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2022-10-01 12:46

大家写全一点啊,帮帮忙,谢谢
2个回答
有啊,霜是水汽形成的,就是由液态变成固态,当然是放热,所以放完热也就是霜形成之后就不冷了,也就是说形成霜之前冷。雪下得时候没有什么,下过之后溶化就是从固态变为液态再变为气态,也要吸热,所以当然冷啦。
这是从三态变化的角度来分析的。
霜和雾都是晴天的产物。因为天空无云,夜间地面散热很强,温度才能下降到零度以下,使贴近地面的水汽直接凝成白霜,所以凝霜之前是冷的。等到天亮日出,因为天空无云,太阳光很强,霜的水分很少,融解时并不需要大量热力,所以天气相当温暖。
雪是从高空落下来的,凝雪的时候,地面气温并不一定很冷。但是雪要融解成水,就须吸收大量的热力(一克的雪,融解成水所吸收的热量,等于把一克水的温度,从摄氏零度升到80度时所需要的热量)。这热量就从地面层空气中吸去,所以不等到雪融完,气温是不可能回升的。
相关问答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3个回答2023-01-22 18:51
答案: 题意应该是想让你这水的形态转换的热交换来回答。对于结霜,结霜前是气态,结霜后为固态,结霜是释放热量的,所以是霜前冷;而下雪,雪是固态,雪融化是液态,这个过程是吸热,所以说雪后寒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个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1个回答2023-01-25 11:44
有道理。下霜前热空气要结晶,雪后要化雪,吸收周围的热量。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有什么物理道理?
1个回答2022-11-21 16:10
水从固态变液态需要吸收大量热量,空气的温度当然低了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1个回答2022-11-21 16:10
霜和雾都是晴天的产物.因为天空无云,夜间地面散热很强,温度才能下降到零度以下,使贴近地面的水汽直接凝成白霜,所以凝霜之前是冷的.等到天亮日出,因为天空无云,太阳光很强,霜的水分很少,融解时并不需要大量...
全文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1个回答2022-11-14 07:55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水蒸气只有遇到0℃以下低温的环境才凝华,所以下霜之前,气温较低,故“霜前冷”; 下雪后,雪要熔化,熔化时需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导致气温的降低,使人觉得寒冷,故“...
全文
农谚说雾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有道理吗.为什么
2个回答2022-06-11 20:20
水从固态变液态需要吸收大量热量,空气的温度当然低了 霜和雾都是晴天的产物。因为天空无云,夜间地面散热很强,温度才能下降到零度以下,使贴近地面的水汽直接凝成白霜,所以凝霜之前是冷的。等到天亮日出,因为天...
全文
农谚说: 爽前冷,雪后寒. 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么?为什么?
2个回答2023-03-15 09:35
有道理,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水蒸气凝华说明气温很低,所以霜前一定很冷.雪后雪熔化吸热使气温下降,的以雪后一定寒冷.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请用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
1个回答2022-11-16 22:14
霜是近地表水汽凝华而成 凝华放热 所以霜前冷 雪熔化 升华成水蒸气吸热 所以雪后寒 所以 物理现象是 凝华放热 升华 熔化 吸热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请用物理说法回答
4个回答2022-09-27 11:28
有道理,因为下霜前吸收热量,霜后放热;下雪前放热,下雪后吸热。液体变成固体放热,固体变液体吸热;吸热寒,放热暖。
关于寒冷的谚语
1个回答2024-02-07 05:05
寒冷的谚语如下: 1、落雪勿冷,融雪冷。 2、雪落有晴天。 3、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 4、今年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5、小雪不起菜(白菜),就要受冻害。 6、大雪不冻,惊蛰不开。 7...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