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杳吕洞宾的故事

苟杳吕洞宾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4 20:13
苟杳和吕洞宾是朋友,吕洞宾的朋友提出将妹妹许配给苟杳,吕洞宾答应了,但要求成亲后由他陪同新娘睡三夜;苟杳想到婚礼的一切花费都要靠吕家,于是同意了;苟杳熬过三天后,入房发现新娘在哭泣,原来三晚内吕洞宾都在对灯读书,天明才离去;苟杳明白了吕洞宾的做法是为了激励自己读书,对吕洞宾充满敬意。

吕洞宾的简介

吕洞宾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在八仙排行中虽不是“老大”,但是奉祀吕洞宾的吕祖庙、吕祖阁却成千上万遍布各地。

苟杳是谁

苟杳相传是唐末时的一个书生,吕洞宾见他度日困难,就和他结拜成兄弟,邀请苟杳到他家居住。俗话常说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是因为“苟杳”与“狗咬”同音,于是逐渐演变为“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关于吕洞宾的诗歌

《吕洞宾卖墨图》

链就玄玄一块金,朝磨暮写愈精神。先生此墨初无价,不识谁为买墨人。

《效吕洞宾步虚词》

踏遍尘寰天外天,兴亡万劫入幽玄。尽教鸡晓钟催夜,一点虚名日月先。

《吕洞宾》

捻土为香事有因,世间宜假在宜真。洞宾却识林灵素,灵素何尝识洞宾。
苟杳吕洞宾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09 04:00

吕洞宾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在八仙排行中虽不是“老大”,但是奉祀吕洞宾的吕祖庙、吕祖阁却成千上万遍布各地。苟杳相传是唐末时的一个书生,吕洞宾见他度日困难,就和他结拜成兄弟,邀请苟杳到他家居住。俗话常说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是因为“苟杳”与“狗咬”同音,于是逐渐演变为“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关于吕洞宾的诗歌

  《吕洞宾卖墨图》

  链就玄玄一块金,朝磨暮写愈精神。先生此墨初无价,不识谁为买墨人。

  《效吕洞宾步虚词》

  踏遍尘寰天外天,兴亡万劫入幽玄。尽教鸡晓钟催夜,一点虚名日月先。

  《吕洞宾》

  捻土为香事有因,世间宜假在宜真。洞宾却识林灵素,灵素何尝识洞宾。

苟杳与吕洞宾的道理
1个回答2023-12-29 05:13

苟杳与吕洞宾的道理:告诉我们,勇于追求、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是值得崇敬的。

苟杳不断努力,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却始终没有放弃对仙草的寻找。而吕洞宾则给予了他帮助和指引,让他的努力得以成功。 同时,故事也传递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苟杳面临困境时并没有气馁,而是勇敢地面对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的坚持和积极的态度最终换来了成功。这告诉我们,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只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努力不懈,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典故:

狗咬其实是一个人,名叫苟杳。苟杳和吕洞宾是同乡好友,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亡了。吕洞宾同情苟杳的遭遇,就让他到自己的家里来居住,并且还出钱资助苟杳,希望他能刻苦读书,以后能有出头之日。

有一天,吕洞宾家里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觉得苟杳一表人才,便想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苟杳。吕洞宾怕耽误苟杳前途,委婉拒绝了。但苟杳得知后却动了心,她表示想娶林。与动宾知道苟杳的意思后,也没有阻拦,但是提出了一个条件,等他俩成亲的时候,自己要先陪林三天。

苟杳听了很惊讶,觉得这不是给自己戴绿帽子吗?不过自己寄人篱下,连娶老婆的钱都是借的。洞宾资助的。无奈之下,苟杳同意了吕洞宾这一条件。成亲之后,吕洞宾每晚埋头读书,天一亮就离开。

苟杳好不容易熬过了三天,一进洞房就看见妻子伤心落泪,低头哭诉郎君为何一连三夜都不上床同眠,只顾对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苟杳一听,恍然大悟,原来吕洞宾是怕它瘫痪而亡了,读书采用这个方法来激励他。几年后,苟杳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夫妻俩与吕洞宾一家告别富人走了,一晃八年。

有一天,吕洞宾家不慎失火,所有财产化为灰烬。吕洞宾想到了自己的好友苟杳,于是历尽千辛找到了苟杳府上。苟杳对于吕洞宾的遭遇非常同情,热情款待但是却丝毫不提帮忙的事。吕洞宾认为苟杳忘恩负义,一气之下就回家了。

回到家乡,他发现家里盖了新房,但家里却在办丧事,他慌忙进来。看见妻子披麻戴孝守着一口棺材号啕大哭,吕洞宾询问原因,才知道是苟杳玩的把戏,说吕洞宾在苟杳家中病死了。吕洞宾气得踹翻了棺材,只见里面全是金银珠宝,还有一封信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吕洞宾看完信后如梦初醒,发现自己也错怪了苟杳,于是民间便流传出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其实是说苟杳和吕洞宾的好意当初都没有被对方发现。

苟杳吕洞宾故事?
1个回答2024-01-10 17:18

苟杳和吕洞宾的故事: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是人们常说的一句成语,实际上这句成语是被讹化了的。狗咬应为苟杳,苟杳是一个人。在民间传说中,苟杳和吕洞宾的故事是这句成语较合理的注脚。

传说吕洞宾家里很富有,吕洞宾好施舍乐交友。一日,吕洞宾在街市上看到一位乞丐用树枝在地上写字,乞丐身边放着讨来的稀饭和一些碎干粮。乞丐写字时,一条狗走了过来,狗看到乞丐身旁的稀饭就吃了起来。乞丐写字写的很入神,一点也没发现。乞丐写了一阵,又仔细端祥了一阵自己写的字,之后,顺手端起讨饭碗时,才发现讨来的饭已被狗吃的干干净净了。这时乞丐看到了不远处的狗,他苦笑了一下说:"你是狗,我姓苟,狗苟一家,本不应相欺,你没商量一下就吃了我讨来的饭,是你的不对呀。"吕洞宾看后,既觉好笑,又被乞丐的好学所感动,就走上前去,问了乞丐的姓名之后,知道乞丐姓苟,名杳,家里父母双亡,只得靠讨饭为生。吕洞宾听后,即刻把苟杳带到自己家里,给苟杳安排好了住所后,又给苟杳请了先生,让先生教苟查学习。

苟查在先生的指教下学得很刻苦,几年之后,已学业有成,该到京城赴考了。为了苟查赴京应考,吕洞宾忙活了好几天,苟杳临走的那一天,吕洞宾把盘缠钱递到苟杳手里,一直送到村外。

苟杳离开了吕洞宾,一天一天往京城赶,某一天路过一家员外家门时,见员外门前挂着的走马灯上,闪着"走马灯,马灯走,灯息马停步"的对子,但没有下联,显然是等人出下联。苟杳看了一眼又继续赶路。

苟杳到了京城考的很顺利,又交了头卷,主考官看了他的卷子对他很赏识,就传苟杳去面试。苟杳走到主考官的大厅时,主考官说:"我出个上联,请你给对个下联"。主考官说完,指着厅前的飞虎旗说:"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这时,苟杳想起了员外家门上的走马灯,即刻答道:"走马灯,马灯走,灯息马停步"。主考官见他对的既快又好,赞叹不已,说:"静侯佳音吧"。

苟杳在返回的途中,想起走马灯对他的帮助,觉得该到员外家去看看。走到员外门前时,问村上人员外家走马灯上的对子是干什么的,人家告诉他说,这是老员外选女婿的条件,能对出下联的,就可娶员外女为妻。苟杳听后一笑,说让我去试上一试。

老员外听说苟杳是来对对子的,端祥了苟杳一阵,又问了问苟杳的身世,知道苟杳刚从京城应考回来,就让人取来笔砚,请苟杳写出下联。苟杳接过笔,写下了"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老员外见苟杳对的又巧又工整,且又是一笔好字,即刻将小女儿许给苟杳。苟杳说:"老先生,此等终身大事,还有待给家兄商议后再定"。老员外说:"老朽等着佳音,万不可推辞。"

苟杳回到家中,把考场及对对子的事一一说给了吕洞宾。吕洞宾沉思一阵说:"也到了该成家的年龄了,你若感到满意,咱明天就办。"

苟杳的婚事场面摆的很大,也十分热闹,苟杳和新娘拜完天地后,吕洞宾把苟杳叫到一旁,吕洞宾问:"你觉我对你如何?"

苟杳说:"兄待我恩重如山。"

吕洞宾说:"当如何报答?"

苟杳说:"此大恩没齿不忘。"

吕洞宾说:"现有一事,不知能应许否?"

苟杳说:"请兄直言。"

吕洞宾说:"这新婚的前三夜,我想陪新娘子过?"

苟杳没想到吕洞宾能提出这样的要求,他稍沉思后,说:"请兄自便。"苟杳说完,就悻悻不悦地去陪客人喝酒去了

苟杳与吕洞宾故事简单?
1个回答2024-01-13 23:06

苟杳和吕洞宾是朋友,吕洞宾的朋友提出将妹妹许配给苟杳,吕洞宾答应了,但要求成亲后由他陪同新娘睡三夜;苟杳想到婚礼的一切花费都要靠吕家,于是同意了;苟杳熬过三天后,入房发现新娘在哭泣,原来三晚内吕洞宾都在对灯读书,天明才离去;苟杳明白了吕洞宾的做法是为了激励自己读书,对吕洞宾充满敬意。

苟杳吕洞宾的故事

  吕洞宾的简介

  吕洞宾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在八仙排行中虽不是“老大”,但是奉祀吕洞宾的吕祖庙、吕祖阁却成千上万遍布各地。

苟杳吕洞宾的故事

  苟杳是谁

  苟杳相传是唐末时的一个书生,吕洞宾见他度日困难,就和他结拜成兄弟,邀请苟杳到他家居住。俗话常说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是因为“苟杳”与“狗咬”同音,于是逐渐演变为“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关于吕洞宾的诗歌

  《吕洞宾卖墨图》

  链就玄玄一块金,朝磨暮写愈精神。先生此墨初无价,不识谁为买墨人。

  《效吕洞宾步虚词》

  踏遍尘寰天外天,兴亡万劫入幽玄。尽教鸡晓钟催夜,一点虚名日月先。

  《吕洞宾》

  捻土为香事有因,世间宜假在宜真。洞宾却识林灵素,灵素何尝识洞宾。

苟杳与吕洞宾的故事出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11 11:23

民间就流传了一句话叫做“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也可以说是“荀香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吕洞宾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在八仙排行中虽不是“老大”,但是奉祀吕洞宾的吕祖庙、吕祖阁却成千上万遍布各地。

相关信息:

苟杳和吕洞宾是朋友,吕洞宾的朋友提出将妹妹许配给苟杳,吕洞宾答应了,但要求成亲后由他陪同新娘睡三夜;苟杳想到婚礼的一切花费都要靠吕家,于是同意了。

苟杳熬过三天后,入房发现新娘在哭泣,原来三晚内吕洞宾都在对灯读书,天明才离去;苟杳明白了吕洞宾的做法是为了激励自己读书,对吕洞宾充满敬意。

苟杳与吕洞宾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
1个回答2024-01-09 11:41
苟香与吕洞宾的故事民间传说。
我国古代有很多的俗语段短语,听上去都是很有意思的,也有很多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但是却包含了一段历史,或者是一些小故事。八仙是古代神话中的几位非常有名的神仙,而其中的吕洞宾又有一个俗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就是将别人的好心当成恶意,但是吕洞宾究竟是对那只狗做了什么,为什么狗会这样对他呢?
吕洞宾可是一个名气很大的仙人,他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吕洞宾的传说,也有《东游记》专门写了八仙的故事。而狗咬吕洞宾,大概就是所有关于吕洞宾的俗语或者故事当中,流传的最广的一句了吧。不过,在流传的故事版本中,其实并没有那只咬吕洞宾的狗,既然如此又为什么会是“狗咬吕洞宾”呢?
有一种流传的比较广泛的说法是,吕洞宾原本是一个凡间的读书人。读书人自然是要参加科举考试的,但是他两次都没有考上,心灰意冷之下干脆不读书了,靠着祖上留下来的家产,每日游山玩水交友,十分自在。而他有个好友名叫“荀香”,或者叫做“苟杳”,其实叫什么都可以,反正人们总有办法自圆其说。
这位苟杳,因为家境贫寒父母双亡,于是吕洞宾将他接到自己家中来居住,资助他读书,后来苟杳遇到了一段姻缘,但是吕洞宾担心他会因此荒废自己的学业,所以提出了一个很“过分”的要求,那就是要他的新娘子在成亲之后,让她和自己睡几天,只不过吕洞宾其实什么也没做,苟杳知道以后恍然大悟,原来吕洞宾是要用这种办法提醒自己,要发奋读书,不能荒废学业啊。
之后,苟杳刻苦读书,终于金榜题名,他们夫妇也离开了吕洞宾,到任上去居住了,但是吕洞宾的恩情,苟杳一直都记得。后来吕洞宾家中遭遇大火,家产全部付诸流水,他只好建了破败的茅草屋勉强度日,可是毕竟还有自己的妻子孩子,吕洞宾不能一直这样,他只好去找苟杳帮忙,谁知苟杳好好的招待他,但是却就是不提帮他的话,吕洞宾当然生气,直接走人。
回家之后妻子惊恐万分,问他是人是鬼,这时候吕洞宾才知道,原来苟杳暗地里派人来帮他们盖好了房子,还送了一口棺材,说是吕洞宾在他们家病死了,而吕洞宾打开棺材一看,里面全都是金银珠宝,同时还赋诗一首“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原来苟杳还是在帮助他的。
所以,民间就流传了一句话叫做“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也可以说是“荀香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但是也许是在传抄的过程中,“荀”和“苟”,“香”和“杳”之间都抄错了,“苟杳”说多了以后,就慢慢变成了“狗咬”,于是就诞生了“狗咬吕洞宾”这句话,以此来指责那些把别人的好心当成驴肝肺的,不识好歹的人们。
中国民间故事苟杳与吕洞宾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1-11 12:10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故事流传至今,呈现的以文交友的内涵,是提高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不可多得的借鉴。

为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纪念八仙之一的吕祖造福人类的善举,2016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六,第十五届“吕祖文化节”在河北邯郸南吕固吕翁祠如期举行。   

老梁说故事苟杳和吕洞宾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00:17

吕洞宾成仙得道之前是个读书人。他赏识同乡父母双亡且家境贫寒的好友苟杳。他为人忠厚又学习勤奋,吕洞宾不仅与他结拜为金兰兄弟,而且请他来居住,希望他能通过刻苦读书,有出头之日。有客人看上苟查要他做女婿,吕洞宾怕他耽误学习,要求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查不得不同意,事后发现了吕洞宾的真意。几年后苟查功成名就,吕洞宾家突遭灾祸,跑去相求于苟查,却没得到帮助,气氛之下回家发现通过苟查帮助已然大兴土木。

狗咬吕洞宾的故事中两个省略号分别省略了什么内容?1.吕洞宾怕苟杳贪欢,忘了读书,...
1个回答2024-01-12 09:32
1.吕洞宾怕苟杳贪欢,忘了读书,用此法来激励我.
2.吕洞宾走后不久,就有一帮人来帮他盖房子,盖完房子就走了.后来,又有一大帮人抬着一口棺材进来了,他们说吕洞宾在苟杳家病死了.