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大鼓赵五娘寻夫段少舫

赵五娘寻夫的事迹
1个回答2024-01-23 13:17
爵溪白沙湾有座弥陀寺,寺里塑着一黑衫白裙、蓬头散发女菩萨。女菩萨是咋来的呢?
  早年,有户人家,女的叫赵五娘,男的叫蔡伯喈。蔡伯喈上京赴考,家里穷得无分文。赵五娘向四亲六眷求拜借了银两,给伯喈上京赶考。
  蔡伯喈一去十年,没有信息。五娘伴着年迈阿公阿婆苦度光阴。这年,遇上灾荒,稻麦籽粒无收。五娘起早摸黑挖草根树皮填饥。阿公阿婆经不起饥饿折磨,抛下五娘去世。没钱埋葬公婆,五娘只好剪下自己的头发卖几个钱买了棺材;叫不起人工,五娘用手扒土挖坑埋葬了公婆。
  赵五娘孤身一人,无依无*,日夜思念丈夫。她叫人画了公婆画像,挟一顶雨伞,背一把琵琶,上穿黑衫,下着白裙,不管路有多远,到东京去寻找丈夫。
  赵五娘一路走,一路思念着丈夫。想到伤悲时,就捧起琵琶,弹了起来。越弹越伤悲,眼泪像滴谷子一样滴下来,连成一条线,变成一条岭。这条岭就是现在大徐的相思岭。
  走啊!走啊!赵五娘又到一个地方,只见前面山连着山,峰叠着峰,悬崖绝壁挡道,连飞禽走兽也要回头。五娘坐下来歇歇气,解下多日没洗的脚纱布,这解脚纱布的地方就叫下纱沙。五娘掸了掸脚纱布上尘土,刚巧一阵风,那长长的雪白的脚纱布随风飘去,轻轻地落在山当中。刹时,一条弯弯曲曲的白色小路出现面前。转了七个大弯,绕过八座山岗,一直伸向很远很远的小山湾。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七弯八岗。
  赵五娘顺着脚纱布变成的小路,过了七弯八岗,来到白沙湾,走进弥陀寺。把公婆画像挂在菩萨前面供桌上,跪在地上求菩萨保佑,找到丈夫。不一会,寺外“嘭嘭”响起铜锣声。寺里和尚说是一大官来了,叫五娘回避。等大官走了,赵五娘出来,一看画像没了。和尚讲:“画像被大官收去了。”还比划讲了大官相貌。五娘一听,叫出声来:“这是我夫蔡伯喈啊!”和尚大吃惊:“你别弄错了,这大官是东京赫赫有名的牛宰相女婿蔡状元,今日就去牛相府招亲的。”五娘忍着痛,咬着牙,跌跌撞撞朝和尚指点的方向追去。
  山高路窄,三寸金莲的赵五娘用伞当拐杖。奇怪,伞往地上一戳,岩头上便留下一个伞头印子。就是现在白沙湾的印伞岩。五娘追到一个陡峭的坎坡没路了。五娘用手挖洞,一脚一脚爬上去。手指挖破了,鲜血染红坎坡,人们就叫这地方为赤坎。
  赵五娘爬上坎坡,面前是茫茫荒野,哪里有丈夫的影子?五娘站在一块大青石上,天渐渐暗下来了,眼前模模糊糊现出一座城廊影子,不觉一阵心酸,叹道:“伯喈呀伯喈,你抛下爹娘妻子,独自去牛府招亲,良心何在!”五娘气极,脚一蹬,蹬得大青石陷地三尺,石头中央留下五娘三寸金莲的脚印。脚印下石头突然冒出一股青烟,托着赵五娘,慢慢升上天空。这天,正是八月初三。后人把送赵五娘上天的大青石称为升天石。
  赵五娘上天了,人们还时时刻刻思念她。后来,有人在弥陀寺塑了尊女菩萨,跟赵五娘活着时一模一样。每逢八月初三赵五娘升天日,来弥陀寺朝拜者成千上万直到现在依然如此。
赵五娘寻夫的事迹
1个回答2023-03-30 22:46
这不是真的故事
“赵五娘寻夫”的典故出在哪个县,哪个镇?
1个回答2024-01-13 21:11
赵五娘寻夫的典故出自浙江省象山县爵溪镇。
故事梗概如下;
爵溪白沙湾有座弥陀寺,寺里塑着一黑衫白裙、蓬头散发女菩萨。女菩萨是咋来的呢?

  早年,有户人家,女的叫赵五娘,男的叫蔡伯喈。蔡伯喈上京赴考,家里穷得无分文。赵五娘向四亲六眷求拜借了银两,给伯喈上京赶考。
  蔡伯喈一去十年,没有信息。五娘伴着年迈阿公阿婆苦度光阴。这年,遇上灾荒,稻麦籽粒无收。五娘起早摸黑挖草根树皮填饥。阿公阿婆经不起饥饿折磨,抛下五娘去世。没钱埋葬公婆,五娘只好剪下自己的头发卖几个钱买了棺材;叫不起人工,五娘用手扒土挖坑埋葬了公婆。
  赵五娘孤身一人,无依无靠,日夜思念丈夫。她叫人画了公婆画像,挟一顶雨伞,背一把琵琶,上穿黑衫,下着白裙,千里迢迢,到东京去寻找丈夫。
  赵五娘一路走,一路思念着丈夫。想到伤悲时,就捧起琵琶,弹了起来。越弹越伤悲,眼泪像珠子一样滴下来,连成一条线,变成一条岭。这条岭就是现在大徐的相思岭。
  走啊!走啊!赵五娘又到一个地方,只见前面山连着山,峰叠着峰,悬崖绝壁挡道,连飞禽走兽也要回头。五娘坐下来歇歇气,解下多日没洗的脚纱布,这解脚纱布的地方就叫下纱沙。五娘掸了掸脚纱布上尘土,刚巧一阵风,那长长的雪白的脚纱布随风飘去,轻轻地落在山当中。刹时,一条弯弯曲曲的白色小路出现面前。转了七个大弯,绕过八座山岗,一直伸向很远很远的小山湾。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七弯八岗。
  赵五娘顺着脚纱布变成的小路,过了七弯八岗,来到白沙湾,走进弥陀寺。把公婆画像挂在菩萨前面供桌上,跪在地上求菩萨保佑,找到丈夫。不一会,寺外“嘭嘭”响起铜锣声。寺里和尚说是一大官来了,叫五娘回避。等大官走了,赵五娘出来,一看画像没了。和尚讲:“画像被大官收去了。”还比划讲了大官相貌。五娘一听,叫出声来:“这是我夫蔡伯喈啊!”和尚大吃惊:“你别弄错了,这大官是东京赫赫有名的牛宰相女婿蔡状元,今日就去牛相府招亲的。”五娘忍着痛,咬着牙,跌跌撞撞朝和尚指点的方向追去。
  山高路窄,三寸金莲的赵五娘用伞当拐杖。奇怪,伞往地上一戳,岩头上便留下一个伞头印子。就是现在白沙湾的印伞岩。五娘追到一个陡峭的坎坡没路了。五娘用手挖洞,一脚一脚爬上去。手指挖破了,鲜血染红坎坡,人们就叫这地方为赤坎。
  赵五娘爬上坎坡,面前是茫茫荒野,哪里有丈夫的影子?五娘站在一块大青石上,天渐渐暗下来了,眼前模模糊糊现出一座城廊影子,不觉一阵心酸,叹道:“伯喈呀伯喈,你抛下爹娘妻子,独自去牛府招亲,良心何在!”五娘气极,脚一蹬,蹬得大青石陷地三尺,石头中央留下五娘三寸金莲的脚印。脚印下石头突然冒出一股青烟,托着赵五娘,慢慢升上天空。这天,正是八月初三。后人把送赵五娘上天的大青石称为升天石。
  赵五娘上天了,人们还时时刻刻思念她。后来,有人在弥陀寺塑了尊女菩萨,跟赵五娘活着时一模一样。每逢八月初三赵五娘升天日,来弥陀寺朝拜者成千上万直到现在依然如此。
王少舫是怎么死的
1个回答2024-02-07 03:03
王少舫
黄梅戏小生。江苏南京人,祖籍河北。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加入中国。
他原为京剧演员,抗战初期,所在的京剧班与丁老六的黄梅调班同台演出,各演半场,故也演黄梅戏,直至1950年,才正式改唱黄梅戏,参加了丁永泉父子和潘泽海父女所在的民众剧团。1952年应上海之邀,与潘璟琍合演《天仙配》中《路遇》一折。1953年,随同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赴朝鲜慰问演出,归来不久,被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1955年与严风英合拍第一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

王少舫是生行的代表人物,其唱腔吸收了京剧的唱法,行腔吐字均有独到之处,韵味无穷,为后人争相摹唱。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宝莲灯》、《白蛇传》、《天仙配》、《女驸马》、《韩宝英》、《无事生非》等。《陈州怨》的包拯属净行,王少舫与编曲共同设计出一套花脸唱腔,填补了黄梅戏没有花脸唱腔这一项空白。

诞辰:1920年8月30日,农历庚申年七月十七日

逝世:1986年,农历丙寅年
河豚之死文言文,河豚一生能鼓多少次气,河豚怎么鼓
1个回答2024-03-06 02:43
河豚之死
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直立.)鬣(指鱼的鳍.),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飞鸢(读音yuān.老鹰.)过而攫之,磔(读音zhé .裂.)其腹而食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
翻译:河里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豚,在桥墩之间游动,撞到桥的柱子,不知道离开桥远点.恼怒那柱子撞了自己,张开面颊立起鱼鳍,(因恼怒而)吸了一肚子的气浮在水面上,很久不动.非过的老鹰抓住了它,撕裂鱼腹把它吃了.喜欢游却不知道停,因为游而碰到东西,不知道自己的过错,错误地发泄自己的愤怒,以至于被撕裂肚腹而死,多么可悲啊!
王少舫简介,王少舫黄梅戏唱段欣赏
1个回答2023-11-20 02:53
  现如今有许多新诞生的黄梅戏代表人物,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如今的在表演或唱功上超越了前辈但是,有的确实经典难再复在黄梅戏文化中王少舫就是个不可超越的经典,下面就随我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生平吧。

  黄梅戏小生。江苏南京人,祖籍河北。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加入党。

  他原为京剧演员,抗战初期,所在的京剧班与丁老六的黄梅调班同台演出,各演半场,故也演黄梅戏,直至1950年,才正式改唱黄梅戏,参加了丁永泉父子和潘泽海父女所在的民众剧团。1952年应上海之邀,与严凤英合演《天仙配》中《路遇》一折。1953年,随同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赴朝鲜慰问演出,归来不久,被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1955年与严风英合拍第一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

  王少舫是生行的代表人物,其唱腔吸收了京剧的唱法,行腔吐字均有独到之处,韵味无穷,为后人争相摹唱。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宝莲灯》、《白蛇传》、《天仙配》、《女驸马》、《韩宝英》、《无事生非》等。《陈州怨》的包拯属净行,王少舫与编曲共同设计出一套花脸唱腔,填补了黄梅戏没有花脸唱腔这一项空白。

  1955年,电影《天仙配》的上映,是黄梅戏走向全国的一个高潮,“董永”王少舫、“七仙女”严凤英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天仙配》使王少舫成为家喻户晓的黄梅戏明星。然而,在成功的背后,为塑造好“董永”这一人物形象,王少舫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刚开始王少舫是按照演小生的方法去演“董永”,结果农民不象农民,小生不象小生,连自己也感到不可信。于是,他就思索回忆在农村演出结交的一些农民朋友,找到自己的感觉。同时在拍摄期间,他常常一大早就跑到院子里去抱树,抱了松,松了抱,疯疯癫癫。

  同事们问他为何抱树,他说槐树是大媒人,如今妻子离去,当然要找媒人要妻。他已经完全入戏了。他一连看了五场赵丹主演的电影,揣摩着赵丹的人物表情:悲伤、愤怒、喜悦……边看边学,出了电影院还在对着行人温习,吓得人家纷纷避让。

  王少舫在人物自传中写道:把董永演成一个不懂爱情的傻瓜是个误会,他忠厚老实而不傻气,善良而不愚笨,他之所以拒绝七仙女的爱情是因为怕她跟自己受苦。难道他不向往幸福的爱情生活?面对七仙女的大胆表白能无动于衷?从初遇拒绝七仙女的爱到苦苦挽留七仙女不愿她上天,看似矛盾,恰好反映了人物复杂的统一性格。由于把握了人物性格的基调,一个忠厚老实、淳朴勤劳向往美好生活的古代青年农民形象终于在银幕上站立起来了。“董永”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成为戏剧艺术中的一个典型形象。

  1956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赴京为“八大”演出,徐海东将军把王少舫、严凤英等人请到家里作客。徐海东对王少舫说:“我是苦娃子出身,也干过煤窑,也学唱过黄梅戏,《天仙配》可以从头唱到尾。是党挽救了我们。我的大半生是在安徽度过的,对安徽很有感情。我现在身体不行了,靠人民养活我,以后搞社会主义建设就靠你们了。”王少舫听到这里心里一热眼睛发红。徐的爱人看见了,说:“你跟同志们讲这些干什么?”徐海东严肃地说:“传统还是要讲的!”他指着身边的爱人对王、严等人说:“她就是七仙女,后来就配上我这个董永了!”

  严凤英在“文革”期间含冤而死,令王少舫痛心不已。王少舫曾说:“黄梅戏要发展,而严凤英已去世,担子更多地落到我头上。排练新剧目,培养新演员,改革旧唱腔,把黄梅戏搞上去,有多少事等着我去做。我认为,这就是对严凤英最好的纪念。”

  已是著名黄梅戏演员的马兰满怀深情地说:“王老对严凤英的怀念之情真令人感动,在辅导我们时,总是说“风英是这样演的,凤英是这样唱的,凤英是这样做的”……有时为了一个动作一句唱腔,王老对我们的要求相当固执,做不好,就不让我们休息。”

  王少舫多次对马兰、黄新德等一批黄梅新秀说:“严凤英走得太早了,她的去世是黄梅戏的一大损失,她的表演有许多独到之处,一只水袖、一个身段、一句唱腔,她都要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你们现在要好好学习严凤英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

  文人相轻,艺人相轻,在我们这有限的阅历里,还很少发现哪一位艺人对与自己艺术成就相等的同行作出这样坦诚而无私的评价。也很少发现哪一位艺人对自己的舞台伴侣怀有这样真挚的思念之情。

  1986年7月19日凌晨,王少舫走完了他艰难而精彩的人生旅途,终年67岁。少悦老怀芳名惊座舫轻帆正艺海乘风这是王少舫在武汉演出时,一位热心的观众送给他的楹联。

  【结束语】今天,每当我们从广播、电视里听到或看到王少舫和严凤英这一对黄梅戏艺术大师精湛的表演和音容笑貌时,我们可以告慰的是,他和严凤英以及老一辈黄梅戏艺术家未尽的事业已后继有人,马兰、黄新德、韩再芬等一批新秀已脱颖而出,黄梅戏已由地方小戏发展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已经走出了安徽,走出了中国……
关于何园主人何芷舫有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3-10 22:10

何园主人何芷舫,曾做过江汉关督、驻法公使。他的宅旁建有两座园,宅东的园原是余氏万石园,园中假山传为画家石涛所堆,后又称片石山房。宅之后就是何园。何园面积二十余亩,中间一道复廊将园分成两部分。

时有小舫往来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1-18 13:43
全句是: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翻译: 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绳头和细小的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 , 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
出自《游岳阳楼记》,作者【袁中道】(1570~1623)明代文学家。
画舫仙龙是寓言故事?
1个回答2024-02-13 02:50

画龙点睛是寓言故事。

1、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画龙点睛》、《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