悲怆交响曲》,他自己说他把“整个灵魂放到作品中去了”。同年11月6日,他与世长...
全文
民国名人逸事
1个回答2024-03-30 15:56
这是现代的北大特约教授 南柏 说的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