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余杭区天堂儿歌

求 杭电(acm)的2018题 母牛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00:47
有一头母牛,它每年年初生一头小母牛。每头小母牛从第四个年头开始,每年年初也生一头小母牛。请编程实现在第n年的时候,共有多少头母牛?



定义几个变量 sum = 1;//最开始最老的母牛1头

num = 1;//每年增加的数量,从第一年开始增加1

后续n年增加的头数关系.

每四年一轮回就增加前一年num+1个数.

num1 = 1; sum = 2

num2 = 1; sum = 3

num3 = 1; sum = 4 //前三年num = 1;

num4 = 2; sum = 6 //第四年num++;num = 2依次类推如下:

num5 = 3; sum = 9

num6 = 4; sum = 13

num7 = 5; sum = 18

num8 = 6; sum = 24



主要循环表达

for(i=1;i<=n;i++)

{

sum+=num;

if(i%4==0)

num++;

}





希望对你有帮助
余杭名人
1个回答2024-03-16 16:57
张炳麟 又叫张太炎

还有沈括,《梦溪笔谈》的作者
余杭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
1个回答2024-05-03 08:43

关于余杭这个地名的由来,还要追溯到大禹时期,在一次南巡时,大禹曾经乘船路过这里,看到这里的风景后,连自己的余杭(就是船的意思)都不要了,立刻上岸,于是,这个地方就被后人叫做“余杭”。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境内置钱唐(含杭州城区)、余杭两县,属会稽郡(钱唐几经变更,到民国为杭县,余杭区系由原余杭县和杭县大州知部地域合并而成)。1961年3月,从临安县析出原余杭县境与钱塘联社合并。

4月,钱塘联社撤销,恢复县建制,定名余杭县,县治设临平镇。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彼时先属越,后属吴,后复属越,战国中期属楚。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境内置钱唐(含杭州城区)。

余杭两县,属会稽郡(钱唐几经变更,到民国为杭县,余杭区系由原余杭县和杭县大部地域合并而成)。西汉时,余杭、钱唐两县仍属会稽郡,钱唐为会稽郡西部都尉治。平帝元始四年(4年),改钱唐县为泉亭县。

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改余杭县为进睦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余杭、钱唐。民国元年(1912年)2月,废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与余杭县同属钱塘道。民国16年废道制。

实行省册悄消、县二级制,划杭县城区、运兆西湖、会堡、江干、皋塘、湖墅等地,建立杭州市。1961年3月,从临安县析出原余杭县境与钱塘联社合并,4月,钱塘联社撤销,恢复县建制,定名余杭县,县治设临平镇。

余杭教师待遇是杭州最高的
1个回答2024-02-23 00:17
余杭教师待遇是杭州最高是对的。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余杭地区经济发展好,重视教育事业,因此,余杭教师待遇是杭州最高是对的。
杭州市老余杭和新余杭怎么划分的
3个回答2022-12-26 15:42
老余杭就是原先的余杭镇,现在的余杭街道;
新余杭就是现在的临平街道、南苑街道、星桥街道、东湖街道组成。
想了解更多老余杭信息的可以关注 城西走廊网
弱弱的问一句,杭州的余杭塘路为什么叫余杭塘路? 又不在余杭区?
2个回答2023-02-08 12:45
早的时候,余杭塘河以北都是属于余杭区的,后来划归杭州,但地名还是保留的,就像三墩以前也是归属余杭区政府的,后来划归杭州了
余杭历史名人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5-02 08:55

【历史名人】  罗贯中: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今山西太原人。

相传他一生作过"十七史"演义,现存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其中代表作《三国演义》(简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罗 聘:清代著名画家,为江苏甘泉(今江都)人。

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

其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

其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

罗 存:画家,今河南开封人。

喜作小景山水画,极有韵致,时人评价他的画作,"披图便知登高望远,鱼鸟往还,浩然有江湖之思"。

罗 隐:唐代文学家,余杭人。

所作散文小品,笔锋犀利,鲁迅谓其所著〈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

罗 邺:唐代诗人,余杭人。

有"素有英姿,笔端超绝"之誉,号"诗中虎",为唐代"三罗"之一

老余杭打靶场
1个回答2024-03-04 15:44
以前听说过的,在娘娘山后面,上面有个小水库,长乐方向,以前去玩过
杭州余杭好玩的地方
1个回答2022-12-07 12:34
我觉得余杭好玩的地方比如说山沟沟景区,比如说径山花海,比如说良渚,比如说还有万达等等。
梁山伯是杭州余杭人吗?
1个回答2024-03-08 17:47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爱情绝唱。如果有人问你梁山伯和祝英台是哪里人,你会觉得这人有问题,梁山伯祝英台当然是南方人呗。近年来,古代名人之争日趋激烈,个中原由当然是以经济利益所驱动,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没幸免,梁祝究竟是哪里人,争议也越来越激烈。争夺梁祝祖籍的有: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济宁。山东济宁是最后杀入争夺的,但由于去年10月27日梁祝墓碑的出土,使济宁成为这场争夺的娇娇者。记者4月1日电话采访了济宁市梁祝文化研究会会长、济宁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樊存常。
济宁是梁祝传说之源
樊存常先生谈了四条证据:
第一,在济宁发现了年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翔实的梁祝墓碑。历史上,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此碑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时所立。据调查,目前全国已经发现的梁祝墓共有9处,而以微山县马坡乡梁祝墓、碑建立时间最早、文字记载梁祝故事最为翔实。碑文详细交代了梁祝故事的来源、时代背景和详细过程。祝员外“见世之有子读书者,往往至贵”,而自己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咨叹不已”。英台为解父忧,“冒为子弟“竟读书可振门风以谢亲忧。”梁祝同诣峄山先生授业,同窗三年衣不解。山伯“疾终于家,祝英台悲伤而死。”二人合葬的原因是“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以遂平生之愿,天理人情之正也。”整个故事没有神话色彩和艺术加工,就是民间发生的真实故事。
济宁微山梁祝碑的发现使国内其他地方的梁祝碑相形见绌。我们把微山县马坡乡梁祝碑与年代也较早的宁波鄞县的梁祝碑作一个比较。宁波鄞县梁祝碑立于明嘉靖丁未腊月(1547年)比济宁微山墓碑晚30余年;宁波鄞县梁祝碑只有“晋奉义妇冢”短短5个字,而济宁微山梁祝碑共836个字;宁波鄞县梁祝碑是鄞县知县徐立所立,而济宁微山梁祝碑是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为钦差大臣,二品官,官位显然更高。
第二,地方志记载了梁祝家住济宁的重要历史史料。据樊存常先生考证,在《邹县旧志汇编》、清《峄山志》、《峄山新志》都记载了梁祝在峄山读书的事情和历史遗址。如清康熙11年修《邹县志》记载:“梁山伯祝英台墓城西六十里吴桥地方,有碑。”峄山上有“梁祝读书洞”、“梁祝祠”等。
第三,梁祝的故事在济宁民间广泛流传。宋元之际,梁祝故事就被编为戏文、元曲,明清时期又有多种版本的传奇问世。在山东琴书,山头花鼓等民间艺术中,都有梁祝的故事,至今还有很多人会唱。比如,《梁祝下山》是山东琴书的看家唱段,其中就有“梁山伯祝英台就在红罗峄山念文章”、“二人死后合葬在马坡泗河沿上”的唱词。
第四,梁祝故居村庄尚在,家族后裔至今在济宁居住。据碑文记载,祝英台家居济宁九曲村。经查访得知,九曲村现位于泗河南岸,因泗河从兖州至此有九处弯曲而得名,今已演变成东九、西九两个村庄。祝氏家族因避水灾,后迁居济宁市任城区岔河村,此村95%的人口姓“祝”,村中人尊祝英台为其先祖,讳与马氏通婚,严禁村中演唱梁祝戏。梁氏族人原住在马坡附近村庄,距离九曲村不远。因此,当年梁祝二人赴峄山求学途中相遇,二人柳荫下驻足相会十分自然。
专家确认济宁梁祝文化中心地位
2003年10月27日,济宁梁祝墓碑出土。济宁方面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参加梁祝墓碑出土仪式。看看沉寂地下的梁祝墓记碑被缓缓抬出,专家们很激动,中国社会科学院梁祝文化研究知名专家贺学君女士激情万分,她说:“千年等一回,我终于等到了,能够参加今天的梁祝墓记碑出土仪式,我今生无怨无悔!”专家们一致认为,济宁作为梁祝文化的中心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济宁梁祝墓记碑出土是对梁祝文化研究的一大贡献。
人们儒家思想严重制约梁祝故事在北方传播
人们接受梁祝是南方人的说法,是由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广泛传播。据樊存常考证,“南方说”实质上经不起推敲。他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梁祝故事“南方说”,最早是根据明人徐树丕《识小录》记载:“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金楼子》是南朝的,但此书已经遗失,不知其具体内容,根本不能证明梁祝故事就发生在南方。唐代关于梁祝的记载很简略,宋代出现了梁祝故事发源于江苏宜兴的观点,这说明梁祝故事的发源地问题。在宋代就没有定论。到了明代,梁祝故事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关于故事发源地的争议更大,出现了梁祝籍贯在孔孟故里的济宁说、浙江的宁波说、江苏宜兴说等不同的版本。明代作家冯梦龙在《情史》和《古今不止说》中,梁祝的籍贯都不一样,前者说“梁家会稽,祝家上虞”。而后者则说梁祝为江苏人,祝英台为江苏宜兴人,这说明冯本人对于梁祝故事源于何处也不确定。�“北方说”之所以不广为人知,按照樊存常先生的分析,主要还是因为梁祝故事在北方尤其是山东的传播遭遇了很大的障碍。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儒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比较大,在封建社会,男女婚姻大事,要严格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梁祝私定终身大事的行为是违反礼教的,这种行为在孔孟故里更不便作宣传,甚至不准宣传。至今在祝英台的家乡,还不准说唱梁祝戏、放梁祝电影,梁祝、祝氏与马氏至今不通婚,就是这样一个明证。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