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良好性格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修养
1个回答2024-02-04 17:46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心得体会
1个回答2024-01-18 12:23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虽然不一定完全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的性格是在很小的时候开始形成的,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好的性格,父母从小应该怎样培养呢?下面的一些巧虎好性格故事馆 或许可以供各位家长参考。

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很重要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1-24 13:08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虽然不一定完全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的性格是在很小的时候开始形成的,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好的性格,父母从小应该怎样培养呢?下面的一些巧虎好性格故事馆 或许可以供各位家长参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性格
1个回答2024-01-24 20:54
一个人的儿童和少年时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其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还未定型性格发展有较大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习惯是比较容易的。相反,这个时期如果养成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到成年以后要改变它,就比较困难了。因此性格的培养要从小抓起。
首先,应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投身到集体的怀抱中去。因为集体是锻炼人,培养人,改造人的大熔炉。在集体这个大熔炉中,懦弱,任性,自私等不良性格能够得到约束和改造,而勇敢,刚强,热情,诚实等优良性格能进一步得到锤炼和发展。
其次,要教育学生向优秀人物,革命前辈学习,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困难,敢于同坏人坏事斗争的坚强性格;学习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性格;学习他们诚实,正直的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
除此之外,还要使学生在平时自觉养成良好的作风和习惯。因为性格得培养和平时的作风及习惯有密切的联系。平时懒惰,马虎的学生,很难形成认真,踏实的良好性格。所以,优良性格的培养还需要从平时的学习作风,生活习惯抓起。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性格
1个回答2024-01-31 05:00
一个人的儿童和少年时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其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还未定型性格发展有较大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习惯是比较容易的。相反,这个时期如果养成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到成年以后要改变它,就比较困难了。因此性格的培养要从小抓起。
首先,应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投身到集体的怀抱中去。因为集体是锻炼人,培养人,改造人的大熔炉。在集体这个大熔炉中,懦弱,任性,自私等不良性格能够得到约束和改造,而勇敢,刚强,热情,诚实等优良性格能进一步得到锤炼和发展。
其次,要教育学生向优秀人物,革命前辈学习,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困难,敢于同坏人坏事斗争的坚强性格;学习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性格;学习他们诚实,正直的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
除此之外,还要使学生在平时自觉养成良好的作风和习惯。因为性格得培养和平时的作风及习惯有密切的联系。平时懒惰,马虎的学生,很难形成认真,踏实的良好性格。所以,优良性格的培养还需要从平时的学习作风,生活习惯抓起。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啊?
1个回答2024-02-12 18:03
孩子的性格有50%来自遗传:婴儿的性格都是千奇百怪的,有的在动作上可能快点,有的可能慢点,有时跟父母的 遗传也是有关系的。 家庭为性格打上最初的烙印:俗话说“三岁定终生”,这主要是指孩子的情绪管理、性格形成都是在3岁以内形成的。 教育—重塑孩子的性格: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早期以家庭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会随着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逐渐向学校教育方式转移。当接受不同于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集体生活方式时,孩子的性格也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怎么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1个回答2024-02-19 04:45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虽然不一定完全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的性格是在很小的时候开始形成的,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好的性格,父母从小应该怎样培养呢?下面的一些巧虎好性格故事馆 或许可以供各位家长参考。

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良好的品格
1个回答2024-02-27 06:19
当代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脏话随口而出,厌学队伍日渐扩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针对我所在班级学生现状;部分学生白天上课爱说话,搞小动作,部分学生看热闹,部分学生看小说,还有点上课补妆找出学生不听课的根源,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自尊自爱的重要,学会礼貌待人;懂得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遵守公德,学习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中学阶段也就是一个人的青春期阶段,这是人从幼稚顽童向成熟个体的过渡时期,随着生理发展尤其是性的成熟,此时他们的心理发展也渐次成熟,认识水平、情感体验和自我调控能力都在这一时期有了飞速的发展,他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地形成和定型,这为他们走向社会、步入人生定下了基调
在做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怎样才能够让工作开花结果?我想,应当采用恰当的批评教育方式方法,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重视内因式
要从根本上改正学生的错误,靠的是学生的“良知”。因此,只有要不断地“敲醒”学生,想方设法地启发他们自我批评,促使“内因”起作用。在有一次课内练习的课堂中,我发现有一女生偷偷摸摸地在做其他课的作业,但我没有当众戳穿,我有意从正面走到她面前,她神情恐慌地红着脸看了我一眼,然后立即拿起化学教材,我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走开了。课后,我找这位学生谈话,她知道错了,并且很感激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让她难堪。想不到,在以后课堂中,我观察到她明显变了,课堂上能专心致志、踊跃发言,作业质量明显提高,更可喜的是她不但勤学,而且变得好问了,课后常常找老师探讨疑问,学习成绩很快有了明显提高。我体会到,保护学生的自我意识,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采用这种恰当的批评教育方式,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力,提高学生内因作用力;反言之,学生的内因没发挥作用,单凭外因作用是不能获得预期效果的。因此,只有提高学生的内因作用力,才可能使得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看准机会,选择最佳时机,进行思想教育
理解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平等的立场上同他们谈话、交往,在交往当中寻找教育时机,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教育工作就会更加主动、有效。
捕捉学生“闪光点”。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激励。作为教师,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后进生的"闪光点"的出现,而是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诱发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后进生转化的最佳时机。
三、与学生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
对学生有一份爱,再加上扎实努力的工作,与同学建立起了团结、亲密的师生之谊,那么他们有什么想法、要求就会主动和你谈心,寻求帮助,同时教师也深入到学生中间,关心、了解每一个同学,师生关系融洽,严而有格,严而有情,班集体的总体成绩也就会有较大进步。事实证明,关爱学生,理解学生, 1
主动的去做他们的一员,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敬重,才能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前进。
1、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表扬,多一些赞美,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关系融洽了。
2、遇事要有耐心。如果学生的不恰当行为较突出,教师要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让学生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3、以情感投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学生非常需要老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护,才能获得学生的崇敬、信任和亲近,从而形成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四、激发学生的情感
1、用爱激励学生。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动人的乐章。教师要用自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同时,老师的爱应是公正的,一个班集体中品学兼优者有之,教师不应偏信偏爱;品学均差者有之,教师不能冷淡歧视。否则受冷淡遭歧视的学生会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接受教育。
2、用爱温暖学生。教师既要关心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又要多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为人处事的原则,使学生"悟"出做一个高尚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注意引导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还要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你只有让学生充分信任你,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结",才能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教师也要从生活中多关心学生,体贴学生,想办法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如学生生病后,我总能把学生的冷暖挂在心头,与班上的同学一道照顾他,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班集体的温暖;天气变化了,我提醒学生注意加减衣服。
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大,中学时期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状况,结合家庭、社会,引导学生养成优良品德,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要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宽在当宽处,一分严格之水,再掺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酿成教育的甘露。
2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应变能力
1个回答2024-02-16 20:23
应变能力差反映了孩子对事情不够笃定。一般来说,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会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接下去应该怎么做。比如人家骂你,不管他骂的是什么内容,你都可以立即回应,而且还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在于什么。对意外事件快速应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每个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应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先天因素的影响,比如,有的孩子在言语上反应很快,但做事情时的应变能力却很差。有的孩子则刚好相反。
父母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比如可以带孩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让他想办法找到回家的路,或者询问他:“遇到一些紧急情况的时候,你可以找什么人来帮助你?”通过这些模拟游戏,让孩子练习去想办法,从而提高他的应变能力。
如何培养良好的品行
1个回答2024-02-18 08:03
学生良好品行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学生的品行习惯养成如何是德育教育成果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品行好坏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学生良好品行教育、养成是小学德育的中心环节,是《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品德》学科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非常重要,它可以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需要。下面,我谈一谈一年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克服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磨练。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克制坏习惯才能形成好习惯,做到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如课堂文明用语与课外文明用语、课堂表现与课外表现,如学生正确的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等. 在训练中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每一课的知识点,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训练要从每个细小之处着手,从站、立、行走开始,随时都要给予指导。另外,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如学生接、发东西、说话等不太有礼貌,就及时教如何说,如何做,教学生如何保持卫生,擦桌子、扫地等。学生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具体地指导是很难形成良好习惯的,所以培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具体指导,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榜样引路、正面引导与说服教育相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充分利用《品德》课程教材中的榜样和学生身边的榜样来引导学生,加强正面教育和说服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正面引导,如讲故事、看图片、创设情境、评价判断等激发学生情趣,提高认识。说服教育要注意艺术性、趣味性,用趣味活动激发动机。 、
三、课堂评价、课外评价与日常品行综合评价相结合
做好评价环节是对学生课堂与课外、品行养成情况的评判、检测、导向。只要求没检查,就跟没说一样。因此检查评价工作必须坚持并落实,根据每一课的知识点设计评价方案,还要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要求,结合班级开展“班级小明星”、五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评价、评比终究是外力,养成好行为习惯必须靠内因,为此把评价、评比的形式多样化,把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综合评价结合起来。依据小学生评价手册,协同班主任每月认真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通过做好评价和品行比考核,对学生品行为发展起导向作用,是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成为规范、养成自我良好品行的强大动力。
总之,我们的教育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学生成将来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进行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行习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