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公改字的译文

2024-02-26 01:16

1个回答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而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王荆公(安石)(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京口与瓜州之间被一水(指长江)间隔开来,从瓜州到钟山仅隔着几座山岭。春风又使江南沿岸披上绿色新装,明月什么时候照耀我回到故乡? 苏州的(一位)读书人家里收藏原诗的草稿,初时写为又到江南岸,划圈删掉到字,并注明不好,改成过字,又划圈删去过字而改作入字。随后改为满字。像这样共选用十来个字,才确定为绿字。 黄鲁直(有一首)诗:南归的燕子,大略没有衔泥筑巢育雏的事了,高树上的蝉正在凭借一根枝条鸣叫。其中的 用字,初时用抱字,(后来)又改成占字,改成在字,改成带字,改成要字,直到改成用字,才定稿。(这是)我听钱伸仲大夫这么说的。 简析: 这则诗话,举了两个炼字的例子,介绍了两位诗人苦心孤诣的炼字故事,生动地说明了 着一字而境界全面的道理。如第一例,诗人选字构思分三个阶段,逐级升华。初用到、过、入三字,着眼于时令的变化,体现出了江南回春;待用满字,着眼于春深似海,体现出春意正浓;最后定用绿字,着眼于春的伟大生命力。春风作为春天的使者,把江南的草木都吹绿了。一个绿字把春到江南的生机勃勃的景象非常巧妙而又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可见诗人在艺术手法上,善于翻新出奇,富有独创性。这种注重垂炼字句,认真写作的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关问答
把荆公改字改成一个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7 11:28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
全文
翻译文言文《荆公改字》
1个回答2024-01-25 08:40
原文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①家藏其草②.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③圈去而改为“入”.旋④改为“...
全文
翻译文言文《荆公改字》?
1个回答2024-01-29 12:48
原文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①家藏其草②。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③圈去而改为“入”。旋④...
全文
荆公改字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14:49
王荆公(安石)(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京口与瓜州之间被一水(指长江)间隔开来,从瓜州到钟山仅隔着几座山岭。春风又使江南沿岸披上绿色新装,明月什么时候照耀我回到故乡? 苏州的(一位)读书人家里收藏原诗...
全文
荆公改字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1个回答2024-03-06 14:33
这种注重垂炼字句,认真写作的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荆公改字原文与译文?
1个回答2024-01-18 20:36
原文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
全文
谁有《荆公改字》的译文?
1个回答2024-01-24 13:44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
全文
文言文荆公改字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1-29 12:49
1. 翻译文言文《荆公改字》 原文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①家藏其草②。 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
全文
荆公改字的译文
1个回答2024-02-27 05:03
原文: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
全文
荆公改字的白话文
1个回答2024-03-05 15:52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