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敬悬梁的故事典故

2024-01-21 15:43

1个回答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大家不妨来看看我推送的孙敬悬梁的故事典故,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故事1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学习困倦时用锥子扎一下或瞌睡时头发被梁上的绳子扯一下,以去除困意。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故事2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故事3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

相关问答
孙敬悬梁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1-20 22:26
[hang oneself from a beam] 上吊 悬梁自尽 详细解释 (1). 《太平御览》 卷三六三引 《汉书》 :“ 孙敬 字 文寳 ,好学,晨夕 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
全文
读了孙敬悬梁的故事,你在什么想法
1个回答2024-03-04 17:33
人的成功的方式多种多样,认正刻苦是永远不变的:另一方面要寻找正确的方法,读书不是成才的唯一标准
“头悬梁”的孙敬后来有什么作为?
1个回答2024-02-04 14:31
人们常用“头悬梁,锥刺股”这个典故来赞扬刻苦学习的精神。这个典故中的“头悬梁”讲的就是一位河北人的事,他叫孙敬。 孙敬,字文宝,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
全文
跟孙敬悬梁一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5-03 22:44
苏秦刺股: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映雪读书:晋代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境贫寒,灯已无油,尝于冬月映雪读书。 凿壁偷光:出自西汉匡衡幼时凿 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名相的...
全文
孙敬悬梁中孙敬遇到了什么困难?
1个回答2024-03-17 00:45
孙敬是东汉时期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政治家。他聪明勤奋,年少时特别祥仔喜欢读书,天天读书到深夜,因为困倦常常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每次醒来之后都十分的懊悔。为了解决这个困难,他就找来一根绳子,把绳子的...
全文
孙敬悬梁中孙敬遇到了什么困难?
1个回答2024-05-11 21:58
孙敬是东汉时期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政治家。他聪明勤奋,年少时特别喜欢读书,天天读书到深夜,因为困倦常常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每次醒来之后都十分的懊悔。为了解决这个困难,他就找来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头拴...
全文
孙敬悬梁故事中孙敬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0 22:54
这是成语头悬梁的故弊让事,说的是东汉政治家孙敬,年轻时勤奋好学,读书不停的故事,为了防止自己读书犯困,从房梁上系根绳子困在头发上(古人的头发是不理发的,比较长),这样犯困打瞌睡时,一低头头发会被扯疼,...
全文
孙敬悬梁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1-04 17:51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
全文
悬梁刺股的孙敬
1个回答2024-03-01 14:53
《太平御览》中说他最后成为了当世大儒,成就不可谓不高。但是较郑玄、董仲舒等人来说,首先天赋上可能有差异,你刻苦可以超越平凡的人或一部分天才,但是与刻苦之处不下于你的天才还是会有差距。其次 我国两汉时期...
全文
孙敬悬梁的故事
2个回答2022-11-06 10:37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