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鼓骆派曲目

在天津什么地方能入道教正一派?
1个回答2022-09-21 20:15
天津静海的药王庙
津宝爵士鼓的声音
1个回答2024-04-09 02:45
津宝这个鼓声音实在差劲,但是嘛毕竟价格才1000多,它的做工还是很马马虎虎的,钉数不够,木材不好,镲片难听,军鼓太薄,水管支撑的桶鼓就声音别想调太好了,爵士鼓名牌里只有珍珠和BASIX使用水管支撑,你要觉得它实在难听的话,就换套鼓皮或是买个止音圈,底皮调松点,上皮粘点胶布什么的,这些都管点用,要不然声音太浑了。

是琴行给你推荐的津宝?

下次换鼓可别选津宝啦。

津宝就是给中国军乐团生产军鼓的,做爵士鼓根本就不行。

还有中国的派士镲片也一样,产品的质量虽说比津宝强点,但最好也不要买,你以后换镲片的话就换麦尔的,中国产的镲片真是越敲越难听。
天津人说打鼓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10-19 12:35
说打鼓的意思就是有些心虚、没把握啊。
西河大鼓在天津的名演员代表人物?
1个回答2024-02-18 06:55

陈凤云,著名西河大鼓演员。

代表作品《薛家将》《杨家将》主要成就西河大鼓长书演说师承左田凤、田荫亭。

她幼年拜左田凤为师学唱西河大鼓,后拜入田荫亭门下继续深造,她的表演感情真挚,演唱韵味醇厚,说表生动自然,是当代不可多得的一位说书大将。

赞美天津鼓楼的歌曲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5 14:15
答案:有以下几首赞美天津鼓楼的歌曲:
1.《天津鼓楼》:这首歌是由著名歌手李谷一演唱,歌曲旋宏纤乎律优美,表达了对天津鼓楼的赞美之情,歌词中也提到了天津鼓楼的历史文化背景。
2.《美丽天津》:这首歌是由天津歌唱家王铁军演唱,歌曲中唱到了天津的美丽风景和城市文化,其中也有提到天津鼓楼的景色和历史沉淀。
3.《鼓楼的钟声》:这首歌是由李谷一演唱,歌曲旋律悠扬,表达了竖裂对天津鼓楼的敬仰和赞美之情,歌词中也描绘了鼓楼的壮丽景象和悠久历史。
解释:以上这些歌曲都是以天津鼓楼为主题,表达了对它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天津鼓楼是天津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古蔽悉代城市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因此在文化、历史和艺术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拓展:除了这些歌曲外,还有一些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也表达了对天津鼓楼的赞美,比如著名小说家巴金的《家》,以及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天津鼓楼场景等。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天津鼓楼的赞美,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珍视和继承。
请举出刘白骆派京韵大鼓的创始人,及成名作。现在的刘白骆京韵大鼓谁唱的尖局!
2个回答2022-04-07 06:25
刘派 刘宝全 大西厢 战长沙 博望坡等等 再传弟子张秋萍 杨凤杰
白派 白云鹏 黛玉焚稿 宝玉探晴雯 孟姜女等等 第四代传人王莉
骆派 骆玉笙 剑阁闻铃 红梅阁 和氏璧等等 弟子陆倚琴 刘春爱 李光荣 冯欣蕊
天津大鼓的种类
2个回答2022-07-24 12:51
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乐亭大鼓、京东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胶东大鼓、安徽大鼓、上党大鼓、湖北大鼓、广西大鼓、河南坠子、温州鼓词等
京韵大鼓的流派名家
1个回答2024-03-23 18:28

京韵大鼓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誉为“鼓界大王”的刘宝全,与刘宝全齐名的还有白云鹏和张小轩(张筱轩),并形成刘派、白派、张派三大流派。刘宝全的学生白凤鸣,早期师承刘宝全的唱法。其长兄白凤岩曾任刘宝全的弦师,他根据白凤鸣嗓音较宽、较低的特点,吸收借鉴了白云鹏的演唱艺术,与白凤鸣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共同创造了苍凉悲壮“凡字腔”见长的“少白派”,并对后来天津“骆派”(骆玉笙)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民国初年,专门教唱京韵大鼓的名教师王文瑞等培养了一批女演员,民国三年(1914)后,北京天桥建立有女演员演唱大鼓的书馆,又名落子馆。民国五年(1916)后发展有环翠轩、藕香榭、振华园等近十家。最著名的演员(当时称鼓姬)有冯凤喜、于瑞凤、良小楼、白银宝、何金桂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在天桥德意轩、西城桃李园演唱的有李兰舫、吴大平、汪淑贞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北京培养成长的女演员小黑姑娘、小岚云、小映霞、阎秋霞等纷纷去天津演出,有的成名后在当地落户。
在天津以唱大鼓而出名的女艺人,还有更姑娘、富贵卿、汪金兰、林红玉、赵宝翠、张金环、桑鸿林、小彩舞等。

请介绍一下京韵大鼓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1个回答2024-03-30 23:04
京韵大鼓清末民初形成并流行于北京、天津地区。由当时的鼓书艺人刘宝全等把原用河北语音演唱的木板大 鼓改用北京语音演唱,广泛吸收京剧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间曲调创制新腔,并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乐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的京韵大鼓。京韵大鼓有以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为代表的“刘”、“白”、“张”三大流派。其中以刘宝全的艺术造诣最高,贡献最大,时人称其为“鼓界大王”,尊为一代宗师。继三大流派之后,又有白凤岩、白凤鸣兄弟创造的“少白派”。
京韵大鼓重歌唱,专唱短篇曲目。刘宝全擅唱金戈铁马的“三国”故事,如《长坂坡》、《赵云截江》、《草船借箭》等。白云鹏则擅唱《红楼梦》故事,如《祭晴雯》、《黛玉悲秋》、《宝玉娶亲》等。京韵大鼓除演唱有故事情节的曲目外,还演唱纯抒情的写景小段。如《丑末寅初》、《百山图》等。

《丑末寅初》是京韵大鼓历经几代艺人传唱不绝,脍炙人口的传统唱段。作品以极简练的笔触,形象地描述了在丑末寅初这一时辰里,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景况,犹如一幅生动古朴的画卷。它的腔调流畅,节奏活泼,短句大腔搭配巧妙。从悠扬婉转的唱腔中,使人们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
京韵大鼓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自本世纪20年代以后,女演员良小楼、章翠凤、骆玉笙、孙书筠、阎秋霞、小岚云等如雨后春笋般登上了京韵舞台,她们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的拓展,从而使京韵大鼓更受到广大听众的青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韵大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艺人成了人民的演员和艺术家,除演唱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外,还新编及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如《光荣的航行》、《珠峰红旗》、《急浪丹心》、《韩英见娘》、《白妞说书》等。同时,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年轻演员。有成就的如赵学义(白派)、杨凤杰(刘派)、刘春爱(骆派)、钟玉杰(刘派),他们已成为曲艺舞台上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京韵大鼓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