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曹妃

大唐曹妃剧情介绍
1个回答2024-02-09 08:57
  《大唐曹妃》长篇历史小说,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大唐曹妃》一书的两位作者,正是秉承这一题旨,把有关曹妃的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置于曹妃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之下,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撰写了长篇小说,塑造出了曹妃这一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揭示出了这一形象所负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曹妃甸的由来
3个回答2024-01-04 00:42
曹妃甸的由来:相传当年唐太宗爱妃曹妃随军东征病殁,之后曹妃化作海神娘娘保佑着出海的人们免受风浪的吞噬,曹妃甸因此而得名。而相关的传说也广为流传,请看下文分晓。

评剧《曹妃甸传奇》则是滦南县文艺工作者自编、自演的一台古装故事剧,在民间流传的曹妃甸传说的基础上,经过大胆的艺术加工与创新,演绎了一段催人泪下的古代爱情传奇故事,同时也给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曹妃甸大港披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

剧中唐太宗以“万将军”名义自水路微服东巡,船行至渤海湾遭遇大风暴,幸得一女扮男装的“渔郎”曹娴儿引航停靠珍珠岛躲避风险。修复坏损船只时,曹娴儿用海产偏方治好了军卒的怪病。“万将军”对勇敢、聪慧、俊俏的曹娴儿萌生了爱意,曹娴儿也对“万将军”情有独钟。为了治好军卒们的夜盲症,“万将军”与曹娴儿乘船追寻海鳗鱼,捕捉海鳗鱼时,曹娴儿为救“万将军”身中蛰毒,不治而亡。为缅怀曹娴儿,“万将军”封其为贵妃,在珍珠岛上建了一座3层大殿,亲笔题名“曹妃甸”,并将珍珠岛更名为曹妃甸。剧情紧凑,情节生动,感人至深。

曹妃甸的由来

这个小岛本无名。唐朝初年,唐王李世民跨海征东,得胜还朝。唐王下令船只沿海岸浅水而行,尽情玩乐。

随军东征的有个妃子叫曹娴,姿容秀丽,不但能歌善舞,而且会吟诗作画。她见唐王几年鞍马劳顿,今又要度海西归,就百般体贴唐王。离开高丽后,一路上伴着唐王赋诗、对弈,早晚侍侯,唐工非常宠幸她。由于曹妃体质虚弱,船行至滦南县海域,竟身染重病。经随军太医调治,仍呕吐不止。船行经这个小岛唐王命龙舟拢岸,扶曹妃上岛治疗。曹妃病情日趋严重,后竟死在岛上,李世民痛失爱妃,遂下旨在岛上建三层大甸,塑曹妃像,赐名曹妃殿。从此,渔民海客四时香火不断,小岛得名曹妃甸。
曹妃甸名字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1-06 16:38
1、曹妃甸又名“沙垒甸”。曹妃甸平潮时为一条黑沙淤积而成带状沙岛,地处渤海湾西北岸外缘,唐山滦南县南部海域中。据史料记载,曹妃甸岛方圆20公里,曾有居民常住,建有水井、渔铺。
2、曹妃殿的传说。相传唐朝时,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随军出征的还有一位李世民最为宠爱的妃子,名唤曹娴,她容貌绝美,天资聪慧,能歌善舞,甚得太宗喜爱,但不幸的事,柔弱的曹妃不堪行军征战之苦,在途中身染重病,不幸离世。太宗悲痛不已,途径这座小岛,无奈之下,只得将曹妃葬于此,下旨在岛上建造大殿,并赐名为曹妃殿,用以纪念他心爱的妃子。曹妃也被当地人供成海神,祈求保佑出海平安,最终这座小岛也因此得名为曹妃甸。
3、关于曹妃的另一个故事。相传,李世民在追赶叛军之时,病倒于船上,在一位善良的曹姓渔家女的精心照料下,病情很快得到了好转,太宗皇帝也对这位女子产生了好感,并向她许诺,待他平定叛军,便封她为妃。后来,太宗已然忘了当年的承诺。但这位曹姓女子却一直在岛上等待,最终遗憾地死在岛上,为了纪念这个善良美丽的女子,这个小岛也就被人称为曹妃甸。
4、曹妃甸美丽传说为其带来神秘色彩。在史料记载中,虽有太宗经过幽州,但并没有明确肯定的证据证明太宗在唐山境内驻扎过。所以这些传说无法得到证实,应该是当地人相传杜撰而来,无论历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样,这样的美丽传说终究给这座城市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好的色彩,为唐山人民的善良传唱一曲生动的歌谣。
曹妃甸的来历
2个回答2024-01-03 19:32
据说以前有个姓曹的妃子,死在了曹妃甸,人们在岛上就建了个庙来祭奠。后来海水上涨把小岛给淹了,最近人工填岛填出了个曹妃甸。
曹植为啥娶崔妃?
1个回答2022-12-13 08:30
那里下裁亲聆?
艺术家曹炭老师、小时候经常在收音机里听曹老师说评书
1个回答2024-03-01 10:21
曹灿老师吧,从20世纪50年代起涉足广播领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中为孩子播讲了几百个故事,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曹灿叔叔”这个特有的称号已被两代人所接受;在中央和地方广播电台播讲的长篇小说达三十余部。他善于运用自己的嗓音特点和演员职业特长把朗诵和传统评书结合起来,创造出自己的演播风格,他播讲小说亲切口语、节奏鲜明、拟人状物,绘声绘色。
对魏曹丕与曹植的对比评价?
1个回答2023-11-29 08:55
曹王与曹植系同胞兄弟。对于他俩在历史上的功与过及所起的作用,虽说都有一定的评价,但一旦将他俩加以对比,就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不外两种意见:一是抑植扬王,一是抑王扬植。古代如此,近代也是这徉。
如何评价曹可凡?
1个回答2023-02-21 00:45

<每日特别关注原创内容,禁止转载>右边可以关注!

罗晋和唐嫣宣布在一起的那刻,似乎就注定了两人的未来走势,而今天所说的这个话题,也间接印证了罗晋和唐嫣的珠联璧合!

喜欢罗晋是因为他身上有一种让人踏实的感觉,喜欢唐嫣是因为她身上有一种让人迷恋的味道!正如老话说的那样: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罗晋和唐嫣都是那种让人不会觉得沉浮的人,而这两人的牵手也证明了爱情是需要磨合的!

就比如罗晋参加《可凡倾听》的适合,曹可凡就曾夸赞唐嫣很细心,而且和罗晋的脾气和气质都很相似。而正是这种相似的品格和习惯,才让人觉得罗晋和唐嫣在一起是一种美好的象征!

而罗晋也在节目上大赞了唐嫣的品格,并且还爆料了许多唐嫣的生活细节。罗晋说唐嫣是一位非常细心的女孩,生怕我在节目上回答不了主持人的问题,一个劲的给我发短信告诉我有可能要问的问题!

虽然整个节目都是采访的罗晋,可是他却一直谈论着唐嫣的品格,甚至直言唐嫣的思维比自己都还要强!而当曹可凡问道罗晋为什么认定唐嫣的适合,罗晋的回答更是让人瞬间觉得很温暖:因为我觉得她就是我要找的那个人!

罗晋: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能够讲道理,很多时候我们说不要和女人讲道理,因为女人那儿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但是唐嫣不一样,她的条理和思维甚至我觉得比我更清楚,很多时候我觉得她的思维特别棒!而且生活中的唐嫣有太多的优点了,甚至有时候觉得能够娶到这样的女人真好!

曹可凡:我和唐嫣曾经也聊过,感觉你们真的很一样,都是那种让人很踏实的感觉!从你们之间相互的表述可以看出,你们彼此确实很在乎对方,或许这才是你们最值得珍惜的吧!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其实,两个人彼此看着对方的那一刻,就能看到眼神里爱情的深度!

若真的爱了,那份爱似甜似蜜!

曹禺的剧本《日出》的内容概要及点评
1个回答2024-02-24 09:25
  《日出》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日出》以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广的历史内容在曹禺剧作中居于领衔地位。剧本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的客厅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在艺术创作上,作者采用横断面的描写,力求写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特点,一切都像生活本身而不像“戏”。故事梗概   交际花陈白露受银行家潘月亭供养,整日与一群游手好闲的寄生虫相周旋,虽厌恶和鄙视周围的一切,但只能抱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昔日的恋人方达生试图拯救她,但她无力自拔。潘月亭投机股票失败,陈白露债台高筑,深感前途渺茫,终于服毒自杀。 主题思想   《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一、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市群丑的出色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有工于心计的银行家潘月亭、卑躬屈膝的李石清、俗不可耐的顾八奶奶、洋奴张乔治等。这些都市群丑聚在陈白露的寓所里寻欢作乐,而又尔虞我诈,充分暴露了被金钱扭曲了的畸形人性。   二、描绘“不足”者的备受欺凌。“小东西”被卖进妓院;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们善良、忠厚和倔强的品性。   剧本正是通过对都市群丑和下层被侮辱被剥夺者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图景,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的主题。 历史影响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一、《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戏剧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剧作的这些特点,是话剧创作成熟的标志。   二、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曹禺以前,多数剧本主要以阅读欣赏为主。曹禺的《雷雨》《日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   三、促进了大型多幕戏剧的发展。曹禺以前,现代剧作多数为独幕剧和中型戏剧。《雷雨》等剧作,都是大型戏剧,演出时间2、3小时,剧情比较复杂,反映的生活内容更丰富广泛。《雷雨》《日出》以后,现代大型戏剧创作多起来了。
曹文轩的人物评价?
1个回答2024-03-09 04:07

“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风车是潮湿的……世间万物都还是潮湿的。葵花穿过潮湿的空气,不一会儿,从头到脚都湿了。”这是著名作家曹文轩新作《青铜葵花》开头中的一段。  《青铜葵花》保持了曹文轩一贯追求纯净、唯美的个人风格,讲述了一个乡村男孩青铜与城市女孩葵花,在充满天灾人祸的岁月里,在农村乐观生活和从容应对洪水、蝗灾等苦难的故事。  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生活在城市中的7岁孤女葵花,来到了青铜这样一户农家,使他们成为了以兄妹相称的朋友,一起生活,一起长大。粗茶淡饭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用尽心力,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葵花能照相,他冒风雪站街头卖芦花鞋;为葵花夜读书,他点亮萤火虫南瓜灯;为葵花看马戏,他把妹妹驮在自己的肩膀上;为葵花补营养,他在水泊蹲守整天捕野鸭;为葵花在舞台上更夺目,他制作了能发出美丽、纯净、神秘而华贵光亮的冰项链。  而他们所在的村子里,也是一处和谐的家园。乡亲们都理解因哑巴而古怪的少年青铜,也都怜爱乖巧而聪敏的孤女葵花。  故事中,青铜葵花们会遭遇火灾、水灾、蝗灾的摧残,但他们仍在风雪、严寒、饥饿的折磨中挺立。在饥荒最危急的时候,村长集合村民高 唱雄壮的歌,号召大家“把腰杆挺直,挺成一棵树”以渡过难关。  灾难过后,葵花12岁那年,命运却又使她回到原来所在的城市。失去妹妹的痛苦使青铜仰天大叫,自从火灾后就再没能开口说过话的他突然从心底高喊出了一个名字——“葵花”!这喊声震动了所有人的心灵。  岁月维艰,爱弥珍贵,正是至爱成为支撑人们战胜苦难的力量。小说的主人公,便是青铜。火灾使他不再说话,在无言的成长中,他对人对事对生活对自然,心领神会,聪明绝顶。不聋却哑的残疾,更磨练了他正直善良、坚韧刚强、天真坦荡的品质和个性。这个独特形象,是作者以爱心和精心塑造的体现爱的典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