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民俗相声作文

天津民俗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4 05:48
首先,是在天津市内延续着和全国其他地方都有差异的一项婚礼风俗 即必须午时后 (中午12点以后)迎亲的人才能出发去接新娘 且最晚必须在太阳落下前将新娘娶进门 没(MO)了太阳才进门的 暗意为二婚,好像在其他地方却都是必须在上午迎新娘进门的 这一习俗曾经被外地人称之为天津一大怪 具体什么原因 这个到还真无从考证

还有就是 新郎新娘在大婚前一天开始就不可以再见面了 直到典礼前 新郎将新娘迎下花车 ,老人都说这之前见面会被认为不吉利哦 不过现在这种迷信基本么有喽~~

新婚前一晚 新郎家里一般会找来新郎的朋友 或亲戚中的男孩子们(据说好像必须是处男的吧) 到新房里住一晚 老例儿讲究叫“童男压床” 新人卧室的床上四角再放四个苹果 图个吉利平安 这个习俗有的人家还保留噢

呵呵( 我家哥哥上个月美其名曰 帮哥们儿 朋友忙 在人家结婚前一晚去新房住呢 汗~~ 说是去压床 其实一群大老爷们 跟打狼一样都去了 结果打了半宿牌 后半宿都睡的东倒西歪的 我晕~~)

再来说新娘家

自己家的姑娘马上就要到人家作媳妇了,新娘的母亲在大喜日子前一晚要给新娘梳头即“上头”并用两根细棉线叠着自下往上给新娘开脸, 还要准备4,6,8个双数倍数煮熟的红皮鸡蛋放进新娘随身的包里 (煮鸡蛋的习俗现在有的人家还是有的 但是开脸和上头 就很少见了哦 )



新婚当天 早上 新郎家大门前要张贴大红烫金的双喜字两对 新娘家门前同样,只是双喜变成了单喜字 同样向大家宣告喜讯

大喜之日 喜面是两家必定要准备的,用来招待四面八方赶过来贺喜的亲朋 一般的家里早分配好主厨打下手的各个角色从早上开始就要为中午这顿精致美味,

也有的人家会提前很久到外边饭店预订婚礼当天的这顿喜面。这配料丰富的打卤面条 第一炉面条出锅 还要分送给邻居朋友家里 以分享喜气图吉利(哎 说实话 也许我本人天生对吃的东西要求并不高 但是我觉得世界上最好吃的面恐怕就是参加婚礼时中午吃到的一碗喜面了吧 材料全味道好 寓意喜庆吉祥 呵呵 )

吃饱饱的 该接新娘喽

新郎家里负责接亲的 一般是新人的女性的长辈带着一众女性的同辈 人数没有太具体的安排 一般为单数 3.5.7.等等 加上娶进门的新娘 一起接回来的人数正好为双数 意味“去单回双” 接亲的准备好红色的包袱皮 内要包新娘的嫁衣 婚鞋 准备好的头花 双喜字花 红色的龙凤花等 这些是要新娘要穿戴的

还有苹果四枚 准备好到娘家接亲的同时 还要用包袱里的两个苹果换娘家的两个苹果带回婆家 准备妥当 浩浩荡荡的接亲队伍就出发了~
天津民俗
1个回答2023-12-18 02:57
天津快板、相声、天津时调、天津快书、话剧、跨鼓中幡、高跷、耍狮子等。1、天津快板:天津快板是5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曲种,这种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来表演,在形式上采用数来宝的数唱方式及快板书所用的节子板,同时配以天津时调中“数子”的曲调,用三弦伴奏,别具一格。

天津快板、相声、天津时调、天津快书、话剧、跨鼓中幡、高跷、耍狮子等。

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5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曲种,是由群众自发创造并发展起来的。这种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来表演,在形式上采用了数来宝的数唱方式及快板书所用的节子板,同时配以天津时调中"数子"的曲调,用三弦伴奏,别具一格。天津快板风格粗犷、爽朗、明快、幽默,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味。

相声

相声是一种历史较久、流传较广、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曲艺表演形式。尽管相声艺人供奉的祖师是汉代的东方朔,但这个曲种的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却是在清同光年间。早年北京有穷不怕(朱少文)、万人迷、李德锡等人在天桥鬻艺,为相声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天津时调

天津时调是天津独有的曲种,它产生于清末明初,1900年时已有专业艺人演唱。这个曲种唱腔包括靠山调、鸳鸯调、胶皮调等民间小调。专业艺人出现后,对这些民间小调进行了加工改造和创新,使之成为反映时代风貌、社会生活,并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个曲种,定名为天津时调。

跪求天津民俗
1个回答2022-06-10 12:15
不能托着下巴,因为会托灾,不能踩门槛。
正月不剃头 剃头死舅舅
天津有哪些民俗节日
2个回答2022-05-17 12:23
民俗我是知道不少,节日的话没几个,基本上全国主要的几个节天津都有。比较特殊的可能是二月二,我的同学们说他们基本不过这个节。剩下的话,就是中秋,春节,元宵,清明了。
天津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1个回答2022-06-03 06:38

杨柳青木版年画

泥人张彩塑

天津皇会

葛沽宝辇会

杨柳青民间佛道乐

林亭口高腿子高跷

北仓“虫八蜡庙小车会”

盐商文化影响下的天津民俗
1个回答2024-01-18 10:46
  清代诗人张船山(问陶)称誉天津“十里鱼盐新泽国。二分烟月小扬州”。前人多看重天津的水乡景色,即渔(次要的)盐(主要的)之利带来的风月繁华。这一点,天津与扬州也很相似。行销淮盐的商人与行销芦盐的商人,所创造的文化扭转与意蕴,在当时是颇为接近的。天津盐商文化对天津民风民情的改变,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疚,从天津民俗整体看,都很明显。

  天津屯本为军事建制。因此,民风?悍,造成遇事讲打讲闹的社会风气。而盐商如顺治时张霖、康雍间的查日乾(天行)、安歧(仪周),起造园林,延揽名士,换名话说,在天津,“引进文化”,成为一时风气。安歧“无声争之好,惟涉古今书画名迹”,“收藏之富,甲于海内”,不能不说是一个天津文化的建设者,范宽〈雪景寒林图〉,孙过庭〈书谱〉都是字氏家中物。盐商收藏名迹的风尚,在晚清“八大家”中李善人身上遗风犹存。李家珍藏宋元明珍本图籍多种,是旬清大藏书家之一。

  天津儒学始于明正统间。在明、清两代,不但有文学、武学,还有商学。商学的生员即来自商、灶(盐灶)两稽查,主要来自盐商,早期也由盐商承担经费。盐商积极兴学,既因本身富于财力,又因商、灶两稽查子弟可人科场,步入仕途。天津第一所学校(康熙五十八年)“三取书院”,早期经费全由长芦盐商支会。第二所“问津书院”。则由盐商查为义献产而设。天津河东盐索一带,从不讲读书习文,乾隆举人杨一昆(无怪)在此设“起凤楼书社”,使民风民情大为改观。而杨家即是盐商。天津一地,民风民俗由尚武而崇文,不能不承认盐商文化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就天津情况讲,有一条显而易见的规律:正畸而优则仕,仕而优则盐。遂闲堂张家行盐有了钱,儿孙都步篱仕途;无锡华氏(南华)北迁后,祖先业盐,后世出了内阁中丞华世奎。李叔同(弘一)之父李世珍(小楼),为同治进士,致仕后因办盐务成了巨富;杨一昆及其子杨恒占(进士)也是先仕而盐发家的。无论如何,科场功名,总是对文化的一种启动力。

  但盐商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用钱堆起来的,无论起造园林,收藏名迹,延揽名士,纵情诗酒,没有钱是办不到的。风月繁华的基石是白银。这说又影响天津的社会风气“俗尚奢华”。“八大家”中的盐商振德黄、长源杨、益德王、益照临张(海张五)、李善人,无不以挥霍性开支而闻名津沽。天津鼓楼东姚家也是盐商,而且姚丰年、姚承丰父子两世进士,财力不下“八大家”,但家风清正,生活简约,就不属八大家。从这一点看,盐商文化对天津风俗糜烂又有大关系。聘闺女讲究:“过嫁妆”,娶媳妇讲究“亮轿”,死人讲究“出大殡”,办会讲究“设摆”,把家中珍贵文物摆出去,实际是“摆阔”。由于金钱悖入悖出,因此天津又有“宝贵无三辈,清官不到头”的说法。杨一昆在〈天津论〉里说:“第一是走盐商,走久接(结)地方。一派纲总(盐商公会头目)更气象:水晶顶,海龙裳,大轿玻璃窗儿亮,跑如飞蝗,把运司(盐官)衙门上。店役八九个,围绕在轿旁,黑羔马褂是寻常。他(盐商)的来头可想。”这就是盐商的日常面貌和文化形象。

  盐商办文化事业并不单纯出于倾心文化艺术,主要还是附庸风雅。张霖、查莲坡皆能诗,但有几首为人传诵?天津诗人还是“独有清韵在梅花”,属于那家族累世清芬、佳仕途蹭蹬的梅成栋祖孙。清代天津也没有出现大书法家、大画家,更没有“金陵八家”、“吴门四子”画派。盐商中人对于艺术总是浮皮蹭痒、水过地皮湿,点到而已(盐商后裔另论)。这种创作风气,影响甚深。

   ––天津文化同行网
想在学校举办一个关于天津民俗展示的活动
1个回答2024-02-16 07:56
天津的民俗是植根与渔民文化的 我建议你去搜罗些民俗故事 例如活海图的故事 狗不理的由来 天津南市食品街的过去 租界文化——北滩十里洋场 然后把它们分版块列出 记住 有图就有真相 如果经费可以 可以去文化街买些泥人张之类的 然后在那里或滨江道等地方请个油茶面 龙嘴大铜壶 煎饼果子(这些都是原汁原味的天津物件)的师傅 到学校展示手艺 也可以让他做买卖 如果再可以的话 去二宫三宫寻个高跷队 舞狮队什么的 就是钱花大发了 我手里有个介绍天津的PPT 我自己做的 如果需要帮助的话 我会尽力的...
仿写充满津味的小片段,可以介绍天津民俗或是天津美食?
1个回答2024-01-22 04:40
仿写充满寂寞的小片段,当然是可以写这样的很多的了。
有关天津民俗的诗歌
1个回答2022-07-18 09:31
照“旁开”(当地的俗称指河蟹)
半夜里,跟着舅,稻田地里挖个坑.划个洋火点上灯,舅舅外甥儿照旁开(当地的一种捉河蟹的一种方法).忽然听见有声响,傻巴"旁开"(河蟹)爬来了,哗哗啦啦掉进沟。我和舅舅笑哈哈,提着灯笼回到家.锅里“旁开”蒸熟了,香味腾腾满屋子,人们馋的流哈拉子(当地土语:即口水).姥姥放下小桌子,舅舅拿出酒瓶子,姥爷切好姜片子,我赶紧抱出醋坛子。
傻大姐
傻大姐。爱搽粉。搽完粉就走出屋,石灰墙下等情郎。情郎没等来,来了卖药的老货郎。老货郎眼神儿差。看见傻大姐的脸,以为这是石灰墙,糨子(当地土语:即浆糊)刷在大姐脸,一张纸片贴脸上。上写着——调经丹、通络丸,买药请去松鹤堂。
天津民俗史家郭凤岐
1个回答2024-03-12 23:10
郭凤岐,笔名任茹,1942年 6月生,河北藁城人,南开大学中文系,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原秘书长,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编审,中国地方志协会原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原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原天津市艺术学会秘书长。
研究方向
  影视剧创作、电影艺术研究、 地方志编修、方志学研究、天津历史文化研究。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