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的精神

2024-03-08 10:46

1个回答

情形介绍:
一、张仲景医学影响:《医学三字经》·< 附录阴阳识一字便可为医说>:天地间有理有数,理可胜数,则有学问之医,远近崇之,遂得以尽其活人之道。然仲景为医中之圣,尚未见许于当时,观《伤寒论》之序文可见,犹宣圣以素王老其身,天之意在万世,不在一时也。仲景之后,名贤辈出,类皆不得志于时,闭门着书,以为传道之计;此理数之可言而不可言者矣。
二、张仲景对医学生学医的愿望:《伤寒论·张仲景原序》:“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三、张仲景医学传世:《伤寒杂病论》已经失传。《伤寒论》是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金匮要略》是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匮要略》。
情形解析
“然仲景为医中之圣,尚未见许于当时”,从张仲景医学传世情形可知,深远的影响也在后世。如“天之意在万世,不在一时也。仲景之后,名贤辈出,类皆不得志于时,闭门着书,以为传道之计”。
情形讨论:
从《医学三字经》指出的“活人之道”一语道明确医学的重要性及用途,医是面对生死的事。坚守活人之道,是高尚的精神境界。
从张仲景对医学生的愿望是“多闻博识,知之次也。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坚持博识尚术,是高尚的精神境界。
从张仲景医学传世“《伤寒杂病论》已经失传;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成《伤寒论》;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匮要略》”这几点说明珍惜古书并且整理、发展、创新医学著作,是高尚的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坚守活人之道,坚持博识尚术,发展、创新医学著作,是张仲景治学精神,万望后生们谨守之。要明白医学是一种学说而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崇尚博识而防止“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对《道德经》《易经》《史记》《汉书》等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中医学说需要继续训诂、发展、创新,如张仲景在创新医著时参考过的《素问》《九卷》,其中还有很多学识是没有被开发出来的,且因《黄帝内经》在编著、流传过程中留下了许多通假字、错别字、脱简字、又经后世医家补编、重组等情形,又因解读方法还是源用旧制,其中有的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内经曲解,务必要继续进行整理、注明、论证等。因此建议大学本科毕业生们志愿转从医学者,进入医学院校重读大学之后参加医疗实践活动,且国家给予资助以推动中医学说的发展、创新。观汉代张仲景、明代朱丹溪、清朝薛生白等医学流派大家,除具备聪明资质都是具备了很丰富的中文知识的,是推动了中医学说的发展、创新的典范。

相关问答
仲景是谁
2个回答2022-09-12 10:50
张仲景是唐代的一个名医
张仲景是什么人
1个回答2023-02-13 01:36
医圣,学医的
小说主角名字张仲景
1个回答2023-04-14 11:40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10 06:55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1(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
全文
张仲景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2-20 14:25
张仲景名机,史称医圣。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寨村,另说河南南阳市)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公元150~154年),死于建安最后几年(约公元215~219年)。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
全文
张仲景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2-04 13:22
张仲景人物画像: 简介: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
全文
张仲景的儿子叫
1个回答2024-01-22 13:55
  张仲景的儿子叫什么,历史上没有记录在案,但有关他得子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   张仲景八十得子   东汉年间,在长沙任太守的张仲景八十高龄的时候,膝下没有儿子,早晚谈起这事,老两口总有点不美气。...
全文
张仲景是什么年代的什么人?
1个回答2022-07-19 05:19
东汉末年,被称为医圣
有关张仲景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2-13 10:59
张仲景 张仲景,东汉南郡涅阳(今河南邓县穰东镇,一说今南阳)人,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 张仲景从小嗜好医学,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 成为中国...
全文
张仲景的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个回答2024-02-20 20:34
张仲景的故事只有他在《伤寒论》中的自序,其他的都是杜撰的,他自小族人多死于伤寒,于是他发奋跟随名医学习后来青出于蓝,集纳内经、汤液经等名著和自己的实践写出伤寒论,劝导世人爱惜生命劝导医生以拯救苍生为...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