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散文集有声小说

散文|紫苏
1个回答2023-11-10 06:32
六月,或者七月,八月。总之,热。太阳明晃晃地挂在天空,你看不到它,却又无处不感到它的存在。外面的土路冒着烟,鸡们纷纷钻到树荫下,狗们更聪明,趴在屋里的水缸旁一动也不动。

奶奶在灶前烧菜。汗从她的额前、背上流下来。那灶是泥土砌成的,下面烧柴火,上面搁一口大铁锅。奶奶用这口铁锅做出各种各样的乡村美味。阴暗的灶房里,能清晰见到她忙碌的身影:一会儿转到案板前切菜,一会儿猫腰往灶膛里添加柴火,一会儿翻炒铁锅里的菜。然后,终于,奶奶吩咐我说:你去摘点紫苏叶来。

我很不情愿去。虽然待在灶房里也一样的热。可是你知道,日上当头,此时,外面的地上定能煎熟一个鸡蛋的。桃花庵的土路,有很多突出来的小石子,踩在上面,硌脚倒不必说(习惯了),最主要是晒得滚烫,隔着鞋子也烫脚。

但是不去不行。眼看着锅里的菜热气腾腾,香味飘散,就等着紫苏叶来调点味便立马出锅了。于是,我趿了一双拖鞋,飞一样跑向田埂。

如果你把紫苏想象成长在田埂上的娇嫩的蔬菜,那便错了。它顶多也只能算是野菜。那一畦一畦修理得整齐肥沃的土地是留给真正的庄稼的,比如豆角、茄子、辣椒,比如白萝卜、胡萝卜、葱蒜。轮也轮不到紫苏。它只能挤在满是杂草的角落,羡慕地看着这一切——当然,或许它一点儿也不羡慕别个,否则,那么多个春秋轮回,它怎么依然在老地方出现,从不肯挪个窝?没准儿它还是骄傲的,因为好歹它是靠自己打出了一片天地,稳稳地在广袤的天地里站住了脚跟。

它自个儿照顾自个儿,采日光,吸雨露,迎风霜,抗干旱……全靠它自己。没人会想起起它来,除了某些特殊时候。甚至没人愿意去看它一眼,因为它既没有蔬菜的青翠欲滴,小草的婀娜多姿,也没有花朵的姹紫嫣红。它太其貌不扬了。并且,它终究是有一股奇怪的味道。

但是紫苏“黏人”。你去那荒无人烟的山林里,找不到它。你去那山涧峡谷边,找不到它。你去城里那收拾得干净精致的公园花园里,找不到它。你得沿着人走过的路去找。这路,不是城里车水马龙之路,而是乡下人家的寂寂劳作之路。它似乎天生有一个灵敏的鼻子,闻到哪儿有人的味道,它便跟着去了。所以,你看,即使那里是新开的一个院子,来年不经意间,屋前屋后就会惊现一簇簇紫苏。它沿着乡村小径走,似乎这样便可以听得乡村人窃窃私语里暗藏的故事;它贴着墙角走,猪圈,鸡舍,房前,檐后,似乎在贪恋着这人世间的烟火气,不起眼的角落里,总会见到不起眼的它们。

有人喜欢狗,觉得它忠诚,其实,紫苏就是植物中的狗狗呀。

摘紫苏我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我知道它们藏在哪里。就比如现在,我知道家门口近的那些地方,都快被摘光了,远远地看去,只剩下些干枯的枝丫戳在空中,但我还知道田埂尽头那里有一大簇。我直奔而去。我知道,我不费吹灰之力便会得到一大把嫩嫩的紫苏叶,这样就赶得及奶奶炒菜用——小小年纪的我,似乎已经知道“走远路,干轻活”的道理了。

我跑向那一抹熟悉的紫色。一片片紫色的大叶子,和我一样耷头耷脑的。太阳像一个巨大的抽水器,快把它们身上的水分抽干了。我走过去,掐着尖儿摘,很快就摘了一大把。我顾不上多看它们一眼,转身往水井边上跑。井里的凉气让我和手里的紫苏叶一起有了点精神气。我顺手把它们放进水里洗起来。没想到,原本蔫了的叶子,这会儿全都一片片舒展过来,它们张开喉咙,咕咚咕咚地喝着这清凉的泉水,好不欢喜。

我跑回家,得到奶奶的赞美:去哪里摘了这么多,又肥又大又新鲜。我呵呵地笑着,没把心中的秘密说出来。

奶奶接过紫苏往砧板上一放,咔嚓几下就切成了紫苏末。然后,她把菜刀放平,另一只手把紫苏往刀面上推,最后,她将这一菜刀的紫苏末撒进了大大的铁锅里。大火仍然在烧着,奶奶挥舞着铁铲快速地翻炒,不一会儿,紫苏的香味便弥漫了整个房子。奶奶盛好菜放在灶头,我的口水开始在喉咙里打转——我也说不清,我贪恋的是山里少有的荤腥,还是自己摘回来的这一把紫苏。

紫苏的味道实在太过浓郁,平常日子哪里招架得住它这阵势?山里人只有开荤腥时才会想起它来——大概是想“以毒攻毒”吧,却在不经意间发现,这气味世界里刚与刚的碰撞,竟产生出了温柔甜美的火花。紫苏和泥鳅、黄鳝相碰,泥鳅、黄鳝收去了腥性,释放出原本的鲜美;紫苏和河虾相碰,河虾褪去了坚硬的脾气,生出一股柔软的鲜香……紫苏还能和田螺、河蚌、螃蟹以及青蛙相配——很抱歉有青蛙,它们作为益虫还登上了我们的教科书,但是桃花庵人吃它们,它们是桃花庵人少有的荤菜之一。这份荤腥清单,属于山里人,属于桃花庵,它们从大自然而来,从水里而来。它们和从岸上来的紫苏相遇,便是水遇着了火,便是刚烈女子遇见了刚烈的男子,在爱的大火炙烤下,彼此都退让了一步,才终于过起了寻常的、恰恰好的小日子。

我一直想,山里人煮鸡鸭鹅,为什么不用紫苏配?当然,我们很少吃鸡鸭鹅,奶奶说这是用好多粮食喂出来的,要留着卖了换日用品,换我的新课本。偶尔吃一顿鸡鸭鹅,像是过节,灶膛里烧起了平日不舍得用的大劈柴,锅里搁一口大搪瓷缸,隔着水,咕咚咕咚地炖……那样的清香,是用不着紫苏的……紫苏远远地站着,像是小户人家的女儿瞅着大户人家的小姐,隔了两个世界。

后来我就想明白了,紫苏配的是“腥”,不是“荤”。紫苏是野生女子,山里人所谓的“荤腥”也是野生的,野生和野生在一起,才是所谓门当户对,长长久久吧。就像我们村里的秀奶奶,据说以前就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出嫁那天可风光,八抬大轿抬过来,鞭炮放得震天响,糖果撒得满地是——但我看她从来没有笑过,还总是一个人偷偷坐在窗前抹泪呢。奶奶说,秀奶奶是嫁错了地方,嫁错了人。我想,如果秀奶奶是像紫苏一样的女子,该不会这样悲惨了吧。

像我的姑姑,她就像紫苏一样倔强又勇敢。她勇敢地从桃花庵走了出去,先是给人打工,后是自己办厂,活出了自己的模样。

姑姑很喜欢吃紫苏。但出门在外,要吃到紫苏实在不易。为此,奶奶想尽了办法。譬如,等到姑姑出发的当天早上,奶奶起个大早,摸着黑,在露水里摘来了紫苏,塞进姑姑的行李袋里。但据姑姑说,两天两夜的路途,回到那个城市,紫苏不是干枯了,就是沤烂了。譬如,奶奶在紫苏遍地的时候,摘下一大筐,当着烈日晒干了,磨成紫苏粉,装进瓶子里。但姑姑说,还是没了那原有的香味,并且很容易发霉。

后来奶奶想了个好办法,那就是收集紫苏籽。姑姑再次出发时,带的不再是紫苏,而是紫苏籽。她揣着这一瓶紫苏籽,走过山路十八弯,坐了汽车换火车,穿越千山万水来到了大城市。她添盆掊土,精心照料。姑姑有喜报传来:紫苏长得可喜人了,枝肥叶厚的!

然而,没过多久,姑姑的疑问就再一次打破了奶奶的希望:怎么放进锅里煮菜时,紫苏的香味全无了?!

真紫苏变成了徒有其表的假紫苏,这是怎么回事?我把我在课本里学到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讲给奶奶听。奶奶连连点头,从此也再想不到别的办法,让远方的姑姑吃到紫苏。

后来,我也走出了桃花庵,来到了大城市。我没有姑姑那么“馋”,总是想不起紫苏来。但也有可能是我潜意识里认为入乡就该随俗,又或者是觉得紫苏出了乡村或者没出乡村,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总之,城里的书卷气和时尚气悄悄掩盖了我的紫苏气。

直到有一次孩子感冒时,老中医开的药方里出现了“紫苏”的字样。慢慢地熬了药,哄着孩子喝下肚,没想到两剂过后,就大好。到此时,我对紫苏又多了一层认识——它是良药苦口,刚烈的外表下藏着的是温良!

渐渐地,和桃花庵相隔千里万里的城里也出现了大把大把的紫苏。我方明白,紫苏不属于桃花庵。只是这紫苏,连枝带叶一大捆一大捆的摆在摊上,从早卖到晚都还沾着水珠。一看便知是人工种植的,是驯化了的紫苏——买回家煮了,性子果真太过温顺,那熟悉的香味只剩下了一小许。

我又认识了一个叫“紫苏姑娘”的人。在这个翻个跟头就上太空、瞬间就成网红的超速时代,她不愿被驯化,而是一头扎进了山村,住进了土房,下地干农活,用手做糕点。每看她拍的图片,便像是回到了过去,回到了桃花庵。也觉得,这个人和这个名字,竟这般适宜。

我终于坚定的想,紫苏还是野生的好。

又或者是,还是桃花庵的好。
我眼中的新江苏散文
1个回答2024-03-17 22:26
  时光飞逝,我不在家乡已有两年,而现在,我正在前往江苏的飞机上,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徐徐微风,我的心情好极了,小鸟在窗外歌唱,而我在心中为它们伴舞,这一场冬季舞会隆重开幕,小鸟先生吹他牧笛,在舞台上,动物们欢乐,开心。虽然现在是冬天,可这是我的心仿佛在百花争艳的花园翩翩起舞。伴随着舞会结束,飞机了降落在家乡的黄土之上。
  一下飞机,我猛吸一大口气,这就是家乡的味道,空气都是如此清新。
  我眼中的家乡有小溪、河流,有高山、绿地……而这一切现在全映现在我眼前,我仿佛不敢相信:
  小溪上结成了一成薄薄的霜,而小伙伴正在拿起路旁的雪堆,疯狂的打着雪仗。女孩们在旁边从容的堆着雪人,已经习惯在男生们的吵吵闹闹中干自己该干的事。男生们拿着“子弹”猛烈地轰炮弹,我从这枪林弹雨中,全身而退,真是有惊无险!
  来到家中,暖和的火在我身旁闪耀,刚才一身的寒冷瞬间被抛到九霄云外。一家人在火炉边聊聊家常,我多希望这和谐、祥和的时光永远不要逝去,我多希望这份幸福永记在我心中。
  我眼中的江苏是充满亲情的人间天堂,而在你们心中江苏是怎样的?在你眼中你的家乡又是什么样的?反正在我心中,江苏是最美的!
江苏苏宁俱乐部宣布解散,解散的原因是什么?
2个回答2023-08-04 23:56

江苏苏宁拥有着极为强大的表现贺培,在上赛季的中超联赛江苏苏宁拿下了中超冠军的荣誉,而在夺冠不长时间后,江苏苏宁也是面临解散,苏宁自2016年成立以来,就开始大量投资,虽然获得冠军,但是夺冠后的苏宁不但没有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反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苏宁因为2020年公司的亏损情况也是决定在足球事业上继续支持苏宁控股的国际米兰,但是对于国内的江苏苏宁谨拍扒足球俱乐部不会在提供资金祥昌支持,

苏东坡的散文
1个回答2022-11-29 21:36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的散文名篇
1个回答2023-08-15 19:38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吴青峰和苏打绿解散了吗?
1个回答2023-02-11 18:28
没有解散只是暂时休团
苏轼写过什么散文?
2个回答2022-11-12 19:15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石钟山记》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春宵》
苏东坡的散文
1个回答2022-09-01 16:42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喜雨亭记》《记承天寺夜游》《放鹤亭记》《超然台记》。希望能够帮到你。
苏轼散文的特点
1个回答2022-10-28 08:25
苏轼在理论上强调文章要有“意”(观点、意图、情感等),认为“意者,钱也。
为文若能立意,则古今所有翕然并起,皆赴吾用”。也就是要求文章应有中心,围绕中心作文。与此相联系,他还提出了“辞达”和“自然为文”的说法,即写作时,根据自己的艺术感觉,“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自然地把对事物的感觉和理解写出来。苏轼的散文创作印证了他的散文理论。在内容上,苏轼的散文几乎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一点上,此前任何散文家都无法与他媲美。
在艺术上,苏轼散文不仅文体多样,而且如他的诗歌一样,触处生春。议论时,能像王安石一样,鞭辟入里,发人所未发,如《留侯论》。《留侯论》是一篇史论,论述的是西汉时的著名人物张良,重点写了他受书於圯上之老人的事。
写景时,能像欧阳修一样,以寥寥数语,写出景象的特点,营造出富有诗意的意境,例如《石钟山记》、《前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以《前赤壁赋》第一段为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一段文字描写的是月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用简洁的笔墨,十分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引人入胜的月夜图,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艺术功力。他极善于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自然而不露痕迹。不妨来看一下《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篇短小的写景抒情散文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态。其洒脱的风致、简洁的风格,颇有魏晋人的风范。文中所写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均未加浓墨重彩,只廖廖几笔,便令人神往。

总之,苏轼的散文变化多端,没有固定的程式,充满活力,毫无陈腐气,且有特殊的情韵,确为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珍品。
苏洵的抒情散文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1-03 23:15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