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钗黛全本小说

《红楼梦》中关于宝.黛.钗的经典情节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7 07:19
宝玉黛玉:宝黛初会 偷读"西厢" 欢喜冤家 宝玉被笞 黛玉葬花 紫鹃试玉 黛玉焚稿
钗:扑捉蝴蝶 大观园结社 呆雁故事
红楼梦里这首诗的作者是宝钗还是黛玉
1个回答2022-12-26 13:20
敢问是哪一首?
解读红楼梦中黛玉和宝钗的判词~`
1个回答2024-01-20 05:31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注释】 

    这一首即是写林黛玉和薛宝钗的。

    “可叹”句:说薛宝钗。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封建妇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娟,以此来比喻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



    堪怜咏絮才:说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咏絮才”,用晋代谢道蕴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蕴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道蕴的哥哥谢郎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蕴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赏(见《世说新语.言语》)。



    玉带林中挂:说林黛玉。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从册里的画“两株枯木(双木为林),木上悬着一圈玉带”看,可能又喻黛玉泪枯而死,宝玉为怀念她而弃绝一切世俗欲念(玉带象征贵族公子生活)为僧的意思。

    金簪雪里埋:说薛宝钗。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金簪比宝钗,本是光耀头面的首饰,竟埋没在寒冷的雪堆里,这是对薛宝钗婚后,特别是她在宝玉出家后,只能空闺独守的冷落处境的写照。



【评说】



    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女儿;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是叛逆者,一个是卫道者。有的人看见这首诗中同时写了林、薛二人,以为找到了“钗黛合一”的证据,这是错误的。矛盾着的双方既然互为依存,为什么不可以在一首诗中并提林薛这两个在思想倾向上彼此对立的人物,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抑扬褒贬呢?
求红楼同人文,不要黛玉和宝钗的
1个回答2023-08-20 11:06
一场春风刮过,万物重生。
《红楼梦》简述:钗黛和好。
1个回答2023-09-03 15:07
42回,黛玉行酒令时不慎说出《西厢记》中的诗词,升游洞宝钗事后特意找她单独指出,并加之淳淳教导,告诉她杂书的不好之处,语言婉转却又严厉。黛玉得到宝钗的开导,认为自己以磨基前误解了宝钗,她才是真心对自己好的人。此后吵枯二人关系和好,尽释前嫌。
男主穿越红楼黛玉哥哥娶了宝钗的小说
1个回答2023-05-09 10:56
红楼梦之琦梦仙缘
《红楼梦》中所谓的 钗黛合一 是还是不是呢?
1个回答2022-09-10 06:37
词是钗黛合一
,是因为她们并列十二金钗第一,她们的性格迥异,她们有不同的处世方式,待人道理,比起林黛玉的清高,薛宝钗更加懂得人情世故,更加世俗。林黛玉则是个性鲜明,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对于封建礼教她不轻易屈服,她的骨子里有另一股不同于常人的气质。如此不同的两人怎会是钗黛合一
该怎么看待宝黛钗的爱情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06:40
  [应前生,仙姝命见神瑛;叹心事,情缘终成虚化]



  小说开篇以神瑛侍者甘露救仙草,为报恩,绛珠仙子随神瑛侍者历劫凡尘,欲以一生之泪偿还为由,引出了现世之中的宝黛的命运重缝.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



  贾府初见,两人便有似曾相识之感,这既接应了前世之盟,有道出了二人日后耳鬓厮磨,心意相属的情感,然而,在多舛的现实中,他们这份纤尘不染的纯洁爱情又岂会圆满而终?



  前世绛珠仙子的还泪之说,神瑛侍者欲下凡造历幻缘之意,便以注定二人今世爱情的辛酸悲苦.



  现世中,宝黛二人小时日则同起同坐,夜则同止同息所成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情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发展成为亦真亦幻,不蓍热见烟火的精神之爱.宝玉不喜仕途的沽名浚誉与假意逢迎,黛玉伸知其意,从不劝戒宝玉读圣贤书,步仕途路.三十二回中,当湘云,袭人暗嘲黛玉之时,宝玉毫不避嫌的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吗?要是他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就和他生分了."足见他二人的心意相通,性情相投,然而也正是这种与当时当时封建社会入仕思想相冲突的观念产生,使得他们无不例外的成为众人眼中的叛逆者,自然会被仍处于强势地位的封建势力所摧毁,即便他们这种纯洁真挚的精神之恋是人们所向往的,却也总会碍于现实难以实现.



  再者,在贾府中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得有着强烈自尊心和自我保护意识的黛玉变的更加敏感多愁起来,贾母面前她时刻小心翼翼,生怕说出惹贾母不开心的话来,然而,她的率直'任自然地发展出了她的灵性",她才华横溢便使她难免有些恃才傲物,目下无尘的清高,因此她往往会说出一些令人脸上无光的尖酸刻薄,冷嘲热讽之语,从而使她不得人缘,背上了孤高自傲,难以接近之名,这在贾母,王夫人等封建家长心中便是乖僻,小性,不得她们欢心.



  她的身体自幼便体弱多病,第三回中,黛玉引癞头和尚之话:既舍不得她出家,若要病好,除非以后不见哭声,不见除她父母之外的外姓亲友,才能平安了此一生. 可见,步入外姓之家,忧郁敏感的黛玉,终会香消玉损,而她无依无靠,没落萧条的家势更不可能让她成为贾母心中宝玉之妻的理想人选.



  而且,作为封建家族之子的宝玉,虽然离经叛道,不屑功名利禄,鄙视仕途,但他毕竟受到了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他惧怕父亲贾政,可见他仍忌惮封建家长的权威,这便使得他在由家长指定的婚姻上的软弱和缺乏反抗.



  因此,综合黛玉的敏感多愁,兴酸刻薄,身体羸弱,家势败落,以及宝玉的软弱和缺乏抗争,便注定了他们二人的美好恋情将会步入绝境.



  所以,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黛玉纵然才华横溢,却也只能对着这份犹如水中只月的感情枉自嗟呀,黯然垂泪,耗损着生命的精魂直至散灭,而以"木石前盟"为今世主线的宝玉,在黛玉死后,也必然注定会道悟出家,回归前世!





  字多了点,你参考一下就好啦
《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都是谁呢?
2个回答2023-03-15 06:05
晴雯被红学家称为小黛玉,而袭人则被称为小宝钗,历来红学家们都说:”晴乃黛影,袭乃钗副”。不光是从王夫人的态度来看,而是曹雪芹本来就是这样安排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