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宽容为题关于三尺巷的故事

2024-02-18 08:45

1个回答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到回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得知,也相让三尺宅基地.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他三尺有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为了说明邻里人际关系远比死的砖瓦重要,宝贵的生命和时间远比无价值的喟叹和纷争重要,即使今日 争得了这三尺又如何?秦始皇当日修筑万里长城何等意气奋发,如今又何去何从呢?你们修墙修得过长城吗,长城今天还在呢,但 修墙的秦始皇又如何了呢? 退一步海阔天空,一个人一生中如果从来没有人注意过你、欣赏过你,生命将是一种悲哀。如果从来没有人与你磨擦过、 争吵过,对于你的生命来说也同样不完整。 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与我们的生命相比,那些小小的矛盾、小小的坎坷又算得了什么呢?对于永恒的时间来说是多么 得脆弱和不堪一击!我们何必把宝贵的生命,消耗在那些毫无价值的喟叹和纷争上呢? 时间验证真理~张氏故居,在今天六尺巷一带,当年宰相府第,已荡然不见痕迹,唯六尺巷的故事,仍在这块土地上流传, 象征着一种气度和胸襟,告诉我们要有坦荡的胸怀 ,给今人以启迪。
相关问答
八尺巷的典故 关于八尺巷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3-15 07:42
1、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因年代久远,没有什么强有力的证据,县令难以明断,公...
全文
与三尺巷有关的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3 00:50
说古代安徽桐城县有两家邻居因为盖房子发生矛盾!互不相让!其中一户就给家中在京城做丞相的亲戚去了一封信,希望得到他的支持。结果是:丞相回信说~~~~~~~~~让他三尺又何妨!意识就是叫他想开点!不要...
全文
三尺巷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17:08
清朝康熙时,安徽桐城出了个叫张英的,当上了宰相,邻居吴氏欲侵占他的宅边地,家人驰书北京,要张英凭官威压一压吴氏气焰。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
全文
三尺巷故事的意义?
1个回答2024-02-16 08:23
三尺巷也叫六尺巷。说的是清代开国状元秘书院大学士傅以渐开导家人礼让的真实故事。故事梗概为,家中因为与邻居有宅基纠纷,便与傅以渐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收到家人来书,傅以渐遂回一纸家书:"千里...
全文
五尺巷故事
1个回答2024-02-11 07:13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旧宅与吴家为邻,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
三尺巷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17 04:56
三尺巷又名六尺巷。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大学士,家中因为宅基纠纷,修书带备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收到家人来书,遂修一纸数知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
全文
三尺巷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2-23 03:07
清朝康熙年间,宰相张英的家人在家乡与邻居争地界,写信向张英求助。张英写了一首诗作答:“一纸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后,主动向邻居让了三尺。邻居见宰相度量大...
全文
八尺巷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29 06:12
应是六尺巷的典故。清朝安徽桐城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任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宅与吴家为邻,吴家建房为巷子打官司,家人写信给张英,要他出面干涉。张英回信,要家人让三尺,吴家深受感动,也出让三尺,...
全文
三尺巷的典故原文
1个回答2024-03-08 04:13
三尺巷的典故原文: 三尺巷又名六尺巷,相传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大学士,家中因为宅基地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人撑腰。收到家人来书,傅以渐遂修一纸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
全文
五尺巷故事
1个回答2024-03-16 10:03
(其实是六尺巷)补充楼上的回答:于是两家人闹起来,双方都不服气,张家人便修书给张英求助。张英写了一首诗作答:“一纸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后,主动向邻居让...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