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哲理的故事

2024-01-24 04:24

要长一点的,最后要说明道理
1个回答
禅宗故事十个



一、放下



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走到一处浅滩时,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由于她穿着丝绸的罗裾,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

“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师兄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

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

师弟跟在师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作声。晚上,住到寺院里后,他忍不住了,对师兄说:“我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

“呀!你说的是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挂在心上?”



二、还要我放下什么



唐代,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大意是:在禅修的道路上,我抛弃了一切,下一步怎么做?

赵州禅师答:“放下吧。”

严阳尊者说,已经两手空空,还要我“放下”什么?

赵州禅师指示他:“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来!”

严阳尊者听到这里,忽然有所领悟。



三、洗钵去



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早饭后,他来到赵州禅师身前,向他请教,“禅师,我刚刚开始寺院生活,请您指导我什么是禅?”

赵州问:“你吃粥了吗?”

僧人答:“吃粥了。”

赵州说:“那就洗钵去吧!”

在赵州禅师话语之中,这位僧人有所省悟。

赵州的“洗钵去”,指示参禅者要用心体会禅法的奥妙处,必须不离日常生活。这些日常的喝茶吃饭,与禅宗的精神没有丝毫的背离。



四、一切都在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独坐参禅,默然不语。师父看出其中玄机,微笑着领他走出寺门。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小河……

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在安祥打坐于半山坡上。

一休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过了一个下午,师父起身,没说一句话,打个手势,他把一休领回寺内。

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两扇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师父的旨意,独坐门外,思悟师父的意思。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连鸟语水声也不再明晰。

这时,师父在寺内朗声叫一休的名字。

一休推开寺门,走了进去。

师父问:“外面怎么样?”

“全黑了。”

“还有什么吗?”

“什么也没有了。”

“不”,师父说:“外面,清风、绿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一休忽然领悟了师父的苦心。



五、磨砖作镜



道一十二岁时到南岳衡山,拜怀让禅师为师,出家当了和尚。

一天,怀让禅师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

道一说:“我想成佛。”

怀让禅师拿起一块砖,在道一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

道一被这种噪音吵得不能入静,就问:“师父,您磨砖作什么呀?”

怀让禅师:“我磨砖作镜子啊。”

道一:“磨砖怎么能作镜子呢?”

怀让禅师:“磨砖不能作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

道一:“那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

怀让禅师:“这道理就好比有人驾车,如果车子不走了,你是打车呢?还是打牛!”

道一沉默,没有回答。

怀让禅师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所取舍,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了佛,如果你执着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道一听了怀让禅师的教诲,如饮醍醐,通身舒畅。



六、人生咸淡两由之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师因战事而滞留宁波七塔寺。

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来拜访。他看到弘一法师吃饭时,只有一道咸菜。

夏丏尊不忍地问:“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

夏丏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七、八风吹不动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祥师是至交,两人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东坡居士自觉修持有得,即撰诗一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诗成后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品赏,禅师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即叫书童带回。

苏东坡以为祥师一定是对自己的禅境大表赞赏,急忙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放屁。

这下东坡居士真是又惊又怒,即刻乘船过江找佛印理论。

船至金山寺,禅师早已在江边等候,苏东坡一见佛印立即怒气冲冲的说:“佛印,我们是知交道友,你即使不认同我的修行,我的诗,也不能骂人啊!”

禅师大笑说:“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苏东坡听后恍然而悟,惭愧不已。



八、佛法大意



白居易向鸟巢禅师请教:“佛法的大意是什么”

鸟巢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鼻孔里哼了一声,说:“这个,三岁的小孩也知道这样说。”

鸟巢禅师说:“虽然三岁的小孩也说得出,但未必八十的老翁能够做到。”

白居易心中服膺,便施礼退下了。



九、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菩萨的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

忽然,苏东坡问了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

佛印禅师:“念观世音菩萨。”

苏东坡:“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

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十、先把你的杯子空掉



有一天,一位在大学里教授禅学的教授来请教南隐禅师,什么是禅。

南隐禅师以茶相待。他将水注入来宾的杯中。杯子满了,南隐禅师好像没有发觉,他继续往杯子里注水。

望着茶水溢出杯来,满桌都是,教授忙着用纸巾拭水,并对南隐禅师说:“杯子满了,茶水已经漫出来了,禅师不要再倒了。”

南隐禅师停下来。

“你就像这杯子,”他微笑着说:“你的头脑里装满了你对禅的看法和想法,却来问我。如果你想让我说如何是禅,你得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来啊。”



--《我喜欢的十个禅宗故事》 作者:马明博
相关问答
问一个哲学问题 三个哲学问题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2 04:39
唯物三个终极问题 1.如何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关于宇宙的问题。 2.如何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并解决关于人类的问题。 3.如何更好的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关于人生的问题。 唯心三...
全文
哲学小故事及其哲理
1个回答2024-01-19 08:02
曾经很多次的想过自由这个问题 非常想做个自由的人 经历长时间的思考得出了一个近似可笑且肯定的答案 以前想法律是一个禁锢 它不能让人自由 因为它限制人的行为 后来知道自由不是没有道德 没有良心 只是...
全文
人生哲理和哲理故事的区别?
1个回答2024-02-29 02:38
人生哲理是人们的生活中蕴含的哲学道理,哲理故事是更加完美的人生哲理。
哲学家的儿子和哲学家的那个故事多少人知道
1个回答2024-02-15 21:06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气质高雅,因此成为很多女人的偶像。某天,一个女子来拜访他,她表达了爱慕之情后说:“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习惯性地回答说:“容我...
全文
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不同
1个回答2024-02-12 06:56
感兴复趣的话可以读一下制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 其中《三方思想情势简表》一篇,非常适合初学者大致了解东西方哲学的不同。 图片不清晰,单独打开了看 具体的不同读《西方哲学之情势...
全文
法家哲学的重要哲学家之思想
1个回答2024-02-03 20:01
法家哲学以韩非子为集大成者。在韩非子之前 一般说来荀子的思想已经充满了法治的精神 荀子可以说是儒与法的过渡性人物 唯其说仍保留对人性得以礼乐教化而于品德上有自我超升的可能性 并且推尊周孔 尚贤贵民...
全文
哲学 是什么?怎样才能思考到哲学?
1个回答2023-02-01 12:17
你去看苏菲的世界吧
哲学漫画要怎么画,要有哲理有什么故事可以画
1个回答2024-01-20 23:20
``姚非拉的 FLY博士'这个不太好找' 还有 吴淼的 野孝 在他的博客里就有··很赞 寂地的《MAY WAY》 一共四册 我买了全套 第一本最好 图文俱佳~ 以上是迹脊棚我看过的最好姿则...
全文
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不同
1个回答2024-02-15 00:11
"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主要是切入点不同。 东方哲学是先认识本质与核心,然后再去分别具体的事物。 西方哲学是,先去认识现象,然后分门别类的把它们一个一个定个概念,然后再去寻找现象中间蕴含的规...
全文
哲哲有生孩子吗
1个回答2024-02-16 09:25
孝端文皇后(1600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正宫皇后。生于万历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清太宗时为国君福晋,正宫皇后,居中...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