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泻心汤配方

张仲景的四逆汤配方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3-29 21:26

张仲景的四逆汤配方: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12克);干姜一两半(9克);甘草二两,炙(6克)。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四肢厥冷,恶寒蜷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呕吐腹痛,舌苔白滑,脉沉细;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方解

本方证乃因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又称阳虚寒厥证。阳衰不能温煦周身四末,故恶寒蜷卧、四肢厥冷,而冷过肘膝;阳虚不能鼓动血行,故脉微细。《素问·;生气通天论》日:“阳气者,精则养神。”今心阳衰微,神失所养,则神衰欲寐;肾阳衰微,火不暖土,则腹痛吐利。

此阳衰寒盛之证,非纯阳大辛大热之品,不足以破阴寒,回阳气,救厥逆。方中附子生用,大辛大热,走而不守,回阳救逆,尤善温肾阳,为回阳祛寒要药,为君药。干姜辛热,守而不走,温中祛寒,为臣药。二者一守一走,气味雄厚,使温阳之力更为宏大,故前人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

附、姜配伍,重在温补肾阳以补先天。炙甘草甘缓和中,既能缓和姜附燥烈峻猛之性,使其无伤阴之弊,且与干姜配伍,重在温补脾阳以补后天,为佐使。综观本方,药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四逆自温,故名“四逆汤”。

桃核承气汤是谁发明的 是张仲景么
1个回答2024-03-04 13:32
桃核承气汤 又叫 桃仁承气汤 ,是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此方是由 调胃承气汤 加桃仁、桂枝而成(桃仁12g、大黄12g、桂枝6g、芒硝6g、甘草6g)。 桃核承气汤 具有破血祛瘀的功效。用于治疗下焦蓄血,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谵语烦渴,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团,痛经,脉沉实或涩等。 据现代药理研究,可用于治疗精神病,脑血管病,头痛,乳糜尿,血尿,肾盂肾炎,肾衰,尿结石,流行性出血热,糖尿病,血卟啉病,肝炎,胆囊炎,胃石症,菌痢,慢性肠炎,急性坏死性肠炎,肠粘连性梗阻,皮肤病,骨折,盆腔瘀血症,乳腺病,痛经,闭经,咽炎,扁桃体炎,牙痛等疾病。
半夏泻心汤和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的异同?
1个回答2023-01-20 17:58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三方,均治胃气呆滞,湿浊中阻,升降失常之心下痞硬,均体现了泻心消痞之治。半夏泻心汤是其基本方,水气偏重者,表现以水饮犯胃之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为主,用生姜泻心汤,方中重用生姜以和胃散饮。胃虚偏重者,表现以下利频繁、完谷不化为主,用甘草泻心汤,方中重用炙甘草以补中焦脾胃之虚。
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
1个回答2023-02-07 05:45

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中医辩“生姜泻心汤”和“半夏泻心汤”
1个回答2023-01-13 12:12
两者的
病机
基本相同,都是
脾胃气虚
,热壅气滞。但
生姜泻心汤
的病机除上外,尚有水食停滞。所以治疗以和胃降逆,散水食,消痞气为主。而
半夏泻心汤
的治疗则以甘温
益气
,苦泄辛开为主
在临床中,生姜泻心汤证有明显的食滞,
嗳气
带有食臭味,不难分辨
半夏泻心汤
1个回答2022-04-12 03:26
“升”是东汉末年的剂量单位。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水几升,那个“升”。对于一“升”是多少,历来有一点争议,但不存在剂量上的差异,只要对症下药就可以了。(这不是外人讨论的范围)
就参考这个就行了:半夏(9克) 黄芩(6克) 干姜(6克) 人参(6克) 炙甘草(6克) 黄连(3克) 大枣(4枚)
但最好按医生的指导用药,加减变化也会导致克数的不一样
半夏泻心汤
1个回答2022-09-26 06:50
两者的病机基本相同,都是脾胃气虚,热壅气滞。但生姜泻心汤的病机除上外,尚有水食停滞。所以治疗以和胃降逆,散水食,消痞气为主。而半夏泻心汤的治疗则以甘温益气,苦泄辛开为主

在临床中,生姜泻心汤证有明显的食滞,嗳气带有食臭味,不难分辨
龙胆泻肝汤与龙胆泻肝丸有什么不同?
2个回答2022-12-12 18:05
龙胆泻肝汤与龙胆泻肝丸:药和功效基本相、但不同的是制作与使用方式不同、汤为液体 喝饮、丸是固体 吞咽
半夏泻心汤的用法
1个回答2022-05-18 04:36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泻心汤的各种方源
1个回答2022-12-08 14:55

奇效良方
【处方】大黄、当归、芍药、荆芥、麻黄、甘草,各一钱半;白术,三钱半。
【功能与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薄荷少许,煎至一钟,去渣,不拘时温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组成】人参(去芦)、黄连、干姜(炮,洗)、黄芩、甘草(炙)各等分。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九。
【主治】积热喉闭,舌肿口疮。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服3钱,水1盏半,生姜10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 【来源】《种痘新书》卷十一。
【组成】桑白皮(蜜炙)、地骨皮、甘草、淡竹叶、灯心、天花粉、连翘,玄参、川连、川贝各等分。
【主治】麻疹,咳嗽烦渴。
【用法】水煎服。 【来源】《千金》卷十五。
【组成】人参1两,甘草1两,黄芩1两,橘皮1两,栝楼根1两,黄连2两,半夏3两,干姜1两半。
【主治】卒大下痢热,唇干口燥,呕逆引饮。
【用法】上㕮咀,以水6升,煮取2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泻心汤专治心下痞满,然以按之不痛为虚,故取半夏泻心汤分解冷热虚痞。缘有唇口干燥,故加楼根、橘皮,以滋虚热燥渴。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