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民族风背面分解

整个民族都有什么鼓
1个回答2022-09-23 12:45
中华民族的鼓类有
座墩形鼓
象脚鼓、长筒形鼓、瑶族长鼓,腰鼓、手鼓、雕龙大鼓、盘鼓、战鼓、朝鲜鼓、渔鼓、八角鼓、太平鼓、达卜、萨满鼓、锅形鼓纳格拉、缸鼓,又称
花盆
鼓,水鼓、龙鼓、民族鼓、雕龙大鼓、盘鼓、战鼓。
手鼓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1个回答2024-02-02 01:10

手鼓是新疆的乐器

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一种打击乐器。各地、各民族称谓不同,制法也稍有差别,其中

最为典型的维吾尔达卜。在中东和中亚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手鼓乐器。

其中“达卜”是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手鼓,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语称“纳格曼达

卜”或简称“达卜”。

鼓身扁平圆形或八角型,单面蒙羊皮或驴皮,框周围嵌有若干铜或铁制小铜钹,故名。直径20-

50厘米不等。历史悠久,四至六世纪敦煌北魏壁画中早已出现。

扩展资料:维吾尔族特色民族乐器

1、都塔尔

“都塔尔”的琴声浑厚、悠扬,是新疆维吾尔族钟情的传统弹弦乐器。它的名字来源于波斯语“dutar”,“都”意为“二”,“塔

2、弹布尔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历史悠久,形制古朴,音色优美,富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常用于独奏。汉文史籍中,有“丹不

3、艾捷克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维吾尔族民间。流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车和库车等地。

4、手鼓

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一种打击乐器。各地、各民族称谓不同,制法也稍有差别,其中最为典型的维吾尔达卜。在中东和中亚很多

5、热瓦普

热瓦普,又称热瓦甫、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毛拉·

6、弹布尔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历史悠久,形制古朴,音色优美,富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常用于独奏。汉文史籍中,有“丹不

7、手鼓

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一种打击乐器。各地、各民族称谓不同,制法也稍有差别,其中最为典型的维吾尔达卜。在中东和中亚很多

哪个少数民族拿大鼓
1个回答2024-02-18 08:19
羌族的羌笛
土家族的咚咚奎
哈萨克族的冬不拉
瑶族的芦笙
蒙古族的马头琴
壮族的田螺笛
侗族的侗笛
苗族的塞箫
马背上的民族是什么族
1个回答2024-03-02 02:57
马背上民族是蒙古族,蒙古人自幼就在马背上成长,马就是蒙古人的摇篮

马已深深地融入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之中。蒙古人以马为主题的赞美诗、寓言故事、警句格言、民间传说、民歌、音乐、美术、雕塑等,数之不尽。
什么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
1个回答2022-10-07 10:15
蒙古族
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正如蒙古族谚语所说的那样:歌是翅膀,马是伴当。无论外出放牧、搬迁转场、还是传递信息、探亲访友,甚至婚嫁等等,都要骑马去完成。
马背上的民族是哪个民族
2个回答2023-11-18 15:06
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蒙古族有一个特点,就是离不开马。他们的祖先曾骑着马四处征战,创造了英雄的业绩。他们劳动生产离不开马,行路离不开马,就连吃、住、娱乐都离不开马。蒙古族盛行的体育运动之一是赛马,歌唱的是骏马,跳的舞是《牧马舞》、《马刀舞》,连最有名的乐器也叫马头琴。因此,人们把蒙古族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民族大鼓简介
2个回答2022-05-28 20:21
管弦乐队中最大的鼓,直径近1米。由蒙上皮的木制框架构成。演奏时通常竖着放置,虽然可能有一面或两面鼓膜,但实际上只使用一面。大鼓由一个单鼓槌敲击,被称作大鼓槌,两面的头都可使用,头上包着羊毛或毡子。通常敲击时,是击鼓膜的中心与鼓边之间,击鼓的中心只是用于短促而快速的击奏(断奏)和特殊效果。尽管现代大鼓在交响乐队已广泛使用,但最初它只是和其他土耳其军乐队的打击乐器一起在18世纪晚期进入欧洲,19世纪中叶以前一般只用于模仿军乐队的音响效果。
拨浪鼓是哪个民族的?
1个回答2024-03-02 03:21
拨浪鼓并不是某一个地方所特有的,我国各地、各少数民族地区都出现过拨浪鼓。拨浪鼓流行于甘肃省卓尼,云南省中甸、维西、丽江,四川省盐源和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拨浪鼓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五大洲都有。
两面鼓是那个民族的
2个回答2023-12-25 17:50
两面鼓又叫双面鼓,是朝鲜族的传统打击乐器
哪个民族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
1个回答2024-01-10 23:42
蒙古人有马背民族之称。古代时期童叟均以马代步。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人熟识马性,通常采用粗放式牧马。蒙古马分几大系列,有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乌审马、三河马、科尔沁马等等。

内蒙古草原辽阔,牧草丰茂,很适宜养马。马好运动故食量大,胃小消化快边食边排便,一天多数时间都要不停地吃草。夏季天热蚊虫多,马在白天躲蚊虫、避酷暑,所以主要在夜间吃草抓膘。

蒙古人自幼就在马背上成长,马就是蒙古人的摇篮。蒙古人认为,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善解人意的牲畜。蒙古马性子烈、慓悍,对主人却十分忠诚。蒙古人视马为牧人的朋友,马以头为尊贵,蒙古人严禁打马头,不准辱骂马,不准两个人骑一匹马,秋天抓膘期不准骑马狂奔让马出汗。马倌、骑手要随身携带刮马汗板、马刷子,随时为骑乘的马刷洗身子、刮除马汗,为马舒筋活血、放松肌肉、消除疲劳,同时,这也是主人与马亲近、增强感情的途径。

马已深深地融入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之中。蒙古人以马为主题的赞美诗、寓言故事、警句格言、民间传说、民歌、音乐、美术、雕塑、数之不尽。蒙古人还有许多与马有关的节日,如:赛马节、马驹节、马奶节、神马节等。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奉养着一匹成吉思汗的神马温都根查干和两匹成吉思汗的白骏马。

近现代时期,中国的蒙古马无论在都市还是在牧区,都逐渐失去了生产生活、骑驭的作用,蒙古马的数量也在迅速减少。蒙古人意识到蒙古马已越来越少,社会上有识之士也开始建立各种有关蒙古马的组织,研究蒙古马、抢救蒙古马的工作正在内蒙古草原上开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