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舟中阅读答案

刻舟求剑的阅读答案
4个回答2023-12-14 20:23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坠--落。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哲理评析:

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父爱之舟 阅读答案
3个回答2022-08-17 11:13
1.作者为什么要采用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
2.“他平时节省到极点”,文中哪处体现了这句话?为什么父亲又对“加点钱换个好房间”,动心了呢?
3.作者写父亲糊万花筒和买皮球有何用意?
4.为什么“后来我读到《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格外分明,永难磨灭了”?
5.文中四次写到了姑爹的小小渔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1.此题应从主题的把握来理解,以梦境形式更易于抒发情感,组织情节,更好地表达主题。

2.此题应从分析材料与主题的关系人手。文中写借姑爹的小渔船,带我在船上吃住,来体现“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而当父亲看到我被臭虫叮咬时,心疼极了,所以“对加点钱换个好房间”动了心。

3.此题仍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这两样东西曾给童年的我带来莫大的幸福,也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4.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在作者心里产生了共鸣,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父亲对“我”的关爱,更深刻地领悟到父亲的伟大。

5.此题应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其含义,二是对主题表达起什么作用。通读全文可以领悟到,是父亲摇着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这条船承载了父亲无尽的期望。它一步步紧扣主题,一步步深化主题。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3-12-02 08:41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
A
《刻舟求剑》讽刺了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的人。
乐高龙舟教案?
1个回答2024-03-07 14:52

我个人认为乐高龙舟教案设计符合孩子的身心认知规律、通过乐高龙舟、让孩子们知道了龙舟的相关知识、了解龙舟赛的拼搏进取、同心协力的精神。

明日方舟文案谁写的
1个回答2024-02-20 05:05
刘慈欣。根据明日方舟简介说明可知明日方舟文案刘慈欣写的。文案本意是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鲁滨逊造独木舟的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2-29 03:46

分析 本题要结合名著中内容来分析.阅读名著时要注意主要人物及绰号、有关他的主要故事情节以及常见的典故,能联系具体的示例进行鉴赏品评,合理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在做题时,要静下心来,结合掌握的名著内容及与人物有关的故事情节,就一定能得出答案.本题要结合《鲁滨孙漂流记》等名著来解答.

解答 选段中的“我”是鲁滨逊.“我”放弃原定计划后,下一步计划是坐小船绕岛航行一圈.“我”通过挖运河引海水把船放入海里把新造的船放入海里.

答案:鲁滨逊(1分);坐小船绕岛航行一圈(2分);通过挖运河引海水把船放入海里(或:挖运河;挖水道;引海水.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阅读名著的能力.在阅读名著时,需要注意:一是要扣住故事情节,对人物具体生动的描写进行客观的分析;二是通过对作品语言的把握和体味,理解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感情倾向;还要明确任务及故事情节.学生在平时读名著时可以多对精彩的地方进行批注,有助于提高综合阅读名著的能力.

核舟记阅读答案 课课练
1个回答2022-11-26 21:52
答案:
解析:
(1)
作为 没有 可以 类 语气助词 通“拣”,挑选
(2)
全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雕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3)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突出“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4)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5)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6)
以数字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说明了所刻的东西之多,与开头相照应,对雕刻者技艺高超的赞叹。
(7)
要根据文中描述的人物形态来画。
《乐山龙舟会》阅读题答案
1个回答2023-10-23 03:08
lkol;o'o'0o
沙漠之舟阅读理解
1个回答2024-02-08 18:28
1.拟物,即以物比物。 2.好在说明骆驼储存养料的地方不止一个,还有其他的储存养料的地方。 3.第二自然段主要说明了骆驼的外形和生理结构决定了骆驼适应了沙漠的恶劣环境。 4.举例:骆驼的耳朵里有毛,能阻挡风沙进入;骆驼有双重眼睑和浓密的长...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关于神舟7号的文章
1个回答2024-03-01 21:37
9月25日下午9:10点,伴随着倒计时声,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7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即将发射。随着山崩地裂的一声巨响,中国第三架载人飞船“嗖”地脱离了运载火箭,飞向太空。一团团烟雾把火箭染成了暗红色,像核武器爆炸一般。

这一天,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一天,将实现我国载人技术的新突破。为了这一天,科学家们精心准备了多少年,为了这一天,航天员们又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正是这飞天的呼喊和权威人士的努力,共同构成了今天这壮观、伟大、神圣的美好瞬间。我们为此而骄傲,中国为此而瞩目。

这次飞行,是我国航天发展历史的重大事迹。这次飞行已传遍街头巷尾,传遍长城内外,传遍天山南北,传遍白山黑水之间,传遍大河长江之南,使全中国人民都兴奋起来,欢跃起来,骄傲再加骄傲!这次飞行,有着意蕴深刻的意义,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对于推动我国高科技事业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我们都知道中国航天事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火箭又是我国最早发明的。身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肩上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