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爱午睡的幼儿个案分析

2024-01-26 19:27

1个回答

一个不爱午睡的幼儿个案分析如下:

观察时光:每次午睡时光。

观察记录:第一次与丙小朋接触,你肯定会觉得她是个特文静的小女孩,可从平时的观察与了解中发现她十分的活泼、调皮,精神劲特足。就拿每一天的午睡来说吧,她总是那个唯一睡不着的孩子。针对这种状况,我对她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循着声音寻过去,原先是丙小朋没睡着。

观察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之后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丙小朋掐我!”原先又是丙小朋在睡不着的时候惹事了。

观察分析:丙小朋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光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光睡不着。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构成良好睡眠习惯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丙小朋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故事,帮忙她睡眠。

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的游戏,如看书、做手工等。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等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光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构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关问答
幼儿个案分析幼儿不午睡兴奋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1-16 12:06
轻轻的唱点舒缓的歌曲 如果精神很亢奋,不如让他疯,累了自然要睡.但是不要给电视或者游戏之类的娱乐渠道.或者和他一起做运动出身汗也可以. 小孩子喜欢听故事,所以讲故事也是个好办法.至少能够...
全文
幼儿午睡起床慢怎么办,午睡起床幼儿穿以案例,幼儿
1个回答2024-02-24 11:02
孩子白天精神,晚上睡得踏实安稳,总的睡觉粗友量在八小时-10小时,不要过长也不要过短,就可以了,简单来说顺其自然岩粗槐就好,凳如不要关注过度。
幼儿午睡文案?
1个回答2024-01-05 04:04
午睡 小被子,已铺好,大家快来睡午觉,不说话,不吵闹,眼睛一闭睡着了。天天午睡身体好。
??幼儿园有些孩子不愿午睡,作为值班老师你怎么做???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1个回答2024-01-18 18:05
正确答案: ??午睡时间虽短,但对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保证孩子有充沛的精力去完成下午的活动,还能增强孩子的机体防护功能,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当有小朋友不愿睡午觉时,我不能盲目责备,...
全文
幼儿不午睡分析与措施
1个回答2023-11-23 05:05
幼儿不午睡分析与措施分析如下: 宝宝进入幼儿园后,肯定是要养成午睡的习惯,这不仅是园里的要求,也是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午睡对幼儿身心发展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提高注意力、帮助提高机体抵抗...
全文
幼儿不午睡分析与措施
1个回答2024-01-14 20:13
幼儿不午睡分析与措施分析如下: 宝宝进入幼儿园后,肯定是要养成午睡的习惯,这不仅是园里的要求,也是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午睡对幼儿身心发展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提高注意力、帮助提高机体抵抗...
全文
幼儿不午睡分析与措施
1个回答2023-12-11 22:10
幼儿不午睡分析与措施,相关内容如下: 一、分析原因: 身体状况: 幼儿可能因为身体不适或生病而不愿午睡。 环境因素: 可能是午睡环境不舒适或者有噪音等影响。 睡前活动: 幼儿在午睡前进行了激...
全文
幼师不能打孩子,那孩子打幼师怎么办? 中午午睡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就是不肯睡觉,还在
1个回答2024-01-29 18:47
现在幼儿园对于这样的孩子有个“权其退学”我见过。当然这得看你领导的。你要把这些汇报一下看看。
幼儿园里女儿没午睡,老师不给午点吃
1个回答2024-01-25 23:49
幼儿园的小朋友比较难受控制 这就是作为幼儿园老师的责任所在 而不是孩子不睡觉,老师就不给午点吃 我认为这样的老师不适任
幼儿园的儿童为什么到了中午一定要午睡?
1个回答2024-03-15 08:55
孩子的睡眠时间要比大人多,幼儿园实行午睡是更好的让孩子的大脑与身体都得到休息,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对成长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