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相观人,以相取心,以心鉴人,以心识人,相法之法,善缘善心,达摩祖师之相法,相出如来,相非相也,相即是空,

2022-09-15 22:06

以相观人,以相取心,以心鉴人,以心识人,相法之法,善缘善心,达摩祖师之相法,相出如来,相非相也,相即是空,空即是相.
2个回答
初学佛子,于相学一道还是少碰为上。世人之相,本来虚幻,本来空寂,而凡夫执著不舍,故慈悲之心难生,无上菩提之心难发。若是体真达道者,了知空有不二,方能于相道有大用而又不妨碍于已。
相即是空,又为何以相观人,以相取心?
诸相非相,五蕴皆空,又何必鉴人、识人?
相关问答
名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最后取得成就的,励志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02 00:02
杂谈  “孔孟朱王”,朱熹和王阳明是与孔子孟子并列的人物。王阳明的王学是直接在批判朱熹的朱学基础上建立的。这似乎必须提及那个有名的“庭前格竹”的故事。据王阳明的《年谱》记载,他二十一岁时“一日思...
全文
名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最后取得成就的,励志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09 10:38
杂谈  “孔孟朱王”,朱熹和王阳明是与孔子孟子并列的人物。王阳明的王学是直接在批判朱熹的朱学基础上建立的。这似乎必须提及那个有名的“庭前格竹”的故事。据王阳明的《年谱》记载,他二十一岁时“一日思先儒...
全文
名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最后取得成就的,励志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4-08 07:11
朱熹“致知”思想中的“知”,或间接地从书本上读书穷理。朱熹的格物致知的途径包括直接地“接物”穷理,即人的良心。  现代人已经很难理解其中的一些词语了。这似乎必须提及那个有名的“庭前格竹”的故事,犹识也...
全文
达摩祖师传观后有什么感悟
1个回答2024-03-02 02:30
达摩祖师生于南印度,婆罗门种姓,传说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出家后从般若多罗大师。于南朝萧梁时期,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又北行至北魏,到处以禅法教人。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
全文
有关善于借鉴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20 01:28
现在仍提倡除弊纳谏做法,因为一个国家只有兴利除弊,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民族才能繁荣富强。
非善之善者也
1个回答2024-03-07 13:45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是非善恶观念
1个回答2022-12-27 01:20
善恶之分看你怎么想了。是恶,,你不计较的话,也可在你眼里是善,是善,可伤害你了,令你不满,也是恶
你所认为的是非善恶观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8-12 02:36
因人而异,或许你是跟说那句话的人有点共鸣,不过话说回来。对不对,还是取决于自己!
哲学之是非观,善恶观
1个回答2022-12-24 04:35
想随心所欲,为何要抛弃是非对错?随心所欲是想抛就抛,想要就要。超脱自我,这样的我还是我吗?我就是我,何必超脱,超脱以后还不是一样是我。做自己,已经足够了。
人非善不交 物非义不取
1个回答2023-01-15 18:51
你的: 人不善良不一定不交 不道德的钱也不一定不要 原句明明只有两重否定 你怎么弄出三重否定来了? 我觉得应该理解为: 不结交不善良的人 不接受不义之财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